第354章
“我为何丢脸?”
嬴政轻笑,“只是疼爱孩子罢了,难道这也是我的过错吗?”
“……哼!”
栎阳公主气鼓鼓地哼了一声,嬴政见此,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时间不早了,睡吧,明日还要去雍城。”
“哦。”
聊天越聊越精神,知韫现在倒是不太困,随意应了一声,仰着脸看他的神色,“阿父,你真的想去吗?”
嬴政微怔,沉默不语。
“这重要吗?”
他眼睑微敛、声音极轻,似乎是在问她,又似乎是在问自己。知韫没有说话,他却已经自己给了自己答复。
“这不重要。”
他不只是嬴政,更是秦王。
幽生母于离宫,有违孝道,不利于秦王和秦国的形象,应改之。
“怎么会不重要呢?”
知韫支着下巴,小声道,“阿父是人,如何能做到全然理性呢?若是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做不愿意的事儿,难道不是一件很委屈的事情吗?”
“委屈?”
他淡淡道,“委屈就可以不去做了吗?”
“这倒也是。”
她思索了一下,遗憾道,“世人总爱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身为子女,跟父母谈委屈似乎就是不应该的事,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举着孝道的大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叽叽歪歪。”
亲生母亲联合情人和私生子要弄死自己,搁谁身上都得气炸。
嬴政看她,“那你还问我?”
“这天底下的道理,难道就只有应不应该,却没有想不想吗?有时候,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一回事。”
知韫哼了哼,“若我是臣子,自然要劝谏秦王以大局为重,诸事为秦国计。可我是阿父的女儿,难道也要不顾父亲的委屈与苦闷,来劝他一忍再忍吗?”
她嘟囔道,“又不是关乎秦国存亡的事情,名声而已,左右咱们秦国都被骂了几百年,也不差这一回。”
嬴政:“……”
他没忍住勾了勾唇,“能不被骂,自然是不被骂的好,再者,荀子不是教导你要施行德政、行仁义之道?”
“这又不冲突。”
知韫理所当然道,“治国能安民、不使黎庶受冻馁之苦是德,临阵能致胜、不使将士枉死也是德,余下的,不过是君王私德而已,就算任性一回又有何妨呢?”
跟她讲私德,就找对人了。
她的历任前夫,有哪一个是道德高尚之辈?这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也不能指望她出淤泥而不染吧?
“依我看,阿父的道德水平实在是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栎阳公主活脱脱一个佞臣嘴脸,跃跃欲试地想要蛊惑秦王,“勇敢点,直接告诉他们,寡人无德也!”
道德绑架,通通滚粗!
“……跟谁学的?”
正因女儿的关心而心中熨帖的秦王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
“这还用得着别人教吗?”
知韫诧异地看他一眼,很想问他对她是不是存在什么误会。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跟楚国学的啊,他们不是总喜欢说什么我蛮夷也么,多好用?”
无赖有无赖的好处嘛。
“是么?”
秦王幽幽道,“可我觉得我是有道德的,不想学楚国蛮夷。”
“那行吧。”
栎阳殿下虽然有点小小的遗憾,但还是选择支持自家亲爹。
“既然如此,那为了心里舒服些,咱们就往好处想想嘛。”
知韫立时就换了口风,“虽然大母受嫪毐蛊惑而做下错事,但她一惯就是个糊涂的人,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下的事情的后果。再者,阿父年少时,毕竟也是与大母共患难过的,相依为命的情分总是不一样。”
多想想从前的美好回忆,是不是找回一点旧日情分了?
“你很有经验?”
嬴政眉眼舒缓,看着她迅速找出若干个原谅赵姬的理由。
“我当然有经验啊!”
栎阳公主目光幽幽地看向秦王,“阿父,你难道忘了我小时候也是同样的被父亲丢下不管、和母亲相依为命吗?”
嬴政:“……”
“也不晓得是谁家的小可怜,长到周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呢!”
她阴阳怪气,“这是谁呀?一点头绪都没有呢,真是好难猜哦。阿父,你知道吗?”
嬴政:“……”
秦王哑然,无言以对。
“是我之过。”
他诚恳道歉,“是我未曾尽到为人父的责任,叫你受委屈了。”
“……当然是阿父的错!”
小姑娘骄矜地扬起下巴,“我难道是这么好哄的小孩吗?哼,我才不会就这样原谅阿父呢,除非阿父现在、将来都最最最爱我,要不然,这件事我要记一辈子!”
嬴政失笑,“好。”
“这还差不多。”
知韫轻哼一声,又好奇道,“茅焦究竟是如何劝谏阿父的?竟能让毅师遣人来寻我回来?”
史书上说法不一样来着。
秦王脸色一黑。
“他说我车裂假父嫪毐,不仁;杀年幼弟弟,不友;软禁生母,不孝。”
他气得咬牙切齿,“区区嫪毐,也配称寡人之假父?寡人诛杀谋逆之辈,竟成了商纣、夏桀一般的昏君?!”
真是好一个亢直之臣!
如此侮辱于他,他不仅不能杀,还要听从他的劝谏、赐予他厚赏!
知韫:“???”
茅焦这家伙真这么说话?刘向的《说苑》竟然不是全部乱编?
栎阳公主沉默几许,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要往外走。
“你作甚去?”
正向女儿告状的秦王汹涌的怒气被打断,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我找人套他麻袋去!”
栎阳殿下炸毛,“他不是讲孝道吗?那正好,我这个做女儿的来替阿父出一口恶气,正符合他口中的孝道!”
劝谏不能好好讲道理?
上来就人身攻击,这是劝谏,还是踩着秦王来博青史之名?!
她非得好好教训他不可!
秦王:“……”
原本的恼怒立时烟消云散,心里暖洋洋的,唇角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控制地上扬,简直压都压不下去。
不过,他得先哄好女儿。
女儿愿意为他出气是好,但总不能真让她背上不好的名声。
跳梁小丑,不值当。
第835章 大秦(49)
知韫终究没能去套麻袋。
但没关系。
人活于世,食五谷杂粮,怎么可能没有生病难受的时候?
暂且用他来给秦王立一个“宽以纳谏”、“不计前嫌”、“孝顺母亲”的名声,等过了风头,再送他去见嫪毐。
高官厚禄?
就怕他有命拿,没命花!
至于让此等沽名钓誉、侮辱她父亲的人落个好名声不甘心?
不好意思,她是儒家弟子。
孔夫子的春秋笔法,她自然深得精髓,必然不会有辱先师。
(和善微笑.jpg)
次日朝议结束后,秦王车架大张旗鼓地前往雍城,群臣相送。
“也是难为了。”
目送秦王车架远去后,重臣们纷纷回官署办公,路上,冯去疾不免低声感叹,“家事,国事,混成一团乱麻。”
若以国事论,嫪毐谋逆,赵太后至少也算是个附逆,其罪当诛,只被幽禁在雍城离宫,已经是秦王碍于母子情分,以处理家事的温和方式来处理国事了。
可偏偏这样还不行。
有些人又要将秦王的孝道再次上升到国事,略过赵太后犯下的谋逆过错不提,只谈秦王幽禁生母、有违孝道。
真是乱扯!
这种撇开事实与律法不谈、只谈劳什子孝道的行为,着实让他这个现任廷尉看不过去,只觉得浑身都不舒坦。
“除了忍,又待如何?”
庄启抚着须髯,微微一笑,“昔年郑庄公立誓与其母不及黄泉绝不相见,最后不照样要隧中相认、母子如初?”
虽然最“初”本来就不是什么和睦关系,但好歹面子上过得去。
“这如何能一样?”
冯去疾不赞同,“郑庄公乃忤逆而生,共叔段也是姜夫人与武公之亲子,虽偏幼子而厌长子,好歹情有可原。”
难不成赵太后生他们王上的时候,也因为难产险些去了半条命?
养情夫也就养了,他们大秦还不至于如此迂腐,但再怎么说,也顶多让你效仿宣太后,没让你超越先辈啊!
和情夫联手谋亲儿子的反,脑子没进水的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先王还是薨逝得太早了。
“你呀。”
庄启失笑,“且放心吧,有殿下在,不会叫王上心中憋着气的。”
“……也是。”
冯去疾一想,觉得这话甚是有理,忍笑道,“以殿下的本事与性子,怕是王上压根分不出心思来气恼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