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第一批种子有限,本就无法一口气推广,更何况,老朱也怕陈友谅这些人派细作把良种给抢走。
  “常家女确有大功于天下。”
  犹豫几息,老朱有了决断,“虽说她日后便是标儿的世子妃,但咱也不是有功不赏的昏主,就先册她为郡主,封号金陵,一应礼遇岁禄参照公主例,以褒扬她为天下黎庶谋福祉的懿行,”
  ——这是技术活,别人干不来啊!
  “臣代小女谢上位!”
  常遇春这辈子没这么高兴过,哪怕打了胜仗,也没现在高兴。
  他的乖女就是最棒的!
  “伯仁有此骄女,可谓此生无憾也。”
  说完了正事,徐达也放松下来,勾着常遇春的肩膀,“伯仁,这回你得请咱们喝酒,不醉不归啊!”
  众人连连附和,常遇春心里头高兴,自然是无有不应。
  李善长和刘伯温等文臣也没扫兴,站在一旁笑看着。
  唯有老朱,心里头有点不得劲儿。
  ——坏了,这是民意民心啊,真得把她捧起来了。
  第620章 大明 朱标(19)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并将其围困平江。
  期间,小明王韩林儿在瓜步渡江前往应天的途中沉江而亡。
  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败亡、方国珍投降,朱元璋一统江南。
  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
  洪武三年三月初三。
  女子十五而及笄,今日,便是知韫的成年嘉礼。
  作为鄂国公常遇春的长女、太子朱标未婚妻、名满天下的金陵郡主,知韫的及笄礼可以用盛大来形容。
  皇后为大宾、公主为赞者,太子与年长的诸位皇子亲临,来往的文武百官、命妇女眷更是不知凡几。
  ——是能让老朱一个人在心里头默默地叽叽歪歪的程度。
  不过知韫才不会管他。
  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成年嘉礼,自然是怎么热闹怎么来。
  礼毕之后,马皇后倒也不急着回宫,而是在正堂与蓝夫人一同说话,朱樉兄弟几个也带着常茂三兄弟一起玩去了,朱镜静与徐妙云一道聊天,都不曾来打扰朱标和知韫。
  换下了礼服与钗冠,知韫换了一身家常的杨桃色银丝绣牡丹纹的襦裙,与朱标一道在莲池上的凉亭中煮茶闲话。
  “今儿你和娘娘都出宫来了,他可有说你们什么么?”
  她的头发随着挽着,发间只赞着一直精致的白玉牡丹花簪,耳边几缕碎发,伴着拂面而过的清风微微跃动。
  “如何?有热闹看么?”
  正专心煮茶的朱标:“……”
  “阿玉。”
  他手中行云流水的动作微微一瞬,抬眸无奈看她,摇了摇头,笑着道,“这样久了,总得有些长进不是?”
  自从前些年良种培育成功、她亦成为天下百姓感念的金陵郡主之后,性子便越发随性,倒与儿时仿佛。
  不过,这样的她才是真的快活。
  虽然总爱看一些老朱头的笑话……但那也是他自己非要闹笑话呀!
  做人总得讲点道理,不能全然屈从于煌煌天威权势不是?
  再说了,阿玉没培育良种、大功于天下时,需要拘束自己,等培育良种、大功于天下之后,还要拘束自己……
  那岂非是白忙活一场?!
  “阿玉的及笄嘉礼,我怎能不来?”
  随着年纪越长,朱标的性子也越发沉稳,眉宇间自然而然流转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储君威仪日盛。
  “谁知与阿娘一提,却发现她也是这样想的,等二弟、三弟、四弟听见了风声,也纷纷闹着要跟来……”
  他扬唇轻笑,“想来是英雄所见略同的缘故,若非父皇已为天子,怕是他也会有亲自与阿玉庆贺的心意呢!”
  知韫:“……”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如果老朱头没有想过要亲自来给她庆贺及笄礼,就表明老朱头不是一个英雄?
  哇哦!
  小朱现在真的越来越讨她喜欢了。
  不错嘛!
  不知道怎么当一个孝子的太子,不是一个走在成功路上的储君。
  标儿啊,你悟了哦!
  第621章 大明 朱标(20)
  “好吧好吧,这话儿过了。”
  既然朱标都这样说了,显然老朱头也习惯了她的“折腾”了。
  不过也是,不习惯还能怎么办?
  难不成,他还想大张旗鼓地让人奉着圣旨口谕来教导她?
  别说宫里有马皇后和朱标会拦,宫外得顾忌常遇春和蓝玉的战功赫赫,文武朝臣也会委婉劝说——
  上位,不是臣非要说您,实在是您非跟金陵郡主较真做什么?
  人家有如此大功,却并不跋扈,从不触犯律法,只是有些女孩家被娇宠出来的小小娇纵罢了,哪里是什么过错呢?
  虽然咱们都知道上位您确实有点小心眼了,但难道就为着这点小心眼,就要问罪功臣,惹来百姓非议吗?
  您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人家金陵郡主又不会造反,往后还是您的儿媳妇,连这样的人物您都容不下,教天下臣民怎么看待您?
  刻薄寡恩的狼心狗肺之徒?
  ——综上,老朱都快重操旧业了。
  不过好在,是当过正经和尚的,佛起来也很迅速,眼不见心不烦。
  “我听阿爹说,他有意向要大封皇子和开国功臣了?”
  说笑了一会儿后,知韫捏着一只盛着清茶的白玉杯,也不饮,只嗅着朦胧雾气中携着的那一缕清幽茶香。
  如初春细雨,如山涧醴泉,清新而淡雅,润泽心田。
  “确有其事。”
  朱标于洪武元年受封太子,虽然之后朱元璋以“儿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为由拒绝了朝臣以他为中书令的请求,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对于朝堂之事一无所知。
  ——他疯了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是当太子,可不是考状元!
  朱标微微颔首,“册封诸皇子为王一事,父皇与我提过,约摸在下个月,便会有明旨下发,至于大封功臣,我猜测会晚上一些。”
  毕竟,如今的开国功臣中,如常遇春等战功赫赫的早在朱元璋为吴王时便已受封了爵位,如今说的大封,不过是基于此的调整与补漏,并不急于一时。
  就比如常遇春,他现在已经是鄂国公的爵位,再封,也至多不过是调整一下封号和岁禄待遇之类的,怎么着也不可能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给他封王。
  但封号、在国公中的排序之类的其实挺虚的,常遇春征战多年、劫掠的珍宝财富众多,也不全靠岁禄过日子。
  ——就挺随缘。
  ”谁问你这个了?”
  知韫一点儿也不雅观的翻了个白眼,指尖点了点石桌。
  “皇子既封,公主呢?”
  她以手支颐,唇畔勾出一抹玩味的弧度,“太子爷,你觉得呢?”
  “应当也会一起吧?”
  朱标微愣,继而领会到她话语中未尽的意思,皱了皱眉。
  “庆阳、福成两位堂姐都已在元年便受封公主,镜静她们正式受封的日子,应当也不会远了才对?”
  口中虽这样说,但却透着几分迟疑。
  显然,太子殿下自己也不是很相信自家亲爹的人品和行事作风,故而他说起话来,也没什么底气。
  *
  #春枝暮 洪武元年,中书省、都督府成立,群臣请以皇太子为中书令,朱元璋不允,说“儿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宜尊礼师傅,习经传,博古通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务重,皆令启闻,何必为中书令?”
  #春枝暮 意思就是,现在朱标年纪太小,应该专心学习,不能当中书令;以后他年纪大了,军国大事都可以过问,不需要担任中书令,说得好听是老朱看重太子,说得不好听……算了,我不说了。
  第622章 大明 朱标(21)
  “我看是不会的。”
  知韫一拍手掌,挑眉笑道,“至于你呢,看上去也没什么信心?”
  朱标:“……”
  今日之朱标已非儿时之朱标,他已经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自家亲爹在男女性别上那顽固不化的刻板偏见。
  是真无法反驳.jpg
  “我会试着去劝说一二。”
  朱标以手握拳置于唇畔,轻咳一声,以掩饰内心的尴尬。
  “镜静也十岁了,再过几年便要到议亲的年纪,既然连未满周岁的九弟都能封王,没道理她不可以。”
  朱镜静也是打小跟在他和阿玉身后长大的,情分不错,替她张目一二也是应当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
  他和阿玉是要大婚的,往后有了子息,有一半的可能是个女儿。
  看着旁人的女儿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待遇,他心里虽然看不惯,但也不至于太过愤慨,但换了自己的女儿享受这样的待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