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小虫怪蝶> 小虫怪蝶 第44节

小虫怪蝶 第44节

  在这个时候想起吕凭,姚蝶玉面容变得僵硬,羞愧得头皮发麻,晏鹤京察觉到她在出神,力道加了些,却也不能让她回过神来,他一时慌了手脚:“怎么了?”
  姚蝶玉垂下发红的眼皮,态度变得冷淡:“我……我累了。”
  不安的感觉忽然和潮水似的涌了过来,晏鹤京有点冷,仿佛有什么东西脱离了掌控,没有再继续了,把嘴凑在她颈窝里说道:“今日你受了惊吓,我还这般闹你,是我不好,睡吧。”
  姚蝶玉恻然伤神,向壁而睡,不再搭理,也不敢搭理晏鹤京。
  晏鹤京使手段让她签结婚书,又设计让吕凭写离婚书,机关算尽,这样的仗势,谁抵得住,若他和市井无赖一样做尽坏事,害人性命,那他是可恨可恶的,偏偏他在她面前做的是痴心英雄,她根本恨不得他,反还一步步信任他,陷进他的温柔里。
  细细尝过他给的温柔滋味,她心动了。
  竟然可耻地心动了。
  如今不管是和吕凭破镜重圆,还是和晏鹤京双宿双飞,都是天生不能两全的事儿。
  姚蝶玉想到这些身子忽冷忽热的,睡着了以后,昏昏沉沉做了一场带着潮意的梦里。
  那梦里出现了晏鹤京。
  还有吕凭。
  是穿着喜服的吕凭。
  醒来后身上全是汗,昨日受打的脑袋,这会儿疼得厉害,她无精打采摸着汗湿的额头,在烦恼之际,有人来敲门。
  秋娘声音有些着急:“姚娘子,起身了否,温公子来了宣城,说是有事要和姚娘子说。”
  姚蝶玉在榻里一愣,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个温公子是谁。
  是晏鹤京的好友温公权。
  他怎到这儿来了?又有什么事儿要说?他和她几乎没打过交道啊……
  姚蝶玉百思不得其解,片刻后回道:“温公子?有什么事儿?”
  秋娘说不清楚:“不知,但我看温公子很是着急。”
  ……
  晏鹤京回宅院的时候,看到温公权出现在天井下,当即着了一惊,正要问他因何事而来,却瞟见厢房里的姚蝶玉收拾好了行囊,急波波要离开宣城的样子。
  他不由沉了脸。
  不等他开口问一句,姚蝶玉六神无主走了过来,开口说道:“晏大人,我、我要和温公子,先回九江去。”
  第79章
  晏鹤京从昨夜起就在患得患失的念头里焦躁不安,他不知道姚蝶玉为何事而心情低落,有意疏远他,但应当与吕凭有关。
  她的心里还有吕凭,二人分开是不得已,此时心里有对方,这无可厚非,他介意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等待,等变迁的岁月,将他们青梅竹马十余年的交情冲淡,等着她把爱,渐渐转移到他身上来。
  夺人妻之事他做的不厚道,倘若他是个寻常人家,定要被官府抓进监狱里头呆着的,可是不骗吕凭写下离婚书,姚蝶玉哪里会真正舍眼看他一眼,他没有办法了才会出此下策。
  这个下策并非涸泽而渔,他几次确定了姚蝶玉会为他心动后才做出的决定。
  “回去做什么?”当初来宣城做戏,几次恳求,几次表明心意姚蝶玉才肯点首答应,而这会儿才多久,就要跟着另一个男子回九江去,即使这个男子是自己的好友,晏鹤京也不爽快,他觉得像一条被丢进醋罐里的鱼,随时被姚蝶玉左右着。
  晏鹤京极力忍着翻涌的醋劲儿,他气度只比黄豆大一点儿,怎么忍,辞色里掩不去嫉妒之意,他那双眼睛和毒蛇似的,深邃锐利,在两人身上溜啊转啊,让人感到阴森害怕。
  姚蝶玉抖了一下,温公权不满晏鹤京此时的态度,上前一步,微微把姚蝶玉挡在身后,替她解释:“姚娘子的阿娘出事儿了。”
  温公权的举动触动了晏鹤京的怒气,但那阵怒气,在听到姚蝶玉阿娘出事儿的那刻转瞬消散。
  他愣了一愣:“出什么事儿了?”
  姚蝶玉已经哭过了,这会儿又提起这件事儿来,伤心无限,每一口呼吸都似在吞咽刀子,根本不能作答,只有流泪的份儿,温公权深深吐出一口气儿,继续替她解释:“姚娘子的阿娘所在的松水村,几个富民地主霸占了湖水使用与控制之权,还肆意修建圩田,细民前去讨水利使用权,反而遭了打。江西与江浙地区是上等水乡,大地主颇多,粮长多由富民担任,粮长勾结富民地主,以权谋私,在征收粮税时靠损小民,以去年“赈贷”为由,对细民多纳税粮,没有水利,细民不得种田,不得已变卖抵押农具房屋或是牲畜来缴税,姚娘子的阿娘,将那口水车都卖了都够不上交税的,他们见姚娘子的阿娘是寡妇,无人依靠,便要她交出所有的田地房屋权,不交,就来殴打逼迫,下手一点不留情,险些要将人打死了。”
  “竟有这种事儿?如今官府是如何处理的?”晏鹤京本以为温公权说的阿娘是吕仕芳,哪想是亲阿娘徐遗兰,怪不得姚蝶玉会伤心成这般急着回九江府里。
  他颇有悔意,只是……
  温公权怎么会知道姚蝶玉的亲阿娘出事儿了?
  晏鹤京知道此时不该在意这些,可忍不住胡思乱想,看向温公权的目光里,不由多了几分疑忌。
  温公权面不改色对上他的眼光,从袖内拿出一封薛解元写的书信,隐瞒了一些事情不说:“细民一起向里长约保提出诉状,但这些里长约保从中得了利,哪里会去调停,更不会把事情禀报官府,半个月前我偶然路过松水村,恰好见那些人又在殴打人,细细问之,才知道发生了这种事儿,我请了讼师写了诉状,往大了说这是一件水利纠纷与税粮纠纷,往小了说这就是贫富阶级之间的纠纷,有些棘手,薛同知不知如何区处,得知我要来宣城,写了封信来叩问。”
  晏鹤京接过书信来看,看完纠纷中的细节,很快才知道温公权说的有些棘手是什么意思,眉头一皱,又很快展平,把信收了起来。
  温公权看他这样子,晓得他有了主意,便问起另一件事儿来:“质库的事儿如何了?”
  “已经让冯绪上报按察使了。”晏鹤京声音收回目光,轻如羽毛落到姚蝶玉身上,“你阿娘的事儿,你别担心,会讨回公道的。”
  姚蝶玉格外相信晏鹤京,擦擦泪眼,点了个头,心情好了一些。
  “刑部未批准以前,那些人如今只能关在宣城的监狱里头吧。”温公权眉眼低低的,话有别意问了一句,“你如今能离得了这处吗?”
  晏鹤京沉默下来,竟然莫名有一种无力感。
  他离不得。
  只怕一离开这儿,那些人为了保住荣誉,会采取灭口的手段,监狱里的犯人定然会死于意外。
  如今抓住的人都是些小鱼小虾,参与其中的官商与权贵,也只知道一两个而已,在宣城潜伏这么久,只抓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没有意义,草率结案之后,他们沉寂几年又能东山再起。
  他离不得宣城,半步也离不得,晏鹤京焦躁无比,以至于看见姚蝶玉和温公权挨得这般近,出现了错觉,二人在他跟前好似形和影一般分开不得了。
  晏鹤京按捺住内心的烦躁,肚内闷着醋气,接着质库的话题,对姚蝶玉说了一番安慰的话:“娃娃家也找到了,在九江府的能仁寺的后山里头,熹姐儿没事,过几日就回来了,我派人送你回九江,熹姐儿我让秋娘帮你照顾着,你好好照顾阿娘就是。”
  得了宽慰之言,姚蝶玉再忍不住,顾不上旁边有人在了,呜呜咽咽扑进晏鹤京怀里,一边流泪一边自责起来:“我……我前些时候,回松水村,看见阿娘身上有伤,却……却没有在意,如果我那日多问几句就好了,呜呜呜,我真的太蠢了。”
  清明前她回松水村时,看到了徐遗兰手上的伤,却粗心大意没多究问,而在来宣城以前,她又回了一趟松水村,惦记着熹姐儿的事儿,对徐遗兰身上的伤注意都注意不到,明明那个时候徐遗兰已经被人欺负了啊……想到此,姚蝶玉悔恨交加,恨自己太愚蠢太粗心。
  怀里的人几乎要哭晕过去,晏鹤京冷待了温公权,不加掩饰他与姚蝶玉之间的关系,张开臂膀,加以拥抱,抚着她的背低低说道:“是那些人的错,你不要代人受过,那些人不管有什么身份犯了什么罪,既然打了人,只说打人这一举动,依律是要处以笞杖之刑的,你力气大,力能扛鼎,想来拿笞具杖具不在话下,到时候我让你扮成差役,亲自把他们打得血迹模糊,可好?”
  也只有晏鹤京才能想到这种事情,姚蝶玉噗嗤一声,破涕为笑,倒也没拒绝,嗡声道:“好啊。”
  “你先去洗把脸,我与温二有些事情要说。”晏鹤京反袖把她泪面擦干净。
  “嗯。”提起温公权来,姚蝶玉这会儿才不好意思,方才怎就当着旁人的面投进晏鹤境的怀抱里,这叫人怎么想?她粉腮儿通红,柳眉儿蹙着,灰溜溜跑开了。
  温公权目送姚蝶玉离开,忽而露出笑容,只是这笑容有些苦涩,声音也有些酸溜溜的:“还是你鬼点子多,几句话就将人哄住了。”
  把姚蝶玉哄高兴后,晏鹤京脸色很快沉了下来,问:“你是偶然路过松水村,还是有意要去松水村?”
  “听真话还是假话?”温公权眉眼一动,竟还笑着,反问起来。
  温公权生得儒雅,饱受诗书的浸染,举手投足间尽显书卷气息,笑起来的时候犹带诗意,貌若潘安,怪不得苏青陆会说站在他旁边自己和个轻薄的子弟一样,晏鹤京的眼神冷若冰霜,实在不愿去怀疑温公权对姚蝶玉动了不该动的心思,可是他方才的眼神太柔软温热,并没有那么纯粹:“温二,我不与你说笑的。”
  “我是去确认一件事的。”温公脸慢慢淡去了笑痕。
  “确认什么事?”晏鹤京眉头不展追问。
  “说来复杂,这件事等你把质库的事儿解决后再说吧。”温公权不欲在此时提起来,面容严肃回道,“阿京,质库的事你必须办好,此次涉案的库主姚氏,绝不能轻饶素放了,还有让十三娘受苦难的那个徐可立,也不能轻饶素放。”
  “为何?”晏鹤京的心情,随着温公权的话慢慢沉重起来。
  “他们还做了一件惨无人道的事情。”温公权闪烁其词,不愿当即说明白,“这件事复杂,将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不急于一时查清楚,你如今要处理的事务太多,顾不上那桩事,当务之急是把质库的案子,还有她阿娘的案子解决好,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晏鹤京被勾起了好奇心,张嘴要继续追问,温公权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姚娘子阿娘的事本不棘手,但在我请讼师将诉状写好后,他们又一次发生了争斗,那次争斗,一户富民的儿子因受打,当即毙命,他们一口咬定说是细民害死了人,细民不懂律法,吓坏了胆子,也不信任官府会法不阿贵,如今想和富民地主私和人命了,尤其是姚娘子的阿娘,说什么都不愿上官府。”
  所谓私和,便是一方不将诉状转呈官府,一方不追究责任。
  “两群人殴打起来,枪棍无眼,到底是哪方将人致死谁知道?这事先让薛同知调查清楚再说。”晏鹤京觉得这不算事,就算真的是弱方将那富民的儿子打死了,天理国法人情,是他们作恶在先,死有余辜罢了,“水利与税粮的纠纷,富民地主定然不愿闹大,我朝律法,简于唐律,严于宋律,这些人做的都是能掉脑袋的事,不能让他们私和了人命。”
  说着,晏鹤京不再搭理温公权,走进正屋铺纸握管,细细写下要如何调处水利纠纷与税粮纠纷。
  他翻过预备仓的账目,这些年德化县积粮都过万石,去年干旱时开了仓,既他们以“赈贷”为由向细民多纳税粮,那么就让巡按御史来盘查,一查就能知晓这些富户私吞了多少粮食。
  晏鹤京在信中让薛解元将诉状转呈至江西巡按御史与布政使司,让巡按御史去盘查储粮归还等事项,再请求布政使派水利通判前去松水村勘察。
  写好信,天已经黑下半边。
  秋娘让狸奴来喊人:“哥哥,可以吃饭了,你快去喊阿娘出来吃饭吧,我好的肚子在咕咕叫了。”
  姚蝶玉伤心太久,洗完脸后不思饮食,她从早晨起来就没吃什么东西,秋娘怕她饿坏了身子,又劝不动,只好让狸奴去请晏鹤京。
  “你让秋娘拿些冰块过来。”墨迹干透,晏鹤京将信折起封好。
  狸奴在滴水檐下,拖着腔子说了句好,兼纵带跳跑去找秋娘了,再回来时,手里捧着一盆冰块。
  一盆冰块她端得有些吃力,走路偏偏倒到的,像一只吃醉的猫儿一样,看着她的怪模样,晏鹤京笑了一声,起身接过:“用过晚膳去备些糕点送到厢房里来,不必等我们一块用晚膳,去吃吧。”
  说完,径直走到西厢房,敲了三下门,不等里头的人应否,干脆地推门而入。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
  姚蝶玉悲伤难抑,对着烛光,偷腔哼着歌谣,晏鹤京忽然进来,她吓了一跳,哐啷一声,险些打翻了手边火光四射的烛台.
  “什么时候回九江?”晏鹤京走过去,将烛台往旁边移去。
  “明日吧……我想早些回去,看看阿娘。”姚蝶玉洗完脸后又忍不住哭了一场,这会儿眼睛肿得和桃子一样,头也在疼痛,怕被笑话,她将头一点点低进腔子里去,无有朝气一般。
  “你和温二从前相识吗?”晏鹤京边问边拿出帕子,将冰块包裹住.
  姚蝶玉的头低到不能再低了,见问,思考之后摇摇头:“应当……不认识。”
  回完话,下颌忽然被用力一捏,她被迫抬起头来,不迭问一句,额头上贴来一团冰凉之物,寒冷伴随着一阵刺痛,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痛,她倒吸一口气,两下里不大舒服,瞪大了眼睛,一双白净纤尖的手无意识抬起来,要打落捏住下颌的手。
  姚蝶玉撒起谎来四肢僵硬,眼神会闪烁不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她应当不认识温公权,也或许认识,但是脑子里不记得了,想来两人从前没有太深的交情,晏鹤京松了口气,柔声命令:“闭上眼睛,别动,我给你敷敷眼睛,你这个样子,明儿会见光会疼得厉害。”
  冰物在额头贴了没一会儿便缓了些头疼,刺痛不再,姚蝶玉受用乖乖闭上哭肿发红的眼睛。
  刚闭上眼,冰物就贴过来了。
  又是一阵针刺般的刺痛,等刺痛过了,她才喃喃开口:“晏大人怎知道这样能缓疼肿的?莫不是也哭过吗?”
  “我又不和狸奴一样是白丁。”晏鹤京松了捏住下巴的手指,转去给她按揉太阳穴,“我好读书,医书也读,从中学了不少知识,虽不能为医替人治病,但这点东西还是懂得的。”
  “我也好读书,但大多时候都读不懂,学的知识不用三日就忘了。”姚蝶玉撇撇嘴,一副气馁的模样,“要是我有晏大人一半聪明机警就好了。”
  话里话外她还在为阿娘的事情自责,晏鹤京不想让她再为此事伤心,宽慰几句,偷偷转了话头,说起熹姐儿的事来:“先不说你阿娘的事儿了,有我在,这件事我定给你讨回公道。说来,你知道他们为何要养娃娃神吗?”
  姚蝶玉一整日都在为阿娘的事难过伤心,暂将娃娃神的事抛在了脑后,听得熹姐儿安然无恙,更无心去追问案件真相了,这会儿心绪平了些,她有些好奇,吃紧问一句:“不知道,是为、为何?还有,那个井里头的是什么人?”
  “因为他们要取女郎的初次癸水制成药丸,对,为了那点血而已。”晏鹤京知道真相后笑了许久,现在提起来也觉得可笑,怎会如此荒谬,“不知他们听信了哪位方士的话,说是用女郎的初次来的癸水制成的药丸,服之可治百病,而无病者服之精神百倍,可以延寿,可以强肾气,还可以养容……他们取完癸水后,女郎不再是娃娃神,而是可以供人享乐的贱物,像十三娘一样,井里头的,是个妇人,被典为他人之妻的妇人家,因生了女婴,不愿女婴被溺死,所以带着女婴从承典人家中逃了去,可惜……没有逃成功,她不愿回去,就带着孩子投井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物尽其用这个词,没想到有朝一日也能用在人身上。”
  “只、只是为了取那点血……只为了那点血,所以不惜害害人骨肉离散,害人流离失所?在这世道里,妇人的肚皮不属于自己的,女婴是不祥之物,可以溺之杀之,女童初次的经血却可以为药物服用……这……好荒谬……”姚蝶玉以为耳岔了,猛的睁开眼,不可置信地看着晏鹤京。
  听了真相后她愣一会儿,清醒后仔细一想其中的事情,愤怒难忍,气得两片苍白的嘴皮哆嗦颤抖,恶心感也在此时充斥遍体,如何都挥之不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