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没事!既是陛下召见,那肯定是有事情的。
母亲,我伺候您用膳吧!”
上官槿说着,就让厨房的人把晚膳摆了上来。
沈老夫人因为年龄有点大,这吃的上面也比以前清爽了很多。
清爽的几样小菜,加上粳米粥,几样点心,很快就用完了。
上官槿刚带着几个小的往自己院子里去,就看到沈管家急匆匆的带着一个小太监进来了。
定睛一看,居然是胡周全。
“小胡公公?你怎么来了?”上官槿忙问道。
胡周全笑着行了个礼。
“沈夫人安好!平宁郡主安好!奴才来送个话的。
陛下说了,多日不见大公子和二公子了,有着说不完的话。
今晚就留大公子和二公子在宫里住下了。
等明日再送大公子和二公子回来。
宫里东西一应俱全,请沈夫人和郡主不用操心。 ”
上官槿叹了口气。
这群孩子,还当是小时候呢,天天晚上光顾着说话都不睡觉。
但现在管也管不了了,她最多就是多嘱咐两句。
“麻烦小胡公公了!
小胡公公辛苦了,回去后还望胡公公和钧哥儿和铭哥儿两人说。
陛下现在每日都要上朝,不能休息的太晚了,让他们俩注意着点。
还有,他们俩尽量早点回来,府里的夫子还要看着他们进学呢!”
话一说完,沈卿钥那边已经让生关键递了个荷包过去。
胡周全赶忙就要摆手推辞。
“怎么?小胡公公现在是要和沈家生分了?”上官槿打趣道。
胡周全嘿嘿一笑,这才把荷包藏到了袖子里。
“小胡公公略等一下,我这里还有几句话要带给陛下。
我去写了下来,小胡公公回去的时候帮我捎给陛下就成。”上官槿又说道。
胡周全恭敬的应了下来。
......
胡周全回宫复命的时候给萧武帝呈上了一封信。
此时的萧武帝正带着沈卿钧,沈卿铭两人在寝殿里坐着。
三人都坐在地上。
因为天气冷了,寝殿里摆了几个炭盆,地上还铺了厚厚的毛毯。
在三人的中间,是一幅大大的大渝的舆图。
萧武帝接过胡周全递过来的信,打开一看,立刻就笑了。
姨母说了,许丞相那边已经考虑辞官的事情了,让自己象征性的挽留一次就行。
“陛下,母亲可是有话要交代?”沈卿铭笑着问道。
“嘱咐你们俩不要贪凉的。
好了!姨母就是担心你们。
表哥,你再好好和我们说说北地的事情。
那里的土地真的那么肥沃吗?”萧武帝又看向被他拿下来,铺在地上的舆图。
沈卿钧点头,他手上拿着一盏烛火,在舆图上指了一下。
“一出京城,越往北面越荒凉。
但越往北面,这地就越肥沃。
我吃过那里的土地产出来的大米,非常香甜。
我跟着母亲一路上走过来,看到荒着的地很多,很多人宁愿闲着都不想去种那些地。
一直到威远军驻扎的地方,都是这样。
不过到了北地之后,虽然还是荒凉,但那里的贸易行商却很多。
北胡新独立出来的边塞城现在都是大家的交易中心。
陛下,北地大有可为!”沈卿钧认真说道。
萧武帝和沈卿铭都凑了过去。
萧武帝想的是,大渝的境内还有这么荒凉的地方吗?
沈卿铭想的是,边塞城那么多做生意的吗?那自己去了是不是也可以做点生意呢!
“大有可为......
表哥,你肯定想了很多吧!”萧武帝看向沈卿钧。
第316章 我们等得起
沈卿钧见萧武帝这么问,也没隐藏自己的想法。
“回陛下,确实想的很多。
那么好的土地一直荒着,任谁看了心里都会有想法。
陛下,我算过了,那些土地要是都种上粮食的话,其他的不敢多说,威远军的粮食肯定是够了。
但因为各种原因,那些土地没有人去种。
要是那些土地都种上粮食了,威远军以后的粮草可以就近征收。
另外,那些农民也有事情做,不至于说在饥荒的时候饿死了。”
萧武帝没说话,只是抿了下嘴。
问题知道了,但怎么解决却是个大难题。
要不然,父皇在的时候,每次都要为威远军的粮草担心。
沈卿铭呢,却是嘴快问了出来。
“大哥,好地为什么没人种?
农民不种地还能干什么?”
萧武帝还是不说话,就是这么看着沈卿钧。
“原因很多,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有战争的影响,越往北边去,就越容易受到战争的影响。
以前北胡强大的时候,只要在粮食可以收获的时节,他们肯定会来抢上一番。
农民们辛苦劳作了那么久,等收获的时候却被北胡人给抢了。
轻的话就是一年白干,严重的话那是连命都丢了。
而离北地有点远的地方呢,就是其他原因更多一点了。”沈卿钧解释。
“都不靠着北地了,怎么还不种呢?难道是土匪?
不可能啊!大渝境内土匪应该都被剿的差不多了,应该没有成气候的土匪山贼了吧!”沈卿铭继续问道。
“我问了当地的农民,那些地荒着干什么?
农民说,其实很多地都是无主地。
大家要是种上粮食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当地的豪绅拿着官府的地契来收地了。
先不说白干要交租子,甚至官府还要再收上一波。
时间一长,大家就没了开荒种地的念头。
那地......谁爱种谁种吧!”沈卿钧继续解释。
沈卿铭很快就明白这里面是怎么回事了。
涉及到勋贵,这肯定不是这一两年才有的事情。
他看了一眼萧武帝,也不想说话了。
北面的土地肥沃,先帝肯定也知道这些事情。
但先帝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自己这个表弟皇帝能解决吗?
他才十六岁不到......
“陛下!现在京里事情多,等您再长大一点的,那时候抽出手来再干这些事情。”沈卿铭在一旁劝道。
萧武帝点点头。
“表哥,你也好好想想这些事情该怎么办?
你明年就袭爵了,那时候就可以上朝议事了。
到时候朕让你专门负责这个事情。
你去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萧武帝笑着说道。
沈卿钧笑着应了下来。
随即他又对萧武帝和沈卿铭说着北地现在的情况。
那里的边塞城多么繁华,大江南北的行商都往那边去。
“大渝的行商把大渝这边的 货物弄到边塞城去卖,卖的可好了。
北胡那边的行商也把她们的货物弄到边塞城去卖。
大渝的行商回来的时候再带货物回来,两头赚。
不过,我听母亲说了,那些行商也不容易。
看着热闹,忙了一年了,其实这一年下来也就是挣个辛苦钱。”沈卿钧笑着说道。
沈卿铭一听,立刻来精神了。
“生意那么好不挣钱?怎么可能呢?
是不是他们不会谈价格,让别人给坑了啊!”沈卿铭问道。
萧武帝也觉得奇怪。
生意好怎么可能不挣钱呢!
就像是京城里的那些商户,哪家生意好不是挣大钱啊!
远的不说,就是姨母参与的那个春不晚茶楼,一年也能挣不少钱呢!
“其实......大渝的行商也挺不容易的。
我打个比方啊!有个行商从最南边弄了货物去北地贩卖。
这一路上水路,马车要花费多少就 不说了。
一路上还要过多少个关卡?
进任何一个城池都要被搜刮一次,等到了北地的时候,成本多高了?
价格太高了卖不出去,价格低了自己亏本,最多也就是小赚一点。
还要,路上还有一些不成气候的山贼土匪什么的,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了,那不是更倒霉了?
所以,现在在边塞城交易的都是大的行商。
那些人有后台,交了保护费,比小行商要安全一点。
但就这,挣的大头也都要送出去。
不过,这样也好。
行商多了大家都去做生意了,谁在家里种地啊!
不管是大渝还是其他的番邦,基本上都是重农抑商的。”沈卿钧笑道。
这话一说,沈卿铭可不高兴了。
“行商怎么了?行商能挣钱,挣钱了一样可以干很多事情。
救灾不要银子吗?修建各种工事不要银子吗?
还有,要是打仗了,更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