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样的人,他居然都能下得了手?
他在下令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想过那人曾经和他一起读书,写字,玩闹吗?
那以后太子即位了,其他的皇子呢?小七或者小五他们呢......
以后要是......
萧景帝突然觉得浑身发冷。
“这事情......许丞相知道吗?”萧景帝突然问道。
“事发后应该知道了。
许丞相应该也没想到齐国公世子也在押送队伍里。”暗卫说道。
萧景帝冷哼了一声。
第二次截杀肯定是许丞相那个老货出的主意。
只是他没想到会误杀到齐国公世子吧......
“知道了,你退下吧!这事情无须外传。”
暗卫应了下来,很快就退了出去,消失在皇宫里了。
......
第二天,萧景帝突然下了道恩赏的诏书。
是专门针对齐国公世子夫人肚子里的孩子的。
若是男孩,就封为世孙,齐国公百年后,承袭齐国公的爵位,世袭罔替。
若是女孩,封为平安郡主,享千户邑。
那时候再由齐国公自行决定世子人选。
这诏书一出,朝堂上的人心里都泛酸。
天家为了安抚皇后一族,还真舍得呢!
看来这事情和太子真的没有关系了。
太子一派的人也都松了口气。
过年前的最后一道诏书,给了齐国公府,看来太子盛宠依旧在,皇后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
太子这边的人高兴了,秦王那边可就不高兴了。
之前在刑部安插的人都被清理出来了。
这次他们输的很彻底,太子赢的很彻底。
江宁织造的人选,刑部的人选,还有大理寺空缺出来的位置,都交由太子一方决定。
而秦王这边呢,已经完全被架空了。
“舅公,现在怎么办?要是再这样下去,再动的可就是您了。”秦王已经沉不住气了。
父皇太偏心了。
为了安抚太子一派,连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都照顾到了。
时间一长,还有谁敢站在他们这边。
“急什么?这不是还没动到我头上吗?”安国公依然不紧不慢。
“舅公,母妃昨个儿还让人传话出来,说是皇后惩治了她两个宫人。
连太后那边过年的一些用度也被裁减了。
太子和皇后两个,一个在前朝,一个在后宫,这是步步紧逼。”秦王叹道。
安国公依旧不紧不慢的吹着刚沏好的茶。
“殿下,有一件事要和你说一下。”
“舅公您说。”秦王忙坐直了身体。
“那个告状的江宁织造郎中的儿子是常胜侯府送进京里的。”安国公说道。
秦王一愣。
“常胜侯?
不应该啊,当初您不是说常胜侯皇甫将军不会站队任何人。
即使和齐国公府联姻了,也不会站在太子那边吗?”
“局势是有变化的,老夫不知道太子那边给常胜侯什么许诺,让常胜侯站在他那边。
我们的人查过。
在皇甫将军从北地送年礼进京的时候,在城门口和五城兵马司的人起了冲突。
十辆车没让检查,那小子就是钻在车里才进的城。”安国公平静的说道。
秦王......
要是那小子没有进京,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事情了。
“这......以后是不是也要把常胜侯划到太子那边了。
那以后太子还有短板吗?”秦王更加烦躁。
安国公冷笑一声。
“常胜侯想握住威远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定国公世子在呢!
他们不是想乱吗?那就乱个彻底吧!
殿下,你下次进宫后,给太后娘娘那里传个话......”
.......
“殿下,这是常胜侯府送来的年礼单子,臣妾整理了一下,您看一下,比往年丰厚了三成。
臣妾已经按照规矩把回礼都准备好了,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添减的吗?”
憔悴的太子妃将一份礼单放在了太子面前。
按理说,这种年礼的事情无须让太子知道。
但常胜侯那里和别的人家不同,今年突然加重了年礼,这是一种态度。
即使这段时间事情再忙,太子妃心里再难受,也要撑着身子把这些事情处理好。
太子只扫了一眼,就把礼单丢在了一旁。
“常胜侯送回京的年礼有十大车。
丞相府送了一车,齐国公府送了两车,太子府送了一车,常胜侯府自己留了两车。
其余的四车都送到定国公府了吧!
什么时候定国公府和常胜侯府这么亲近了?”太子问道。
太子妃......
她真的累了,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么斤斤计较的男人怎么会是储君的?
为什么她会嫁给这么一个人当太子妃?
第152章 到我们府上过年吧
“殿下,不能这么论的。
常胜侯府大老远的从北地给定国公府送年礼,那也是因为定国公为大渝,为北地做立下的那些功劳。
还有,常胜侯对定国公府示好,那不也是为了殿下吗?”太子妃小声劝道。
太子冷哼一声,起身拂袖离开。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还是丢下两句话。
“既然太子妃这么深明大义,那府里的事情就都交给太子妃处理了。
还有,肖侧妃那里刚失去家人,悲痛交加,太子妃还是要多照顾一下。”
太子妃......
肖侧妃没了哥哥,自己这边不也一样失去了一个亲人吗?
太子啊太子,你到底是看太子妃不顺眼呢,还是看太子妃身后的娘家不顺眼呢!
太子妃感觉胸口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来。
这个男人是许家的指望,除了支持他,许家没有任何办法......
太子妃努力深呼吸 ,想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
只是刚感觉心底稍微舒服一点了,她突然感觉肚子一阵绞痛。
好像有什么东西要出来一样......
“来人!”太子妃慌了。
当晚,太子妃小产了,连日的操劳,加上失去一个亲人的悲痛,好不容易有的孩子也掉了,将将好三个月的身孕。
太子被许皇后叫进宫责备了一番......
......
别人府里鸡飞狗跳,定国公府气氛却热闹非常。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是定国公走后的第一年,应该要低调一点。
但上官槿却说,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热闹一点。
要不然,泉下有知的定国公看他走后府里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差了,那才会揪心呢!
为了让定国公安心,一定要把日子好好过起来。
这个观点得到了沈老夫人,还有沈卿钥,沈卿钧,以及冬麦等人的一致支持。
就这样,除了不能放炮竹,不能贴桃符,不能穿红着绿外,定国公府和别人府里没什么差别。
一直到了农历二十七这天,街上的人也少了,不少铺子也都关门了。
冬麦却穿戴的暖和的出门去了春不晚。
“我家小姐说,三十那天,请连公子和万梨小姐去我们府上吃团圆饭。”
连千里和花万梨听了都是一愣。
去定国公府上吃年夜饭?
这个他们还真没想过。
“这......就不用了吧!年夜饭是团圆饭,我们就不去......”
“哎呀,让你们去就去,又不是让你们说客气话的。
我家小姐不是出家人,不打诳语。”冬麦认真说道。
连千里看了冬麦一眼,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妹。
花万梨笑笑,忙说道。
“你别看我,我无所谓的,反正我在哪过年都一样。
当然了,我也想去沈府过年。
我吃完了,守完岁了,就和钥妹妹一起睡,你呢,还要辛苦你跑一趟喽!”
连千里想了想,沈夫人肯定是好意。
大过年的,他们兄妹俩孤苦伶仃的在京城里守着茶楼......
“万梨,你去陪着沈夫人沈小姐一起过年吧!
我守在楼里,陪着月娘和那些茶娘子和茶公子一起过。”连千里说道。
花万梨一听,也行。
不能说他们俩跑去找别人合家团聚了,丢下春不晚不管吧!
“行!你记得给大家发压岁钱吧!”
于是,花万梨就收拾了东西,跟着冬麦去了定国公府过年去了。
团圆饭很丰盛,花万梨吃到了很多在江南都没吃过的东西。
也收到了沈老夫人和上官槿给的压岁的金锞子。
她有点意外,她都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还有这么东西哪呢?
“在我们府里,只要没有嫁人或者成家,都有压岁钱拿。”沈卿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