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宫记事 第45节
第63章 晋位冯常在
在场众人一看是冯答应,表情各异。有的惊讶不已,似乎对她的出现感到意外;有的面露不屑之色,仿佛早已看不惯她的做派;还有的则是冷眼旁观,静待事情发展。
此时的皇后更是气得脸色发青,嘴唇微微颤抖着。虽然她并不爱皇上,但作为六宫之主,她绝不能容忍有人在自己的生辰宴上如此公然地争宠。她心想:无论是我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任何人都休想从我这里夺走一丝一毫!
就在这时,冯答应再次开了口:"得知皇后娘娘今日寿辰,臣妾特意提前许久便精心准备了这首祈福歌。只盼能够站在这高高之处,仰望上苍,为娘娘虔诚祈求福寿安康。愿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人的目光随即转向皇上,只见他的表情自冯答应出场以来便只有那一瞬间的惊艳,之后便一直眉头紧皱,显然对此颇为不满。
皇后见此情形,心中略感宽慰。然而,面对冯答应的奉承和讨好,她还是决定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毕竟今天是自己的生辰,不宜过多计较。
于是,皇后轻咳一声,缓缓说道:"既然冯答应如此有心,且才华出众、秀外慧中,那就晋升为常在吧。不知陛下意下如何?"说罢,她微笑着看向皇上,等待他的回应。
赵胤看向冯答应,仿佛想到了什么故人,听到皇后的问话才回过神来。
“是否太过抬举此人了?”皇帝的眉头微微皱起,但看到身旁的欣儿一脸期待,他的语气又软了下来,“也罢,既然欣儿开口了,那就一切都听你的吧。”
冯答应听到这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喜之色,随即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谢皇后娘娘!”
皇后强忍着心中的不悦,努力保持着微笑说道:“起来吧,以后在宫中可要谨言慎行,好好伺候陛下。”
宴会继续进行着,众人纷纷献上贺礼,场面热闹非凡。然而,在这片欢声笑语的背后,每个人的心思却各不相同。赵胤的目光不时地扫过冯答应,心中暗自思索着什么。而皇后则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一边与其他嫔妃谈笑风生,一边用余光观察着皇帝和冯答应的互动。看着冯答应那张娇媚的脸庞和勾人的眼神,皇后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味。她知道,这个女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如果不加以防范,恐怕日后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一群舞姬轻盈地走上舞台,开始表演精彩的舞蹈。皇帝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暂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皇后见状,也松了一口气。
李嫔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娘娘身怀六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苦涩和无奈。她深知自己无法生育的事实,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沮丧和绝望。在万般无奈之下,她不得不推出了冯答应。
毕竟,冯答应地位低微,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掌控。按照宫廷规矩,只有嫔位以上的妃子才有资格抚养皇嗣。李嫔暗自盘算着,等到冯答应生下孩子后,自然会直接交给她来抚养。这样一来,她便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也算是弥补了内心深处的那份缺憾。
可惜冯答应已经一年多没侍寝过了,李嫔只好冒险想出皇后生辰宴这个都在的日子。如果冯答应得罪了皇后,那也只能是她运气不好。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李嫔的计划发展。皇帝似乎对她的如意算盘毫不在意,并未如她所愿地召见冯答应,现在已升为冯常在并未宠幸。
皇后身怀六甲,后宫中的众嫔妃自然是绞尽脑汁地争宠,都期望能够怀上龙裔,如此一来,日后也算是有所依靠。
如冯答应今日这般行径,恐怕日后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啊!
冉浮云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但她的想法却与旁人不同。
只要皇后地位稳固,那么其他妃嫔无论谁生下皇子,又有何区别呢?难道还指望着能让自己的孩子继承皇位不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陆家可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前世直到大公主年满两岁,皇后再度怀有身孕之后,那些妃嫔们才陆陆续续开始怀孕呢!
如今这些妃嫔想要生子,还是先检查一下各自宫殿里的摆设吧!这可是冉浮云初入宫门时便察觉到的,陆家早在皇帝即位之初,就已经将魔爪伸向了后宫。除了景仁宫外,哪个宫殿里没藏着些“好东西”呢?
想到这里,冉浮云的目光转向了李嫔。仅凭冯答应一个人,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其背后必定少不了李嫔的默许。而此刻的李嫔,因为心虚而刻意避开了冉浮云的视线。要知道,她们二人私下里可是盟友关系,可李嫔却并未将此事告知冉嫔。
冉浮云嘴角微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她心想:李嫔啊李嫔,你以为这后宫真就你一人说了算不成?
咱们走着瞧吧。冉浮云移开目光,她知道接下来的后宫必将掀起一场风波。而她,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被这股浪潮所吞噬。
至于其他人,就各凭本事吧。
皇上后半场从冯答应出现就有些心不在焉,冯答应的这个手段,让他想起了年幼时先帝的妃子——香妃。
皇上坐在龙椅上,眼神有些迷离,思绪早已飘到了别处。自冯答应出现后,他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年幼时的一段往事。
那时,先帝的妃子香妃,生来带有体香,她的独特,让皇上记忆犹新。如今,冯答应的手段竟然让他回忆起了香妃,这让皇上感到一阵恍惚。
皇上想起香妃翩翩起舞的身影,她那迷人的微笑和勾人魂魄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而此刻,冯答应的举动也让他看到了当年香妃的影子。皇上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困惑。
先帝驾崩之后,香妃自然而然地前往皇贞堂与其他妃嫔一同削发为尼。太后心胸狭隘且善妒无比,竟然将所有的太妃太嫔全部逐出宫廷,一个都没有留下。
夜幕降临,晚宴结束之后,皇帝信步来到御花园漫步,心中暗自思考着有关冯答应的事情。正当此时,冉浮云恰巧也踏入了御花园。她有意朝着皇帝走去,伪装成偶然相遇的模样。
皇帝一见到她,心情稍稍舒缓了些许。冉浮云机敏地觉察到皇帝情绪的微妙变化,柔声轻问道:"陛下为何显得忧心忡忡呢?"
皇帝凝视了她片刻,叹息一声,随后向她讲述了关于香妃的故事。
冉浮云倾听完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安慰道:"陛下无需焦虑,后宫诸般事务自会有皇后娘娘妥善处置。再者,倘若冯答应果真全心全意为陛下和皇后娘娘祈祷福泽,陛下理应感到欣喜才是。"
皇帝点了点头,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冉浮云接着说:“不过,臣妾认为,陛下也应对其他妃子一视同仁,莫要厚此薄彼,以免引起后宫纷争。”
皇帝听了这句话之后,若有所思地沉默着。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迷离,仿佛在思考着一些深远的问题。
夜幕降临,皇帝决定前往景仁宫。他身着华丽的龙袍,步伐稳健地走向宫殿。
当他踏入景仁宫时,皇后正静静地坐在窗边,专注地阅读着一本书。她听到皇帝的到来,急忙放下手中的《三字经》,起身迎接。
“陛下,您怎么突然来了?”皇后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喜。
皇帝微笑着回答道:“欣儿,今日是你的生辰,朕特意前来陪伴你。”
皇后她轻轻说道:“多谢陛下关心。”
皇帝走到皇后身边坐下,目光落在皇后日渐隆起的肚子上。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喜悦,仿佛已经能想象到这个孩子降临时的模样。
“朕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地出生,成为朕的继承人。”皇帝轻柔地抚摸着皇后的肚子,深情地说道。
皇后温柔地点点头,“陛下放心,臣妾定会竭尽全力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聊起了许多关于孩子的话题。他们谈论着孩子的名字、未来的教育以及对孩子的期望等等。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关怀。
夜渐渐深了,皇后因为身怀六甲需要早点休息,但皇帝还是舍不得离开。最终,在皇后的劝说下,皇帝才缓缓起身,与皇后一同走进寝宫。两人躺在床上,紧紧相拥,享受着这宁静而温馨的时刻。
尽管不能做太多事情,但这份简单的陪伴却让彼此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里,他们共同期待着新生命的诞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第64章 一环扣一环
宫外,相府,董阁老家。
“闺女啊,你可算是从宫中出来了!”纳兰夫人哭着说道。
当初纳兰夫人就和女儿董明月说过,皇宫不是个好地方,但董明月非要去。皇帝有三宫六院,她作为一个妾室很难有出头之日。看看董明月这消瘦的小脸,不是落水就是中毒,要不是宫殿失火,恐怕现在还不能出宫回家呢!
德妃——董明月眼含泪水地看着母亲如此伤心难过,她自己此时也感到非常后悔。
“额娘,都是女儿不好,我不应该不听你们的话……”董明月哽咽着说道。
一旁的董阁老虽然眼中也有些泛红,但他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母女俩相拥而泣。
等大家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董明月突然想起之前父亲寄来的信中的内容,于是开口问道:
“父亲,您上次来信里提到的事情,是真的吗?”
董明月提起的信,是上次她失忆后刚恢复记忆,董阁老看到闺女悔悟,才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她。
“妃子和公主,女儿你想做哪个,如今可考虑好了?”董阁老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房间内回荡着,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
董明月紧紧咬着牙关,眼中闪烁着一丝坚定之色。她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女儿愿意做公主!”她深知,这是她人生中的关键时刻,而这个选择将决定她未来的命运。
董阁老微微颔首,表示满意。他看着眼前这位勇敢而果断的女儿,心中涌起一股骄傲之情。然而,他的表情依然严肃庄重,仿佛在向董明月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决定并非轻易做出,而是需要承担巨大责任的。
董明月明白父亲的期望与压力,但她并没有退缩。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也是她为家族争取荣耀和地位的时刻。在内心深处,她默默告诉自己,无论是家族还是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董阁老再次点头,似乎对董明月的决心给予了认可。接着,他轻声说道:“好,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为父也可以告诉你们娘俩一些事情了。这些事情一直被深埋在我心底,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揭示出来。”
董阁老开始讲述起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提到何尚书一直以来都是他忠诚的盟友,他们之间有着默契的合作关系。此外,京郊外的庄子里竟然隐藏着一支训练有素的五千死士队伍,他们随时准备为主人效命。更令人惊讶的是,董阁老还在朝堂之上精心安插了自己的人手,以确保他的势力能够得到巩固和扩张。
每一个细节都让董明月感到震惊和震撼。她从未想象过家族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力量网络。这些秘密让她意识到,成为公主不仅仅是身份的改变,更意味着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董明月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父亲的叙述,她明白这些信息对于她未来的道路至关重要。她暗自下定决心,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董阁老的话语落下,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董明月的眼神充满了坚定和决心,她已经做好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这个选择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命运,更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而此刻,她将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充满未知和机遇的道路。
纳兰夫人却有些担心,“可是,造反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
董阁老微微一笑,“放心吧,我自有办法。只要我们计划周详,就一定能够成功。”
此刻,董明月的心中豁然开朗。她终于明白了为何家族中的董健会卷入何尚书的贪污事件中。原来,何尚书与她的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释然,同时也夹杂着一丝无奈。这个发现让她对家族的内部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她意识到了权力与利益的复杂交织。
董明月不禁陷入了沉思,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
京城外环,一座偏僻的小院里。
何尚书府中的宋管事正站在罗强家门口,他身着一件藏青色长衫,身姿挺拔,神情严肃。此处地理位置偏远,若要前往每日当差的大理寺,还需步行整整一个时辰。
然而,就是这样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子,却耗费了足足五百两银子才得以购得。
宋管事目光如炬,仔细地审视着这间屋子,随后才开口对罗强说道:“罗大人,您在此处的生活条件实在过于艰苦。何府旗下有一处宅院,距离大理寺甚近。大人既是尚书府的门客,岂能过得这般清苦?今日不如就迁往新居吧!”
罗强面露难色,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这如何使得?下官并未立下什么功劳,怎敢平白无故接受此等厚礼?”
宋管事见罗强这般半推半就的态度,心中自然明白其真实想法。
“罗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您上任以来勤勤恳恳,理应有些官员福利。另外您的官职,尚书大人也为您活动了一番,您明日去就知道了!”
作为堂堂一品户部尚书,身份何等尊崇,怎么可能轻易去见一个区区七品小官呢?所以才会派遣宋管事来到这里,以此来收拢人心。
罗强自然明白其中的深意,他立刻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毕竟,上司不仅给他送房子,还帮助他升官,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那岂不是太不懂事了?
于是,罗强当即便对着京城的方向虔诚地拜谢了一番,然后又是一通精彩绝伦的表演。当然,这场表演的唯一观众就是宋管事。
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宋管事终于提出:“时候已经不早了,罗大人您还要处理迁府的相关事宜,我就先行告退啦!哈哈哈……”
目送宋管事离去,罗强脸上原本兴奋的表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阴沉。
尚书府。
书房内,宋管事恭敬地站在一旁,向坐在书桌前的何尚书禀报着今日的情况:“大人,小的今天已经试探过了,对于您和董阁老的关系,他肯定是不知情的!而且我也已经委婉地点拨了他几句,他应该能明白您的意思。现在他手中掌握着暗网和赌坊的重要线索,如果他足够聪明,肯定不敢轻易与陆太傅那边的人走得太近!”
何尚书眉头微皱,语气深沉地说道:“张得水这个小滑头!黑白不沾边,让人捉摸不透。本官原本是想安排他来接手暗网,没想到他竟然送来一个罗强!此事必须彻查清楚,燕回春究竟是谁的产业,张得水除了冉嫔,背后是否还另有其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疑虑。
宋管事连忙点头应道:“大人放心,小的定会全力追查此事,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何尚书微微颔首,表示满意。他深知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张得水的行为却让他感到十分困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宋管事又继续说道:“一个胆小如鼠的官员,对于大人您来说,不应该更好掌控吗!大人您可以随意揉捏他,想踩他一脚就踩一脚,而且这种人肯定不敢反抗啊!大人您既然能踩他第一次,那自然也可以踩他第二次、第三次……反正他就是个软柿子,任您摆布!这样岂不是更方便大人您对他进行拿捏嘛!”
“哦~”何尚书闻言眼睛微微眯起,似笑非笑地问道:“张得水给你送了什么好处啊,让你这么帮着他说话?”
“嘿嘿嘿,什么都逃不过大人您的法眼呐!”宋管事谄媚地笑着回答道:“是一个燕回春的姑娘——江水,大美人呢,被张大人安排在您的豫园里了!”
“江水!她竟然愿意跟我,怎么不接入府?”何尚书一脸惊愕地说道,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消息。而一旁的宋管事则沉默不语,他深知没有得到夫人的允许,谁也不敢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
何尚书的嘴角渐渐泛起一抹难以察觉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道:“这张得水倒还挺识趣的嘛。”他不禁对张得水的表现感到满意,觉得此人颇为上道。接着,他转头看向宋管事,语气坚定地下达命令:“你立刻前去告知张得水,就说本官能确保他安然无恙。至于那燕回春,暂且先不要轻举妄动,等我处理好眼前的棘手问题后再做打算。”
宋管事连忙点头应是,然后匆匆忙忙地退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