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宫记事 第23节
这一个月以来,董明月一直在努力适应宫廷生活,并在周围几位宫女以及紫瑶姑姑的悉心指导下,逐渐了解并熟悉宫中各项事宜。
某天,当听闻冬日里莲花池竟能绽放出美丽的莲花时,原本久居深宫、渴望外出透气的董明月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恰在此时,冉浮云向她发出一同前往观赏的邀请,董明月欣然应允。
然而,心思缜密的紫瑶姑姑却早已事先派遣宫女前去探听情况,心中暗自担忧可能会有危险降临,但碍于冉嫔在场且不愿当面忤逆德妃的颜面,只得默默注视着德妃一步步走向危险而无能为力。
董明月与冉浮云信步来到莲花池畔,正陶醉于眼前娇艳欲滴的莲花美景之中。岂料刹那间风云突变,董明月与冉嫔二人毫无防备地被一股神秘力量拖曳入水,双双坠入冰冷刺骨的池水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董明月惊恐万分,拼命挣扎求生。千钧一发之际,唤影毫不迟疑地纵身跃入水中,奋力将董明月营救上岸。
"德妃娘娘,您可千万不要有事啊!"紫瑶姑姑满脸忧虑地紧盯着董明月,声音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灼不安。
此时此刻,董明月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溺水事故,被救上岸后仍不断咳嗽着,面色如纸般惨白。她眼神迷茫,努力想要从混沌中理清思绪,却发现那些记忆碎片如同幻影一般难以捉摸、稍纵即逝。
"我......我好像想起了一些事情......"董明月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着,仿佛在与自己对话。
紫瑶姑姑闻言心头一震,面露喜色。她急忙搀扶起董明月,小心翼翼地护送她返回寝宫歇息,希望能让她尽快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在距离她们不远的阴暗角落里,一个名叫建心的宫女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眼眸深处闪烁着不易察觉的狡谲之光。
自从入宫担任宫女以来,建心结识了众多姐妹。凭借着聪明伶俐和心机深沉,她逐渐在宫中崭露头角。这次,正是她精心策划并巧妙实施了整个阴谋——先是找借口支开了熟悉水性的宫女们,然后等待时机成熟,小小的插手了这场事件。原本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却未曾料到冉嫔竟然带着侍卫突然出现,破坏了她的全盘布局。
而那位身材高大的太监实际上是由户部尚书暗中安插在小福子身边的眼线。他此番行动的目的,便是要借助张嫔之手铲除冉嫔这个绊脚石。
在这尔虞我诈、风云变幻的宫廷之中,如此明目张胆的谋害手段实在太过拙劣,稍有头脑之人都能看穿其中端倪。然而,权力斗争的旋涡往往使人陷入疯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已成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成为利益链条中的一颗棋子,被命运无情地摆弄。计划仿佛人尽皆知,但冉浮云和董明月还是往里进了。
张嫔啊张嫔,真是个头脑简单、愚不可及之人!她那愚蠢至极又鲁莽冲动的个性,注定要将她引向灭亡之路。眼看着各方势力皆蠢蠢欲动,磨刀霍霍,妄图借此时机一举铲除冉浮云与德妃。可偏偏只有这张嫔,毫无顾忌,胆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直接出手,结果自然是踏上了一条绝路。
她行事从来都是肆无忌惮,不计后果。一心只想着铲除敌手,却浑然不觉自己已然沦为他人手中任意摆布的棋子。想当初,小福子跟红枣暗中策划行动之际,根本未曾察觉四周早已布下无数眼线。其所谓的计谋简直就是破绽百出,但他们居然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殊不知,其他诸多势力早就洞悉了张嫔的阴谋诡计。众人只是冷眼旁观,暗自窃笑,静候着张嫔亲自跳进他们精心布置好的圈套之中。待到张嫔终于按捺不住,动手之时,方才惊觉自己已身陷绝境,无路可退。
最终,张嫔遭受了满门抄斩、三族尽灭这般凄惨至极的命运。她那愚蠢而又毫无头脑的行为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在这场激烈残酷的权术争斗中彻底失败,再也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言。
就在这同一时期内,董德妃的身体状况渐渐好转起来,原本虚弱无力的身躯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身体的康复进程,董德妃的记忆也如同潮水般慢慢涌上心头。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些零散破碎的记忆片段会时不时地在她脑海中闪现而过;然而,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这些看似孤立的片段竟如拼图一般,一块接着一块地拼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段完整清晰的过往回忆。
她记起了属于自己的往昔岁月,那些曾经有过的欢笑和泪水,还有深藏心底的那份挚爱以及对她而言至关重要的点点滴滴。回想起当初为了那位帝王不惜违抗家族旨意的往事时,此刻的董德妃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深深的懊悔之情。
原来,当她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记忆后,以旁观者的角度才恍然大悟——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所精心编织的一场骗局而已!
为了让董阁老和陆太傅这两位权臣相互制衡,皇帝竟然不择手段地设下陷阱,引她入彀!她实在是太过天真愚蠢,以为所谓的真爱和一见钟情都是真实存在的!
当她终于彻底恢复记忆的那一刹那,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眼中闪烁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感慨之光。她深深感激上苍的庇佑,让她得以醒悟!
然而,就在她沉浸于喜悦之中时,宫廷内的权谋纷争却并未停歇,一场崭新的风暴正悄然酝酿,蓄势待发......
第24章 安排
建德三年,一月。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冉浮云进入宫廷已然四月有余!眼看着就要到新春佳节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喜爱热闹操持家事的德妃娘娘竟然罢工了,今年的家宴也不打算举办了!
尽管当今圣上已无亲兄弟在世,但皇族宗室之中仍有众多王爷和宗亲。此外,那些朝廷重臣们同样需要设宴款待。如此一来,所有的事务便统统落在了冉浮云一人肩上。她初入皇宫不久,前世也没操办过这些事。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尚不够熟练,整日里忙得晕头转向、手忙脚乱。
自张嫔与张院首相继离世后,前世张百经所带来的阴霾总算逐渐消散,冉浮云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可她哪里晓得,张百经实际上并未命丧黄泉,而是在张院首遭受抄家之祸前便被悄悄送走了!
如今的张百经既无户籍文书,又形如乞丐般落魄潦倒,甚至连行医问诊都提心吊胆,生怕再次惹人注目而暴露身份。毕竟在古代,遭遇抄家灭族这般重罪之后,能侥幸逃脱已是万幸;若还有漏网之鱼且未能及时抓获归案,负责此案的大理寺官员自然会急忙呈报上级知晓……
陆太傅看到了只觉得是件小事,毕竟差点死的又不是他女儿,是董阁老的女儿,因此只是让人贴个通缉令就没有再继续追查。
只有董阁老为了替女儿出气还派人找过几次,然而就陆太傅看到这件事之后,心中并无波澜,只觉得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毕竟险些丧命的并非他自己的爱女,而是董阁老的掌上明珠。所以,他仅仅是吩咐手下张贴一张通缉令而已,此后便未再过问此事。
唯有董阁老对爱女受此大难耿耿于怀,一心想要为爱女讨回公道。为此,他甚至多次派遣亲信去追查真凶下落。然而正当此时,一封来自宫中的密信送到了董阁老手中,而这封信正是他的女儿董明月所写。
......
时至正午时分,阳光洒满大地,后宫之中看似一片宁静祥和,宛如镜面一般平静无痕。
对于皇帝赵胤而言,区区一个太医之女,若犯下过错,要想惩处便可随意惩处,哪怕是为确保自身安危而将张院首全家一并问罪也并非难事。
不过眼下最为关键之事乃是亲政,冉嫔这颗棋子目前绝不可弃,即便自己不动手惩治张嫔,董阁老亦决然不会轻易放过她。
户部尚书贪墨一案迄今仍悬而未决,董健虽身陷囹圄,但尚无性命之忧。那笔巨额财宝究竟落入何人囊中已无关紧要,横竖都未曾归入他的国库之中。
新任太医院院首正是昔日的刘主任太医。当年,其爱女亦曾入宫侍奉,只可惜位份低微,仅封为常在而已。其实初入宫时,她本就万般不愿,岂料入宫后不久竟投井自尽。直至今日,小福子揭露张嫔罪行,方知原来女儿竟是被逼身亡。
……
冉浮云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处理后宫琐事,以至于户部尚书一职迟迟未能有所推进。然而,她却未曾察觉到自己的行为已经逐渐引发了皇帝的不满情绪。
如今的孙常在已晋升为孙贵人,她神神秘秘地寻到冉浮云,并告知道:“近日宫内四处传闻,陆可欣即将入宫!而且还有几位兵营中将军家的千金小姐也要一同进宫!”
冉浮云心中自然清楚,选秀之事迫在眉睫,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属正常。于是她淡定回应:“选秀之期将至,理应如此罢了。”
孙贵人见状焦急万分,连忙说道:“冉嫔娘娘啊,您为何就是不明白呢?德妃娘娘现今抱恙在身,听闻这陆可欣此番入宫可是奔着后位去的。而今宫中高位嫔妃唯有您主持事务,但众人皆对您心存非议,认为您执掌宫务师出无名,根本无人愿意听从您的调遣啊!”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打破了宁静。众人纷纷侧目望去,只见来人正是刘太医。
刘太医三步并作两步,径直走到冉嫔面前,双膝跪地,满怀感激之情地向冉嫔叩头致谢。他的眼眶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声音因激动而略微颤抖:“冉嫔娘娘,承蒙您大义凛然,为小女伸张正义,得以报仇雪恨。此等大恩大德,刘某没齿难忘!从今往后,属下愿誓死追随娘娘左右,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冉浮云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扶起刘太医,柔声安慰道:“太医快快请起,莫要行如此大礼。本宫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罢了。那恶妇胆敢欺辱你的爱女,天理难容,本宫自然要替天行道,还你一个公道。日后,你我理应齐心协力,共同扞卫这宫廷的太平与安宁。”
刘太医缓缓站起身来,神情肃穆且坚毅,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冉嫔,郑重其事地回应道:“谢娘娘厚爱!属下必当倾尽全力,为娘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冉浮云满意地点点头,轻声嘱咐道:“刘太医,你先行回去歇息吧,本宫尚有要事亟待处理。”
说罢,她便转身朝着皇帝宫殿门口走去。一路上,她思绪万千,不知道这次请求会不会得到皇帝的应允。来到宫门口后,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向门口的侍卫说明来意,请他们进去向皇帝禀报。
乾清宫内,侍卫们恭敬地走进大殿,向皇帝行礼后,将冉浮云求见之事转达给他。此时,皇帝正专注于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听到侍卫的禀报,他微微皱起眉头,放下手中的笔,问道:“她不在后宫好好处理事务,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片刻之后,冉浮云被侍卫领进殿内。她双膝跪地,低头说道:“陛下,妾身承蒙您的厚爱,负责管理后宫事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然而,最近宫中却谣言纷起,各种流言蜚语不断传入妾身耳中,令妾身疲于应对。恳请陛下为妾身作主,还妾身一个清白。”
皇帝看着眼前的冉浮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但还是开口道:“起身说话吧。宫中的谣言朕也略知一二,你不必太过在意。至于管理后宫之事,既然交给了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做,朕相信以你的能力定能胜任。”
冉浮云听了皇帝的话,心中暗自欢喜,连忙叩头谢恩:“谢陛下对妾身的信任!不过,妾身深知后宫事务繁杂琐碎,仅凭妾身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周全。所以,妾身斗胆请求陛下能否再册封几位地位较高的嫔妃,与妾身一同协力打理后宫,如此一来,既能分担妾身的压力,又可确保后宫秩序井然。”说完,她偷偷抬头观察着皇帝的反应,期待着他的答复。
皇帝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之中。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关于这件事,我们稍晚些时候再讨论吧。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即将到来的选秀大典,以及年宴的相关事宜。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听到皇帝的询问,冉浮云心头一震,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她故作柔弱地回答道:“陛下,臣妾对于年宴的筹备实在感到力不从心啊,正要将宫务交给太后娘娘掌管。”
看到皇帝听闻此事脸色开心,又将话锋一转:“而且最近臣妾听闻董健那边传来一些消息,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将张侍卫重新调回户部任职。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更多可靠的人手来协助处理前朝各项事务了。”
皇帝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轻声说道:“嗯,这个提议倒是值得考虑。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先下去吧。”冉浮云谢恩之后,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宫殿。她暗自庆幸自己的计谋已经得逞了一半。
只要能够成功地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前朝,让他们在朝堂中逐渐崭露头角、站稳脚跟。
后宫中她也已经安排好了,前朝后宫一起 。那么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必将如日中天,愈发稳固无虞。而凭借着如今掌管宫中事务的有利条件,冉浮云早已在景仁宫内悄然布局,安排了众多宫女太监。
这些人或明或暗,分布于各个角落,宛如一张严密的大网。不仅如此,对于那些举足轻重的关键职位,她更是煞费苦心,精挑细选了一批诸如建心这般野心勃勃的宫女去担当重任。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助她达成所愿。
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必须抢在陆可欣进宫前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即使最后没办法打倒她,但至少得保证在后宫里安插足够多的眼线和探子,这样才能随时给她传送各类信息。只有这样,不管形势怎样演变,她都可以镇定自若地应对,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至于年宴的事,冉浮云决定暂时搁置一下。她吩咐翠竹向李夫人传话,表示等自己会把大权交给太后。反正现在德妃选择低调行事,光靠她一个人也成不了气候,倒不如干脆做个顺水人情送给太后!
那些得到提拔重用的小宫女们,取代了部分原先由王总管指派的太监,开始在各个宫殿担任女官职务。她们当然对冉浮云心怀感激之情,不过究竟能否真正帮得上忙可就难说了。
毕竟即便我们自身在职场里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时,要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上级赴汤蹈火、卖命牺牲那也是绝对不现实的事情,但要是让我们提供点消息资讯或是有什么事能提前知会一声倒也并非难事嘛!
第25章 交权
慈宁宫内。
只见冉嫔正双膝跪地于大殿之上,态度恭谦而又诚恳地向着太后进言献策道,表示愿意将这掌管宫廷事务之大权交还到太后手中。
她自认为以其卑微之身实在难以担当此等重任,恐有负圣恩呐!言语之间情真意切,目光更是无比坚毅,仿佛对于此番谏言已然胸有成竹一般。
此时立于一旁的李夫人亦开口附和起来,原来这位李夫人不仅是冉嫔名义上的义母,同时还曾身为太后跟前的贴身侍女。只见她语气谦逊有礼,但其中却又隐隐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意味来,显然是想借由自己这层特殊关系替冉嫔此次所言再添几分助力啊!
太后凝视着眼前的冉嫔,眼眸中流露出一抹惊异之色。她未曾料到,冉嫔竟会主动恳请放弃手中的权势。太后缄默须臾,随后徐徐启齿:“冉嫔啊,你可明白这宫闱之权所蕴含的深意?”
冉嫔颔首垂眸,恭声应道:“妾身深晓宫权至重,然妾身自觉才疏学浅,实难负此重托。况乎年节盛宴与秀女遴拔迫近眉睫,妾身位分低微,委实不宜承办此类要事。太后娘娘历经风雨、智谋超群,若由太后娘娘执掌宫权,必能令后庭秩序井然。”
太后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对冉嫔的认同和赞赏:“难为你能有如此深刻的领悟。既然如此,那么暂且就把这宫廷大权交给哀家来掌管吧。不过,冉嫔啊,你也必须尽心尽力地协助我,共同努力处理好后宫的各种事务才行。”
冉嫔听后喜不自禁,脸上满是欣喜之色,连忙跪地谢恩道:“多谢太后对妾身的信任与厚爱,妾身必定竭尽所能,全心全意辅佐太后。”冉嫔心中暗自欢喜,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谋划又成功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将宫权交由太后掌控,既能够有效避开与即将入宫的皇后陆可欣之间可能产生的激烈争斗,同时还能赢得太后的信任与支持。而在此之后,她只需要耐心等待合适的机会,悄然布下棋子,便有望在这错综复杂的后宫之中稳稳立足。
……
自从将宫权交给太后之后,太后便特意从她身边调拨过来一个掌事姑姑。此女名唤佩灵,曾经担任过司药一职。待到二十五岁时,按照宫中规矩本应出宫,但她却不愿离去,于是来到这承乾宫充当掌事嬷嬷,其品阶也随之提升至正七品。按照常理来说只有妃位才能有掌事姑姑,但是现在太后赏赐,长者赐,不敢辞。
佩灵到来之后,原先的司药职位自然也就空缺了出来。而翠竹则抓住这个机会,成功接任该职务。
对于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冉浮云心中十分清楚。尽管她明白翠竹离开后,自己身边可信赖之人将会变得更为稀少,但她也清楚地意识到,既然已经交出了宫权,那么就必须要安插一个可靠且能够直接传递消息的眼线在宫女之中,而且这个眼线在宫内的地位还不能过低。虽然像建心这样的宫女数量不少,但她们大多并不忠诚可靠,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在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承乾宫内,冉浮云身着华丽凤袍,端坐在精雕细琢的主位之上,而佩灵则恭恭敬敬地侍立于一旁。周围挤满了神色各异的宫人,整个宫殿内弥漫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只见冉浮云眼神凌厉如电,带着无上威严缓缓扫视全场,众人皆不禁低头垂目,不敢与之对视。片刻后,只听她用那冰冷清脆的嗓音说道:“近日本宫听闻后宫之中谣言纷起,此等歪风邪气断不可长!尔等需谨记谨言慎行四字,万不可被那些无稽之谈影响心智。”说到此处,她语气微微加重,更添几分肃穆。
稍稍停顿之后,冉浮云话锋一转,声音略微温和一些道:“当然,只要你们一心忠于本宫,本宫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喏,比如翠竹,她便做得很好,堪称典范。”话音未落,人群中走出一名身姿婀娜的女子,正是翠竹。她快步上前,对着冉浮云盈盈一拜,面上满是欣喜与骄傲之色。冉浮云见状微微颔首,表示赞许,然后接着对众人说道:“翠竹做事向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如此才得蒙本宫器重,获封女官。本宫希望你们日后都能向她学习,安守本分,各司其职。”
众宫人闻言连连称是,纷纷点头应诺。经此一番训诫,他们已然清楚知晓自身肩负的责任,同时亦深刻领悟到忠诚的重要意义所在。
冉浮云黛眉微蹙,美眸凝视着佩灵,语气严肃地道:“佩灵姑姑,日后便由你来掌管这群宫人。倘若其中有谁行为举止不当,你无需心慈手软。”
佩灵垂首而立,恭顺应道:“谨遵娘娘旨意。”声音之中透露出坚定与忠诚。
冉浮云面露悦色,轻点颔首,表示认可,缓声道:“至于这空出来的一等宫女职位,本宫自会尽快寻觅到恰当之人选填补空缺。在此期间,还望诸位多加辛劳。”
言罢,她轻摆玉手,示意众人各自退下。
待训话完毕,宫人们依序离场,每个人的心头皆暗自立下誓言,定当全心全意侍奉冉嫔,以博取主子欢心。
佩灵目送着宫人远去的身影,目光坚定,心中默默起誓,务必将这群人管理妥当,绝不辜负冉浮云对自己的信任与嘱托。
众人散去以后,冉浮云将佩灵和唤彩留下了。
"佩灵,你在这宫里待的日子也不算短了。从今往后,这整个承乾宫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由你来操持,如果有人胆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你大可不必禀报,直接按照宫规惩处即可。" 冉浮云轻轻抿了一口茶水,语气平缓地说着。
听到这话,佩灵急忙跪地叩头谢恩:"谢娘娘信任!奴婢定当竭尽全力,协助娘娘将承乾宫治理得井井有条。"
冉浮云微微颔首,表示满意,"嗯,对于你做事,本宫还是很放心的。哦,对了,本宫想在宫外找一处僻静的别院,以后也可有个清静之地。这事便交与你去办理吧。"
"谨遵娘娘旨意。不过......敢问娘娘希望那别院是何模样呢?" 佩灵战战兢兢地开口询问。
"本宫喜欢宁静雅致、远离尘嚣之处,最好还能带个小巧玲珑的花园。" 冉浮云紧闭双眸,开始憧憬起日后的惬意生活。如今手头略有积蓄,自然应当替双亲在京城购置一座宅院才好,总不好一直寄居在李夫人安排的住所,无端矮人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