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杜夫人连声笑道:“好好好。”卞夫人向她道喜。曹操立刻叫王朝云铺纸研墨,提笔写了一封信,允了此事,命人快马加鞭送到荆州。
  杜夫人和卞夫人见他事多,携手去了。忙至午后,吃罢饭,见春光融融,曹操便出去散闷。
  行到一处亭外,望见碧水如玉,粉樱似雾,便知春至。
  过了石桥,到了岛上,穿过亭子,忽见青石板上铺着狼皮褥子,上面躺了翘着腿的小儿,旁边睡着一只乖巧的狸奴。
  曹操大吃一惊,忙叫左右:“快找太医,丽奴这嘴难道被猫抓肿了?”原来丽奴的嘴巴不知为何又红又肿。
  丽奴睁开眼睛,慢悠悠将“嘴巴”一拔,原来是块柿饼,继续咬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柿饼,举着问:“大父吃柿饼吗?”
  曹操又气又笑,接了来,见春光正好,青石板也大,遂赶走了狸奴,与丽奴一起躺下晒太阳,“怎么在这里睡着了?”
  丽奴抓出柿饼,指着天道:“大父,天上的太阳照过阿母。”
  “想你阿母了?”曹操问。
  “嗯。”丽奴叹了口气,然后小大人似的道:“一家人总有一个要外出打仗,大母在家,大父就经常出去,阿翁在家,阿母就经常出去。”
  曹操噗嗤一下笑出声:“不出一年半载,你阿母就能回来,说不定还给你找个小媳妇?你阿母就给你衮小叔找了个小媳妇。”
  丽奴听了,猛地坐起来,起身要走,曹操忙问:“你要去哪里?”
  第90章
  丽奴想要十个老婆?
  我看他是想要十个师傅!
  郭柔收到丽奴涂鸦般的亲笔信以及曹丕哭笑不得的解释, 气得提笔回复。
  她心道,就丽奴这样出身还想父母给他发老婆,纯属白日做梦。他大父的原配丁夫人和离归家, 他父亲的原配夫人也和离归家, 连续两代,即便外人不说,郭柔也不想祸祸人家小娘子。
  想着, 郭柔特意给曹丕写了此事, 要他留心些,待丽奴大些再找合适的妻室。
  写到此处,她不由得思索起,为什么曹氏两代逐了原配?
  这对父子的情形虽有不同, 但究其根本,两人或是曹氏的初创者, 或是继承人, 本身已有或者即将继承曹氏的一切,不会受岳家的辖制。
  丽奴作为长孙,情形与其父类似……
  不过, 这样好玩的信,一定要保留下来,作为丽奴一辈子的把柄。郭柔郑重其事地将信收好,又亲笔给他写了回信。
  当然不是找十个师傅的事,这样的“好事”郭柔督促子桓去做。她特意用印写了一封煞有其事的事,令丽奴监督子桓的饮食。
  子桓嗜甜, 每日不可无糖,原有郭柔监督,尚好些。郭柔怕自己走后, 他放纵口腹之欲,而糖油吃多了易引发头疾。故而郭柔便将此重任托付给了丽奴,还有山君。
  郭柔郑重其事地写完,搁下笔,拿起曹丕寄来的文章。子桓说,他要写出亘古未有的文章,暂且起名为《典论》,点评历代文章。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郭柔重新拿起,口里默念。之前不乏文人墨客点评前人文章,但都散落在章句篇章间,未有系统性的论述。
  子桓要做的是全面地、系统地、理性地点评前人文章。这是一项大工程,不仅需要作者本身才气非凡,还要他博览群书,更重要的是不以自己的好恶为好恶,保持理性。
  曹丕正是这个人。
  郭柔初闻此事,又惊又喜,叹服他于的才气和志向,也忍不住起了攀比之心。
  立德、立功、立言,谓为三不朽。子桓能执笔,书心中畅想,一展所长,她难道不能吗?
  听闻曹公也正在写兵书。
  故而军政要务之余,郭柔在晨曦灯下执笔书写。曹公善将兵,故写兵法;子桓善文,故写文学点评;而她擅长的则是治国理念。
  再次被群鸟叫醒时,郭柔灵光乍现,来不及批衣,就在纸上写下文章的名字——《国富论》。
  “人类进步的根源不在圣人,不在道德,而在于农业和医学。仓廪实而知礼节,医学救死扶伤延续人类寿命。故而不可不重视农业和医学……”
  郭柔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农业要发展,不仅要引进良种,如张骞出西域带回的胡麻、核桃、苜蓿等,也要培训良种,如选出耐旱的稻麦种子,还要施肥,更重要的是朝廷要奖励农耕、轻徭薄赋、修筑水利……
  也唯有朝廷能组织大规模的人手挖渠开陂,治理大江大河。
  郭柔不仅这样写,也这样做。曹蒯两家联姻之后,蒯越率领蒯家一支以及荆州部分家族前往邺城任官。
  他任职的南郡太守,暂时有郭柔权摄。郭柔招了几个荆州世家娘子,作为自己的助手,日夜随侍左右。
  蒯三娘端着一盏茶过来,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呷了一口,见郭柔放下笔,说:“少君,天色已晚,早些去休息。”
  郭柔将文书放回去,转着脖颈,又拿来一本展看,说:“这些看完就去睡。你事做完了,就去睡吧。”
  蒯三娘反而在郭柔身边坐下了:“明儿我休息,不急,我陪你。”说着,倒了一本热茶,放到郭柔的手边。
  医书早有茶的记载,原作为药用,后来郭柔发现这东西竟然能提神,大为惊喜,天天灌几杯浓茶,并且无师自通了加奶,加糖,加水果、加冰粉……
  自郭柔始,这茶慢慢从江陵和邺城流行开来。
  “江陵的排水排污工程已经张贴告示招民夫健妇了,过两日就开工。”蒯三娘说。
  郭柔抬头,赞道:“你辛苦了。”
  蒯三娘笑起来:“我是为自己和家人,若能少些疫病,便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郭柔忽然问:“可寻得张使君?”荆州出了一位名医,郭柔久仰其大名,她一到荆州后就迫不及待地寻人。此人名为张机,字张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擅长医治风寒,是郭柔急需的人才。
  蒯三娘摇头:“尚未寻得踪迹。”
  郭柔:“多派些人去寻,找到之后,务必以礼相待。我欲上奏朝廷,如邺城旧事,在荆州建医学院,要找一位持重的人任其事。”
  蒯三娘一脸认同:“除了张神医,无人能当此任。”
  正说着,忽来人急禀:“曹将军有军情要务请少君过去。”
  郭柔忙起身,换上铠甲,抽空转头对蒯三娘说:“你也去。”
  “我?好!”蒯三娘激动之后,则是兴奋,几乎叫道。愿意到郭柔身边任事的女子,自然与凡俗不同,甚至是与凡俗对抗的。蒯三娘便是如此。
  深夜,郭柔带人骑马往军营,火把照出了暗夜中的阴影,如影随形地默默跟着众人。
  “出了什么事?”来不及寒暄,郭柔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在曹仁右手边的位置坐下。
  众将领对郭柔的出现早已不以为奇,曹仁回说:“斥候侦得周瑜率兵意欲攻打江陵。”
  郭柔闻言颔首:“控荆州而制江东,孙权周瑜知道轻重。江夏在刘备手中,又是他们的盟友,自然要来攻江陵。”
  这一天终于来了,郭柔感觉等了许久,但其实离曹操撤军不到两月。
  郭柔到了南郡后,忙着安抚人心,修整军备,推广农具,录囚徒……整日整夜不闲着,践行她对南郡士民的承诺“承刘使君志,保境安民”,故而连年忙得都没过,才觉时间过得慢。
  然而对于江东来说,大胜曹操,庆功会要开,新年要过,功劳要赏,快也现在才腾出手。
  曹仁引着众人看向沙盘,上面标注着关隘河流城池,说起自己的防守看法。曹仁是诸曹夏侯中,除曹操之外,统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将领。
  防守自然有其独到之处。然而上次战争失利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众人头顶上。
  郭柔见状,笑着对众人说:“如今天寒少雨,河流进入枯水期,更有利于我军,此乃天时;
  我军中有荆州本地的将士,也有北方的将士,但若论对荆州的熟悉,周瑜等人远远
  不及我等,且关隘皆我军把守,若有敌攻,互为犄角,此乃地利;
  如今荆州人心归附,却与江东有世仇,人和也在我们这边。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何愁不赢?”
  众人稍解,忽又见郭柔取了两个小旗,分别插在合肥和长江的入海口,笑着对众将道:“我们从不是孤军作战,有淮南和海上支援,一旦荆州陷入胶着,曹公就会从淮南和海上给予支援,缓解荆州战场的压力。
  年前,广陵郡新设一县,名为靖海,港口优良,丞相已经派辛杰姜海等水师将领前往靖海,造船筹建水师,目前泊在广陵的大船有百余艘,一次可运兵近万。青州水军的作战能力,诸位有目共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