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卞夫人没有女儿,看着与自己经历相似的郭柔,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令人越看越喜欢。
“君姑先回去休息,离生产还早着哩。”郭柔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有生产的经验。
卞夫人也知如此,问过产婆、侍女、太医,又回去处理他事。她怕自己在这边,女王不自在,只频频打发人通消息。
大约黎明时分,郭柔平安诞下一子。卞夫人喜出望外,郭柔心中隐秘地松了一口气。
幼儿不好养活,一个太危险,两个不多,三四个最保险,尤其是男孩。郭柔素怀青云志,丈夫、孩子都是送她上青霄的好风。当然,这不妨碍她爱他们。
纵观历史,唯有血缘,才能系住权力斗争下分崩离析的关系,如宣太后和秦昭襄王、赵姬和秦始皇。反之,则有前汉少帝和张嫣,还有东汉的皇帝和太后们。
殷鉴不远。
“阿母!”外面传来焦急的叫声。
郭柔抬头望去,只见一双儿女跑了进来,趴在她的床头。郭柔艰难地抬起手,抚摸着二人的头发,问:“吃饭了吗?”
“没有。”丽奴和山君道。
“阿母很好,你们去吃饭。来,先看看弟弟。”郭柔道。
两个毛绒绒的脑袋凑上来。半响,丽奴嫌弃说:“好丑,比妹妹生下来还丑。”
郭柔笑起来:“长大就好看了。阿母累了,要睡会,你带山君出去吃饭好不好。”
丽奴给郭柔掖好被子,依依不舍地带着妹妹出了屋子,坐在门槛上。桃叶提食盒过来,笑问:“丽奴,你们在哪里用饭?”
丽奴指了廊下:“这里。”他想要守护着母亲。
桃叶忙命人铺了席褥,设上几案,摆了饭菜。丽奴小声对山君:“阿母要睡觉,不要哭闹。”
山君本不是哭闹的性子,闻言点点头,一副沉稳的模样,惹得侍女暗笑。两小儿默默地独自吃了饭,然后坐在廊下玩玩具,一下子仿佛懂事了许多,让人心中一暖。
丽奴只是小,但并非不知事。他阿翁不在,当然由他这个“小丈夫”来保护阿母和妹妹,还有丑丑的弟弟。
“山君山君,弟弟要不叫阿丑?”丽奴小声对山君道。
山君不知事,只知点头。丽奴并没有因为得到妹妹的支持而高兴,反而叹了一口气:“阿翁肯定会嫌弃的。”他也知道这个名字不好听。
山君指着丽奴:“鹿!”
她又指着自己:“虎。”
丽奴想了想,对山君,又仿佛自言自语:“有一种小动作最喜欢偷瓜吃,我也喜欢吃瓜,弟弟就叫獾奴。”
山君歪头道:“瓜?”
丽奴点头:“獾奴偷瓜,给我们吃。”
山君道:“我喜欢吃瓜。”
两人童言稚语,说着只有兄妹能听懂的话,三言两语把弟弟的名字定下了。等郭柔醒来,丽奴便迫不及待地告诉阿母。
郭柔觉得好笑极了,念了几声:“獾奴,獾奴,獾奴。也好。”
丽奴高兴至极,忙叫道:“我这就给阿翁写信,告诉他,我是獾奴的兄长,妹妹是獾奴的姐姐。”
郭柔笑说:“好,就由你来写信。”
且说孙孟缇的陪嫁倍道兼程,十几日便至了江东,却因形势紧张,被人先带到了孙权住处。
陪嫁虽然疲惫,但精神奕奕,兴奋道:“将军,咱家娘子平安诞下一子,母子俱安。请速告知主君和大公子。”
孙权颔首:“已派人去请,你从何处来?”
陪嫁:“从邺城而来,这是天大的喜事,一刻都不敢耽搁。”
孙权:“何人叫你来报喜?”
陪嫁:“卞夫人和郭少君对咱家娘子很是关怀,是她们命我来报信,使主君勿忧。”
孙权早听得曹家长媳之名,她的字和传奇经历都令人啧啧称奇,又听闻她极得曹操看重,多次称赞,是曹家年轻一代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就是人才。江东受惠于她发明的曲辕犁、筒车、纸张,还有挽救妇人的产钳,据说她精通制造和算术,颇有张平子之风,连文采也是极好。
“郭少君如何?”孙权问。
陪嫁笑说:“咱家娘子远嫁,常思念亲人郁郁不乐,郭少君仁厚和善,经常过来宽慰娘子,还给卞夫人提议,专门请了做南方菜的厨子,以慰娘子的思乡之情。”
孙权问:“郭少君在相府地位如何?”
陪嫁不假思索:“郭少君是相府年轻一代的第一人,曹公和卞夫人都看重她。这次曹公南征……荆州,二公子也跟着去了,府中外面的事情由郭少君掌管,府内的事情才是卞夫人掌管。”
“哦?”这么说来,郭少君对江东的态度,能影响到曹操。孙权神色未变,笑说:“她与二公子关系如何?”
陪嫁顿了顿,说:“若说咱家娘子与姑爷是相敬如宾,那郭少君与二公子则是鹣鲽情深。二公子为了郭少君,连结发妻子都逐出了府。”
孙权问:“这样的事情,曹公和卞夫人难道不管?”
陪嫁笑说:“卞夫人听曹公的,曹公看重郭少君,且郭少君育有曹家的长孙,就那么成了。”
孙权摇头道:“曹丕与曹操不愧是父子。”皆好立贱者为正室。
陪嫁笑了笑,没有说话。孙权问罢,将要拆报喜的信,陪嫁欲言又止,思及孙权是孙家的家主,不敢阻挡,任由他看去。
孙权看了几遍,都是些妇人之言,又看了礼单。陪嫁说:“卞夫人说,因两家隔着大山大河,交通不便,故而礼物粗疏,乞请恕罪。”
孙权使了个眼色给左右,左右去了,查得仔仔细细,没发现半分夹带,不过是些金银绢帛和香料。
难道只是简单的贺礼?
正想着,孙孟缇的父母叔父家人都过来了,看过信,惊喜过望,心中有了盘算。
与这陪嫁前后脚到江东的还有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请求联合抗曹。那刘备被曹操追得急惶惶若丧家之犬。
说是联合,两方的势力如云泥之别,孙权心中犹豫不决,下面的大臣也各持不同的意见。
如今曹操势大,总要一战,联合刘备确实是上选。但若因刘备,将江东拖入战争的泥潭,胜……胜的可能性不大,若是败了,可真是彻底败了。
那厢曹操站在江陵的敌楼上,望着滔滔江水,不知所想。荀攸等人都劝他巩固荆州,如今形势大好,大军顺流而下,数日便可至江东,统一南北的机会就在眼前若隐若现。
他要抓住吗?
他能抓住吗?
他想抓住。
然而郭嘉的信和郭柔之前的战略谋划,让他踌躇不决。曹操踱步,许褚亦步亦趋,耳边是甲胄碰撞的声音,让人安心,又使人热血沸腾。
入冬的风吹在脸上,比北方更加柔软和湿润。
逆风?顺风?
顺风,那小丫头竟然担心自己不会打顺风局,曹操想到这里既好笑,又自负,逆风局都打赢了,更何况顺风局?
“仲康,你说以少胜多好打,还是以多胜少好打?”曹操停下脚步问许褚。
许褚想了半响,说:“主公,我喜欢以少打多,军士多了,我管不住。”
曹操听到这话,睁圆了眼睛,回头看着他,笑说:“哦,你仔细说说。”
许褚道:“人一多就容易乱。我喜欢带着精兵,直取敌首,或切割敌人军阵。我冲,军士跟着冲,我退,军士跟着退,就是一条心。人多,心就不齐了。”
曹操听了,笑说:“昔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是你成不了帅才的原因啊。”
许褚嘿嘿一笑,没有说话,直看着曹操。曹军阵营中,也唯有主公能指挥大规模的战斗。
说罢,曹操仿佛下定了决心道:“叫子孝过来。”侍卫立刻去了。
不多时,曹仁便过来了。曹操对他道:“你率军留守在江陵,我欲率军东进。”
曹仁道:“末将领命。不知主公何时发兵?”
正说着,忽然有人禀道:“邺城来了消息。”
曹操接了信封,撕开一看,取出信看罢,顿时大笑起来。
曹仁问:“主公何故发笑?”
曹操将信递过去,曹仁看完,笑着贺道:“恭喜主公。”正是卞夫人送来报喜的信。
作者有话说:以后更新不定,十分抱歉了~
第84章
添丁进口, 曹操站在敌楼上,虽初冬的风凛冽,但他心中畅快至极。
优势在我, 岂能放弃?往日比这更难的情况都遭遇过, 更何况现在一片形势大好?
曹操下了敌楼后,留曹仁守在江陵,自己则率水陆大军东进, 追击刘备。刘备自当阳败后, 只与几十骑逃出来,收拢溃兵,改渡汉水,前往江夏与刘琦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