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赵匡胤:朕是不得不为。】
  秦念沉思片刻,发现赵匡胤这话没错。
  宋太祖的确是不得不为。
  以黄袍加身这种方式登基,就必然要让利。
  比如其他朝代都是严令禁止官吏和军队经商,但看《宋史》看到的官员因经商受罚,都是因为经商方式违规,而不是经商本身违规。
  兵变篡位却能稳坐皇位并完成中央集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原因。
  说是共治,其实就是让利。
  放开商业限制,就是让利的一种。
  如此一来,宋朝的官吏军队经商问题,就很难进行处置。
  大宋尚未一统,此时大刀阔斧改革,显然不是时机。
  【秦念:短期方案,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
  除去宋朝,各朝皇帝皆是不解。
  既不解赵匡胤为何说允许官吏军队经商是不得已,也不解何为以毒攻毒。
  【秦念:既然小小的街道司管不了这些贵人,那就让更贵的人来管。让太子和宰相兼任城管部正副部长,看看谁家的商铺敢把这两位的脸面踩在脚下。】
  【赵匡胤:谢秦皇相助!】
  此时的太子赵德昭,与就在不远处的宰相薛居正都无言以对。
  他们成“毒”了?
  不过后世秦皇说话就这样,经常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这不算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秦念最后那句话绝的是他俩的后路。
  “看看谁家的商铺敢把这两位的脸面踩在脚下。”
  待城管部创立,他们兼任正副部长之后——
  汴京再有违规搭建的商铺,那就是踩他们的脸面。
  天下人共鉴之!
  此时占道商铺背后的贵人们同样无言。
  就知道这秦念不是个好相与的皇帝!
  但比起这赤裸裸的阳谋,更令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这仅为“短期方案”。
  只是不违建,他们勉强可以接受。
  长期方案又会是什么?
  “官吏与军队绝对不能经商”?
  这触及他们的底线!
  【刘彻:何为长期方案?】
  大汉明确禁止官吏经商,也不会放开这一限制,刘彻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他就是纯粹想知道秦念还能有什么谋划。
  这以毒攻毒之法就很不错。
  以后有些不好办的事情,就可以这么办。
  【秦念:官吏军队及其亲属经商,必须上报家族资产及经营状况。市监、税务等部门给予重点关照。一旦查出不法,从严从重处置。】
  宋两朝经商的贵人脸色骤变!
  若是直接禁绝他们行商,他们还能互相勾结抗法,甚至是造反。
  但秦念此法却极为微妙。
  如何“从严从重”?
  “严重”到什么地步?
  若触及他们的底线,皇帝只需略微放宽,就可以轻易瓦解他们的“联盟”。
  放宽还是从严,皆在皇帝一念之间。
  且皇帝查的是“不法”,有理有据!
  【赵匡胤:秦皇大才!】
  这不是秦念的长期方案。
  赵匡胤心知肚明。
  这不过是过渡方案。
  秦念的最终目的,必然是禁止军队与官吏经商。
  隐而不言,是因为天幕为天下可见。
  只是不知德昭是否能察觉此事。
  民心的上升就是赵匡胤的底气,他已无需如此前那般隐忍——民心越高,百姓被煽动造反的可能性就越低。
  ………
  赵德昭并没有看出秦念的言外之意。
  但他记住了秦念此前所言:军队与官吏绝对不能经商。
  他绝不会让大宋变成大怂!
  他习惯隐忍,也知道父皇为何称不得不为。
  此时不是禁绝军队与官吏经商的时机,那就先按父皇所支持的“长期方案”来做。
  ………
  亲属?
  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
  大汉禁止官吏经商,却没有禁止官吏亲属经商。
  这上报资产与经营状况,及重点关照从严从重,可都是处置官商勾结的好手段。
  察觉“亲属”问题的也不止刘彻一人。
  【秦念:除去官吏军队之外,全民皆商其实是件好事。你朝后期农民皆半耕半商,正是极富之时。】
  【赵匡胤:竟是这般?】
  赵匡胤难得看到后世宋帝的好消息。
  【秦念:富宋的根源,就源于你定下的国策对工商业足够友好。而某朝穷到开历史的倒车,正是因为将你的政策全部推翻。】
  【朱元璋:……朕亦有沿用宋制之处。】
  【秦念:你先打住,你沿用的方式跟二凤学刘彻似的,是赵宋绝对不会承认你这个逆徒的程度。】
  看到朱元璋说沿用宋制,秦念想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大明宝钞。
  虽说宋朝的交子在后期也崩了,但前期作为高效的支付工具对商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明宝钞的作用,大概就是帮朱明割了一轮百姓的韭菜,还是用律法强行割取。
  【李世民:……】
  【刘彻:哈哈哈。】
  【朱元璋:……】
  【赵匡胤:……】
  赵匡胤在忍笑。
  怎么说朱元璋都是后世的皇帝,他得罪不起。
  朱元璋一朝能比大唐还要穷,被秦念认定为“开历史的倒车”。
  赵匡胤想不出他是怎么学的宋制。
  再想到唐太宗学汉武帝的五属国政策,最终学成了在大唐疆域之内分封藩属国,埋下安史之乱的隐患……
  赵匡胤就更想不出朱元璋是怎么学的。
  【秦念:既然说到工商,那就不得不提你朝废除工匠世袭制度。】
  唐朝就有官府支付报酬雇佣的工匠,叫做明资匠。
  但明资匠的数量极少,绝大部分还是无偿且强制劳役的轮番服役制。
  而到了宋朝,工匠开始从强制无偿服役制转变成雇佣制,这也是宋朝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农民可半耕半商,商人得到保障,工匠被赋予自由身。
  这是封建时代平民百姓上升渠道最开放的时代。
  只可惜赵光义及其子孙实在太废,未能守护这难得的正向变革。
  元朝灭宋,就将这些政策全部推翻。
  明朝代元之后,更多的是继承元朝的制度。
  【李世民:废除世袭?朝堂又如何征用匠户?】
  李世民疑惑。
  若是废除世袭制度,朝廷需要征用匠户但匠户数量不足又当如何?
  【赵匡胤:给以雇值。】
  【李世民:……】
  李世民沉默了。
  之前秦念说宋富于唐三倍,他其实没有意识到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如今赵匡胤一句“给以雇值”,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大唐的贫穷。
  没错,李世民只略作心算,就确定如今的大唐给不起雇值。
  此刻他的民心跌到了第五位。
  而原本民心仅为中上游的赵匡胤,其民心已然跃居前三十。
  ………
  赵匡胤知道自己的民心为何涨幅如此巨大。
  比如不久前才收取江南,江南百姓的民心必然处于极低点。
  然而秦念不断言及他的爱民政策,新增之地的民心就随之迎来骤增。
  ………
  刘彻也注意到了李世民与赵匡胤的民心变化。
  李世民的民心下降,应是唐朝的匠户看到宋朝匠户有雇值,对李世民产生了不满。
  不只是唐朝的匠户不满,群里秦汉唐各帝、武曌、朱元璋、朱棣的民心也都有下降。
  呵,民心。
  刘彻本欲讥讽一番民心的不知足,却又看到了稳居首位的秦念。
  “……哼。”
  【秦念:钱给够,自然多的是百姓愿意从事工匠行业,国家就不会缺工匠。】
  秦念“贴心”地予以补充。
  第83章
  【李世民:朕当效仿宋制富国, 届时亦会效仿宋朝善待工匠。】
  李世民想起秦念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不去改变农民的苦,只想着把农民牢牢禁锢在农田里。如果这叫做爱民,那可真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笑话。”
  强制工匠世袭, 亦是虐民之举。
  当李世民作出承诺,他的民心就又回到第三。
  这是大唐百姓对他的信任。
  他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秦念:将服役制改为雇佣制,换来的是大宋工业的迅速发展:铁产量超唐朝六倍有余、丝织业两倍以上。】
  【李世民:朕今日方知抑工之弊。】
  大唐对匠户的管理沿用的是以前的制度,李世民从来没觉得有哪里不对。
  甚至认为匠户世袭服役于国有益。
  可见到唐宋的差距,李世民也就明白秦念为何执着于提高工商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