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6节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6节

  赵琳几乎秒回,也分享了一个加密链接:“洁面乳全部实验数据及分析报告(归档版)。
  针对之前提到的稳定性问题,我模拟了三种可能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的数据变化,并建立了初步的预测模型。
  另外,对下一步精华产品的候选功效成分,我做了一次文献综述和初步的体外活性筛选。”
  陈欣发了一连串惊叹的表情包:“给两位大佬跪了!你们过年是换了个脑子吗?效率这么高!
  我也没闲着,我跟我们这好几个文创工作室搭上线了,他们有一些中国风的设计特别棒,等回去我把资料整理给大家看!”
  苏晓看着屏幕上飞速跳动的消息,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
  这个假期,每个人都未曾真正停下思考,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共同的梦想蓄力。
  这种无需催促、自觉向前的劲头,正是“403实验室”最宝贵的财富。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敲击:“看到大家的成果,太振奋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回去了。
  华研那边我已经初步沟通,他们同意年后再借给我们一批更精密的检测设备使用。”
  苏晓:“元宵节后,实验室见?我们把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开个年度战略启动会!”
  孙薇:“必须的!我已经充满电了!”
  赵琳:“同意。需要尽快确定下一阶段研发优先级。”
  陈欣:“嗷嗷嗷!等我回来!带了我妈做的超多汤圆!”
  第175章 解散还是继续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苏晓、赵琳、孙薇、陈欣四人已站在了大四学年的尾巴上。
  距离那个在家庭温暖与团队羁绊中充满希望的新年,已过去了三年多。
  这三年多里,“403实验室”这个名字,已不再是校园里一个不起眼的学生创业项目。
  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原创护肤品牌,以“成分为王、科学为本”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她们自主研发的氨基酸洁面乳,历经多次配方优化和严格测试,终于成功备案并量产,凭借出色的使用感和口碑,在几个主打成分党的电商平台上成了小爆款。
  随后推出的基础水乳线、面膜产品,也凭借扎实的配方和赵琳严谨的功效测试数据,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然而,伴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曾经并肩作战的四人,也走到了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
  初夏的傍晚,“403实验室”如今已搬迁至大学科技园一个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洒在堆满产品样品、设计稿和各类文件的会议桌上。空气有些凝滞,往日常有的热烈讨论被一种微妙的沉默取代。
  苏晓看着手中几乎同时收到的三份邮件打印件,心情复杂。
  两份是来自美国某顶尖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方向的录取通知书,附带有全额奖学金,一份是赵琳收到的瑞士某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科学硕士offer,还有一份是陈欣拿到的英国某知名商学院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硕士的录取通知。
  这是她们各自奋斗的成果,是值得欢呼雀跃的喜讯。
  但此刻,喜悦之上,笼罩着一层名为“分离”与“未知”的薄雾。
  “真好,”苏晓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带着由衷的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我们都拿到了梦想学校的offer。”
  孙薇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笔,她面前的平板电脑上还显示着最新的销售数据图表:
  “是啊,真好。可是……403怎么办?”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四个,马上要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国家,隔着时差。实验室还能像现在这样运转吗?”
  赵琳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依旧,但紧抿的嘴角泄露了她的思绪并不平静:
  “从运营逻辑上讲,核心团队如此分散,沟通成本会指数级增加,产品研发节奏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新品开发,需要高频次的讨论和实验反馈。”
  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是就我们目前的知识储备,继续深造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陈欣难得地没有立刻说话,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小声说:“我……我其实有点害怕。出去读书是好事,可我一想到403,就像要离开家一样。这是我们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苏晓深吸一口气,她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此刻必须稳住。“我明白大家的顾虑。”她缓缓开口,“这是我们共同的孩子,谁也不愿意看到它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停滞,甚至……消失。”
  她拿起那几份录取通知书:“但这同样是我们个人成长不可多得的机会。琳琳可以去接触最前沿的生物科学,也许能找到应用于我们未来产品更创新的成分。
  欣欣可以系统学习全球化的品牌管理和营销策略,这正是我们品牌未来走向更广阔市场所必需的。
  能让我们未来的产品从内到外都更具设计感和品牌一致性。至于我和薇薇……”
  她看向窗外科技园里林立的大楼,“深入理解化学工程,能从根本上优化我们的生产工艺和品控。”
  “所以,我们不是要放弃403。”苏晓的语气坚定起来。
  “我们是要思考,如何在一个新的模式下,让它继续成长。
  是把它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还是我们远程协作,定期线上会议,明确分工?
  或者……暂时放缓扩张脚步,维持现有产品线的稳定运营,等我们学成归来?”
  这个问题抛出来,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思。这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抉择,更是对她们友谊、信任和共同梦想的一次严峻考验。
  家里的情况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李春兰的“春兰半成品配餐”,早已从家庭厨房走向了街面。她在小区门口租下了一个不大的店面,窗明几净。
  每天根据提前在微信群和社区团购平台接到的订单,精心准备各种洗净切配、调味包都分装好的半成品菜。
  她的菜品搭配合理,干净卫生,味道家常又可口,深受附近不愿顿顿吃外卖又没太多时间做饭的上班族欢迎。
  小店生意稳定,李春兰忙并快乐着,找到了属于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而苏建国的“苏记卤味”,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初的小作坊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租下了城郊一个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小型厂房,引入了部分自动化设备,建立了初步的质检流程。
  “苏记”这个商标被正式注册,产品也从最初的鸭脖、鸭爪,扩展到鸡翅、豆干、莲藕等多个品类。
  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苏记卤味”的真空包装产品,已经进入了本市及周边城市的数十家连锁商超和便利店,成了许多人酒桌、追剧时的必备小吃。
  苏建国如今手下管着五十几号人,每天忙着协调生产、采购和渠道,虽然辛苦,但眉宇间充满了事业有成的干劲和对未来的憧憬。
  饭桌上,苏建国和李春兰自然也知道了女儿和伙伴们面临的抉择。
  “晓晓,你是怎么想的?”李春兰给女儿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关切地问。
  苏晓叹了口气,把团队目前的困境和几种可能的方案说了出来。
  苏建国听完,沉吟片刻,说道:“爸是个粗人,不懂你们那些高科技护肤品,但做生意、做企业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
  ‘苏记’能从小摊子做到今天,靠的是产品过硬、口碑积累,还有抓住机会。
  你们这个‘403实验室’,核心是什么?是你们四个人的脑子,是你们这股拧成一股绳的劲儿。”
  他喝了口茶,继续道:“现在你们要出国读书,是好事,长本事。但就像一根绳子,如果四个头往不同方向使劲,
  再结实也容易散。得有个主心骨,得有个大家都认的章程。”
  李春兰接话道:“你爸说得对,晓晓,你们四个的感情,妈看在眼里,但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
  越是这时候,越要把话摊开说清楚,股份怎么办?以后谁主要负责哪块?决策听谁的?这些不说清楚,以后容易伤感情。”
  第176章 成立公司
  父母的话像重锤敲在苏晓心上,是啊,她们之前更多是靠默契和友情在维系。
  但当团队核心成员即将面临物理上的分离和时间精力的重新分配时,仅靠这些是不够的。
  需要更理性、更规范的制度来保障“403”这艘小船,能在她们远程操控下,继续平稳航行,甚至驶向更远的海域。
  接下来的几天,403实验室的核心会议气氛变得格外严肃而认真,她们不再回避问题,而是开始直面最现实的考量。
  孙薇首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继续一起做,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和角色?全职?还是兼职?学业和工作的精力如何分配?相应的,股份和分红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赵琳则从技术层面提出担忧:“新品研发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及时的实验室反馈。
  如果我在瑞士,晓晓和薇薇在美国,如何进行高效的协同?
  实验数据的传递、分析、决策,这个链条会不会因为距离和时差而变得低效甚至出错?”
  陈欣也忧心忡忡:“设计和包装需要紧跟市场潮流,我需要和你们密切沟通。
  如果我在英国,你们不是美国就是瑞士,沟通起来肯定没有现在方便。
  而且,生产环节的品控,现在主要是晓晓在盯,她出国后,这一块谁来负责?”
  问题一个接一个,现实而骨感。
  苏晓听着伙伴们的担忧,反而更加冷静了,她拿出笔记本,开始梳理:
  “第一,股权结构。我们目前是四人平均持股,考虑到未来每个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不同。
  我建议,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动态股权调整机制,或者明确未来的核心员工激励池,为引入专业人才留出空间。当然,这需要非常谨慎的讨论和法律咨询。”
  “第二,决策机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远程协作流程和决策树。
  比如,日常运营可以委托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由我们其中一人主要负责,重大决策(如新品上线、大额投资、品牌方向调整)必须由核心团队投票决定。
  利用好在线协作工具,固定每周或每两周的线上会议时间,克服时差问题。”
  “第三,职责分工。即使分散各地,我们各自的优势不能丢。
  琳琳我们三人继续负责技术研发和品控体系的建立,可以远程指导国内的研发助理,以及生产协调等问题。
  欣欣负责品牌营销、市场策略和渠道管理;欣欣负责产品视觉、包装设计和用户社群氛围营造。
  我们需要在出国前,尽可能搭建起一个更稳固的日常运营团队框架,培养得力助手。”
  “第四,短期与长期目标,未来一两年,我们可以以‘稳’为主,巩固现有产品线,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同时利用在国外的机会,为我们各自的领域‘充电’,研究海外市场、前沿技术和设计趋势,为品牌未来的升级和国际化作准备。”
  苏晓条理清晰的分析,像一盏灯,驱散了大家心头的些许迷雾。
  “我同意晓晓的看法。”赵琳首先表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出国深造和403的发展,并非完全对立。
  关键是如何构建一个更有弹性和抗风险能力的组织架构。”
  陈欣眼睛也亮了起来:“对!我在英国,正好可以近距离观察欧洲的护肤市场和品牌运作,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小众但优质的原料供应商或者设计资源!”
  孙薇也用力点头:“我们也可以去了解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原料配方,让我们的设计更国际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