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莫青晔一看钟璃那脸色心里就咯噔一下,跑过来扶着钟璃就说:“阿璃你怎么了?”
  钟璃苦笑着推了他一下示意他小声点儿。
  然后才含糊不清地说:“我不太舒服。”
  莫青晔先是短暂的愣了愣,仔细一看钟璃语焉不详的样子,心里立马就有了猜测。
  他是见过钟璃葵水至时的痛苦的,还特意为此问过刘大夫能否治疗。
  之前想将紫云调到钟璃的身边,为的也是这个。
  莫青晔眸光闪烁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将钟璃扶着进了屋子歇着。
  钟璃进了屋,莫青晔跑到车上拿了红糖块,问老太太要了一块老姜,仔细的洗干净,不熟练的切碎了放在小锅里小心的熬着。
  老太太本以为这傻小子不知事儿,结果看他熬姜糖水这么熟练,当即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知道你媳妇儿咋回事儿?”
  莫青晔点头,声音闷闷的:“知道。”
  钟璃之前有一次疼得厉害了,差点在床上打滚。
  当时莫青晔就是按钟璃的指点熬的姜糖水。
  钟璃喝了后虽说还是疼,可起码脸色好看了一些。
  老太太见他人虽憨傻却是个知道疼媳妇儿的,摇头失笑道:“那你知道,你媳妇儿这肚子疼的毛病咋治吗?”
  莫青晔闻言回头看了过去,像是好奇。
  老太太老神在在地说:“等日后你俩生了小娃娃,她便不会再疼了。”
  莫青晔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地说:“生了孩子就不会了吗?”
  看莫青晔专心守着火,老太太也不说话了,拿着编了一半的筐子就进了屋。
  张莺儿去菜地里摘菜了。
  张大成和老爷子去准备明日打鱼的东西也不在。
  赵石山四下看了一眼确定无人,装作给莫青晔递柴火的样子走了上去。
  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明日便是主子蛊虫发作之时,我已经安排妥当了。”
  “届时会有人来代替主子跟张家父子出船,主子爷只需明日跟着一道出门就行。”
  莫青晔眸光沉浮了一瞬,下意识的看向了钟璃在的方向。
  赵石山心里无声叹气,说:“主子上次发作夫人受惊不小,夫人心中至今疑虑未消,若是再让夫人看见,只怕夫人心里更是担忧了。”
  莫青晔听了无声的苦笑了一下,飞快的闭了闭眼压下了心头的焦躁,说:“就按你说的办。”
  渔村出船打鱼是有讲究的。
  半夜出发下午归。
  虽只是带着莫青晔去试着捞捞鲈鱼,可这样的老规矩是不能坏的。
  当天夜里,张家院内灯火通明,张罗着出船的东西。
  钟璃腹中剧痛难忍,强打起精神跟莫青晔叮嘱。
  “出去了记得听张大哥和老爷子的话,不可胡闹,我就在这等你回来,好不好?”
  钟璃本想是自己跟着去的,可她现在这情况去了也是添乱。
  只能忍着不放心,让莫青晔和赵石山一起去,也算是稍微放心一些。
  莫青晔乖乖的点头,心疼的将钟璃摁回了床上,用力在钟璃的脸上蹭了蹭,低声说:“阿璃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回来的。”
  钟璃笑了笑,说:“好,我等着你满载而归。”
  第323章
  半夜时分,莫青晔和赵石山在张家父子的带领下出了门。
  在莫青晔的坚持下钟璃没能出来送他,昏昏沉沉的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张莺儿知道她不舒服,早上也没来叫她。
  见她醒了,赶紧把熬了一早上的米粥给她端了过来,顺带着还有一碗热腾腾的姜糖水。
  看钟璃盯着那碗姜糖水出神,张莺儿有些好笑地说:“这是你夫君出门前特意嘱托我的,说是一定要让你喝了。”
  “这老姜和红糖,都是他亲自拿出来往里加的。”
  “说起来你们夫妇的感情是真的好,你夫君虽然话不多,却着实是个会疼人的,妹子你好福气。”
  张莺儿口字里行间都是善意的调侃,钟璃听完耳尖却慢慢的红了。
  莫青晔这呆子,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看钟璃不好意思了,张莺儿捂着嘴笑了几声便不再取笑她,转而跟她说起了别的趣事。
  钟璃捧着碗滚烫的姜糖水听得入神,心里想的却是莫青晔他们到哪了。
  闲聊间一早就去了地里的老太太回来了。
  她进门看见钟璃就笑了。
  “姑娘,今日可好受一些了?”
  钟璃笑着站了起来,接过了老太太手里的菜篮子说:“好多了,多亏您惦记。”
  老太太看着钟璃不知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凝了几分,神色凝重的对着钟璃和张莺儿招手。
  “你俩都跟我进来,我有话要跟你们说。”
  老太太一脸严肃,钟璃和张莺儿不明所以的对视了一眼,起身跟着进了屋子。
  进屋后,老太太亲自将房门关上了,沉声说:“你俩最近这段日子就先别出门了,最好是连大门都别出,就在家里待着,知道吗?”
  张莺儿下意识的说好。
  钟璃却忍不住问:“老太太为何这么说?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老太太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说:“村里有姑娘被人糟蹋了。”
  原来今日一早老太太去地里,就听说了一桩事儿。
  昨日夜里,村里的桃花姑娘被人打晕了拖到了林子里。
  今天晨起,有人进林子打柴,就看到了衣不蔽体昏迷不醒的人。
  看见的人匆忙赶回桃花家中报信,桃花那模样,家中母亲一看就晕了过去。
  桃花的哥嫂去请了大夫来瞧,大夫说的是桃花被人下了迷药,神志不清之下被人糟践了。
  桃花今年刚过十五,年中的时候刚刚定了亲,这下出了这事儿,跟她定亲了的那家一刻也不肯耽搁的就来退亲了。
  可怜的桃花姑娘醒来后遭逢巨变,被人辱了清白,又被退了亲事,趁人不注意就上了吊。
  虽然人勉强是救回来了,可人不吃不喝一句话也不说的,看着就吓人。
  问起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也说不清楚,一个劲的只知道哭。
  此时桃花家中乱成了一片,村里也因这事儿气氛沉重紧张了不少。
  好人家的姑娘平白被人糟践了,这是天大的事儿。
  桃花的哥嫂闹着到了村长那里,折腾着要报官。
  可这无论能否揪出凶手,桃花的这辈子也算是彻底毁了。
  村里的闲言碎语,就能将她杀死于无形。
  老太太拧着花白的眉毛不住叹气,说:“桃花往日里就是个安分的姑娘,这次遇上了天杀的歹人,一辈子都算是完了。”
  “你俩虽是成了婚的,可到底是年轻,谁也不知道那歹人究竟是何人,还会不会再害人,所以安全起见,你俩最近就都别出去了,好生在家里待着便是。”
  老太太似乎是对钟璃格外的不放心,还特意叮嘱。
  “钟丫头,特别是你,你这样标志的姑娘小媳妇儿在咱这种地方可不多见,你务必将我的话记住了。”
  钟璃闻言有些哭笑不得,可还是认真的点头。
  “您放心,我记住了。”
  老太太又不放心的啰嗦了几句,看张莺儿和钟璃都认真应下了,才勉强放心了一些。
  有了老太太的话,钟璃和张莺儿都不可避免的关注起了村里的流言。
  渔村距官府不远,报官后没多久,官府的衙役就来了村里。
  衙役进村后,例行找桃花问话。
  桃花一改之前的怯弱一问三不知,当着众人的面就哭着指认了凶手。
  她说是肖安的人把她打晕的。
  此事必与肖安有关。
  口说无凭,桃花还拿出了证据。
  她昏迷过去之前挣扎着撕下了肖安的衣服一角,之前一直藏着没拿出来。
  肖安穿的是难得的贡品锦缎,那样的料子绣工,绝不是渔村中人可有。
  更何况桃花拿出的这个衣角是肖安前几日一直穿着的样式,村里不少人都见过。
  证据和桃花的指认一出,村里立马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肖安一行素来跋扈,如今更是危害糟践村里清白人家的姑娘,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那都没法忍。
  村长和桃花的家人要求严惩歹人还桃花个公道。
  衙役没办法,只能去将肖安请了过来。
  没错,是请。
  肖安这样的身份,就算是县太爷知府大人到了,也得毕恭毕敬的捧着。
  小小的衙役又怎敢跟肖安作对?
  肖安见了要死要活的桃花,当即就是不屑冷笑。
  更是当着众人的面放话说,自己什么天仙不曾见过,又怎会为一个貌丑村姑做出这样的事儿?
  至于桃花拿出的证据,更是被他狡辩成了桃花主动献身于他,被他拒绝后伺机撕扯下了他的衣角,试图在日后污蔑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