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55节
然后伸出第二根手指,“再说剧情故事吧,‘大量的武术、大量的训练序列、少量的笑话’的基本公式已经成了现在其他格斗漫画借鉴的典范,被称之为‘热血王道’漫画。”
“方先生,实不相瞒,之所以我反感这个监制制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那些监制都反对我做出任何创新之举,担心我一旦失败,名气遭到损害,所以总是在要求我画《中华英雄》。”
马荣城叹了口气:“说真的,《中华英雄》我已经画厌了,我想画一些不一样的题材和故事。”
“啪!”
潘耀名拍了下手,“你既然这么说,那就更应该和我们合作。”
方言一本正经地说,自己的出版公司跟黄玉朗公司不一样,没有所谓的监制主导的制度,而是借鉴了集英社等日本漫画出版社,编辑除了挖掘有潜力的新人,就是栽培和协助好担任主笔的漫画家。
“当然,这是针对具备故事创作能力的主笔。”
“对于那些画工出众但不会讲故事的画师,公司同样也会视情况而定地签约。”
“我们会组建一个专业编剧团队,由我和耀名兄亲自挂帅,和画师们精诚合作,创作漫画。”
“您二位亲自挂帅?!”
马荣城和崔行中互看一眼,大为震惊。
“你们肯定不知道……”
潘耀名刻意地透露,方言在日本投资了一家名为“电击文库”的会社,主营二次元漫画、轻和动画,甚至在前不久,还亲自动笔,为电击文库写了个都市爱情题材的脚本,用于漫画创作。
“嘶~”
马荣城倒吸一口气,“那么,如果方先生挂帅的话,不知道会提供什么样的故事?”
“现在的港漫市场,大多以武侠、喜剧为主,早已处于饱和,要想打破黄玉朗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必须开辟新的市场或者新的类型,首先,自然是由我兴起的悬疑推理和风水盗墓题材。”
方言环顾四周,“其次,我准备摆脱传统武侠的桎梏,创作‘玄幻修真’有关的作品。”
潘耀名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千呼万盼终于是盼来了。
而马荣城和崔行中却是一脸茫然,“修真”的概念倒是不难理解,毕竟就算没看过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也看过徐客拍的《新蜀山剑侠》,但“玄幻”这个词,还真的是第一次有所耳闻。
方言冲潘耀名递了个眼色,潘耀名立马会意,清清嗓子,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玄幻修真”。
马荣城如遭雷击,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武侠之上还有“高武”,还有“玄幻”,还有“修真”的存在!
“你的《中华英雄》算是介于‘低武’和‘高武’之间,尚未进入‘玄幻’的层次。”
潘耀名喝了口酒。
马荣城急不可耐地问向方言,是不是已经有关于“玄幻修真”题材的故事或者思路?
方言伸出了三根手指,“我这里目前有三剑。”
在场的三人眼里冒着精光,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三剑”到底指的是什么。
“这第一剑,叫《仙剑奇侠传》,顾名思义,这是修真题材。”
“第二剑,叫《古剑奇谭》,是以盛唐时期为故事背景的虚构玄幻题材。”
“至于这第三剑嘛,名《轩辕剑》,既包含了玄幻元素,又融合了仙侠背景。”
方言笑脸盈盈,这三剑里的任何一剑,都够一本杂志连载个十年八年的,更何况是三剑齐出。
马荣城目光炙热,“方先生,不知道这三剑分别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属于商业机密。”
方言玩味道:“你们只有成为真正的自己人,我才能往下说,否则的话,无可奉告。”
潘耀名看到马荣城、崔行中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已经动心了,再添几把火,这事就成了。
方言笑而不语,如果要自己从三剑里择其一作为杂志的开山之作,应该会选《轩辕剑天之痕》。
第634章 谈崩
晚宴结束以后,两拨人在酒店门口分别,各自坐上自己来时乘坐的车。
崔行中坐在驾驶座上,“荣城,你考虑得怎么样,要不要加入方先生的公司?”
马荣城系上安全带,“你怎么看?”
“不管从待遇上,还是从职务上看,方先生显然很器重我们,绝对是带着诚意来的!”
崔行中语气认真道。
“这一点我也看出来了,要不然,我也不会掏心掏肺地跟方先生聊这么久。”
马荣城笑了笑,“即便在黄总面前,我都没有这么坦诚过。”
“就算跟黄总再怎么坦诚,他也不可能给出像方先生这么慷慨的条件。”
崔行中认真地比对了下黄玉郎开出的续约和方言所说的合同条款。
“最关键的是制度,方先生的公司借鉴了集英社这种日本漫画巨头的管理模式,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我已经受够了公司里的那些监制,动不动就干预我们的创作,还一直提防着我们会不会跳槽。”
马荣城撇了撇嘴。
“的确,我反正觉得方先生的出版公司将来会比我们现在的公司要更有前途。”
崔行中边开车,边说:“特别是方先生亲自挂帅,还有他所提到的‘玄幻修真’题材。”
“我单单从方先生、潘副主编的那些话里,就能感觉到‘玄幻修真’题材很有市场。”
马荣城道:“即便没有我们加入方先生的公司,方先生在漫画领域也肯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崔行中很是赞同,相比于股价大跌、内部混乱的玉朗国际公司,方言的出版公司倒像是港漫市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自己毕竟只是马荣城的助理兼经纪,到底加不加入,最终由马荣城做决定。
“如果没有方先生这一出的话,我本来打算是想跟黄总再谈一次。”
马荣城叹了口气。
“我还以为你会说独立单干呢。”
崔行中半开玩笑道。
“自立门户单干,我不是没想过,可是就像我对方先生说的一样,我这人在画画上有能力有经验,可在出版发行方面,却只是个毫无经验的菜鸟,如果没有同行大佬的教导,很容易会栽跟头。”
马荣城说:“而方先生他们是三联书店的总编、副总编,有着丰富的人脉和出版经验。”
崔行中仔细思考,“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再说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不管怎么样,我们和黄总之间也还有几分感情。”
马荣城回想起黄玉朗在公司上市以后做出的荒唐事,脸上很是无奈。
崔行中担忧道:“如果黄总接下来又旧事重提,让你续签怎么办?”
“那就要看黄总愿不愿意做出改变了。”
马荣城眼神渐渐坚定,“俗话说,人心换人心,方先生这么看得起我,我不能辜负他的诚意。”
……………
第二天,玉朗国际公司。
马荣城仿佛昨晚没见过方言一般,照常地到公司所在的海港中心大楼上班。
然而还未到办公室,就被黄玉朗的秘书拦住,通知他黄玉朗希望马上能见到自己。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黄玉朗喊了声“请进”,便继续打起了电话。
马荣城早已习以为常,自从黄玉朗成为香江漫画界的风云人物,就开始绯闻缠身,最近被八卦媒体暴光出,正在跟比自己小差不多20多岁的新艺城女艺人“黎紫”拍拖,简直是老牛吃嫩草。
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耐心地等黄玉朗跟黎紫打完电话。
刚一挂断电话,黄玉朗脱口而出,“荣城啊,考虑的怎么样了?”
马荣城装糊涂道:“考虑什么?”
“当然是合同啊。”
黄玉朗不满道:“我派人找了你两次,不过都被你的助理挡了回去。”
“黄总,离我的合同到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必要这么早开始谈续约的事吧?”
马荣城皱了皱眉。
“不早不行啊,你也知道现在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危机,有不少股东在董事会上问难于我。”
黄玉朗卖惨道:“我承诺他们,这段时间一定会想办法,寻找利好消息,提振股价和士气。”
马荣城面不改色道:“原来是这样啊,可是我的续约应该算不得什么利好消息吧?”
“但也不是坏消息!”
黄玉朗抬高嗓门,“我们之间共事的时间也不短了,就不藏着掩着了。”
说话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合同,“荣城,你迟迟不肯续约,是不是因为对这个协议不满意?不满意的话,你就直接提出来,哪些地方不满意的,大家伙就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
“不瞒你说,我确实不太满意。”
马荣城一脸严肃道。
“是薪资方面吗?”
黄玉朗说,目前公司面临股价和经营的双重危机,所以最多就只能给他的年薪涨到625万港币。
马荣城不置可否,反而重点地提到了涉及年薪的苛刻条件:
“合同上写着,要画出一本成绩不逊色于《中华英雄》的漫画,如果销量不达标,这625万港币我就不可能全款拿到,而且还会视销量减少的数量,从我的年薪里扣除一部分!”
“荣城啊,希望你能理解我还有公司的难处……”
黄玉朗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
“那就先不提这个,我们还是聊聊公司的监制流程吧。”
马荣城说,主笔是否接受监制以及其他人参与自己作品,应该要取决于主笔的意愿。
听着他发泄着对监制制度的不满,黄玉朗强挤出笑容:
“既然你这么反感,要不这样吧,等我和管理层商讨出一个更合适的方案,再做调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