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15节
就在众人商量着编辑部后续的几项工作任务时,不远处的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阵电话铃声。
讨论声戛然而止,不一会儿,方言听到院子里回荡着石岚的呼喊声:
“方大哥,龚樰姐打来的电话!”
“失陪一下了。”
方言让石铁生继续主持会议,接着快步地来到正堂,从石岚的手中接过电话:
“你龚樰姐有没有说是什么急事吗?”
“这个倒没什么也没说。”
石岚很识趣地离开,走之前还把门给关上,给方言和龚樰创造一个私密的独处空间。
方言本以为家里出什么大事,没想到是章光年联系不到自己,便联系到了龚樰。
“如果你今天有空的话,师兄让你来一趟他家里,会不会跟你工作调动的事有关?”
“十之八九是这档子事。”
挂断电话以后,方言把手头上的事统统交待清楚,才动身前往章光年家里。
“咚咚咚。”
敲门声响了片刻,章光年亲自来开门,“小师弟你真的是够忙的,春节才过去没几天,就找不到你人影了,打人文社的电话,结果说你不在,打家里也只找到弟妹,你说一天天都在忙什么呢?”
“我这不是忙着布置任务吗?”
方言有所保留地说出自己在《推理世界》编辑部的一些安排。
从“情景喜剧”到“再创立本全新的儿童刊物”,章光年听得索然无味,一直到方言提及“新写实”,顿时来了精神,“这个‘新写实文学’是什么?你这是又耍出了什么样的花样?”
“师兄,新写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分支,就跟魔幻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一样。”
方言一本正经道。
章光年问道:“那么,这个新写实跟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有什么区别吗?”
“写实主义注重手法,目的是再现社会现实情景的真实性,而现实主义侧重于表达现实问题的背景、原因、解决方法等等。”方言说,“新写实主要写的是芸芸众生,结婚离婚、红白喜事、夫妻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街坊邻居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包括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平常小事。”
章光年眼前一亮,敏锐地觉察到这也许会是现实主义文学开辟出的一个全新的出路。
“我准备写几篇关于‘新写实’的浅谈,然后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方言道:“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新写实’未必不能成为人文社未来几年的依仗。”
“好!很好!”
章光年高兴不已,“小师弟,我本来一直担心你近来又是担任《大决战》系列的总编剧,又是奔波于各种电影电视剧,在文学上可能会稍有懈怠,可没想到,你还是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哪能啊!”
方言虽然事多,但始终把精力放在文学上,不说别的,能为华夏申办到世界科幻大会落户蓉城的机会,自己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然单凭《科幻世界》出版社的力量,只怕是几乎不可能办到。
“就由着你说吧,世界科幻大会这件事的确办的不错!”
章光年话锋一转,“对了,你调到香江三联书店任总编辑的事,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通知下来。”
方言又惊又喜:“谢谢师兄!”
“不过我丑话先说在前头,派你去香江是为了挽救三联书店的。”
章光年叮嘱道:“你可要好好地干,不求你马上力挽狂澜,但至少能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把我们这个内地通往香江的唯一文学窗口和阵地给保住,这一点,你能做到吧!”
“义不容辞啊,师兄!”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证下来。
章光年又交代他后天随自己一同前往三联书店集团,“这次被调到香江三联书店的不只你一个人,还有一个副总经理,叫董秀玉,她会协助你和萧滋、潘耀名等同志,整顿好三联书店的生意。”
……………
与此同时,三联书店集团。
自从三联书店脱离了人民出版社,独立建制以来,董秀玉这个曾经担任《读书》编辑部副主任的人,本想着在社长兼总编辑沈昌文的带领下,开开心心地埋头做事,把燕京三联书店做得蒸蒸日上。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收到的任免通知书并不是让自己当燕京三联书店的副总经理。
却是香江三联书店的副总经理,一开始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确认无误后,脑袋嗡嗡作响。
下一刻,毫不犹豫地敲响了社长办公室的大门,直面沈昌文,说出心中的疑惑和不解:
“社长,这是不是搞错了?”
“搞错什么?”
“我从来没去过香江,既不了解香江,也不了解香江三联书店以及文学界的情况。”
董秀玉很是无奈,她也不是谦虚,这个副总经理还是另请高明吧,自己一个燕京三联书店的副主任,怎么能去管理香江三联书店呢,而且自己也舍不得离开燕京,离开早已熟悉的工作环境。
毕竟,八十年代的文学市场非常的繁荣,什么、杂志发行下去,都起码印二万册以上。
根本不需要讲究太多的经营策略,只要好好地选书出版就可以,但是在香江可就不一样了。
两人一番交谈,你一言我一语,居然谈出一点儿支援前线的意味,但董秀玉仍然未被说服。
“我知道突然把你调到香江三联书店,你一时半会儿有所顾虑,但不用太担心。”
沈昌文笑道:“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部里以及社里已经帮你物色了个好帮手。”
董秀玉追问道:“还有帮手?”
“当然有帮手,而且你知道这个帮手的名字以后,就不会对担任香江三联书店的副总经理有什么顾虑了。”沈昌文也不故作悬念,直截了当地说:“他就是方言方老师。”
董秀玉大为震惊,“方言也要调到香江?!”
沈昌文说,《人民文学》在方言的带领下,销量和成绩可是有目共睹。
再加上方言在香江的知名度和人气,以及对商业逻辑和文学杂志商品化的独到见解,和对大众通俗作品和纯文学等都有造诣,毫无疑问,都是拯救香江三联书店的最佳人选。
“如果是方老师当书店的总编辑,那我也不是不可以……”
董秀玉不禁动摇,原本抵触的态度也缓和了几分。
第585章 烫手山芋(二合一)
第二天,沈昌文和董秀玉在燕京三联书店里等来了章光年和方言。
“章老,方老师,能见到你们,真的是我们的荣幸啊。”
“我也深感荣幸。”
方言把目光从沈昌文身上转移到他旁边的女人,“这位就是董秀玉同志吧?”
沈昌文点了下头,“她此次跟方老师您一样,会前往香江三联书店肩负要职,希望在香江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你们可以相互关照。”然后在自己的引荐下,方言和董秀玉握了下手,互道了声问候。
“方老师,我从来没去过香江,对香江的环境完全不了解,以后可能要多麻烦您了。”
董秀玉语气里透着几分激动。
方言笑了笑,“大家都是同事嘛,能帮到的地方我绝对不会推辞。”
沈昌文边把他们迎进社长办公室,边说萧滋、潘耀名他们不下一次地向部里、向社里申请调内地的同志到香江支援,而且是几次三番地点名,希望最好能让方言来香江三联书店担任总编辑。
“萧老、耀名兄他们抬爱了。”
方言摆摆手,“我只不过是在跟香江三联书店合作期间,偶尔有几次帮书店解决些问题而已。”
“方老师真的是太谦虚了。”
沈昌文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落座,“萧老他们不只一次来信说,您可是屡次解了书店的燃眉之急,而且若非方老师把自己的发行权独家授与书店,只怕书店的经营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只是暂缓了而已,并没有彻底解决。”
方言说:“想必沈社长你们比我更清楚香江三联书店的情况吧?”
董秀玉原本已经预料到香江三联书店的状况非常糟糕,但完全没想到糟糕到这种程度。
尽管掌握方言的独家发行权,但也依旧止不住出版业务亏损的颓势,债务也欠了一大堆。
“这对于你们两位来说,的确是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沈昌文说:“而且实不相瞒,三联书店集团独立建制以后,自今年1月开始,将会对旗下的所有三联书店改制为分公司,燕京、香江等分公司全部自负盈亏,总部不再拨款以及财政补贴……”
董秀玉心里咯噔了下,脱口而出道:“社长,‘自负盈亏’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全职全责的意思!”
沈昌文一脸严肃地解释三联书店集团办这么做的用意。
董秀玉猛然意识到,香江三联书店何止是个烫手山芋,简直是个火坑,也正因为添多少柴也没用,三联书店集团才会停止拨款,这不就把香江三联书店视作没救了嘛,任其自生自灭。
忽然间,心里开始后悔接下副总经理的任命书,甚至盘算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推辞掉这份苦差。
却见方言摸了摸下巴,“自负盈亏没有问题,但我也有些条件不得不提。”
“我们也知道这么做有点强人所难,所以只要方老师提出的条件合理,集团可以考虑答应。”
沈昌文思考了会儿。
“既然是自负盈亏,那就要赋予香江三联书店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力。”
方言嘿然一笑,说出了和李云龙一样的道理,让我搞钱没问题啊,可总部这边不能给香江三联书店戴紧箍,又想让自己搞枪,又想让自己当乖乖宝,这就叫不讲理,好歹要给分公司一定的自主权。
“这个条件很合理。”
沈昌文道:“不过方老师,我想多问一句,您拥有自主权以后,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我虽然没有深入地了解过香江三联书店,但也从萧老、耀名兄那里听说过一二。”
方言说,香江三联书店业务亏损的主要问题并不出在员工的身上,萧滋、潘耀名他们都是很优秀很勤奋的人,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出在定位上,以前的书店是作为内地在香江的文艺统战阵地来看的。
因此,出书方针、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侧重于与香江文化学术界的交流沟通,而忽视了商业化。
“方老师不愧是方老师,真的是一针见血啊。”
沈昌文和董秀玉面面相觑,深以为然。
“香江的图书出版市场是高度的商业化,香江广大的读者也更青睐于充满商业化的大众读物。”
方言道:“所以香江三联书店出版的大部分、书籍和大部头,销量寥寥无几,才会落下这么大的亏空和债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让书店进行改革转型,把经营方针改为商业化运作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