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61节
“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我呢,作为这个世界里一名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人的世界当做我创作的一个神圣的上帝……无论在生活上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亚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是华夏的《月亮与六便士》!”
陆遥躺在病床上,脸上写满了激动。
方言真不愧是自己的知己!
还是方言懂自己啊!
紧接着,男播音员声音出来了,“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
“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林答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陆遥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心血,一时间出了神,连饭都忘了吃了。
西影厂筒子楼里的职工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吃饭的速度都慢了下来,渐渐地被中央广播总台播出的声音,拉入到陆遥笔下的那个“平凡的世界”,感觉上平平淡淡,却越嚼越有滋味。
唯一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尚未发表,只能苦哈哈地等着广播剧连载。
到了播出第二期的时候,本来这个点,西影厂筒子楼里人家都会习惯性地调到评书节目,但现在不一样了,基本上是调到《长篇连播》栏目,平凡人在平凡的日子里,听着《平凡的世界》。
不少听上瘾的人,包括吴天名在内,仍不甘心地上门找林答。
虽然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还没发行,但《人民文学》的样书总该寄到陆遥家里吧!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陕北作协、《延河》等出版社,纷纷来医院探望陆遥,对《平凡的世界》赞不绝口,与此同时,《长安》、《山花》、《文化艺术报》等陕北报刊也纷纷报道点评,大加赞赏。
甚至已经影响到陆遥的静养,不过他非但丝毫不介意,反而激动得眼眶微红,立马想到一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520章 我真蠢,真的……
在这个广播为王的年代里,全国大多数的家里都会有一台收音机。
而《平凡的世界》又是在覆盖全国的中央广播总台播出,效果可想而知。
一经播出以后,立刻就叩动了千百万听众的心,中央广播总台也陆陆续续地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军人、离休干部,几乎席卷了各行各业。
要么是来信询问《平凡的世界》的何时发行,要么是来电询问《平凡的世界》广播剧能否重播,不少听众因为错过了前面的内容,希望中央广播总台能够重播,也有的是嫌听一遍根本不过瘾。
于是乎,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中央广播总台特意在《平凡的世界》广播连续剧播出后的第二天中午,特意设置临时栏目,进行重播,节目的收听率仅次于《平凡的世界》首播时的收听率。
甚至于来自晋西的某所大学的学生来信,他们系一共270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哪怕是不要午休,也要听《平凡的世界》。
能让晋西人放弃午睡的传统,足可见《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的火爆程度。
当时,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学校,从机关到军营,每天中午12点半以及晚上6点半,人们都会自觉地围在收音机边,静静地收听李野墨演播的《平凡的世界》,中央广播总台为了不给听众的热情泼冷水,叶咏梅率领着《长篇连播》小组,加班加点地赶出《平凡的世界》的广播稿。
就在这种形势下,刊登有《平凡的世界》的最新一期《人民文学》,终于在千呼万盼下出炉。
一经问世,全国各地的书店、邮局都出现了排队哄抢的壮观场面,完全就是一册难求。
读者们抢了《人民文学》还不够,又催促人文社赶紧出版《平凡的世界》的单行本。
一封封读者来信把《人民文学》编辑部的信箱都挤满了,朱伟不禁感慨道:
“方老师,我可真的是服您了!”
此话一出,王小平、王扶这些之前唱衰《平凡的世界》的编辑无不赞同,投向方言的目光里充满崇拜和敬意,原本以为《平凡的世界》这种浪漫现实主义作品已经过时,已经落后于当今文坛的创作风向,但就在整个编辑部几乎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方言始终坚定不移地深信《平凡的世界》的价值。
真不愧是文学界的指路明灯!
真的是一次都没有打过眼!
在众人的簇拥和吹捧下,方言摆了摆手,并没有把功劳一人独揽,而是把大头归于刘心午的一槌定音,《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多亏了刘心午的支持和拍板。
刘心午会心一笑,明白这是方言让自己凭借《平凡的世界》,在编辑部里树立主编的威信,巩固了《人民文学》主编的位子,今后开展工作的话就顺利多了,眼里充满了感激,于是大手一挥:
“今天中午这顿我请,咱们去烤肉宛狠狠地搓上一顿!”
“刘主编,这可是您说的。”
“不错,是我说的,《平凡的世界》带来这么多的好消息,必须要好好地庆祝一番不可!”
“刘主编万岁!方老师万岁!”
顷刻间,满堂哗然,叫好声不断。
“吃井不要忘了挖水人,我们都得好好地谢谢陆遥。”
方言让朱伟尽快地把稿费汇款单寄给陆遥,看病住院以及后续的静养都免不了要花钱,当然这张汇款单要落到林答的手里而不是陆遥手上,要不然,他又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乱买咖啡和香烟。
“还是方老师您了解陆遥老师。”
朱伟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他这人太豪爽,花钱没个定数,大钱放嫂子那儿呢,也好细水长流,补贴家用。”
方言笑了笑,“至于《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的那笔稿费,就由着他的性子花吧。”
就在《人民文学》编辑部欢欣鼓舞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愁,同样是人文社旗下的《当代》编辑部,气氛不能说是大不一样,也至少是截然相反,一片寂静,死气沉沉,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身为罪魁祸首的周昌义耷拉着脑袋,不敢跟同事们对视,在心里嘀咕了起来:
“我真蠢,真的!”
“我单知道《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被文学界所喜欢,但我真没想到《平凡的世界》竟然这么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真没想到方老师竟然能想到把改编成广播剧这招!”
就在他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的时候,秦兆阳带着张仲锷等人,走到他的面前:
“昌义!”
“秦老师、张老师,我……我错了。”
周昌义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羞愧。
秦兆阳道:“你错在哪儿了?”
“我不该那么冒失,在您几位没有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退掉一个这么有潜力的好稿子。”
周昌义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又不完全,依旧嘴硬说:“作为一个编辑,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怎么开脱也没用,但是如果以我现在的阅历和水平,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得犯同样的错误,我始终觉得《平凡的世界》过时了,我们的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从来没走到广阔的道路上……”
“你啊你,看来还反省得不够深。”
秦兆阳道:“难道还没有从《平凡的世界》看出来,现实主义文学永不过时嘛!”
周昌义浑身颤抖了下,“我……我看出了,是我个人的文学思想太落后、视野太狭隘了……”
看到他不停地做着检讨,秦兆阳和张仲锷互看一眼,连连叹气。
明明周昌义和方言的年纪差不多,可当编辑的差距怎么能这么大呢?
假如能让方言来当《当代》的副主编,何止是单单的一篇《平凡的世界》,只要他在《当代》一天,就能给《当代》搞来10篇、20篇,甚至是50篇不亚于《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文学杰作。
《当代》的编辑们透过窗户,遥望着结伴走出大楼门口的方言、刘心午等一行人,很是羡慕。
毕竟,照《平凡的世界》如今的热度,很有可能会让《人民文学》的销量打破历史记录!
第521章 好一座危楼(二合一)
《人民文学》最新一期发表以来,销量节节攀升,在全国范围已经突破百万册大关。
广大读者在看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之后,对第二部特别期待,不,那是相当期待!
来信如雪花般飘向人文社的信箱里,基本上就是催促《平凡的世界》赶紧写第二部,不是因为村头茅房里没纸,而是真的看完第一部,就想看第二部,看完第二部,就想看第三部,都搁那儿憋着!
方言也不能幸免,作为《平凡的世界》的责任编辑,同样收到不少读者的催更信。
“又是催着想看第二部的。”
龚樰左手拿着一沓信,右手则是一封信,“这是陆遥寄给你的。”
“陆遥的信!”方言为之一惊,立马拆开。
“他在信上写什么?”龚樰好奇不已,“是不是有关《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创作?”
方言点了点头,信上的内容主要是感谢他为《平凡的世界》付出的心血,而且为了不辜负他的心血和广大读者的期盼,陆遥已经出院,着手准备第二部的创作,趁热打铁,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
“你不是说陆遥的身体累垮了嘛,这么快就好了?”
龚樰不免吃惊。
“怎么可能,他是在硬撑。”
方言把信递了过去。
龚樰定睛一瞧,就见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落入自己的视线中:
“谢谢你,岩子,之前我在医院里静养,可谓是度日如年,每天都在为《平凡的世界》的失败而提心吊胆,深怕我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每天欢欣的一瞬间就是在桌面那台收音机上听半小时自己的作品,对我来说,等于每天为自己注射一支强心剂。每当我稍有委顿,或者简直无法忍受体力和精神折磨的时候,那台收音机便严厉地提醒和警告我。”
“千百万听众正在等待着你如何做下面的文章呢!”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面对那台收音机时,我终于被庄严地唤起自己的责任感,继续往前行走。”
边往下继续看,边说道:“该说他是执著呢,还是说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你要不要给他写封信,好好劝一劝他,《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不着急,凡事等到身体养好了再说。”
“他这个人属老黄牛的,创作的时候吭哧吭哧,吃苦耐劳。”
方言道:“不过遇事的时候,就死犟死犟的,一旦认准的事,多少匹马都拉不回头。”
“不管怎么样,总要劝一劝。”龚樰说。
“你说得对。”
方言颔首,准备给陆遥写信的同时,也给林答、莫伸、陈忠史等人去信,让他们组团相劝。
就在轮到贾平洼的时候,不远处的厅堂里传来一阵阵电话的铃声。
龚樰在院外喊道:“是小芳姐打过来的!”
方言回道:“什么事?”
龚樰说,万佳宝让他下午去一趟人艺,和于师之等人商量《天下第一楼》的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