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25节
林清霞眼前瞬间一亮,“方生给你写的电影主题曲,他有没有跟你讲是什么洋子?”
“是一首rnb的英文圣诞歌曲!”
邓丽筠一提到这个,精神立马抖擞起来。
两人叽叽喳喳地聊着《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话里话外都透着几分敬佩和激动。
邓丽筠在给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林青霞科普完“rnb”后,不禁地感叹了句:
“我以前一直以为方生只擅长作词,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懂音乐,连最前沿的rnb都有所涉及。”
“何止是音乐啊。”
林清霞把手勾在她的肩膀上,掰着手指细数:“、戏剧、散文、诗歌,还有电影,我现在拍的电影就是他写的剧本。”然后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亲眼所见,以及亲耳从王祖娴所闻来的事情。
邓丽筠虽然早已见识过方言的才华横溢,但这个人总是在触及自己的知识盲区:
“给邵氏写了一个,又给嘉禾写了两个?”
“对啊,都是给程龙准……”
林清霞把话吞了回去,偷偷地打量闺蜜的脸色。
就见她面色不改,“原来你是跟程龙一块拍戏啊?”
林清霞立刻忐忑不安起来,毕竟,邓丽筠和程龙曾经谈过恋爱,但最终不欢而散,闹得很僵。
“他是不是拍戏的时候,还是总跟他那帮兄弟在一起?”
邓丽筠语气里透着一股寒意。
林清霞点了点头,说拍戏的时候程龙总是全神贯注地跟成家班的弟兄们讨论剧本,有时候甚至会忽略掉她和王祖娴的存在,除非是有跟她们的对手戏的时候,才会突然想起她们。
“他就是这样的人,你知道我为什么跟他分手吗,就是因为发现他似乎并不需要我。”
邓丽筠说当初自己盛装打扮,满怀期待去程龙的剧组探班,结果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两个人的性格完全迥异,自己珍惜独处的时光,享受私人空间,程龙则偏爱热闹,总是呼朋引伴,带一群弟兄,于是自己干脆就成全他,还是让他好好地跟他的成家班弟兄们在一起好了。
“原来是这样啊。”
林清霞眼里燃烧起八卦之火:“从那以后,你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没有!”
邓丽筠好奇不已,“你在他手底下拍戏,是怎么请到假来看我的?”
“他最近拍戏的时候受伤住院了,要等他伤愈复出,剧组才能接着开工。”
林清霞颇为遗憾道:“你要不要借这个机会,去医院探望……”
邓丽筠认真地思考了会,最后苦笑着摇头:
“还是算了,见了面,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会让我们两个都很不自在。”
“也好。”
眼见气氛不对劲,林清霞把话题重新转移回方言的身上。
你一言,我一言,在床边畅谈一番,彼此分享着方言在香江和日本干出一件件惊人的“大事”。
邓丽筠眨了眨眼,“你是说方生要把程龙带进好莱坞?”
“对啊,这种话如果不是出自他口的话,我肯定觉得是在吹牛。”
林清霞难以置信道:“这可是好莱坞啊,方生却好像有十足的把握的一样。”
“我也不知道他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邓丽筠张了张嘴,“他说他给我写的那首英文rnb圣诞歌曲,能帮在日本站稳脚跟,能打开欧美音乐市场的大门,而且电影还能被好莱坞看中翻拍……”
“他这人明明是个文化人,香江的报纸上都说他是文豪,可我怎么觉得,他有时候像个狂人。”
林清霞压低声音。
“是不是觉得比李熬还狂?”
邓丽筠抿嘴发笑。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
林清霞连连点头。
“偏偏这种人,就会有人喜欢。”
邓丽筠玩味地瞥了眼,“像茵梦,还有你!”
“你说茵梦就说茵梦,怎么又扯到我了呢!”林清霞没好气道。
“那还不是你刚刚一提到方生,样子就有点不对劲。”
邓丽筠打趣道:“我可还记得你跟我讲过,你喜欢那种有才华有文化有气质的斯文……”
林清霞颇为羞恼道:“你再胡说,我可就走了啊!”
“你看你,急了,急了!”邓丽筠深谙闺蜜的心性,仍像逗猫似的挑逗着她。
“急什么呢,有什么好急的,方生可是有妇之夫!”
林清霞用手挠了下她的痒。
“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是加入你们这个家的。”
邓丽筠开玩笑地说起纳妾的事。
这年头的宝岛依然存在纳妾制度,一直到1985年年底才开始废除,出台了类似重婚罪的条文,但是在1985年之前事实上已经存在的重婚就不追究,所以很多人都在这一年争相地纳姨太太入门。
“还说!还说!”
嬉笑打闹了会儿,林清霞看到她求饶,才松开了手:“丽筠,你现在还单着吗?”
“当然啦,我这些年都在日本发展,哪有时间处对象呐。”
邓丽筠不敢直接地问她跟秦寒、秦祥琳的复杂关系,“清霞你呢?”
林清霞道:“我和你一样,在香江一直忙事业呢。”
“要不这样吧,还记得我们曾经开的玩笑吗?”邓丽筠眨了眨眼。
林清霞一愣,很快就回想起来,如果自己将来男朋友对邓丽筠有喜好的话,她完全不会在意。
“我也一样哦,噗嗤!”
邓丽筠看着林清霞,林清霞看着邓丽筠,随即两人都被这个玩笑逗乐,屋内外充满快活的气息。
第484章 羡煞旁人(二合一)
9月29日,微风透过窗户,吹入厨房。
龚樰把切好的水果摆在盘子里,然后端着果盘,来到喧哗的客厅里。
此时此刻,方言、白若雪和潘耀名三人正聊得热火朝天,从基金会香江分部的创立和选址,到文化娱乐出版公司的招聘和管理,再到拟定明年国际写作计划的名单,整个讨论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
“内地的话,这次就选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得主。”
潘耀名投去问询的目光,“那么香江呢?”
“李碧桦和郭崇元。”
方言说出了自己早已想好的人选。
“推李碧桦,我没意见。”
潘耀名皱眉:“可是这个郭崇元,我好像从来没在香江文学界里听过这号人物,他是谁啊?”
龚樰边把果盘摆在茶几上,边笑着解释说,郭崇元是李碧桦的男友。
“原来你们是想当月老,撮合这一对啊!”潘耀名心领神会。
“是,也不是。”
方言说,郭崇元如今已经是李碧桦的未婚夫,只差结婚这临门一脚,这回的国际写作计划就当是给他们这对准夫妻提前度蜜月,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霸王别姬》的英文版已经在美国出版。
兰登书屋组织读书会等推广宣传活动,但是自己抽不开身,只好让李碧桦这个联合作者来代劳。
“一箭双雕,好,就定他们两个!”
潘耀名让白若雪记录在案。
“关键,他们是爱国的。”
方言道:“我们之所以要在香江创办教育基金会,要在国际写作计划和助学项目里增加香江作家和学生的名额,就是希望在香江的文学界、学术界里挖掘和培养一批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
然后左看看,右看看,“这股力量成长起来,绝对不容小觑,远的不说,就说对三联书店和我们的出版公司吧,李碧桦、郭崇元这些作家可以成为稳定的供稿源,以及版权代理的合作对象……”
“岩子这话说得没错!”
潘耀名一拍大腿,“我虽然才在三联书店当副主编没多少时间,但是根据我的一番调查,三联书店目前最大的问题与其是经营不善、财政亏损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出版销量和盈利能力不行。”
“很糟糕吗?”
方言拿起牙签,戳了块苹果,吃进嘴里。
“何止是糟糕,简直是非常糟糕!”
潘耀名摇头失笑,三联书店作为内地文学面向香江的窗口,出版了众多高质量的、著作和大部头,可一来这些作家没有方言在香江的名气,二是热衷通俗文学的香江市民对这种严肃文学和理论著作毫无兴趣,所以基本上回不了本,只能赔钱赚吆喝,就算偶尔挣个几回,但也架不住这么亏损。
然后掰着指头细数:“这还不算房租、水电、印刷、人力、稿费……”
“嘶,照这么经营的话,三联书店是怎么活到现在的?”白若雪大为震惊。
“一部分来自社会捐款、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拆东墙补西墙……”
潘耀名道:“还有一部分就靠出版业务,这里面的大头可多亏了岩子你啊。”
“我?”
方言挑了挑眉。
潘耀名点头,他的如今是三联书店出版业务主要的盈利来源,特别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上映以来,三部曲的销量暴涨,甚至借着电影在东南亚发行的东风,东南亚各地纷纷来电定货。
“那也这不是什么长远之计。”
方言和龚樰、白若雪互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