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29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29节

  郭崇元脱口而出:“使不得啊!”
  方言憋着笑问:“喔,郭先生这是何意啊?”
  “李小姐还是来的好。”
  郭崇元羞得红着脸说,自己上次打碎花瓶的赔偿,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好好地补偿李碧桦。
  看到方言像拿着逗猫棒逗着他,龚樰边把公文包递过去,边摇头失笑道:
  “好啦,还是快点出发吧,别让金先生等太久了。”
  “对对对,方夫人说的在理!”
  郭崇元顺着台阶往下爬,惟恐在说下去,就要暴露自己追求李碧桦的心思。
  方言在龚樰的眼神暗示下,也不再多言,两人离开了酒店后,坐着车驶向了《明报》大楼。
  金镛所在的办公室在大厦最顶层,郭崇元敲了敲门,就听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
  推门而入,方言看到了一身西装革履的金镛,边上的沙发还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
  “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终于得见一二。”
  “哈哈,方生,我也一样,能见到你,真是三生有幸啊。”
  金镛让他称呼自己“查先生”,“平时大家都这么叫我,当然,也有人叫我‘金先生’,但是叫‘金先生’,一般我都不理他们。”随后,又介绍起身边的这位:“他是我的挚友,黄蘸。”
  “幸会幸会。”
  两人握手,相互打量。
  黄蘸眯着眼,咧着嘴,一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模样,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不学无术。
  毕竟,这位是跟乔语、庄奴并称“词坛三杰”,又懂词曲,又懂,多才多艺。
  “黄先生的大名,我也是听过的。”
  方言笑了笑。
  “方生听说过我?”
  黄蘸倍感意外道:“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去过内地,你又是从何得知呢?该不会是八卦杂志吧?”
  方言道:“《我的中国心》是黄先生填词的吧?”
  黄蘸恍然大悟,自己为张明敏创作的《我的中国心》,因为登上春晚,如今在内地广为传唱。
  方言笑道:“我当时也是春晚创作组一员,这首《我的中国心》就是我提议选入春晚节目。”
  “竟还有此事!”
  黄蘸和金镛互看一眼,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照这么说的话,可真的是太有缘分了!”
  “可不是嘛。”方言收敛笑容。
  “既然如此,那我们必须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场!”黄蘸兴冲冲道。
  金镛摇了摇头:“说好了今天是煮茶论英雄,你看我这茶都准备好了。”
  方言余光一瞥,就见桌上的茶具一应俱全,煮水的紫砂壶壶口渐渐地冒出热气。
  黄蘸叹了口气:“可惜了,如果古兄还在世的话,我们现在就该是煮酒论英雄了!”
  此话一出,金镛眼神黯然,方言也不无遗憾道:“未能和古大侠见上一面,不失为一件憾事。”
  黄蘸注意到气氛不对劲,急忙把话题又转移到方言身上。
  “我一开始也是从香江小报上看到方先生的大名。”
  “完全没有想到方先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才,通,通文学,通诗歌,通散文,还在学术上也有这么深的造诣,一本《枪炮、病毒与钢铁》,我看过以后,真的是惊为天人。”
  “不错不错,《枪炮、病毒与钢铁》我也看了。”
  金镛连连点头,大赞这是本神书,怪不得能在全美掀起巨大的热潮。
  “过奖了,过奖了。”
  方言摆了摆手,“这也是正巧赶上了天时,正好是《拯救大兵瑞恩》电影上映的时候。”
  “对,《拯救大兵瑞恩》!”
  黄蘸一拍桌子,“瞧我高兴的都漏讲了,方生还和我一样,也通影视编剧,不过最令我欢喜的是,像你这般才华横溢的天人,竟然也是我词道中人!甚妙啊!”
  方言诧异不已,只听说过港台歌曲流入内地,没听说过自己作词的歌曲还流向了港台。
  黄蘸笑道:“这也是徐老怪和施女士跟我说的。”
  方言大为意外,原来是徐客和施南笙。
  黄蘸言简意赅地说起了双方的渊源,最早是在拍摄《上海之夜》的时候,和徐客建立起了合作,为电影创作了12首歌,包括主题曲《晚风》,自此之后,就保持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说到此处,拍了下手,“这不,这回又找上我,要我给你的改编的电影配乐。”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方言挑了挑眉。
  “就是它!”黄蘸语气失落道,“我写了整整4次稿,都让他给打发回来了,真的难伺候啊。”
  方言莞尔一笑,“徐导这人我是了解的,精益求精,恐怕是想把你的潜力统统激发出来。”
  黄蘸撇了撇嘴,“不用激发了,我真的是一点儿也激发不出来了。”
  “你不用烦恼,现在他和施女士在沪市车墩搭建摄影棚,就是想激,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激。”
  方言用戏谑的口吻说。
  黄蘸苦笑连连,“早死晚死,都是个死啊。”
  金镛搭话说:“千万别说丧气话,这不是《一代宗师黄飞鸿》的作者就在这嘛?当着方生的面,你大可以问一问他的看法。”
  “对啊!”黄蘸把目光投来,“方生,不知道你对《黄飞鸿》配乐的作词作曲有何指教啊?”
  方言摸了摸下巴,“不知道两位可曾听过《将军令》?”
  黄蘸深谙音乐之道,自然知晓《将军令》,轻车熟路地哼出旋律。
  方言道:“不如就以这首古曲来改编成新曲,再填入新词如何?”
  黄蘸追问:“那么词呢?”
  “看来方生已经成竹在胸。”
  金镛递上了笔和纸,和老友一同凑了过去,就见他在头一行,龙飞凤舞地写下——
  《男儿当自强》。
  第384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
  “傲气傲笑万重浪,
  热血热胜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似精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黄蘸看着纸上的歌词,一时激奋,忍不住地念了出来:“誓奋发自强做好汉!”
  金镛赞不绝口,“好词,好词,也只有这样的词,才配得上黄飞鸿一代宗师的风采。”
  黄蘸深以为然,“特别是后面,‘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豪气冲天,热血澎湃,加上《将军令》,简直是绝配!”
  方言开玩笑道:“我想这样的歌,足以跟徐导交差了吧?”
  “要是连这样的作品,徐老怪都要退稿的话,那还是另请高明吧,这活我可干不了!”
  黄蘸扬了扬手。
  “哈哈哈。”
  顷刻间,三人大笑,屋内外充满着愉快的空气。
  黄蘸喝了口茶,嘴上又哼哼唧唧地念了一遍,“过瘾呐,光是这么读出来,都让人觉得过瘾。”
  紧接着叹了口气,“我原本以为这辈子都难遇对手,没想到今日算得上是碰上知音啦!”
  “既然这么说,那就以茶代酒,我们干一个。”方言举起茶杯。
  “干!”
  见两人碰杯,金镛也不甘落单,把茶汤一饮而尽后,“像这样的词,恐怕只有你这位《一代宗师黄飞鸿》的作者,才能写得如此豪气干云,直冲云霄。”
  “不敢当,不敢当。”
  面对花式吹捧,方言也不吝赞美地夸着金镛。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能把武侠从宋代写到清朝,可不是容易的事。
  “你们二位写的武侠,虽然都融入了历史,不过从立意、手法,到叙事、内涵上,截然不同。”黄蘸看两人商业互吹,插话道:“不过在角色塑造上,极其相似,都是正邪两赋。”
  “鲁迅先生曾经分析过这一点。”
  方言道:“他说华夏以前的,都是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写的黑白分明,但这样的二元论不适用在人性上,黑有时候会是白,而正,有时候会变成邪。”
  “不错,人性没有这样简单的。”
  金镛很是赞成,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就是《鹿鼎记》,写出了个韦小宝这么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方言问了个上辈子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在《鹿鼎记》之后就停笔不写了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清末民初有枪械嘛。”
  金镛说,枪械是武侠的终结。
  本来在里,武林高手就抵不过军队,如果再加上火枪,苦练三十年的武学宗师也不如玩两年枪的毛头小子,就像在《鹿鼎记》里,风际中再心思深沉、武功高强,还是被双儿一枪干掉。
  “啪!”
  黄蘸拍了下手,“就像《黄飞鸿》里说的,‘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打不过洋枪’。”
  金镛道:“不错,不管是黄飞鸿,还是霍元甲,他们再利害,真正让他们面临洋枪洋炮,实际上他们是没有还手的余地。”说着给方言添茶,“《黄飞鸿》第三部里就写的明明白白,义和拳哪怕功夫练得再好,什么刀枪不入,请仙下凡,在火枪在近代武器面前,什么高明的武功都会是笑话。”
  “原来是这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