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05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05节

  「那也已经不得了了。」
  潘耀名道:「你可能不知道,像我们香江这边的作家,最多也就在东南亚打转,很少有作家能挺进日美市场,你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当《一代宗师黄飞鸿》映入眼帘时,不免惊讶道:「黄飞鸿!你还写了黄飞鸿的?」
  「是啊,写了两部。」
  方言又递上本《花城》最新一期的样刊。
  潘耀名看了,又望了望他,在聊天中,了解到创作的目的,了解到「岭南文学」、「粤味」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颖词汇。
  忍不住地发问:「文学的根?」
  「不错,我觉得不光粤东文学的根在岭南文化,港澳台文学的根,也都在岭南文化。」
  方言道:「就像"龙的传人"一样,不管天南海北,我们都会把龙视作一种精神图腾。」
  潘耀名眼前瞬间一亮,「对!对对!岩子,这些书我可不可以带回去……」
  「当然可以。」
  方言点了下头。
  又聊了会儿,接着把潘耀名送出了房间。
  自己冲了个澡,换身衣服,泡了杯茶水,端着走到露台,1983年的香江,一览无余。
  如果继续呆在香江,自己还抄什么,直接抄剧本,拍电影,破票房,收王胖子做小弟,跟邵易夫、霍家那位等人,谈笑风生。
  最重要的是,搞钱!搞事!搞女人!
  霞玉芳红,贤贞敏欣,醉枕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终成一代风流大亨!
  「哎呀,真是热血沸腾,太性奋了。」
  方言豪情壮志地站了会儿,摇了摇头,「想想就有点小激动,不过想想就得了……」
  第264章 挣钱嘛,不寒碜(二合一)
  第二天,潘耀名顶着泛黑的眼眶,兴冲冲地来到酒店,就见方言和白若雪面对面坐着,享受自助早餐,有说有笑。
  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一心只想要跟方言探讨交流《一代宗师黄飞鸿》。
  「你看你,又急。」
  方言挥舞着手里的海鸥相机,提议让潘耀名当个向导,领他们出去逛街,路上再聊。
  潘耀名迫不及待道:「当然可以。」
  方言从酒店出来,顺着街道而下,拐了个弯,不远处便是繁华区域。
  路边有一个报纸档,买报的人递上几元港币,从报贩手中,接过当天的报纸。
  方言一扫,杂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vogue》、《elle》、《號外》……
  既有明星摄影,也有时尚服装,还有关于香江财经、娱乐、***等方面的报刊。
  于是,替方红和韩跃民挑了时尚服装的杂志,给自己挑了些财经、文学等领域的。
  「我来,我来。」
  潘耀名主动地掏出一摞港币。
  「还是我来吧,这些杂志可不便宜。」
  方言来的时候,不光找四九城那帮倒汇的换了些美刀,还弄了点儿港币。
  「花不了多少钱,你就不要跟我客气了。」
  潘耀名摆了摆手,抢先付了钱。
  方言也不推脱,默默地记在心里。
  随后,听潘耀名谈起了香江的报业。
  在这个黄金年代,一个报纸档一天至少能卖上千份报纸,有时甚至达到2000份。
  每逢有爆炸性新闻事件发生,销量更是惊人,买报的人排成长龙,报贩应接不暇。
  走了一段路,已经出现了四五个报纸档。
  方言终于找到服装店,在各个铺子间乱转,到处看香江现在流行服装的版型和款式。
  在一家女装店里,看见一条挺时髦的裙子,随即掏出相机,隔着玻璃橱窗拍照。
  一个店员立刻从屋内跑了出来,「先生,唔好意思呀,我地呢度唔准影相嘅。」
  潘耀名刚要解释,方言撇了撇嘴:
  「i"mtheeditoroffhmagazine,canyoustretchtherulesalittle?」
  白若雪看到他递来的眼神,玩味道:「他说他是著名杂志的编辑,能不能破个例?」
  店员愣了一下,瞧他又高又帅又说英文,又看这位翻译又漂亮又得体,讪笑地离开。
  「咳咳。」
  潘耀名摇头失笑,解释说以前本来不是这样的,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国语在香江是主流,但伴随着音乐、电影等粤语文化流行起来以后,英语是一等,粤语其次,国语最次。
  看到方言眉头一皱,白若雪问道:「方老师,您刚才说的"fh",真的有这本杂志吗?」
  「没有。」
  方言说的「fh」,就是「forhim」。
  「男人帮吗?」
  白若雪眨了眨眼。
  「也可以翻译成男人装。」
  方言嘿然一笑:「男人得装。」
  潘耀名左看看,右看看,感慨道:「真没想到你们两个的英语口音说得这么标准。」
  「我的英语,只是个二把刀。」
  方言道:「这位才是真正的高手,燕大英语系的高材生,而且精通日文、德文,《拯救大兵瑞恩》、《那山那人那狗》的翻译工作,她可是
  出了大力。」
  潘耀名眼前顿时一亮,啧啧称奇。
  「方老师,真是太过奖了,我并没有您所说的那么好。」白若雪露出谦虚的笑容。
  潘耀名内心松了口气,说自己的英文不好,本来担心内地作家英文也不好,只能硬着头皮当这个翻译,现在倒好了,有了白若雪,就不用赶鸭子上架,悬着的心也能放下了。
  白若雪连连表示,会尽力而为。
  「大学生就是好啊。」
  潘耀名说这次自己去美国,不仅仅是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等计划结束了以后,会继续留在爱荷华大学语言系进修,圆自己的大学梦。
  方言和白若雪互看一眼,不免诧异。
  「对,我都安排好了。」
  潘耀名道:「到了美国,会替三联书店的的《海外文丛》组稿,三联书店支付薪水给我的家人,这样,就可以免除我的后顾之忧。」
  方言听到「三联书店」,大为意外。
  三联书店是1948年在香江创立的一家书店,原名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联书店,第二年,总店迁往燕京。
  而在香江的分部,改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香江联合发行所」,以发行内地出版物为主,是内地面向香江的窗口。
  「要在香江出版,容易吗?」
  「不太容易。」
  「这怎么说?」
  「香江啊,商业气息重,市民爱看的都是些通俗文学,严肃文学在这里,根本卖不动。」
  潘耀名说,出版的要求也很高。
  首先,作家必须要有名气,拥有固定的读者,这样才能引起出版社的兴趣,踵门拜访,洽谈出版,其次,作家的要求不能太高。
  比如稿费和版税,如果开得太高,出版社就会无利可图,基本上打起退堂鼓。
  结果就是,香江作家能保持长期出版自己作品的并不多,来来去去,不外乎金镛、倪诓、亦舒几人,其他稍有名气的作家,也只能在里面打打游击,虚应虚应而已。
  「听上去,确实挺不容易。」
  方言摸了摸下巴。
  「不过我觉得,你这《一代宗师黄飞鸿》系列,倒是可以在香江出版。」
  潘耀明脸上流露出兴奋。
  「何以见得呢?」
  这话,说到了方言的心坎上。
  「黄飞鸿在香江可是家喻户晓,不管是电影、武术,还是文学上,都大有市场。」
  潘耀明直接拿黄飞鸿电影来举例。
  黄飞鸿的故事,最早被拍成电影是在1949年的《黄飞鸿传》,一经上映,票房大卖,得到了香江影迷的极大认可。
  而这么一拍,就拍了差不多90多部。
  在前几年的时候,更有以「黄飞鸿」为主角的《醉拳》,在香江创下了676万港币的票房,一举打破了李小龙《猛龙过江》的纪录。
  在亚洲上映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这两部,我虽然没看完,但我却已经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黄飞鸿,不是香江电影里那种在市井民间行侠仗义的英雄。」
  「而是上升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高度,这在之前,可是从来也没有过的形象。」
  「香江的作家里头,没几个能写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