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97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97节

  “保罗,我还有个想法。”
  聂华灵说:“这个译者要不也加进来?”
  保罗安格尔明白她说的不是迈克,而是白若雪,沉吟片刻,“我同意,一个大学生能翻译到这种水准,自身的文学水平肯定也不赖,就是不知道他们那边的学校,会不会答应?”
  “事在人为,我们邀请我们的。”
  聂华灵笑了笑,“到时候再说。”
  保罗安格尔也不反对,重新拿起《拯救大兵瑞恩》,心里非常期待这个方言的到来。
  “我现在就去写邀请函。”
  聂华灵走到桌前,写给华夏作协的邀请信,已经写好了几封信,比如茹芷鹃。
  “你们两位来爱荷华的费用,包括了裴竹章先生捐赠五千美刀,其中就有你们的路费。
  不足之数,由‘国际写作计划’补上。
  大约四五千美刀,是我丈夫,保罗向企业、私人募来之款……
  爱城是大学城,很美,来过的人,都很喜欢,届时,希望你们可以带写作计划来美国。”
  书信的结尾写着时间,3月7日。正当信漂洋过海地寄到燕京的同时,方言一个人南下沪市,正坐在上影厂的会议室里。
  此时,召开着《高山下的环》的剧本研讨会,到场的除了李村葆、谢缙、吴贻躬他们,电影局的领导也来了,包括局长石方雨。
  不仅仅因为石方雨是从上影厂调上去的,也是上级单位对《高山下的环》极其重视。
  “我看讨论的也差不多了,如果同志们没有什么其他意见的话,就先这么定下来。”
  石方雨左看看,右看看。
  方言笑而不语,合上本子。
  “接下来就要辛苦方老师了。”
  吴贻躬盯着他看,说这几天在上影厂招待所小住,和谢缙、李村葆把剧本彻底改好。
  “您放心,我一定尽快改出来。”
  方言表面平静,内心惊喜。
  石方雨道:“到时候,改好的剧本就刊登在《解放jun文艺》最新一期的头版位置。”
  又过了半小时,研讨会告一段落。
  方言刚站起身,就被石方雨、吴贻躬他们喊了过去,继续开小会,首先聊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在燕京电视台的试播,效果非常好。”
  石方雨笑盈盈说,部里的,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看过了以后,都非常满意,高度评价。
  “司徒导演说,现在已经拍了4集,还差一集,而且拍完了以后,还要重新剪辑。”
  方言说,大概能赶在上半年播出。
  “不急不急,慢慢来,慢工出细活。”
  石方雨一想到在自己的任上,能出这么大的成绩,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又想到了即将在全国上映的《那山那人那狗》,同样也是列为电影局,乃至文化部门的重点电影项目。
  吴贻躬道:“我们已经组织好上影厂的同志们,在上映的当天,集体去电影院。”
  谢缙接过话茬,向方言等人发出邀请。
  方言满口答应了下来,倒是石方雨他们因故,不能在沪市长期逗留,只好委婉拒绝。
  “那真的是太遗憾了。”
  谢缙摇头说,这次来看《那山那人那狗》首映的,还会有陈道名和龚樰这对男女主演。
  “喔,陈道名调到上影厂了?”
  石方雨作为上影的老人,好奇了下。
  吴贻躬解释说,陈道名被上影厂借调过来,正在和龚樰拍新的电影,《大桥下面》。
  方言说:“是我向白导推荐的,本来想推荐朱时茅,不过,八一厂纪律严,没松口。”
  “这倒是。”
  石方雨打趣道:“听说这回朱时茅能借调到燕京台,主持春晚,是你跟八一厂做了笔买卖,用《利剑行动》的电影改编来换人是吗?”
  “确实有这么回事。”
  方言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众人的兴趣。
  话题,渐渐地聊到了燕京台的春晚。
  “时间不早了,我看不如边吃边谈吧?”
  吴贻躬说,已经让上影厂的食堂,备了一些饭菜,特意来招待石方雨、方言他们。
  “好啊,我也好久没有吃过上影的食堂,这回一定要好好尝尝,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石方雨边走,边说。
  方言跟着大部队,走向了食堂。
  视线一扫,章瑜和赵静站在人群中,不过没有龚樰的身影,估计人还在苏州河畔拍戏。
  苏州河啊……
  第257章 苏州河畔的龚樰
  苏州河自青浦的白鹤镇进入市内,长约53.1千米,曲折多变。
  岸边有老弄堂,有洋派的新弄堂,有现代的高楼,也有曾经的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光陆大戏院、天后宫、自来火房、圣约翰书院……这些楼群临水而立,被称作连云楼阁。
  横跨在苏州河的三官塘桥,以后叫“曹杨路桥”,此时,方言和章瑜、赵静在上面走着。
  “呵,什么味儿啊!”
  方言捂着鼻子,眉头紧皱成一团。
  赵静掩住口鼻,慢慢解释。
  苏州河流域,集中了许多企业和居民区,化工、印染、纺、造纸、制革、食品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都会排入河里。
  当地人形容为,“黑如墨,臭如粪”。
  犹如系在繁华都市腰上的一条“黑丝带”。
  “这就是苏州河啊!”
  方言摇了摇头。
  路上的行人匆匆掩鼻而过,章瑜也捂着鼻子说:“方老师,我们还是快走吧。”
  《大桥下面》取景拍摄的地方,就在大桥桥堍下面的老住宅区,方言特佩服这帮人。
  竟然能顶着这么恶臭的环境,面不改色地把戏演下去,要是换成那帮流量明星,估计不是替身,就是直接抠图,拍是不可能拍了。
  三人来到剧组,就听到场务们闲聊着:
  “我发现龚樰好像特别照顾陈道名。”
  “对啊,我也有这种感觉,有点不正常。”
  “怎么不正常了,他们在《那人那山那狗》里是男女主角,两人一早就认识,朋友照顾照顾,这可太正常了。”
  “朋友?哪种朋友?普通朋友?”
  “难说!因戏生情这种事,剧组里又不是没出现过,我们也不是没在厂里听说过。”
  “………”
  一个个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章瑜压低声音,跟赵静说:“不会吧?龚樰姐跟那个陈道名……”
  赵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无凭无据,咱们不要瞎说!”
  方言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清了清嗓子。
  “方老师!”
  众人看到他们三個,立刻打起招呼。
  不远处,白沉正在导戏着,一听到方言、章瑜等人来探班,就让副导演把他们请过来。
  “白导,打扰了。”
  “不打扰,不打扰,不过方老师,你不是在招待所里,跟老谢一块改剧本嘛,怎么突然有空,到我这儿来探班?”
  “稿子改了半天,头昏脑涨。”
  方言笑了笑,说趁着谢缙看稿的工夫,自己出来透透气,于是让章瑜、赵静当向导,在附近随便溜达,结果稀里糊涂就溜达到这儿。
  “正好!方老师来得正好!”
  白沉说,剧组里出现了个不小的分歧,正好让他这个懂行的旁观者,来评一评理。
  方言本来以为会是剧情问题,没想到是细节,包括龚樰在内,剧组很多人都反映要安排一些穿喇叭裤、衬衫的男女青年,来表现时代感,来展现80年代青年真实的生活状况。
  “我猜,白导是不赞成这么做吧。”
  “不错,方老师,你猜对了。”
  白沉点了下头,追问起他的看法。
  方言说,没必要为了凸显时代感,贸然添加多余的元素,跟电影想要展示青年积极向上的主题冲突,又跟情节毫无关系,画蛇添足。
  除非,设计出一个专门的桥段。
  奇装异服、流里流气的青年,因为女主角未婚生子,频频地骚扰她,甚至散播生活作风不检点的流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女主角畏畏缩缩,也就不敢跟男主角谈感情。
  陈道名演的男主角,挺身而出,英雄救美,然后按照后世电视剧的套路,狗血个十几集,翻来覆去地虐,再掺合些工业精。
  只不过这样一来,电影就变得很俗套。
  “英雄所见略同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