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89节
刘小庆穿着韩跃民出品的「安然服」,笑脸吟吟地说着串词,到了最后,来了一句: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燕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为大家带来舞蹈……」
台上,飘着干冰。
方言专门给林汝为他们提的建议。
还是太仓促了,要不然,专门搞个《赤伶》、《唐宫夜宴》、《飞天》,岂不美哉?
当然,现在也很哇塞!
众女身段优美,跳起舞来,犹如仙女一般,特别是邱珮凝,非常夺人眼球。
穿着细纱长裙,不断地旋转着。
有干冰的加持下,翩翩起舞的众女,飘飘欲仙。
「哗哗哗。」
观众看着舒服,忍不住地鼓起了掌。
一舞过后,邱珮凝等人鞠躬下台。
众人还意犹未尽,汪小为随即询问意见。
「好,没什么话可讲,就是好听。」
「这个就不用再审了吧,直接过。」
「同意。」
「同意。」
看到领导们一致通过,刘笛松了口气。
紧接着,一个个节目陆陆续续地登台,有的看看就过了,有的才看几眼,直接喊停。
比如,芭蕾舞。
几个歌舞团的小姑娘,穿着白色小短裙,两条长腿裹着白袜子,一抬腿还露个裤头。
搁在后世,绝对是腿控的最爱。
现在可不行,会被当成伤风败俗!
除非像费祥唱《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不要拍下半身,可不看腿,那还是芭蕾舞嘛!
至于争议最大的《贝加尔湖畔》,最终在方言的力保,以及汪小为的力排众议下,勉勉强强地保了下来,进入最终的晚会大名单。
「小方老师,真的是太谢谢你了。」
汪小为激动地握着方言的手,用力摇晃。
这些天,他以艺术总监和顾问的身份忙前忙后,全台都认识了,都晓得他是个能人。
在没看节目之前,全台上下觉得燕京台和中央台,差不多五五开,但在看完整场演出之后,包括汪小为在内,信心倍增,甚至膨胀。
「其实还是有一些遗憾。」
方言不禁感慨。
要不是时间太急,非得把迎春晚会来一场大换血,虽然现在也换得差不多了。
「小方老师还有招儿?」
汪小为等人饶有兴趣,准备记下来,来年举办迎春晚会的时候,兴许可以用得上。
「今年是猪年。」
方言说,原本打算请《西游记》的唐僧师傅四人来拜个年,但这么做,容易惊动中央台。
「不错,借调的话,需要中央台同意。」
汪小为不无遗憾,多好的点子啊。
「另外一个嘛……」
方言准备找外国留学生组建一个业余合唱团,只可惜,外国留学生基本都已经回国了。
不过也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再怎么着,总得给中央台留条活路。
一念至此,不禁联想到迈克。
也不知道《拯救大兵瑞恩》,怎么样了?……
美国,加州。
迈克一回到家,就问到《血与沙》和《拯救大兵瑞恩
》的出版情况,很久之前,稿子就已经被寄给老迈克,请他和兰登书屋先谈谈。
「非常棒,两本都可以发表。」
「是嘛,那真的是太好了!」
「那本《拯救大兵瑞恩》,你能做主吗?」
「当然,老师已经授权给我,我现在算是他的代理人,不过版权范围仅限于美国。」
「足够了!」
老迈克说出了跟兰登书屋讨论的结果。
《拯救大兵瑞恩》按中篇的稿酬定价,每个单词8美分,基础稿酬也就是7740美刀。
出版时间,会在3月份。
版税的话,5000册以内给8%,超过5000册,则给11.5%,超过10000册,15%。
「哇哦,首印2000册!」
听到这里,迈克惊叹不已,「兰登书屋看来很好看这部,爸爸,《血与沙》呢?」
「要等到《拯救大兵瑞恩》出版了以后,再和兰登书屋具体地谈《血与沙》的事宜。」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如果《拯救大兵瑞恩》能够大卖,你作为《拯救大兵瑞恩》的翻译者,自然能博得更多的名气,这样的话,《血与沙》作为你的***作,关注度就会更高。」
「我其实在翻译上,没帮多少忙。」
迈克一猜就能猜出是他爸爸的主意。
这就是商人,算盘打得精着呢!
「是嘛?」
「确实是这样,创作的是老师,翻译的是"白",他们只是念及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主动地把我的名字加上,我非常感谢他们。」
「这么说起来,你还欠他们一个人情?」
「没错。」
迈克弱弱道:「所以我想,能不能在稿费上使一使劲,50%的税,实在太不合理了!」
「不急,先看看《拯救大兵瑞恩》的销售情况,如果卖的不错的话,我再考虑考虑。」
第250章 燕京台春晚亮相
终审结束以后,方言这个艺术总监的任务基本就完成了,接下来的彩排和录制,就交给燕京台的春晚制作组,全权负责。
而自己,只需要在2月5日的北小年,在家里静静地观看迎春晚会就好了。
在此之前,方言还要在忙一件大事。
那便是搬家。
马甸那边的办公楼、住宿楼等楼房已经全部竣工,《十月》编辑部计划在年前就搬过去。
桌椅、文件柜、资料……
一车一车地往新办公地点送去。
方言耐心地整理着书籍和资料。
哪些该带过去,哪些可以带回家。
《全球通史》、《世界史》、《历史研究》……
当然,里面没有《母猪的产后护理》。
田增翔余光一瞥,就挪不开眼,“好家伙,岩子,你看的书可真够杂的。”
“没辙,我这知识都学杂了。”
方言耸了耸肩,说这些也是在为《一代宗师黄飞鸿》系列而特别准备的。
“不会吧?”
田增翔从中抽出《世界史》里的一册,“写《一代宗师黄飞鸿》,还要看这个?”
“老田,说明岩子的你还没看透。”
张仲锷摇了摇头:“黄飞鸿不是提到了嘛,要‘睁眼看世界,也要正眼看世界’。”
“张老师说得没错。”
方言说自己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国内,准备延伸到当时外国人眼中的华夏。
接着抄起《历史研究》,“就说这位阿诺德·汤因比吧,英国的历史学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也来过好几回华夏,亲眼目睹的东西方的兴衰历史,他曾经做过一个预言。”
“什么预言?”
田增翔等人充满好奇,放下手头的活。
“他说西方世界的繁荣,归根结底只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文化底蕴很浅薄,毫无生命力可言。”方言笑道,“华夏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华夏,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中华文明最终将引领全世界。“
“真哒!?”
“方老师,汤因比真的是这么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