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5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52节

  “武侠热”和“气功热”相互影响,都被吹吹捧捧,吹得神乎其神。
  以致于很多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变魔术的、练武术的,浑水摸鱼,全成了气功大师。
  “这些所谓的气功大师,该怎么说呢?”
  吴彬皱了皱眉,“就像您里写的那个‘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白莲教教主。”
  方言道:“装神弄鬼,招摇撞骗?”
  “没错!”
  李俊峰一拍大腿,“不过我很好奇,您是怎么想到破解这个‘纸人抱锅’的法子?”
  “这种江湖骗术,在民国的时候就有了,在一些书上,都有记载。”
  方言把笔放下,淡淡一笑。
  自己在里,特意给十三姨和黄飞鸿设计了一出联手戳破白莲教骗术的戏码。
  比如,油锅捞钱、干嚼鬼骨、剑斩妖魔……
  “您这要是拍成电影,我敢说,绝对比《少林寺》精彩。”
  吴彬不无感慨了一句。
  方言道:“那还得两位多多的帮忙。”
  “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帮您改这个打斗。”
  吴彬一下子来了精神。
  毕竟,一部《少林寺》,就在全国掀起了武术热,而这部《黄飞鸿》,很有可能会给这股武术热潮,再添上一把大火。
  李俊峰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倾尽全力地帮方言构思,完善里的武打描述。
  “您二位不愧是行家,设计得真巧妙。”
  看着两人用手比划招式,方言不禁惊讶。
  “不瞒您说,我们之前带队去过香江,跟那边合拍了一部叫《塞外夺宝》的电影。”
  吴彬道:“拍的时候,跟香江武行不停地交流,看拍什么、怎么拍、怎么用人更合适。”
  李俊峰补充说:“香江那边都管我们两个叫什么‘武术指导’,这个词倒挺新鲜的。”
  “我有个提议。”
  方言道:“能不能请武术队的队员,把刚才设计的打斗动作,在现场表演一番?”
  吴彬和李俊峰互看一眼,“方老师说的在理,光靠嘴说,不够具体,还得看实战。”
  方言站了起来,和他们走到了排练场。
  “联杰,你来一下!”
  吴彬招了招手,目光在男队的队员身上游移,“至于对练嘛……”
  方言道:“我看就让他来演‘纳兰元述’。”
  “这个……”
  吴彬为难道;“子弹的中文不好,哪怕呆了两年,平常跟我们沟通,也非常困难。”
  方言说:“没事,我来给你们当翻译。”
  吴彬犹豫了下:“子弹,你过来!”
  甄子弹听到这话,来到这个陌生的男人面前,能明显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那种尊敬。
  这个年轻人,什么来路?
  “这位是方言,方老师!”
  李俊峰把方言介绍给他们认识。
  李联杰咧嘴发笑:“您好,方老师!”
  甄子弹瞥了眼他,正准备说自己的塑料普通话,却见方言让自己直接用英语就可以。
  一通叽里呱啦的对话,让李联杰、黄秋燕等人不禁侧目,想不到方老师还这么懂外语。
  “哈哈!”
  吴彬笑道:“有方老师来当翻译,那真是太好了。”
  很快地,在方言的穿针引线之下,李联杰和甄子弹渐渐地领会了吴彬设计的套招。
  看着他们缓慢地见招拆招,方言把一招一式,统统记了下来,然后二次加工,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把整场精彩的打斗写出来。
  “方老师。”
  吴彬说:“要不要让他们打起来看看?”
  方言眼前一亮:“那敢情好啊。”
  “啪!”
  吴彬拍了下手,嘱咐李联杰和甄子弹戴上护具,给方老师秀一个绝活!
  吴晶一看到师兄对打,立马凑了过来,两眼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呼呼。”
  短短的几分钟里,甄子弹和李联杰就已经多次喂招拆招,攻防转换。
  走位和躲闪上,既有看点,又很流畅。
  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
  “好!!”
  包括吴晶在内,队员们纷纷拍手叫好。
  方言见状,心里不由地感慨。
  还是这年头的武打好看啊!
  哪像后世的电视剧一样,全程慢镜头,动作还软绵绵,跟病秧子似的,有气无力。
  “方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吴彬语气里透着股骄傲。
  方言道:“到时候要把《黄飞鸿》拍成电影的话,我看完全可以找他们两个来演。”
  “您这话可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吴彬语气诚恳道:“假如真有这个机会的话,还希望您能多栽培栽培他们。”
  “有机会一定!”
  方言点了下头。
  看着李联杰和甄子弹对打,不禁想到了他们在电影里各自饰演的黄飞鸿和纳兰元述。
  这个实在太熟了,能不能换一换?
  换成“佛山叶问”大战“佛山黄飞鸿”。
  自己很想开开眼界,到底整个佛山,谁最能打!
  第220章 魔幻现实主义
  黄昏降临,余晖如金。
  龚樰坐在窗前,心不在焉地翻着《快乐的单身汉》的剧本,脸上一点儿也不快乐。
  就在此时,楼下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
  一下子,引起了龚樰的注意力。
  透过窗户往下望,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把车停好,然后喊道:“龚樰勒嗨伐!有侬的信!”
  “我勒屋里啊!”
  龚樰大声地回了句“马上下来”,随即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听到琐碎的脚步声,龚父、龚母等人一齐把目光投了过去,人影却已经消失在门口。
  去也匆匆,来也匆匆。
  龚樰手里拿着信,满脸兴奋地跑回了屋。
  “小樰,谁寄来的信啊?”
  龚母疑惑不解,平时取信可没这么着急。
  龚樰边走边说:“一个朋友。”
  龚母问:“男朋友,女朋友啊?”
  “好朋友呀!”
  龚樰把门锁上,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先是一笑,而后板着脸:
  “这么久才寄过来,要是信里写的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话间,迫不及待地把信拆开。
  白纸上的第一行字,映入眼帘。
  “于山于海,于水于滨,双木非林,田下有心”。
  龚樰一愣神,快步地来到桌前,拿着笔认真地析字。
  “田字下面一个心字,就是‘思’字。”
  “双木非林,两个木合在一起,并不是‘林’,唔,那会是什么字呢?”
  “啊,是‘相’!”
  “那么,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