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27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27节

  「唉,什么时候能过上没有闹钟的生活?」
  「不知道我的稿子,《十月》收到了没有?」
  看着,看着,余桦就在太平间里睡着了。…………
  就连海盐一个县城,都在因方言而议论纷纷,从江浙到沪市,整个华东,热议不休。
  「总算让我抢到《花城》了!」
  「爸爸,小樰,快瞧瞧,快来瞧瞧!」
  龚除手上拿着《沪市日报》、《文汇报》、《花城》几份报刊,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龚樰听到动静,立马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就见龚父戴上老花镜,细看起《花城》。
  「没有想到方老师年纪轻轻,对历史和文学的见地都这么高深,说得太好了……」
  「那是,不然也写不出《
  大秦之裂变》。」
  龚除翻阅着《沪市日报》。
  「阿爸,能不能给我看看?」
  龚樰急切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龚父慈祥地递了过去,就听龚除问道:
  「爸爸,您说方老师会不会有麻烦啊?」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龚樰的注意。
  「我也说不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龚父说沪市文艺界目前关于「纯文学」的讨论,支持方言的居多,连李尧堂都为之发声。
  「我觉得方老师的观点没问题。
  「吴老、白导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龚樰从头到尾,一行行地看着杂志。
  龚父和龚除互看一眼,突然问到《大桥下面》,「听你妈说,这个电影是不是不拍了?」
  「嗯,暂时不拍了。」
  龚樰眼神里透着失落。
  由于形势所迫,《大桥下面》这个电影不得不搁置,静观其变。
  毕竟,主角是个体户,而且是未婚生子的形象,争议性太大,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也好,也好。」
  龚父道:「这个戏,能不演就不演。」
  「阿爸,怎么连您也这么说!」
  龚樰抿了抿嘴。
  龚除叹了口气道:「小樰,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就怕你演了会有不好的影响。」
  龚樰刚要张口,龚父出来打圆场:「小樰不是说了嘛,暂时不拍,到底拍不拍,就要看风向变不变」然后转移话题,「既然这个戏拍不了,厂里对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安排?」
  「没有。」
  龚樰摇了摇头,但情绪并不失落。
  前几天,桂西厂来电话,邀请自己出演《那山那人那狗》,演电影里面的侗族少女。
  「桂西厂?」
  龚除和龚父面面相觑,大为意外,「是不是就是上次你去试镜的那个桂西厂?」
  龚樰露出甜甜的笑容,据郭保昌说,是方言推荐的她,等完成其它的前期工作,摄制组就会进京,跟他确定最后的选角试镜名单。
  「又是方老师?」龚父看到女儿点头,「你有机会见到方老师,可要好好谢谢人家。」
  「我会的!」
  「阿爸,这本《花城》,我先拿走了。」
  龚樰把杂志捧在怀里,小跑回房间。
  望向窗外,乌云密布,正下着绵绵细雨。
  「啪嗒啪嗒。」
  龚樰心里的一根弦被触动,情不自禁地从抽屉里拿出盒邓丽筠的磁带,放进录音机里。
  不一会儿,里面缓缓地播出:
  「微风吹着浮云,细雨漫漫飘落大地。
  淋着我淋着你,淋得世界充满诗意……」
  第200章 既要又要(祝端午节快乐!)
  哗哗哗。」
  粤东的暴雨一轮又一轮,下得没完没了。
  方言把这些天自己走访的,以及托《花城》编辑部帮忙搜集的资料,整理了一遍。
  「岩子,等这雨停了,咱们就回京?」
  韩跃民仔细地清点,把要邮寄的和带回家的东西,区分开来,然后待会儿去趟邮政所。
  「姐夫,我们呆了多久了?」
  「得有小半个月了吧。」
  「是该回去了。」
  方言点了下头。
  「那你过来看看。」
  韩跃民让他瞧瞧带给方红她们的礼物,如果不够的话,再去买一些。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给小妹的和磁带,给方红和杨霞的布料、衣服……
  韩跃民道:「贤治说,走的时候,务必跟他打声招呼,《花城》要给咱们饯行。」
  「这个时候,应该是编辑部最忙的时候。」
  方言心里清楚他们是为了表达谢意。
  自从《花城》刊登了方言的文艺理论以来,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打开了新的局面,发行量节节攀升,名头也在全国打响。
  而且,在自己的指点迷津下,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明路,「粤味」和「岭南文学」。
  这种带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文学,是粤东省外的文学期刊,根本没办法去复制的。
  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未知的。
  到底,粤味该怎么写?
  究竟,岭南文学是什么样?
  既没有可参考的答案,也没有可借鉴的范文,不是下不了手,而是根本无从下手。
  拔剑四顾心茫然,抬头望见北斗星!
  还是得仰仗方老师这盏文学明灯!
  既给粤东文学,也给岭南文学,打个样吧!……
  第二天,雨歇云收。
  践行宴在羊城酒家举办,好酒好菜,招待着方言和韩跃民,桌上的气氛喜庆而欢快。
  卢启文洋溢着热情,特意又送了道新菜。
  方言请他留步,低声透露了个好消息。
  「您是说,要恢复"名菜美点评比展览"?」
  卢启文情绪激动,难以置信。
  方言面带微笑,自己前不久被粤东的领导请去喝茶,除了聊文学以外,就是聊改革|开放,其中就提出了在「名菜美点评比展览」的基础上,发展成「羊城国际美食节」的建议。
  「那领导……」
  卢启文看到他轻点下头,又惊又喜。
  从1957年第一届名菜美点评比展览以来,时隔了20多年,羊城酒家终于又可以举办了,甚至还有机会召开首届「国际美食节」。
  「不出意外的话,会定在明年。」
  方言说往后每年的秋交会前后,都要组织一次「名菜美点评比展览」。
  「这………这……」
  幸福来的太突然,卢启文一脸懵圈。
  尤其是方老师给他画的大饼,恢复举办的第二届,参与评选的基本上会是羊城各类酒家和饭店,等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再扩大范围。
  从粤东境内,扩大到全国各地。
  再从全国美食,发展到世界美食。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最终发展为「国际美食节」!
  「卢经理,你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
  方言笑了笑。
  「好!好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