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17节
方言乐道:「是嘛!这么有信心?」
「当然!区区2中,直接拿下!」
方燕蹦蹦跳跳道:「哥,看在我考得这么辛苦的份上,晚上这顿,咱们到外头吃吧。」
「改明儿带你搓一顿。」
方言说杨霞已经在家里准备好晚饭。
方燕点了点头,坐在车后座上,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说:「哥,别忘了我的武侠。」
「等你拿到录取通知单再说吧。」
方言弹了下她的额头。
「好吧。」方燕撅了撅嘴,「看来我只能先重看一遍《射雕英雄传》了。」
「犯不着,再过些天,你就能看到你哥我写的军事了,这不比那些武侠差。」
「哥,那什么时候能看到啊!」
「你看你,又急,当然得先过完审。」……
《利剑行动》在通过了《当代》编辑部的复审环节之后,又被送到了有关部门,经受审查,其中的一份,送到了总政办公室的案头。
「邦宽同志,觉得怎么样?」
刘柏羽看向正对面的老友兼上级,看向他手里的稿纸,笑脸盈盈。
「从未见过这样的军事。」
邦宽同志说:「写得明明是朔江战役和法卡山战役,偏偏里面夹杂着许多我军目前从未有过的东西,特别是这个"特种作战部队",别说十一支特种部队,咱们连一支都没有。」
「这叫"军事幻想文学",在军事文学题材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刘柏羽解释了一番。
「我看不只在文学上,里面提到的未来特种作战的构思和设想,也很有建设性。」
邦宽同志说:「就比如这个特种兵选拔的要求和方式,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年龄低于23岁,体能过关、基本作战技能要过硬,而且在全师大比武中必须名列前茅……」
「这些应该不违反保密条例吧?」
刘柏羽问了一句。
「当
然不违反,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什么违反不违反的问题,倒是小方提的这些东西,很值得深入研究。」
邦宽同志道:「现在不是正在搞精简整编,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依我看,这个特种部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小方写的这篇稿子,赶上时候了。」
刘柏羽不无感慨道。
邦宽同志说,这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好稿子,准备结合起来,写个内参报告递上去。
刘柏羽点了下头,「另外,是不是也可以像《高山下的花环》一样,向全军下发通知,组织部队阅读《利剑行动》?」
邦宽同志道:「我看可以,最好在军报上也登几篇评论,对"特种作战"来个讨论。」
一周之后,刘柏羽关于《利剑行动》的评论,紧随着最新一期《当代》的出版而发表。
继《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利剑行动》迅速在军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和连锁反应。
无异于,在整个军事文学新浪潮中又释放出一颗集团冲锋的信号弹。
就像刘柏羽刊登在《解放jun报》里的评论写着:
「在1982年军事文学题材创作座谈会之前,新时期的军事虽然有《西线轶事》等作品,但仅仅只是单兵作战,难成大势。
然而今日不同,《高山下的花环》和《利剑行动》两篇,一南一北,相继问世。
不仅宣告了新时期青年军事作家的集群崛起,拉开了新时期军事进入高潮的序幕。
而且以此为象征,成功地开辟了反映"和平军旅"、"当代战争"、"未来作战"、"谍战反特"的四条战线,昭示了一大批青年军事作家将会像李村葆和方言一样,在这四条战线大显身手!」
「军事文学崭新的未来已呼啸而来!」
第192章 人均燕双鹰
“我演胡八一!”
“我来演燕双鹰!”
“我也想演燕双鹰!咱俩猜拳!”
“你们都演过燕双鹰,这回该我演了!”
“………”
整个大院里,回荡着男孩们的声音。
白若雪和唐胜男推着车,从他们身边路过,自从《利剑行动》发表以来,已经不下有6次,在炮兵、空军、总后等大院里,看到一群群孩子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种部队”。
“那谁来演‘安南特工’啊?”
人群当中,有个穿海魂衫的男孩问道。
“刚才谁抽到最短的签,就让他演!”
“凭什么!我不干!昨天也是我演‘安南特工’,一点儿也不过瘾,我也要演‘燕双鹰’!”
“这次演完,下次再让你演。”
“没错没错,待会儿让你来当队长。”
“那我当队长的话,队伍的名字就不要叫‘龙组’,我要用‘战狼’,或者‘蛟龙’!”
“‘龙组’这名字多好啊,昨天我们不是用这个队名,干掉了训监大院的‘猎鹰大队‘。”
男孩们叽叽喳喳,开始入戏。
不一会儿,人手一把皮筋手枪,满院子地跑,边跑边喊着《利剑行动》的句子:
“纵然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们的身后可是万家灯火,同志们,跟我上!”
白若雪和唐胜男互看一眼,摇头失笑。
两人随后骑车前往北海公园,一路上,随处可见男孩三五成群,不是手上拿着纸做的驳壳枪,就是头上戴着纸做的军帽,嘴里喊的全是”胡八一”、“燕双鹰”、“段大勇”……
即便到了公园,也能看到相似的场面。
甚至,能看到有人翻阅着《当代》。
迈克就是其中之一。
完全放弃了平时最热爱的迪斯科舞曲,全身心地投入在《利剑行动》,看得相当入迷。
“迈克,你觉得怎么样?”
唐胜男问起了的读后感。
“你们华夏的特种兵真的太强大了!”
迈克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比我们的特种部队厉害多了!”
白若雪诧异不已:“美国有特种部队?”
“当然!”
迈克想也没想,说出“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
但是跟《利剑行动》里的华夏特种部队一比,战斗力简直是一个天上,一個地下。
“真的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唐胜男饶有兴趣。
迈克猛地点头,说去年为了营救在德黑兰被困的人质,出动了三角洲部队,结果办事不利,行动以失败告终,简直是丢人丢大发了。
“其实,我们并没有……”
唐胜男刚要说话,麦克突然压低声音:“你们培训这么多厉害的特种部队,不会是来对付我们的吧?”
“怎么会呢,我们可是朋友啊!”
白若雪玩味一笑道:“就像歌里唱的,‘朋友来了有酒喝,敌人来了有猎枪’。”
迈克眼前一亮:“那也就是说,真的有‘龙组’、‘战狼’、‘蛟龙’、‘猎鹰’这些特种部队?”
“这是方老师杜撰出来的。”
白若雪强忍住笑意。
“‘杜撰’是什么意思?”
迈克眨了眨眼,中文实在太博大精深了!
“就是虚构。”
白若雪指了指《利剑行动》开头的编者按,“你看这上面都说了,这是军事幻想题材,里面的特种作战部队均不存在……”
“不存在?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迈克一脸不相信的样子,“
唐胜男说:“‘龙组’这些真的不存在。”
迈克恍然大悟道:“我懂了,是不是这些名称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些部队是存在的?”
“不是,是压根没有这些特种部队。”
唐胜男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怎么知道一定不存在?”
麦克反问道。
“我……我不知道。”
唐胜男放弃回答。
他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顺从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