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15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15节

  提高不了稿费千字单价的标准,但可以四舍五入,《利剑行动》整部的字数,合计37.3万,干脆直接就按38万的字数来计算。
  虽然也没多多少,但有总比没有好!
  多出来的钱,呆会儿可以上信托商店,或者到胡同巷子里,多去淘一两件老物件。
  四舍五入,等于又挣了好几个亿!
  不过,相比较于挣钱,方言心里更得意的是,《利剑行动》前前后后得到了这么多文学界和编辑界的大佬们的认可和赞赏。
  毕竟,跟《牧马人》、《暗战》、《潜伏》这些自己此前的都不一样,因为他知道这些作品铁定能成功,自己只是锦上添花。
  《大秦之裂变》虽然投入了大把的精力搞原创,但那多亏了老师沈雁氷的悉心指导,毫不夸张地说,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利剑行动》不一样,提前开创了「军事幻想」的概念,从构思、采风,到梳理、创作,一个人苦思冥想,闭关写作,倾注了大量心血,才鼓捣出这么一部。
  尤其是在里面还偷藏了一个军事题材的ip宇宙,《燕双鹰》、《亮剑》、《战狼》……
  方小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将」!
  今后就是要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进步到最高,他要做「统帅」!
  方统帅!
  第190章 人艺大舞台
  人艺剧场,坐落在王府井大街。
  方言按照跟万佳宝约好的时间,准时地出现在剧院门口。
  就见从收发室里走出一个老人,自称是「左大爷」,笑了笑说:
  「万先生和于院长特别交代过,说你要是来了的话,直接带你去办公室。」
  「麻烦您嘞。」
  方言从兜里摸出云烟。
  「别介,我已经戒了,抽烟伤嗓子。」
  左大爷摆手道:「方老师,跟我来吧。」
  方言把烟收好,紧随其后。
  边走,边听他说,别看自己只是个看大门的,但人艺有个神奇之处,就是「人人都会演戏,人人都能上台」,不管是舞美、行政,哪怕是清洁工,都上过台演过话剧。
  左大爷激动道:「我就是因为崇拜焦菊隐先生,才主动申请来人艺看大门。」
  方言感叹了一句,「可惜老先生已经仙逝,无缘一见,可惜可惜。」
  左大爷叹了口气,说自己想有点焦先生的痕迹,于是改了个艺名,叫「左菊痕」。
  合着还是位扫地僧啊!
  方言在他的带领下,走进剧院,整体是一个「前院后场」的特殊设计。
  这一方不大的天地,收发室、售票处、化妆间、排练场、后台……
  左大爷带到一间小型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京味十足的声音:
  「请进。」
  一推开门,映入方言眼帘的,除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万佳宝和万芳,还有一位坐在他们的对面,长长的脸,目光锐利深邃。
  一瞧,《茶馆》里的「王掌柜」。
  在万佳宝的相互介绍下,方言和于师之打了个招呼。
  「听说你最近在电影界弄出大动静了?」
  等他坐下以后,万芳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迎着万佳宝和于师之的目光,方言露出淡淡的笑容:「小打小闹而已。」
  「桂西厂成立"青年摄制组"这么大的事,怎么会是小打小闹呢!」
  万芳说这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特别是燕京的电影单位。
  方言道:「桂西厂想要壮大图强,借着改编《那山那人那狗》的机会,找我出谋划策,我就给他们出了这个主意,毕竟小厂想要追赶上大厂,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
  然后看向万佳宝,「唯有改革,唯才是举,破而后立,才有出路。」
  「唯有改革,唯才是举……」
  「方老师这句话直指咱们这部戏的精髓啊。」
  于师之赞叹道:「怪不得能写出《大秦之裂变》这样的巨作。」
  万佳宝颇为欣慰道:「他啊就没什么不敢说的,《商鞅》这部戏要引入年轻力量、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建议,最先也是他提的。」
  方言嘿然一笑,「这不也是响应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革ming化嘛。」
  「哈哈,你这张嘴啊。」
  万佳宝和于师之互看一眼。
  气氛欢快又和谐,万芳给众人倒水,突然就听万佳宝提到,「前两天木桥同志找过我。」
  胡木桥!
  方言立马认真起来,但当听到逸豪奶奶她们很有可能会出席《商鞅》的首演,脸上带着一丝丝震惊。
  于师之面色凝重起来,「那这出话剧的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就像《于无声处》一样,这回《商鞅》担着重大的使命,也蕴含巨大的风险。」万佳宝左
  看看老友,右看看方言。
  「您是了解的,我这胆量就是练出来的。」
  方言不禁回想起当年《大秦之裂变》发表时的惊涛骇浪、狂风暴雨。
  「这些,要跟参与话剧的同志们说清楚。」
  万佳宝郑重其事道。
  方言建议说:「不如等角色选完了,召开个思想动员大会如何?」
  于师之眼前一亮:「这个好!就定在剧本围读会之前,怎么样?」
  看到万佳宝一脸严肃,方言明显能感觉到《商鞅》,已经不再是一部话剧这么简单了。
  招来的风浪,恐怕只大不小。
  人艺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从办公室里出来,绕了会儿路,来到排练场,全场最醒目的,就是墙上的「戏比天大」四个大字。
  此时,台上台下站着一群人。
  台下,坐着的都是这次的选角评委。
  方言第一时间就被戴贝雷帽的欧阳山尊所吸引,视线紧接着挪到了他身边的那位。
  个子高,眼睛大,但不爱说话,鲜有笑容,人像声音一样深沉。
  蓝天夜!
  这位可是白天演戏,晚上谍战的主儿!
  「啪啪。」
  伴随着于师之拍了下手,立刻一群人涌了过来。
  万佳宝拉着方言,给众人介绍说:
  「这位就是《大秦之裂变》的原著作者,方言,茅公的弟子。」
  方言抱拳,跟他们挨个认识。
  周正、舒绣文、牛星丽、吴桂苓……
  这一个个,都是人艺的老戏骨。
  随后是人艺表演班的学生,扫了一圈,目光在梁冠花和宋旦旦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这些人都是人艺经过层层的选拔,筛选下来能够参演《商鞅》的演员。
  戏剧跟电影不一样,只有一开场,导演就没法喊停,舞台全交给演员。
  演员的素质,决定了一出话剧的好坏,尤其在人物角色上,要靠演员塑造出来的。
  所以,一个话剧剧本在完成以后,不可能一字不改,要根据演员们排练出的效果,编剧反复地修改调整,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地磨出台词,最终确定戏剧舞台的呈现结果。
  这需要大把大把的时间,而暑假恰恰就是最好的排练时期。
  中戏、北电的师生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的出勤率,不用担心耽误学业的问题。
  「中戏的人来了。」
  顺着声音望去,方言看到阮若珊带队,身后是鲍国庵、姜闻、陈道名几人。
  鲍国庵一见面,脸上写满了激动。
  方言一时恍惚,对他「曹操」的形象挥之不去,总觉得看自己的眼神像在看陈宫。
  「方老师,谢谢您的举荐。」
  鲍国庵道:「从收到通知到现在,我除了反复以外,一直在努力搜集秦孝公的历史文献,原本准备写几篇论文,只可惜资料太少,只有短短几百字。」
  方言笑道:「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你发挥能力,去填充秦孝公的血肉魂魄。」
  鲍国庵保证说一定尽全力去演绎,待会儿就请他检验自己的成果。
  姜闻注意到方老师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一个激灵,咧着嘴笑:「嘿嘿,方老师!」
  「待会儿好好表现。」
  方言拍了下他和陈道名的肩膀,转身走向评委席。
  桌上有个座式的小铃,顶上有个小按钮,于师之轻轻一拍,「叮」的一声响彻排练场。
  舞台留给了中戏的师生,方言清清嗓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