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7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72节

  “诶!吗鸡嘎呦?!”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四周电影代表团的成员的注意,一道道目光投向了方言他们。
  “对不起,我太失礼了!”
  松坂庆子回过神来,立马掩住嘴,鞠躬道歉,栗原小卷悄然地走到她边上,轻声提醒。
  “你是怎么搞的,要注意场合。”
  “对不起,实在是太震惊了,所以才……”
  松坂庆子略感羞愧。
  栗原小卷皱了皱眉,心想着她虽然是第一次访华,但好歹是松竹电影公司的当家女演员之一,什么场面没有见过,然而当白若雪把方言介绍给众人,自己同样震惊得差点失声。
  “作家”加“戏剧家”的身份,让代表团成员们肃然起敬,全然忘了方言的年龄。
  “请多多指教。”
  在王益和电影局同志的介绍下,方言才知道,面前的基本都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日本演员。
  “这位是三国连太郎先生。”
  “这位是三田佳子小姐。”
  当介绍到栗原小卷时,方言一眼就认出了她,“您是《望乡》里的女记者对吗?”
  “嗨!”
  栗原小卷听到翻译,笑脸中带着几分惊讶,没想到能一下子就认出她。
  方言解释了一番,当初这部讲述日本妇女被卖掉南洋为娼的《望乡》,在国内一经播出,不单单电影大火,栗原小卷美丽的容貌,时髦的穿搭,也兴起过一阵“栗原小卷”热。
  “红豆泥!?”
  看着方言和栗原小卷聊天,松坂庆子眼里露出羡慕之色。
  一杯酒的工夫,方言和王益就被喊去见日本文学代表团的成员。
  栗原小卷意犹未尽,望着他的背影说:“没想到他对电影和戏剧的理解会这么深。”
  “深?”
  松坂庆子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免讶异道:“他现在见的是……是铃木部长。”
  只见铃木洋子一脸兴奋地给双方介绍,时而中文,时而日语。
  铃木俊次郎和他握着手,摇了几下:
  “方君,你的事我都听小女说了,谢谢你愿意给她这么宝贵的机会。”
  “哪里哪里,洋子可是帮了大忙。”
  方言笑道:“要不然,我也不会想到《那山那人那狗》或许有机会在日本出版。”
  “说到这部作品,我虽然还没有看过译文,但从洋子的口述中,就能感受到原著的魅力。”铃木俊次郎松开手,“我一定会好好拜读,到时候在座谈会上,期待和伱交流讨论。”
  “当然没问题。”
  方言面带微笑,“接下来,请多多指教。”
  《那山那人那狗》算的上敲门砖。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会是打开海外出版的第一步!也会是光明正大挣外汇的第一步!
  “请多指教,方君。”
  铃木俊次郎扬起笑容,眼里透着精明。
  不远处,松坂庆子看着他们把酒言欢、相见恨晚的样子,眼里闪着别样的光。
  第154章 是洋葱,我加了洋葱
  入夜,湖水上的凉风袭来,吹开窗帘。
  但是,吹不走松坂庆子爬满心头的燥热,她一想到第一次访华就差点出糗,坐立难安。
  都是因为那个男人!
  每每想到这里,松坂庆子总会不自禁地想到方言,甩了甩头,余光瞥向窗外的中心湖。
  穿上外套走出门,准备去湖边散散心。
  就在此时,走廊里传来一阵接一阵的议论声,顺着声音看去,小会客厅里,灯光如昼,人影攒动,松坂庆子好奇地凑了过去。
  “庆子酱!”
  粟原小卷冲她招了招手。
  松坂庆子走了过去,“为什么这么热闹?”
  粟原小卷回答:“铃木部长的女儿翻译了一部作品,他希望让代表团的评论家、编辑、记者他们点评一下,指出不足。”
  松坂庆子站在外围,往里望去,几份稿纸在人群中竞相传阅,心里生出了好奇:
  “看上去很不错。”
  “翻译的是方君的。”
  粟原小卷特意强调了遍,“就是之前我们在欢迎会上遇到的那位作家。”
  松坂庆子眨了眨眼,又是这个方言?
  视线当中,正在看的人捧着,一言不发,已经看完的嗓门洪亮,已经讨论起来。
  “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诗与美,文风平淡自然,清新淡雅,情感含蓄,但浓烈炽热,作者写得好,译者翻得也好。”
  “特别是其中的俳句之美,就连我们国内新近的文学作品里,也已经不多见了。”
  “没错!比如这句,足下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还有这句,曼珠沙华开簇簇,正是吾身安睡处。”念完以后,众人纷纷看向铃木洋子。
  “洋子,华夏也有彼岸花?”
  “嗨!”
  铃木洋子解释说彼岸花分布在滇南、湘西、闵建等地,方言就是在湘西见到此花。
  铃木俊次郎看着女儿从容地回答长辈们的抛出问题,满脸骄傲,露出慈父般的笑容。
  “这主要归功于方老师。”
  铃木洋子语气认真道:“他是华夏很有名的诗人,原著本身写得就非常有韵味,我只是站在他的肩膀上,稍微做了一些工作而已。”
  此话一出,更刺激了正在排队的众人。
  铃木俊次郎感慨道:“方君的,让我不禁想到最近文学界里冒出的一个新人。”
  所有人静静地听着他说出“村上春树。”
  “是村上君啊!”
  知情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早稻田文学》的副主编,村上春树如今就在他手下当编辑。
  铃木俊次郎点头,“让我想起了他那部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的作品,《且听风吟》。”
  铃木洋子看着众人讨论起这本书的内容。
  跟《那山那人那狗》蕴藏的华夏诗性散文韵味不同,村上春树借鉴了美国简洁明快的风格。
  写的是战后的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旧的价值观崩塌,新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孤独自闭”成为每个青年、尤其是都市群体无法逃避的生活状态。
  就像石块砸入水里,很快溅起水花。
  有关“父子关系”、“人情冷暖”、“日本社会”等话题,激起众人的讨论,当然,也有从文艺性角度出发,探讨里的独特韵味。
  “拜托能让我看看吗?”
  松坂庆子拿到了一份誊抄稿,和粟原小卷分享着看,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大受震撼。
  代表团当中,很快地掀起了一股讨论《那山那人那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热情没有减退的痕迹,更是一直延续到了中日文学交流座谈会上。
  松坂庆子和粟原小卷出于对方言的好奇,也主动地出席旁听。
  不管是文学界、出版界,还是媒体界人士,都盛赞这部以清新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真情实感感动了每一位读者,甚至产生了到湘西观光旅游的冲动。
  “只可惜这次没有机会了。”
  铃木俊次郎不无遗憾道:“如果下次再来华夏,希望能到方君描写的那個寨子看一看。”
  “我们会视情况,尽量地安排。”
  周巍志和坐在不远处的方言互看了一眼。
  “方君,洋子跟我们说,她曾讲过日本社会现在人情淡薄的现状对吗?”
  《早稻田文学》副主编说出这话,同排的其他人一齐地看向方言。
  “没错,我们之间简单地探讨了下。”
  方言说,“虽然我没有去过日本,但据我了解到,从前的日本是以家庭为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从而失去了很多的东西,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沙漠’。”
  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方言慢条斯理地讲起胡师傅父子的故事。
  “《那山那人那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对邮递员父子的真实情感经历……”
  “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相比于我,相信各位更有切身的感受。”
  突然间,在会客厅里响起轻微的抽泣声。
  就连隔着不远的松坂庆子和粟原小卷,也能隐隐约约地听到哭声。
  众人在人群里寻找这个哭声的来源,就见一个中年人仿佛忘掉了羞耻,擦去眼泪:
  “我们就是这么看着父亲的背影成长的!”
  一下子,全场瞬间沉默了下来。
  没有一个人耻笑、诋毁和鄙视这个哭鼻子的记者,因为这是日本流传至今的一句谚语。
  “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起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