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80节
哪怕是扛起反思文学的大旗,《燕京文学》的上限,也仅仅是《十月》的下限。
“并不是说你继续留在《燕京文学》,就进不了步。”
沈雁氷缓缓说,“而是你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一本期刊的创立,再到发展壮大,可以跟着一起成长,从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到时候调你去主持任何一家杂志,你也就能独当一面。”
“老师,我明白了。”
方言能感受到磨练的用意。
沈雁氷满意地点了下头,然后让他拿来纸笔,扶自己起来,准备写信。
“老师,您还在输液呢。”
方言道:“要不您口述,我记下来?”
“也好。”
沈雁氷感觉全身无力,也只好同意。
第一封信,是写给作协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
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zhuyi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方言心里沉了下来,脸色铁青地写完。
至于第二封信,无论如何,沈冰雁都要自己写,即便右手已经颤颤巍巍,不听指挥。
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不得而知。
只知道他在这封信的末尾,写的是“沈雁氷”三个字,而给作协的信上,签的是“茅|盾”两字。
沈雁氷严肃地叮嘱道:“这两封信好好收起来,待会儿沈霜、晓曼来了,你转交给他们,要告诉他们,一定要在我死后才可以上报,不要在我生前交出来。”
“好的,老师。”
方言郑重地点了下头。
“一定要在我死后递交啊!”
沈雁氷似乎不放心,又强调了一遍:“反正我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那时两桩心愿如能完成,将是我一生的荣耀。”
方言不知道另一桩心愿是什么,但茅盾文学奖这件事,无论如何,他都要尽份力。
签完这两个名字之后,沈雁氷笑着说:“这也是我最后,也是最有意义的签名了。”
“老师,您千万别这么说。”
方言把人参片泡水和药低递了过去。
“生老病死,皆是定数。”
沈雁氷露出豁达的笑容,“不过你放心,就算要死,也要等到你的《大秦之裂变》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等到我把自己的回忆录写完,要不然,我可就死不瞑目咯。”
感谢凰族飞雪的100起点币。
第73章 晋升编辑
从《燕京文学》调出,再调入到《十月》,整个调动的流程所需的时间并不短。
方言借着这段时间,跟沈霜夫妇,轮流照顾沈雁氷,为了给他解闷,特意搬来收音机。
除了新闻和评书,沈雁氷听得最多的就是《暗战》的广播剧,听乏了,方言就给他念报纸、杂志,甚至是自己正在写的《潜伏》。
一听,就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沈雁氷曾经就是隐蔽战线的一员。
中yang的第一位专职交通联络员,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参与主编《月报》,每次地方写给中yang的信,都要寄给沈雁氷来转交。
“我经常给钟英小姐寄信,别人总以为是我交往的对象,其实啊,钟英就是中yang的谐音代号。”沈雁氷一谈往事,谈兴渐浓。
聊天中,方言才意识到沈雁氷、丁铃他们对自己另眼相看,也有谍战文学的一份功劳,这些长辈,或多或少都在隐蔽战线干过。
歪打正着,刷上好感了!
借着喝水的工夫,他开玩笑道:“老师,要不我在《潜伏》里给您安排个角色?”
“喔,说来听听,你打算怎么安排我?”
沈雁氷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余则成潜伏在津门站,肯定要安排联络员。”方言准备把“秋掌柜”改成“沈掌柜”,嘿然一笑,“您觉得怎么样?”
“哈哈,你啊!”
沈雁眼里闪着慈祥的光。
“您不反对,我可真写了。”
“写吧,不过别把我写死咯。”
“您放心,绝对不会。”
方言说起了为保护余则成而咬舌的情节。
沈雁氷听完以后,不禁感慨:“这篇《潜伏》,无论是从立意、人物,还是故事上,比《暗战》都有明显的提升,当初如果不写《大秦之裂变》,你是不是准备写这个?”
“是的,老师。”
方言直截了当地承认。
沈雁氷欣赏地盯着他看,“看来注入了不少心血,很好,很好,这篇也能在《人民文学》发表,写好了,拿给我,我帮伱改改吧。”
“可是您的身体……”
“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不用见马kesi。”
“那就谢谢老师!”
方言推脱不过,只好连声道谢。
……………
11月初,沈雁氷低烧退了,可以出院了。
方言立马被“打发”回编辑部,不能耽误了工作,于是马不停蹄地来到西长安大街。
“茅公他的身体怎么样?”
周雁茹关切地问道。
方言笑道:“已经好多了,病情得到控制,在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
“那就好。”
周雁茹内心松了口气。
而后,两人去《十月》编辑部,整个出版社位于崇文门外东兴隆街的一栋旧木楼。
《十月》本来只是燕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创立的,但有了创刊号以后,正式独立出来。
第一任编辑室主任,苏予,也就是第一任《十月》的主编,年纪和周雁茹差不多。
一头银发,气质优雅。
跟她一起来的,还有社长陆元炽。
在周雁茹的介绍下,方言和他们相互认识,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听陆元炽笑盈盈道:
“小方是茅公的高足吧?”
“哪里哪里,您过奖了。”
“说起茅公,跟《十月》也有一段渊源,当初杂志创刊的时候,发刊词就是请他写的。”
“竟然这么有缘?”
“就是这么有缘!”
陆元炽笑了几声,缓和了气氛,并没有急着欢迎方言,而是先给周雁茹和《燕京文学》道歉,毕竟把别人辛苦栽培的人才给挖走了。
而且,还是个大才!
且不说发表的《牧马人》、《暗战》,就让整个文坛掀起反思文学、谍战文学的狂潮,单单一首《热爱生命》,就在朦胧诗笼罩的诗歌界里,杀出了一条新路,简直是大才啊!
《十月》整个杂志,恰恰缺的就是人才。
有着中长篇、短篇、文艺理论、诗歌曲艺4个小组,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儿童文学组。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
方言信誓旦旦地表态,心里头门清。
自己被分配到哪个组,早就决定好了。
果不其然,他被安排到了中长篇组,也是《十月》最薄弱但又最重要的一个组。
苏予道:“周老师应该也知道,今年上半年,《十月》召开了一个中篇座谈会,把很多作家和编辑都请来参加,想要进一步推动中篇这个题材的发展。”
周雁茹点头说:“确实,你们这场座谈会,可是掀起了不小的中篇热潮。”
“是啊,接下来我们打算乘势追击。”
苏予转头看向方言,“所以非常希望小方能够在这里面多多发挥自己的才华。”
“我一定会尽力的,苏老师。”
方言能感受到陆元炽和苏予对自己是寄予厚望,从职称上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今年11月,刚刚颁布《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编辑职称一共分为四级。
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
副编审、编审相当于副教授、正教授。
主编,副主编没有这种职称,根本不可能担任岗位,当然,业务职称需要考核评定。
像王洁,在《燕京文学》干了3年的助理编辑,今年终于可以升为编辑。
而自己,只要一转正,马上晋升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