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奇幻玄幻>山河志异> 山河志异 第563节

山河志异 第563节

  桃花掉隔海相望的维扬、松江两地人烟繁盛,人口众多,乃是最佳的香火愿力吸聚所在。
  虽然这两地也有诸多吴越世家,但在陈淮生看来,绝对是顶不住一力西进的三清宗进攻的,与其最终落入受白石门支持的三清宗手中,圣火宗为何不能先行下手,无论是用何种手段,哪怕只拿下一小块,三五十万凡人人口那些是你圣火宗诸岛凡人人口的几十倍了。
  第一百八十八节 助力,相互促进
  见燕赤行若有所思,陈淮生也不客气,要把有些话挑明。
  经此一战,双方已然是生死与共的盟友,以前都是陈淮生单方面一个人身份的付出,但这一次燕赤行亲自率里四名紫府相助,而且也确确实实达到了目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未来天下局势变化,无论是对四大超级宗门还是西唐人和北戎人,又或者如白石门和三清宗、龙井门这样的吴越宗门,双方势必要联手应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陈淮生还是真心希望圣火宗能更强大。
  而且圣火宗也具备这种潜力,甚至比起现在的大槐山更为有利。
  像现在圣火宗虽然弟子总数比起吸纳了重阳山分裂出来的重华弟子后的大槐山已经不占优势了,但是人家的真实底蕴却要比大槐山强得多。
  单单是筑基高段的弟子就要比大槐山多几倍,便是筑基九重和筑基巅峰的弟子都有六七人,这也意味着人家未来十年里具备冲击紫府的弟子就有六七人,而现在大槐山中却没有一人,便是筑基中段都少得可怜。
  对一个宗门的评价最主要就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紫府真君数量,这是最现实的直观战力,可以随时投入战斗;二是筑基高段,尤其是筑基巅峰和筑基九重弟子数量以及其年龄结构,这决定了宗门近期潜力;三是低阶弟子中的高禀赋人才数量,这决定了宗门的发展后劲。
  大槐山在接纳了老重华弟子之后,看起来貌似并不比圣火宗逊色多少了,商九龄和丁宗寿的加入使得大槐山紫府真君数量达到了六人(不含异修),但是筑基高段以及筑基九重和筑基巅峰的断档,筑基中段的稀缺,使得大槐山呈现出一种极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可能唯一让人安慰的就是大槐山筑基初段弟子的实力令人惊喜,而且在炼气高段和炼气九重、巅峰的数量也还能跟得上,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没有二十年的积累,这些炼气层级和筑基初段的弟子很难有冲击紫府的机会。
  另外大槐山整体弟子构成在禀赋上也参差不齐,至今也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弟子筛选、招募、培训体系,这也是与圣火宗那边没法比的。
  所以陈淮生也希望圣火宗能够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与大槐山齐头并进,都能够大幅度提升宗门实力,如果圣火宗能够在香火愿力与祭祝通过取得皇旗来强化,无疑效果要好得多。
  “吴越之地论地域面积不到大赵四分之一,只有河北一半,但却持有十二面皇旗,比河北都还要多五面,论人口,更是仅次于大赵,这丛维扬和松江两地就能看得出来,区区两府之地,人口却比弋郡五府之地还要多一半,如果圣火宗能跨海而击,在松江或者维扬占下一个根据地,控制二三十万凡人之地,全力培植隶属于自己的势力,日后香火祭祝营造起来,其效力定然远超在桃花岛的苦心修行,尤其是在筑基高段以上和紫府的修士来说,香火愿力效果更为突出,……”
  陈淮生的话当然让燕赤行有些动心,但他也清楚这里边还有许多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
  “淮生,无论是维扬还是松江,都是吴越世家的腹心之地,我们圣火宗要突兀地插足,只怕就要引起战火了,王谢萧庾袁这几家南渡世家虽然论实力都不算强,但是相当抱团,联姻紧密,若是我们要渡海立足,必然就要和这几家发生冲突,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燕赤行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陈淮生也在吴越东海那边呆了不短时间,对吴越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像王谢萧庾袁这几家,单个家族实力都不强,强一些的两个紫府,若一点儿的一个紫府,加起来不到十个紫府,但他们在这几地扎根数百年,对地方凡人控制力影响力很强,圣火宗要想取得香火祭祝权并迅速推广深入,真还不能就用武力来征服,那只会白白将这几家推给三清宗那边去。
  “燕宗主,三清宗不是东进在即么?我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想些办法让三清宗加快进度,另外也可以在这几地制造一些恐慌,让这几家主动上门求援,这样以来合作的可能性就大了。”陈淮生沉吟着道。
  “淮生,我们圣火宗虽然和维扬松江近在咫尺,但说实话,原来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有些差了,与这几家几乎没有多少往来,如果这几家感受到三清宗威胁要求援的话,我估摸着要么是向北面的九霄宗求援,要么就会向更远一些的龙井门求援了,……”
  燕赤行苦笑。
  陈淮生一愣,他都没想到圣火宗和王谢萧庾袁这几家的关系居然如此淡漠,九霄宗也就不说了,也算是这几家的邻居,可龙井门就有点儿远了,人家去求龙井门,都不求你,这未免太逊了。
  这已经不是做得差了,而是做得太糟糕了,远亲不如近邻,你这个近邻简直就是比陌生人都不如了。
  一时间陈淮生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个问题,想了一下才道:“九霄宗那边的确是个问题,但龙井门就搭不上吧,有些远了,不过我觉得圣火宗还是应当要在这上边使劲儿发力,哪怕一个县立住脚,都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当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皇旗问题,这可以双管齐下,……”
  吴越的皇旗掌握在谁手中现在也不清楚,但是钱氏手中肯定有一两面的。
  只不过维扬、松江这边的皇旗落在谁手中,却不得而知。
  因为吴越这边修仙势力的破碎零散,即便是某一家手中持有一两面皇旗,也未必就和自己所处的地域相对应,难以发挥香火愿力的作用。
  这也是吴越这边几乎没有听闻过香火祭祝与皇旗消息的缘故。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吴越修仙界中大家就对这一点一无所知和不重视。
  第一百八十九节 并派,实力暴涨
  圣火宗的人回东海了。
  对于灵宝的分配燕赤行他们其实并不太在意,当然在一些很适合他们宗门的,也带走了一些,桃花岛资源丰富,对这方面他们比较大方。
  但这一次对大槐山来说就算是大丰收了。
  皇旗不计,但是赤鲫、元鲑和墨玉菰、黄花芡菇以及红莲玉籽就很是诱人了。
  只可惜主要是元鲑、墨玉菰和黄花芡菇为主,赤鲫只有十六条,红莲玉籽更少,沧海宗在交换时也很是保留,不肯交换太多。
  玄珠坛被置放在了宗门山巅,由苟一苇开始组织人架设祭祝法阵和防御法阵,这是事关宗门未来发展的大计,需要尽早开始。
  三面皇旗到手,尤其是卫怀道和滏阳道这一面皇旗的到来,意味着大槐山在燕州深耕计划就可以立即施行起来了。
  在香火祭祝愿力会在日后越来越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宗门规模重要性也会凸显。
  盖因一个地方上的凡人对宗门乃至宗门个人的尊崇敬信与宗门与他们日常交往接触息息相关。
  可宗门高层核心,也就是那些筑基以上的弟子却又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与这些凡人打交道,更多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是那些低阶弟子,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在修行进境上没有太多可能而本身对地方事务有较为熟悉的低阶弟子来承担。
  这也意味着这样一个原本在中小宗门中属于非精英群体的重要性就提升起来了。
  他们或许在修行上禀赋不佳,在战争中能力不足,但是他们却能在日常与地方宗族凡人打交道过程中将宗门的威望信誉以日积月累言传身教的方式灌输给凡人,让他们在这种耳濡目染过程中渐渐接受这种教化意识。
  在这一点上,大槐山方面反而在滏阳道那边还有些积攒,在卫怀道这边却相当单薄了,如怀阳城这边曹康二氏这些人虽然都和大槐山是盟友,但他们做的都是为自己家族笼络人心,断无替大槐山彰显声威的意愿,这些就需要大槐山众人自己一点一滴去做。
  而在滏阳道那边,虽然重华派已经撤离,但是时间还不长,前十年里重华派还是在周边地方上很是经营了一番的,现在济郡重阳山那边已经重树九莲宗的旧旗,那么大槐山这边承袭重华荣光,把这些脉络重新捡拾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任重道远啊。”陈淮生在步入大殿时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回山后第一次重要会议要面对的事务太多了,都需要一条一款地落实解决,之前他已经和商九龄、丁宗寿、公孙胜、熊重晖、李煜、陆遥等人做单独地沟通,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还需要和吴天恩、赵嗣天、唐经天、苟一苇、丁元高、王垚、徐天峰、井中鸿、曾国麟、燕赤霞、王驰他们这些宗门中的中坚力量进行商议。
  现在的大槐山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前期从公孙胜开始,熊重晖和陆遥也加入,显得大槐山的头部尖端力量有点儿“失衡”了,四个紫府,仅有陈淮生一人是来自原来的“老人”,其他都只能算是外部引入,这或多或少地还是引起了内部弟子们的一些担心和焦虑。
  现在商九龄和丁宗寿的“重返”,更像是一次“再平衡”,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现了这一现象,都还是让原来这些弟子们心中安稳了许多。
  按照陈淮生的提议,大槐山日后的议事规则基本上就会按照紫府加筑基的规模来进行。
  或许日后筑基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但是在陈淮生看来,只有当修行灵境达到筑基之后,你才能基本具备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知,了解这个世界的程度才会达到一定深度,也才有资格提出自己的看法。
  汴京一行的惊险历程在陈淮生他们回山之后就陆续传开了,免不了有许多添油加醋的味道,但陈淮生没有干预,他觉得这样增加有些传奇色彩也有助于山中弟子们对知晓外界的渴望和对修行的努力。
  不具备那份实力就不可能有机会去看到外部世界更奇幻瑰丽的一面,所以他们必须要努力。
  筑基数量随着老重华的并入有了一个相当数量的增长,像王垚、徐天峰、丁元高、丁立成、王驰等人都加入了进来,就连袁文博现在也已经是炼气八重,开始憧憬着未来几年就可以冲击筑基了。
  整个大殿内人数不少,除了以陈淮生为中心的几张官帽椅围成了一个半弧形,在对着这个半弧形的正堂内还排列着十余张椅子。
  此时人已经坐满。
  陈淮生和丁宗寿、商九龄以及公孙胜四人几乎是前脚踩着后脚踏进大殿的,连商九龄和丁宗寿都听到了陈淮生的那一句“任重道远”感喟。
  “淮生,又有什么感触了?”
  商九龄到大槐山之后并没有因为失去了掌门之位而郁郁或者自惭,反而是相当洒脱豁达,这让丁宗寿和公孙胜都相当佩服。
  再说也是紫府真君了,而且当了这么多年掌门,现在掌门之位让给了亲传弟子,这种怎么都觉得有点儿尴尬的处境商九龄居然还能安之若素,甚至乐在其中的感觉,有几个人能看得如此通透?
  “哎,师尊,就是觉得手上事儿太多,样样都拖不得,恨不能有三头六臂,一下子把事情做完。”陈淮生自我解嘲地笑了笑,“人嘛,总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还是丁宗寿接上话:“那今天召集这么大规模商议,就是要把这些事情定下来?”
  “嗯,算是初步定下来一个方略,具体细化的实施策略,可能还要下来逐一详细计议。”陈淮生抿了抿嘴:“时不我待,届时师尊、丁师伯和公孙兄可要多支持我才是。”
  三人都是纷纷点头应允。
  有很多事情都提前沟通酝酿了,都是对大槐山未来发展的大计,也形成了大体一致的意见,今天这场会上就是要赢得大家的支持,以便于下来能够齐心协力推进,他们几位是主力,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随着众人落座,陈淮生目光也在大殿内游移。
  老重华派的并入的确给大槐山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除了商九龄、丁宗寿和李煜这三位直接让整个大槐山的紫府人数接近增加了一般,论紫府战力其实还不止。
  原来四人中,除了陈淮生和公孙胜外,熊重晖和陆遥都是蕴髓境的,真实战力不算强,但商九龄和丁宗寿二人都是凝魂高境实力,李煜也是蕴髓中境,一下子就把大槐山整体战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紫府层级实力大提升,筑基层级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在老重华未加入之前,大槐山不算异修和于凤谦,有筑基十四人,由高至低,欧婉儿、吴天恩,赵嗣天,唐经天,井中鸿,季怀江,鞠传真,曾国麟,杨虎生,燕赤霞,宣尺媚,苟一苇,朱燕华,鲍雀。
  欧婉儿是当之无愧筑基第一人,筑基八重,就看什么时候能突破筑基九重乃至进入筑基巅峰冲击紫府了,但无论如何陈淮生觉得十年之内欧婉儿肯定能入登紫府。
  吴天恩还在筑基四重苦苦修行,而赵嗣天已经赶上了他,唐经天虽然还是筑基三重,但不出意外的话,唐经天赶上并超过吴天恩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但在老重华加入之前,大槐山的筑基高段和筑基中段是有些单薄的,一个筑基八重,两个筑基四重,其余十一人全数都是筑基初段,而且连筑基三重都只有唐经天一人,其他众人尽皆还在筑基二重和筑基一重上徘徊。
  老重华加入带来了很大变化,首先是筑基高段中增加了刚迈入筑基七重不久的丁元高,总算是让筑基高段不再是欧婉儿一个独苗了。
  丁元高妻子孙道菊是筑基二重,不过多年没有再能突破了,其子丁立人也已经筑基,而其女婿王驰已经是筑基二重,丁润瑶却在筑基巅峰上徘徊不前,难以突破。
  也就是说光是丁家这一族人就为大槐山平添了四名筑基,足见丁氏的强悍。
  再加上已经筑基三重的王垚和筑基二重的徐天峰,让大槐山的筑基人数增长到了二十人。
  陈淮生看重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筑基人才,更看重其他一些天赋奇高并开始崭露头角的人才。
  如昔日的熟人袁文博、卓一行,这二人都已经是炼气巅峰,准备冲击筑基,还有一个秦宗亮,目前炼气五重,但很年轻,还有尤少游的弟子赵无忧,也已经炼气九重,在尤少游死后转入了商九龄这边,丁宗寿还有两名弟子邵云泉、苗淼,李煜的弟子杜清源,……
  这些都是当初重华派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袁文博、卓一行不用说在陈淮生尚未完全脱离重华派时就有所耳闻,像赵无忧、秦宗亮等几人陈淮生也一直有所关注,修行进境都很快,哪怕在重阳山上因为资源的欠缺而有所影响,但是其修行进境速度仍然惊人。
  第一百九十节 确立,举步
  这些年轻弟子大多都在十多岁到三十岁之间,有些入门不过七八年就已经是炼气中段,其进境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哪怕是陈淮生都不得不承认,如果单从纯粹的禀赋来说,昔日的自己是拍马都赶不上人家的灰尘。
  陈淮生最关注的还是卓一行。
  才二十五就已经是炼气巅峰了,算下来几乎是不到两年就会晋阶一重,中间毫无耽搁间隔,如果真的能顺利筑基,估摸着这卓一行又算是开创了一个记录,即便是陈淮生也没能在二十五六岁就突破筑基。
  对大槐山来说,只需要稳住三五年不出什么状况,这一批炼气巅峰和炼气九重的弟子,就有很大可能性突破筑基。
  当人基本到齐之后,陈淮生就宣布了会议开始。
  修真界这种模式的开会商计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新奇,尤其是对新近加入者,他们在重华派就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特别是在去了重阳山之后,整个重阳山内派系林立,几乎很快就演变成了各自为政的格局,老重华,老凌云宗,老九莲宗,而后来老九莲宗也因为陆续重新附集加入的弟子越来越多,一些高阶弟子也日显突出,又形成了林林总总的小派系。
  这样的状况,不敢说乌烟瘴气,但是的确有点儿乱了,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非宗门了,这也是商九龄思忖再三之后最终决定放弃“挣扎”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座的都是咱们大槐山,也是未来卧龙岭的主心骨,日后我们宗门该向何处去,该如何发展壮大,我觉得现下我们就该要立下一个明确的方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能我们都觉察到了大赵摇摇欲坠,周边虎狼环伺,西唐人,北戎人,南楚人,都在磨刀霍霍,而入大成宗、白石门和云龙宗这些势力已经不甘雌伏做小,势必要在这场持续的动荡乱局中分一勺羹,……”
  “其实我们也试图在这一场乱局中攫取一些我们该得的,应该说这一次我们联手圣火宗倾力南下,还是大有斩获,但是我们也更该清楚的看到,我们距离这些超级宗门和新兴豪门还有相当差距,以白石门为例,当初我们还在朗陵时比起白石门来说只是稍逊,甚至我们都隐约觉得在弋南,白石门、凌云宗、重华派算是三个最重要的宗门,但从那个时候白石门就走上了迅猛发展的道路,我们被越甩越远,……”
  陈淮生说这番话的时候,商九龄面色温润,甚至微微颔首,周围其他人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