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志异 第415节
当然公开也有公开的好处,那就是对所有人的信心也是一大鼓舞,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加入。
而且现在来的人中也有不少知晓了一些情况,比如赵嗣天、滕定远破境晋阶就受益于这些灵宝,包括在妖兽潮中受伤的众人也在恢复过程中得过益处,所以你想要瞒住也一样有难度。
或许就保持一个模糊的范围,让大家知晓有这么一些东西,但是数量却不公布更为稳妥?
又或者让一个小范围知晓这些情况?
总而言之,这都是有利有弊,不好抉择。
另外一个问题也需要尽早考虑,原来陈淮生在云中山更多的是借助白塔城孙家的商业贸易渠道来获取灵材物资,但现在到来这边,距离孙家那边太远了,也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贸易渠道了。
****
求50票!
第五十三节 走投无路,再度下水
对于大槐山来说,整个夏季大概是最安静的一段时间了。
月庐宗和天鹤宗已经知晓了陈淮生一行人重新立足大槐山,而且声势不小,但他们都没有多少反应。
实在是去冬的损失太过惨重,这一夏一晃即过,马上就要入秋,又要面临冬季,天知道今冬的情形又会是怎样?
如果还是去年那样,甚至更严峻,自身生存都成问题,谁还顾得了一个大槐山?
这也为陈淮生这一帮人赢得了一个喘息之机。
但喘息之机时间实在太短了。
从芒种基本搬迁过来,到处暑这段时间,就是大槐山上众人一边安顿,一边修行的最清闲时间了。
但也就这三个月不到的时间。
一过处暑,还没到白露,天气就转凉,这让陈淮生心中都忍不住发凉,难道今冬又会是一个酷寒之冬?
都知道天时凉得越早,就意味着冬日来得越早,而天时越冷,绝域禁地中的妖兽们出来的几率就会越大,甚至品阶也会越高。
去冬的这一轮妖兽暴潮已经让所有人心惊胆寒了,损失之大,超出了所有人想象,就算是和白石门对战,与月庐宗交锋,也没能让重华派有多少损失,但一场妖兽潮,死了三分之一的筑基,外加一个紫府真人,这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
这大概也是重华派下定决心南迁回济郡的一个主要原因,连本来不太赞同南迁济郡的李煜在这个问题上都不得不屈从于宗门的意见,实在是这场损失太惨痛了,重华派十年都难以恢复过来。
当然不只是重华派,河北四州的几乎所有宗门世家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可问题是大赵却不是这样啊,虽然比起往年妖兽潮来袭是损失也大了许多,但是和河北这边比,简直就不足挂齿了。
也幸亏重华派前期已经作了南迁的一些准备,否则损失可能会更大。
可这样一来,原本眼看着已经隐隐有了崛起势头的重华派现在又遭受了沉重一击,与白石门和紫金派这两家宿敌的差距又拉大了,尤其是白石门。
根据掌握的情报,白石门的紫府真人数量仍然在急剧增长,目前已经膨胀到了九人,而筑基数量已经超过了重华派最极盛的时候,达到了四十人左右,这已经是仅次于几个超级宗门的实力了。
当然,白石门的紫府真人和筑基强者数量增长并非全部来自于其自身修行晋阶,仍然延揽了一些散修加入,而起内部修行晋阶的紫府和筑基也多是停留在紫府和筑基的较低阶段,比如紫府的蕴髓境,筑基的初段。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实力的增长却是实打实的,没有人能无视。
重华派在卧龙岭这边就急速收缩,大概就只会在龙鳞塬保留三四十人的规模,其余人已经从芒种过后就开始陆续迁回济郡去了,好在也还有李煜要驻留过冬。
虽然天气在转凉,但陈淮生按照去年的那种规律,再怎么也还要两个多月,可能妖兽才会出现,去冬妖兽大规模出现是小雪,哪怕再往前推上半个月,距离现在也还有七十来天时间。
对于大槐山上的众人来说,这七十来天也是极其宝贵的。
整个大槐山的护山法阵建设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大槐山赖以生存的一环。
但鉴于大槐山特殊的桌山地形,苟一苇的建议就是下边只设预警,不设攻击法阵,而将主要灵材法器都集中在最上边,也就是围绕着山顶这一圈来设立法阵,只守最后一个环节。
盖因法阵设立实在投入太大,四千灵砂去了两趟汴京购置相关灵材,就花去了一大半,所剩无几,但后续还有一些投入,实在是有些支撑不起了。
慈椿坪的面积太大,地形特殊,这是为一个三百弟子规模的宗门所设,对于陈淮生他们这帮人太过于超前了,但却又没办法改变。
简而言之,灵石又不够用了。
“看样子还得出去走一遭了。”陈淮生深刻感受到当家难,尤其是当一个刚起步的家更难。
没有足够的底蕴和积蓄,你根本就支撑不起,自己还以为自己原来的积蓄已经相当丰厚了,但那是对个人,的确很殷实甚至丰足了,但对于一个五十多人的群体来说,那就远远不够了。
其实这等时间他也不该出去,而是该留在山中好生修行,但是他若不出去,谁又出去?
赵嗣天?唐经天?还是曾国麟?
都不合适,他们也还挑不起这个大梁来。
至于说其他炼气层级的,就更不够看了。
陈淮生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道难题居然是灵石不足,财源不够。
难怪都说财法侣地,财字当头,现在自己才体会到。
光是一个护山法阵,没有几十万的灵石投入就打不住,这还是苟一苇将云中山便法阵上许多灵材拆卸下来带过来的前提下,可依然远远不够。
去借?闵家和孙家可能借上三五万灵石没问题,但还是不够,而且借多了也总要还,归根结底还是大槐山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渠道。
重华派即便是要放弃河北这边,但白塔铺那边的贸易渠道估计还是想要保留下来的,但是就要看重华派愿意投入多少了。
毕竟相隔数千里,有什么事儿你重华派鞭长莫及,一旦有其他宗门进入滏阳道,比如幽州宁家,又或者凤翼宗,孙家还会将这一块利益分润交给你重华派么?
想一想也不太可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就没有资格享受这份利益了。
甚至到那时候连陈淮生想要借用孙家这边的贸易渠道,恐怕都要付出更多才行。
难啊。
陈淮生很想留在山中利用这一段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灵境实力,这几个月里,他一直在服食紫玉枣,从各方面不断积蓄,自认为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花上一两个月时间闭关,是有机会冲击破境晋阶冲击筑基七重了。
但现在他知道不解决这灵石问题,法阵所需问题,自己是没法安心来修行突破的,反而会两头落空。
井中鸿、鞠传真、杨虎生三人都在闭关修行。
既然人家对自己给予了厚望,自己也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所以在对这三人要冲击筑基,陈淮生也是一力支持。
这既是对所有人的一个交待,也是为今冬可能面临的妖兽潮而做的准备。
甚至像鲍雀、古韵春以及虞弦纤、凌凡、许悲怀、蔡晋阳、唐文虎等人的闭关,陈淮生一样也都予以了首肯。
首肯就意味着要在灵材灵宝和丹药上予以支持,但陈淮生觉得值得,一来可以赢得信任,二来这帮人未来也都是大槐山的中坚力量。
反倒是吴天恩和苟一苇在自我评估之后暂时放弃了闭关修行。
苟一苇是没时间没精力,而吴天恩则是自认为自己现在不具备冲击筑基四重的实力,起码还需要沉淀两年积累。
“没办法,大槐山这边初创,而慈椿坪面积又有这么大,需要九个法阵来一一对应路口罅隙,哪怕是按照最基本的条件来配备,都需要大量的灵材,现在山中仅有不到四百灵砂了,如果要想在霜降前完成,起码还需要五千灵砂的投入,……”
苟一苇也很无奈。
云中山那边还不容易完成,又搬到这大槐山来,而且一下子面积扩大几倍,投入巨大,但这都是一个地方要想立足确保安全的必要投入,正赶上现在妖兽横行,这方面就更不敢降低标准了,否则去冬的惨烈局面还会上演。
“那苟师伯有没有好的建议?”陈淮生看着苟一苇。
这种生存模式很不健康,但是现在摆在面前又别无选择。
“淮生,这一年多我都没怎么出门,和原来的一些联系也都断了,说实话没什么好的建议。”苟一苇摇摇头:“像华林园这样的目标就是最好的,但得要瞅着机缘啊。”
“东河渔场那边月庐宗都学聪明了,每每遇上大宗交易,都会提高警惕,很难在偷袭得手了。”陈淮生叹息了一声,“还有谁?”
劫掠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不是你随便仗着你实力高就能随心所欲的,渔场你去抢一袋鱼有意义么?
灵材交易铺,你去抢一堆灵材划算么?
变现麻烦,贼赃出手还得要被压价,自己留着又没大用,这些都得要考虑进去,所以原来苟一苇才能这么吃香。
“实在没有合适的去处,恐怕就只有去幽州了。”苟一苇思索了一阵,“不是一个好去处,但是现在也没办法,凑合着吧,风险大,收益也未必让人满意。”
陈淮生苦笑,还能有资格嫌这嫌那么?
幽州他没去过,苟一苇估计也不是很熟悉,但现在要再去大赵境内寻找合适目标,时间上也有些来不及了,苟一苇既然能提出来,恐怕还是有几分。
“苟师伯,没得选择,干吧。”陈淮生摊摊手,生无可恋,“谁让咱们是穷鬼呢?”
第五十四节 幽州行,灵宝汇聚
十二连环坞之鼋头坞。
陈淮生三人是从翟谷道那边绕行北上进入独流道境内的。
幽州五道,吴泊道,蓟城道,河中道,独流道,都山道。
南边是蓟城道与独流道,与燕州这边横亘着恒天山,南来北往,要么从滏阳东北与翟谷交界处过境,要么就得要绕行漳池道西北进入云州后再向东进入幽州,所以绝大多数商道都走东北这条路径。
鼋头坞在玲珑寨的西北二百十二里处,滹河注入大陆泽的汇合处。
这里也是独流道、河中道、蓟城道交界地带,大陆泽正好处于三道之中,而鼋头坞在这咽喉要地,商贸繁盛,商旅众多,就连北面的北戎商人也喜欢选择在这里进行交易。
几人来其实是带着一些碰运气的成分在里边,连苟一苇心里也没数。
“大陆泽是整个幽州最大的湖沼,可以分成几块,其中独流道和河中道境内的两块都是盛产灵鱼之地,其规模之大不亚于东河渔场的产量,……”
苟一苇介绍着情况,“不过这里最负盛名的不是灵鱼,虽然灵鱼交易规模也很大,鼋头坞最有名气的拍卖场,整个河北四州,最大的拍卖场就在这里,每月只有一场交易,就是每月的初一,持续时间大概在两日左右,第一日是拍卖各种法器、符箓、经诀、丹药,第二日则是各类灵材,包括灵宝,……”
“苟师伯,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拍卖灵宝?”陈淮生站在窗前,居高临下,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
“淮生若是有意售卖,在这里拍卖定然是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的。”
苟一苇也知道陈淮生手里有不少灵宝,虽然没有公之于众,但是这么久来,陈淮生没有吝啬,大槐山内不少人都受用获益。
“如果靠拍卖一些灵宝,也能凑齐所需灵石,那我倒是可以考虑。”陈淮生笑着道:“连苟师伯都没把握的事情,我觉得风险太大。”
“那要看你有多少灵宝,又舍得卖出多少了。”苟一苇没问陈淮生有哪些灵宝,又能卖多少,他们这一次来,其实就是冲着拍卖会来的。
鼋头坞每月拍卖一次,数额大致二百万灵石左右,但每年还有上元,中元,下元三节的专门拍卖,主要拍卖灵宝,拍卖的价值就不一了,多的能拍出上千万灵石,少的也能有三四百万灵石,一年三次,规模最是盛大。
此次苟一苇也就是引着二人奔着下元节的专拍而来。
因为陈淮生有灵宝在手,才能参加,否则就需要有三千灵砂证明,才能取得拍卖会的进场资格。
要说陈淮生手中的灵宝种类、数量都不算少,但是对陈淮生来说,这些东西都是非卖品,对于大槐山众人来说日后都是大有用处的,本身灵宝就难得,尤其是像他们这种没啥根基的,更是如此,陈淮生也没有打算售卖过。
不过现在要想进场,灵石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拿出一些灵宝来,被拍卖场认可价值五万灵石以上才能入场参加。
寒泉石芯一枚被评估一万灵石,千叶墨莲籽一颗一百灵砂,陈淮生出示了五颗,紫玉枣每颗评估一百二十灵砂,陈淮生出示了八颗,算是凑足了价值五万灵石的灵宝。
和繁台那一次拍卖截然不同,鼋头坞的拍卖显得要正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