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奇幻玄幻>山河志异> 山河志异 第282节

山河志异 第282节

  一时间商九龄都有些恍惚,难道又是凌云宗那几个弟子中的一个?
  曾国麟,还是鞠传真?
  一个是凌云弟子中炼气巅峰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凌云弟子中天赋最强悟性最高的,会是谁?
  已经逐渐缓过气来的齐洪奎已经在自己面前炫耀过几回了,尤其是鞠传真,才三十五六,比赵嗣天还年轻几岁。
  气机锁定,商九龄双眼微睁,那人影迅速扩大。
  骤然间,商九龄眼瞳一亮,不是,居然是陈淮生?!
  一时间不敢相信,但映入眼瞳宗的年轻男子,不是陈淮生却又是谁?
  御风飘行,衣袍翩翩,磅礴的气机,无一不证明眼前的陈淮生已经筑基。
  “好。”商九龄舒了一口气,陈淮生的抢先筑基,总算是扳回了一局。
  “三日前。”陈淮生回答道。
  现在唯一能让商九龄心中稍安的就是李煜筑基巅峰的状态很稳定,云游在外传回来的消息,他的自我感觉很不错,估计三到五年内应该可以在秘境中有望入登紫府。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始终无法恢复到炼气巅峰状态,冲击筑基就是虚妄,而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太久,就极有可能丧失了冲击筑基的可能。
  两個月啊?!
  说实话,自打李煜代自己收了陈淮生、袁文博和佟童仨人为徒后,袁文博表现一般,佟童不知所踪,也就只有一个陈淮生表现尚可,他对李煜的这个决定是有些看法的。
  但现在陈淮生的表现又颠覆了自己认知。
  “什么时候筑基的?”商九龄不客套,径直问道。
  可是这家伙不是炼气巅峰没多久么?
  商九龄有印象,应该是十月份这家伙才炼气巅峰吧?
  可问题是感觉再好,入登紫府不比筑基,那是要应劫飞升的,这劫之一说,千变万化,李煜面对这样一个劫坎,能不能成功逾越,也很难说,一旦受挫,耽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在正常不过,渡劫失败道消人亡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为了冲击筑基,还和凌云宗一帮人一起去了卫怀道通天泊去猎捕通天锦鲤,用来提升筑基丹的品质,说明这家伙自己也没有多少底气。
  “难得,淮生,你能率先筑基,真的让我很满意。”商九龄沉吟了一下,“我记得上一次天恩和我说起过,你不太想去参加上元道会?嗯,你该知道道会与青云榜风云榜的关系,日后的香火愿力带来的帮助和影响,道会是最好的扬名机会,你还是不愿意参加?”
  反倒是现在自己特招的丁熹蓁,自己是很满意的。
  曹人本冲击筑基失败,至今都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还在炼气九重徘徊,关键是曹人本年龄也不小了,这才是最让他担心的。
  但不管怎么说,陈淮生能主动指导引导那些弟子,商九龄都觉得是令人满意的。
  在几乎没有寻求自己的帮助和支持下,就借助着一个掌门亲传弟子的名头,自己寻找洞府,自己重建洞府,然后据说还在传功院里选了几个弟子来作指导,也不怕精力顾不过来。
  姚隶蔚战死让他极为痛心,而刘纯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冲击炼气九重至今未能成功,看这幅架势,只怕三年内都很难见到冲击筑基的可能。
  可再看看丁家和凌云宗这边呢?
  王驰筑基成功让丁宗寿得意忘形,几度在自己面前炫耀,而凌云弟子表现出来的欣欣向荣也让自己睡不安枕。
  目光注视着陈淮生徐徐而来的身影,一直到太清殿前落定,商九龄才收回目光,微微颔首。
  看着陈淮生,商九龄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像苟一苇那样冲击筑基失败跌落到炼气九重,时隔多年之后又重新达至巅峰冲击筑基成功的事例太罕见了,起码他商九龄是第一次见到。
  自己还在想以陈淮生的天赋,三年内能突破筑基,就算是惊喜了,而五年内筑基,也都算比较顺利了,可现在才多久?
  陈淮生很漂亮地回应却让商九龄很不满意:“淮生,什么叫这个机会给他们更好?为师倒是觉得你更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万千瞩目,道会比试若是能胜上几场,还有什么手段方式比这个更好扬名?看看你们一行人在通天泊的猎捕,又有几个人知道?道宫和官家更是毫无觉察,我们深处河北,本身就是劣势,更需要摆脱和突破这个禁锢。”
  “掌门,是弟子。”陈淮生拜倒,再起身一揖。
  “还有,你现在也许感受不到,但是越是到后边,伱就越是会感受到香火愿力对自身修行的加持,为师现在倒是越来越后悔当初是不是该殊死一战,也许就不该退出朗陵!”
  但代收都代收了,他不会去否定,但的确没有花太多心思。
  最初自己是打算借此机会要稳固与丁家的关系,但到现在,他是真的觉得丁熹蓁恐怕会是自己这些弟子中最有希望的一个,哪怕是王垚和徐天峰,日后的前景都比不上丁熹蓁。
  现在这家伙竟然率先在几个有望突破筑基的弟子中飞升紫府,真的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这几个月里,他承受的压力都很大。
  “淮生,是你么?”
  紫府现在老重华派略占上风,但筑基上,老重华派差距太大,而起后备力量上差距更大,现在陈淮生突然异军突起,总算是给自己长了脸面,可以让丁宗寿和齐洪奎二人闭闭嘴了。
  “师尊,宗门里意欲借助此次参加道会的师兄弟肯定很多,他们可能比弟子更需要这一次机会,而且弟子觉得有更更多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这个机会给他们更好。”
  商九龄还是第一次在这个弟子面前袒露心声:“在河北,道宫的影响力太弱,而没有官府的神印,祭祀早已经传统固化,要想改变或者借此加持,难以做到,可要等到大赵官家的影响力渗透过来,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越是往后,香火愿力的作用会越大,对官府的借重会越大,走到紫府层面,商九龄感受越深。
  ****
  第三节 笑谈独在千峰上
  对香火愿力,陈淮生了解还不太深,毕竟他之前只是练气阶段的弟子,几乎感受不到。
  但他也从吴天恩那里听闻过,越往后,香火愿力的影响力加持,这是信仰之力,虽然细微,但是众志成城,便无可抵挡。
  诸天神佛,圣人英雄,孝子文魁,先辈祖宗,尽皆有香火愿力的供奉熏浴,才能维持。
  一个神仙也好,圣人也好,一旦丧失了民心的拥戴,信仰便会坍塌,进而变成一堆真正的泥塑木雕,土鸡瓦犬。
  香火愿力对自身进入高阶修行之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陈淮生之前却还没感受过,但从踏入筑基之后,就不一样了。
  当然最初他也会几乎感受不到,但越往后,那份感受就会越明显。
  陈淮生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商九龄依然不认可:“你说的是指道宫对大赵境内的一些事情处置吧?那风险更大,你不要以为你筑基了,就能履险如夷了,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复杂,危险很大,……”
  没想到陈淮生却给了他一个惊喜,而且好歹还是自己的亲传弟子,哪怕自己并未教授给他多少东西。
  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丁熹蓁悄声问道:“师兄,您是筑基了?”
  要做这种事情,只有在大赵官府从潜移默化进入到光明正大地实施统治时,其他宗门才有机会跟附骥尾来做成,现在还差得远。
  这就是几家合宗带来的麻烦影响,都打乱了,而师尊却又收了丁熹蓁为徒,这就彻底乱了。
  筑基了?自己没看错?
  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控制自己的情绪,丁熹蓁行完礼之后,才又规规矩矩地在一旁与陈淮生见礼。
  不得不说陈淮生此时的筑基还是狠狠地给商九龄争了一口气。
  丁熹蓁的长相很独特,给人印象很深,有点儿像前世记忆中一名女演员杨采钰年轻的时候。
  商九龄皱起眉头,有点儿乱。
  陈淮生无奈地挠了挠头:“师尊,其实王师兄、徐师兄,还有王驰师兄,他们也都表现很好,……”
  “淮生,既然筑基了,那么眼界就不能太过局限了,也要从整个宗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若是能代表宗门出战道会,取得漂亮耀眼的成绩,也能替宗门争光,让宗门新进弟子看到宗门的希望,……”
  王驰筑基成功,曾国麟和鞠传真跃跃欲试,如果让这二人中哪一个抢先筑基了,那他商九龄就真的没面子了。
  陈淮生答应了出战之后,商九龄心情这才好了起来。
  “这三年里,我们不但在燕州六道招了许多新的弟子,而且在朗陵,在义阳,亦有不少弟子进入,为师觉得你的经历应该可以作为这些新进弟子的一个最佳榜样,作为鼓舞士气鼓励人心的典范,……”
  这一次道会派出的比试人员,老重华派弟子中必须要有几个像样的代表,不能完全让凌云宗和丁家弟子占据,这关乎整个宗门内部架构平衡。
  师徒间正说着,一道人影在殿外出现。
  北戎人统治了河北数百年,都没做到,当然这可能和他们是外族有关系,但是凭借着武力他们还是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相当深的印痕,却始终难以真正征服民心。
  “弟子明白师尊的心意,道会比试如果胜出的话,的确能增添名声,尤其是荣登青云榜就更有意义,不过弟子倒是觉得未必要在道会比试这根独木桥上去拼,其实也还有另外一些路径来实现名声的提振,……”
  要说他和丁熹蓁早就认识,当初与尸妖一战时,丁润瑶便带着丁熹蓁一道,只不过后来,几无接触,一直到丁家归入重华派,也没有怎么见过。
  “师尊,咱们还是各论各吧,王驰师兄我叫师兄,熹蓁师妹叫我也叫师兄,……”陈淮生也无奈。
  “熹蓁来了?”商九龄收敛了一下情绪,温声道:“来见过你陈师兄。”
  听到商九龄这话,陈淮生就知道没好事儿,但却无力拒绝。
  “师尊,弟子对这个香火愿力还不太明白,既然香火愿力是民众心念所系,就算是没有官府,但河北之地亦有千万之众,移风易俗,我们重华派未尝不能从头开始啊。”陈淮生忍不住问道。
  “不一样,王垚和天峰年龄不小,而且筑基有些时日了,王驰虽然才筑基,但他年龄呢?你熹蓁师妹都多大了?噢,这好像有点儿乱了,伱喊王驰叫师兄,熹蓁却是你师妹,……”
  在没有一个统一官府的管理下,单凭一个宗门或者世家去移风易俗,那真的是笑话了。
  就算是自己真的不如这位师兄,五年不行,那十年行不行?
  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行不行?
  自己就连这位师兄的一成天赋都不如么?
  能入道而进宗门,哪一个不是自诩天骄,自己连人家一成天赋都不如的这种情形,恐怕绝对没人会承认。
  而且重华派虽然是第一家进入河北之地的宗门,貌似也立住了脚,但是这其实是建立在凌云宗覆灭为代价之上。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戎,北戎人做到了,祀,他们却做不到,而祀就是风俗,而风俗就代表着民心。
  商九龄不能容忍重华荣光被淡化,所以他会穷尽一切手段来强化这一点。
  “嗯,我有一个想法,……”
  以陈淮生这种草莽崛起的范例,对河北这些出身贫寒的弟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陈淮生这种二十入门的弟子都能有此造化,难道他们就不行?
  现在的重华派其实是重华与凌云而综合一,甚至还加上一个本土散修大家丁家,才有资格能和天鹤宗、月庐宗以及凤翼宗这些本土宗门抗衡。
  商九龄当然想过,不仅仅是他想过,估计很多人都想过,但是考虑到民意的反弹和敌视,那可真的弄不好就得不偿失了。
  丁熹蓁目光中充满了不敢置信,这是陈淮生陈师兄?
  “淮生,没有官府神印之力,这便是民间野祀,其香火愿力效果便大幅度削弱,这是其一,另外移风易俗谈何容易?千百年来河北百姓早就习惯了他们祭拜礼崇,你要去改变,弄不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见说不通商九龄,陈淮生其实也明白商九龄的意思。
  但商九龄也同意陈淮生不需要去搞什么挑战,除非陈淮生自己有意,这样也就是陈淮生完成基本的被动应战即可。
  “师尊教导得是。”陈淮生只能应着。
  丁熹蓁是王驰和丁润瑶的女儿,这辈分可就彻底乱了,但若是让陈淮生叫王驰为师叔,那就更乱了。
  “那大赵官府为何不尽早考虑在这边来筹办道宫?不是说大赵已经拿到一些社稷皇旗,与北戎人有了交易么?”陈淮生又问道。
  “弟子拜见师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