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奇幻玄幻>山河志异> 山河志异 第55节

山河志异 第55节

  再加上日常的洗漱用具,木盆、衣架、绳索等杂物。
  倒也周全。
  里间的行功房面对窗户就是一张石炕,上边铺设有竹簟,素净简单,但很实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从进入山门第一天,陈淮生就开始了全力以赴的修行生涯。
  乙舍不是他久留之地,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走出这里。
  他很随意地问过彭友舒,在乙舍中修行进度问题。
  呆得最长的就是五年无法练成,自然就只能离开去门中干一些庶务了。
  近百年来,入道后到乙舍呆的最短时间的是死鬼鹿照邻,只用了九个月就炼气成功,而他入门到悟道也只用了六个月。
  这个家伙在重华派中连破记录,炼气一重到练气二重只用了两年,练气二重到炼气三重只用了三年半,而炼气三重到炼气四重略长,用了六年,但也算相当快了。
  所以二十五年时间,就从入门到炼气六重冲击炼气七重,而年龄甚至还没到三十五岁。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吴天恩在内的所有重华派上下都对鹿照邻的遇害如此痛心。
  陈淮生知道现在自己没法和鹿照邻比,人家是掌门亲自领进门,而且九岁就入门,自己现在都二十了,所以再怎么快,也不会被视为是鹿照邻那样的天才,顶多也就是觉得自己是厚积薄发罢了。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无需背负太多包袱,就算是快一些,大家也能接受。
  毕竟这乙舍里边自己就是年龄最长的,小的人家才满十三岁。
  气生丹田,溶溶于海,灵轮初绽,引华入脉,……
  朗山的月色格外宜人,或许是灵气太盛,或许是水汽稀薄,浓浓月华入室内,房顶的明瓦投入,汇聚在陈淮生身上,让陈淮生呼吸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圆融。
  瞑目沉想,整个肌肤的毛孔都舒张开来,能够感受到来自山中灵气翻滚萦绕在自己身体四周,与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呼吸吐纳,绵延不绝。
  透过低矮的窗户望去,整个巍巍山色笼罩在月华与浩瀚夜空之间,寂寥无声。
  山静似太古,夜长如小年。
  摒弃一切杂念的陈淮生只是静静地享受着平心静气催动体内灵息运行的快意,从未有过如此放松的徜徉。
  或许这就是在山门中无须担心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和伤害带来的沉浸。
  一滴前所未有的硕大精元灵液缓缓再净瓶上方的沙漏形成,还在不断地膨胀,让凭藉灵识内观的陈淮生也感到惊骇莫名。
  这一次比入道以来任何一次所结成的液滴都更庞大饱满,也更纯粹。
  更让他感觉惊诧的是催动的灵息运行仍然没有停留下来的迹象,而在以往,七十二次便是极限,再往下,自己就会灵竭息枯,难以为继。
  一百零八轮回!
  灵息催行速度更快,并不比以往七十二次慢多少。
  那汇聚于沙漏上端的液滴还在继续膨胀,几乎要占到了沙漏上端那个倒三角的一半!
  终于灵轮阴阳鱼停滞了下来,慢慢恢复了抱团,重入丹海。
  那一滴元精也稳定下来,缓缓落入净瓶中。
  肉眼可见净瓶中界限向上浮动了一圈。
  陈淮生倒抽一口凉气,这一滴怕不是有往日三月之功?!
  这宗门山中,真的是洞天福地,竟有如此造化?
  是只有今日初入灵气沐浴,伐骨洗髓之功?
  还是自己前期服食天精地华之物太多,今日集中爆发释放?这种可能性太小,修行从来就不是靠服食天材地宝就能直接飞升的,否则也无需如此勤学苦修了。
  那其他人呢?
  陈淮生努力地稳住心神。
  他确信这种情况应该是多种因素汇聚带来的偶发,否则三五日之内,自己就可以直入炼气一重,只怕整个重华派都要来把自己解剖勘察了。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现象,即便是再无可能有今日之气象,但哪怕只有今日十分之一,那也是一份莫大的进境。
  第二日一早的早课也映证了陈淮生的判断。
  灵力依然汹涌澎湃,但是却再无昨晚的那种飞升举象,阴阳鱼结合日益紧密,凝结的元精也是更加精纯稳定,让陈淮生也是倍加珍惜这份回山门的修行机会。
  第八十七节 印象
  “见过郭师。”
  虽然云鹤和骆休月没有提到过这一位郭崇道郭道师,但是六十出头,已经是炼气七重道师,也算是重华派中精英人物了,而且其在传功院中担任右知院是仅次于执事和左知院的角色。
  “唔,你有何事要见本师?”郭崇道对于陈淮生的拜访略感诧异。
  若是云鹤和骆休月夫妇打了招呼还好说,但是云骆夫妇并没有来信,这一位不过是和云骆夫妇略有交情,就来拜访自己,足见这人的机灵了。
  只是这门派中还得要以修行为重,你再通人情世故,但禀赋不佳,修行艰难,那也是别想在门中出头的,谁都帮不了你。
  “弟子得吴师伯看中初入门中,在蓼县也得云骆二位师兄师姐以及蔡师兄的提携帮扶,方才能有此机遇得回山门修行,此番回山,亦受云骆二位师兄师姐之托,带有蓼县特产,虽不值钱,却也是云骆二位师兄师姐一番心意,……”
  陈淮生奉上木盒,内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东西,冰花粉一瓶,腐松元菌两株,蓝茵苔干一卷。
  这些东西不好论价,因为在市面上基本没有卖的,但你要说有多么珍贵也说不上,但就一个少见就足够了。
  郭崇道也是一个识货的,鼻腔略微一动,就能闻出这几样东西都不是寻常之地所产,阴性灵气十足,对阴虚者补气壮髓很是适合。
  他虽然不需要,但是恰恰子嗣中有一个阴虚,当然也不是必须要靠这個,但却是大有裨益。
  虽说人家找了一个托词,但是诚意交好之心却不言而喻,郭崇道也非那种迂腐之人,对于人家的一片心意也不会峻拒。
  脸色比起昨日见面已经好了许多,郭崇道随手将礼盒放在旁边茶几上,语气温和:“无须如此,他们俩现跟着吴师兄在在蓼县那边进展如何?”
  “不是太好。”陈淮生直接道。
  郭崇道吃了一惊,这么直接说话的弟子还真的少见。
  不管情况如何,一般说来新入门的弟子对这类事情都只会托词不清楚不了解才对,怎么这个弟子却说话如此耿直?
  “不太好?”
  “是,凌云宗连出事端,九莲宗统御局面就侧重于调查凌云宗和定陵吕家的案件,但又没有多少头绪,所以一团乱麻,我们重华派居于从属地位,所以没法自主,只能被动跟随,加之时隔久远,而蜂桶岭一案就没有多少精力去查了,……”
  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情况说个明白,郭崇道对陈淮生印象更深一层。
  或许此子修行天赋不佳,但是思路清晰,分析精准,处事灵活,处理庶务却是一把好手?
  陈淮生没在郭崇道那里待太久,初次见面,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足够了。
  言多必失,今日表现恰到好处。
  上午一名传功道师来讲述了一番炼气的要旨,重点解释了一些气之源泉的理解,陈淮生也听得半明半白的,这种东西更多的是靠领悟,不是听一堂课你就能悟透,更多还是要在修炼中去体悟。
  下午的切磋时间相对宽松自由,三五成群自由交流探讨,也可以去内务院那边观摩和交易。
  每个人进度不同,修行功法不同,更多的还是境界接近,功法一致的在一起探讨。
  “陈师兄修习的是混元功?”看到陈淮生独自一人在灵泉之地挥拳行气,早来一步的胡德禄忍不住走了过来。
  胡德禄这个名字太寻常了,怎么听起来都不像是修仙之辈,但是胡德禄才十五岁,入门两年悟道,在乙舍已经呆了一年半了。
  “哦?”陈淮生点点头,“胡师弟也是修习混元功?”
  “对,咱们乙舍加上陈师兄,有三个人修行混元功,还有一个是寇箐。”胡德禄少年老成,虽然才十五岁,但是说话行事却有条不紊慢条斯理。
  “胡师弟进境如何呢?”陈淮生对这十来个师弟师妹没太大兴趣,也无意深交,在他看来,按照自己现在修行进度,乙舍自己一年之内多半就会离开进入甲舍,没有必要花费太多心思。
  “前一年还算比较顺利,但后半年就遇到瓶颈了,我的道骨比较弱,在行气调息上不能耗费太过。”胡德禄面带颓色,“我比寇箐还早进乙舍几个月,前一年我们进境相当,但后半年寇箐进境越来越快,大大超过了我,如果我所料不差,最多再要一年,甚至半年,寇箐可能就要进甲舍了,而我恐怕再要两年都未必能行,……”
  陈淮生心中微动,“你每次行气多少轮回?”
  胡德禄沮丧地看了对方一眼,“早课九轮回,晚课六轮回,再多就需要佐元丹,但我服食佐元丹对筋骨冲击太大,吃不消,所以我每隔三日才服食半粒佐元丹,……”
  陈淮生已经基本弄明白了这道骨和灵根的区别和联系。
  灵根讲求灵感顿悟,灵根越茁壮,就意味着灵性越强,对外界感悟能力就越细致敏锐,换句话说,体验感悟所得就越多,越容易突破。
  但灵根天定,几无变化,所以有灵根决定天赋上限一说。
  道骨则是关乎修炼中个人灵体的承载能力。
  修炼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同时也是运行灵力来刺激壮大整个灵体的过程。
  道骨与精元、血气、经脉息息相关,但是总的来说道种们的道骨差距不会太大,那么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将精元凝练,血气提升,经脉拓壮结合起来就很关键了。
  修行中伱的效率更高,意味着你的进境会更快,也许大家最终都能完成炼气一重的突破,但是你需要三年,别人只需要半年,这就是差距。
  佐元丹是山门丹房炼制而成,这类通过炼制而成的丹药一般说来药力都有燥性,需要在修炼中加以克制和祛除,对根骨有冲击,所以在炼气初期都只能适当服用。
  胡德禄一天行课才十五轮回,不算特殊的那一次,比起自己日常的三十六加七十二共计一百零八轮回,相差就太大了。
  而且自己原来服食佐元丹也基本上没太大影响,现在自打熊壮的各类灵植供应上之后,自己连佐元丹都懒得用了。
  像冰花粉和腐松元菌以及木樨髓这些灵草效用比佐元丹更好,而且还没有丹药燥性的副作用。
  胡德禄的行功一日只相当于自己的七分之一,是否就意味着,如果自己行功效果与其相当的话,自己的进境就相当于他的七倍?
  如果是这样,胡德禄三年能修成炼气一重,自己也许就只要五个月?
  或许不能完全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自己修行的进境远胜于乙舍这些同伴。
  此时的陈淮生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再和胡德禄探讨其他了,单单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都已经足以让他热血沸腾了。
  或许自己真的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第八十八节 匠作
  一晃就是半个月过去了,陈淮生已然熟悉了重华派、传功院乃至外堂乙舍的作息规律。
  应该说重华派风纪虽严,但是在管理上还是相对人性化的,不过对外堂,尤其是外堂的丙舍和乙舍却是例外。
  大概是觉得没有进入炼气阶段,那么就不配称作重华弟子,所以乙舍和丙舍的弟子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修行上,道师教谕也来得十分频繁。
  早晚课的监督,上午教习对弟子的指导,下午对弟子们交流切磋的观察,道师都要到场,而且都有记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