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古代爱情>名门第一儿媳> 名门第一儿媳 第744节

名门第一儿媳 第744节

  所以,于情于理,他们都应该相助东突厥。
  可朝堂上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原本就是东西突厥之间的家务事,他们不应该插手;况且夏州也并非东突厥重要的城池领地,哪怕真的被西突厥占领,也并不会对东突厥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他们出兵,就很容易引来西突厥的敌意。
  而现在,因为秦王领兵出征,长安城的守军不过数万,原本就要防备各地叛军的虎视眈眈,若真的引来阿史那朱邪的突厥大军,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有一些人认为绝对不能在此时出兵支援千城公主,引来西突厥的战火。
  现在两边争执不下,在朝堂上吵完了,回到立政殿商议的时候还是在吵,宇文渊又感觉到头疼欲裂,便索性挥手道:“行了,你们都下去吧,这件事朕要再想想。”
  众人瞪着对面的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纷纷起身告退。
  就在众人都已经快要走出立政殿大门的时候,走在最后的兵部尚书董越却停了下来,回头来:“皇上,微臣还有些话想要说。”
  宇文渊原本在揉着太阳穴,抬头见是他,便道:“你说。”
  虽然让他说,可董越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等所有人都离开了,并且玉公公也在外面关上了殿门,他才走回到大殿上,宇文渊顺手指了一下旁边,董越立刻谢恩,坐到了他左手下方的座位上。
  宇文渊道:“你要说什么?”
  董越道:“皇上,秦王出征到现在,已经第五天了。”
  “嗯。”
  “可他,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
  “五天,只怕还没见到梁士德的人,有什么消息好传的。”
  “微臣是想,五天时间,秦王殿下至少已经过了潼关,应该发回些消息,让朝廷对他的动向有所知晓。”
  “……”
  “否则,再往前走,跟敌军交手,怕是就更顾不上咱们了。”
  宇文渊的眉头慢慢的拧了起来。
  其实过去宇文晔领兵出征,除了他十几岁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宇文渊会让他随时传消息回来以掌握动向,但之后赢了几场,他也越来越游刃有余,宇文渊便放手让他去征战,时常是交给他一支人马由着他怎么折腾,往往会带回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所以这一次,他也完全没有想过要让宇文晔随时传递消息回来让他掌握。
  可董越的话,却提醒了他。
  现在的宇文晔,已经不是当初宇文家的二公子,而是大盛王朝的秦王殿下,更是在朝堂上能跟太子一争高下的天策上将,尤其在经历了龙门渡一战之后,宇文渊对他也多少有些不放心。
  否则,也不会让齐王率兵攻打洛阳。
  他道:“你的意思是——”
  董越陪笑道:“其实之前微臣就跟皇上说起过,这一次秦王殿下出征,应该在军中派遣监军,以监察秦——以便皇上知晓前方的战事,免得再重蹈之前的覆辙。”
  “……”
  “毕竟这一次,又出了西突厥的事。”
  “……”
  “若秦王殿下此战不能胜,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万一再有什么……那长安这边就麻烦了。”
  宇文渊的脸色慢慢的沉了下来。
  而一看到他的脸色变了,董越的心中也有些慌,事实上,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原本掌心就已经满是冷汗,此刻扶着两边膝盖,连衣裳都润湿了。于是立刻说道:“微臣妄言,请皇上恕罪。”
  “……”
  宇文渊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微微眯起双眼看了他一会儿,终于道:“这件事朕会考虑的。你下去吧。”
  “是。”
  董越起身,退了出去。
  宇文渊一个人留在空旷的立政殿内,虽然桌案上还摆了不少需要处理的文书,原本是打算跟这些朝臣们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就批阅的,可现在却心烦意乱,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更一个字都批不出来,只能心烦意乱的将文书推到一边。
  过了一会儿,玉公公捧了一盏茶走进来。
  看到宇文渊眉头紧蹙,一脸凝重的神色,他也不敢多话,只将茶杯放到皇帝的手边上,便静静的侍立在一旁。
  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渊大概是觉得这个大殿里也有些闷了,索性起身往外走去,玉公公慌忙上前为他推开了殿门,一阵清风吹来,总算让他郁闷的情绪稍稍放缓了一些。
  但下一刻,宇文渊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玉公公慌忙又小跑着进了殿内,将那杯茶捧出来奉到宇文渊的面前,他接过来喝了两口,嗓子仍旧痒痒的轻咳了两声,玉公公道:“皇上这两日嗓子都不太舒服,奴婢让尚食局多送些汤品来润一润吧。”
  宇文渊淡淡道:“看着办。”
  “是。”
  宇文渊又喝了两口茶,再看向外面的天清气朗,却莫名感觉到有些淡淡的阴翳压在心头,他突然道:“玉明礼。”
  “奴婢在。”
  “秦王这一次领兵出征,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玉公公吓了一跳,立刻陪笑道:“奴婢岂敢妄言。”
  宇文渊低头看了他一眼,忽的一笑,笑容中也带着几分自嘲,摇头道:“朕跟你说这些……行了,你下去吧。”
  第945章 春意盎然
  第二天一大早,商如意用过早膳,看着外面天气还好,便带着图舍儿往内廷走去。
  这些日子她大多时间还是待在千秋殿里,难得来一次内廷,却见这里已经一片绿树成荫,许多在冬天里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的花丛也都长出了茂盛的绿叶,更有透着红的粉的花骨朵藏在中央,时不时露出一抹新鲜的颜色来。
  没走一会儿,就出了一身薄汗。
  图舍儿一边给商如意摇着扇子,一边又担心商如意马上就想要回去,毕竟难得出来走走散散心,她欢喜得紧,便说道:“王妃,咱们去廊上休息一会儿吧。”
  商如意正有此意,便点点头。
  于是两个人上了千步廊,这里四面通透,又没有太阳晒着,比外面更凉快了一些,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数着外面快要开花的玉兰、迎春、杜鹃,还有垂丝海棠,不知不觉的,就到了留步亭。
  刚一走近,发现里面已经坐着人了。
  那人一看到商如意走过来,便缓缓的起身,而商如意见状立刻上前见礼:“陶美人。”
  坐在留步亭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宇文渊后宫中的一位妃嫔,美人陶晚吟。
  商如意并不常去宇文渊的后宫走动,就只见过那个受宠的张婕妤几次,至于这位陶美人,之前在宫宴上见过两面。她今年三十多岁,但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皮肤白皙,眉目如画,是个温柔如水的美人。听说她在入宫之前已经嫁过人,夫妇还算和睦,可惜丈夫早亡,连个孩子都没留下,她容貌美丽,性情温顺,后来还是应选入宫,只是并不太得圣宠。
  大概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秦王妃,这位陶美人也十分诧异,忙道:“秦王妃不必多礼。”
  说着,让身边的小宫女巧舒把对面的石凳清扫干净,请商如意坐下,图舍儿自然不能让嫔妃身边的人来服侍商如意,急忙也上前去,两个丫头三两下就弄好了。商如意坐下来笑着说道:“陶美人今天是出来散心的吗?”
  陶晚吟低着头:“闷在屋子里也没事做。”
  商如意笑道:“是啊,父皇每日都忙于政务,听说一大早就上早朝了。”
  陶晚吟有些尴尬:“是吗。”
  一旁的巧舒不悦的看了商如意一眼。
  在她的眼里,自家主人不受宠是宫里明摆着的事,秦王妃这么说,莫非是有意羞辱?可两个人没什么来往,更别提有恩怨了,这位秦王妃一来就往人伤口上戳,未免太欺负人。
  可是,陶美人毕竟不受宠,哪怕是被身为晚辈的秦王妃奚落,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位秦王妃诞下了皇帝陛下最疼爱的皇长孙,如今受宠得很。
  只能默默的咬牙忍下。
  看着他们主仆二人难堪的神态,商如意却并不在意,又继续说道:“但父皇这么忙,就容易顾不上龙体。前两日我就听见父皇说话的时候嗓子沙哑得很。”
  陶晚吟更尴尬了,只说道:“好像是的。”
  商如意道:“若是有人给父皇送些温润的汤品去,就好了。”
  “……”
  一直到这个时候,那陶晚吟才有些回过神来,她抬头看向商如意,只见这位秦王妃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眼神温柔,又闪烁着聪慧的光芒,陶晚吟想了想,还是只能难堪的笑道:“这自然是好的,只可惜,皇上平时不大去我那里。”
  “这样啊……”
  商如意倒也并不意外,只说道:“我这里有个方子,陶美人不嫌弃拿去看看,若父皇真的去了你那里,也算有备无患。”
  陶晚吟像是明白了什么。
  再看商如意真的拿出了一张纸笺,她便示意巧舒去拿了来,接到手上看了看,然后说道:“多谢秦王妃了。”
  商如意笑道:“陶美人见外了。”
  说着,陶晚吟已经将那纸笺叠成了一个豆腐块放进袖子里,两个人坐在亭子里又欣赏了一会儿外面的风景,眼看着太阳大了,两个人便起身道别,各自回宫。
  内廷一片春意盎然,可朝堂上还是杀气腾腾的。
  是否出兵夏州的事情吵了两日,仍然没有一个结论。
  虽然宇文渊已经透露出了想要出兵的意愿,可现实的问题还是摆在眼前,如果出兵,出多少?长安这边留多少?万一遇上了其他敌人趁虚而入,该如何应对?
  更重要的是,如果东都一战失利,梁士德早就和西突厥勾结,若他们趁此机会一同攻打大盛王朝,又该如何?
  这些问题让宇文渊有些犹豫不决。
  但有一件事却隐隐在他心里生了根,便是要往宇文晔的军中加派一位监军,毕竟可能面临双线作战的问题,他必须随时知晓东都那边的战况,不能两眼一抹黑。
  等到退朝之后,他又跟几位大臣商议了许久,直到该用晚膳的时候才空闲下来。
  正准备传膳,就看见玉公公进来禀报:“皇上,秦王妃带着小世子来了。”
  “哦?”
  听到这话,宇文渊的脸上倒是露出了几分喜色,立刻道:“让他们进来。”
  玉公公忙出去传话,不一会儿,就看到商如意带着图舍儿和长菀从外面走了进来,叩拜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平身,不要多礼啦。”
  宇文渊微笑着抬手,一双眼睛已经落到了图舍儿怀里正睁大了双眼盯着他,然后像是认出他来,忽的咧嘴格格一笑,笑得整个天地都明朗了的小元乾身上,笑道:“来来来,来皇爷爷这里。”
  玉公公忙上前抱着小元乾过来,这孩子迫不及待的一下子就扑进了他怀里。
  宇文渊乐得开怀大笑起来。
  一边笑着,宇文渊一边抬头看向另一个跟着商如意过来的宫女,平常商如意只带着图舍儿来的,而长菀这回跟来,手里还拎了一个食盒,于是道:“你带了什么来吗?”
  商如意道:“儿臣昨天在内廷游玩的时候,遇到了陶美人,听她说父皇这两日有些咳嗽,儿臣想着开春了,天气变得快,又有风寒侵袭,所以特地熬煮了一些清凉润肺的汤来,父皇不嫌弃的话将就用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