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624节
虞明月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而且,她把事情想得简单,已经不止是她一个人的事,毕竟她姓虞,是他这个吴山郡公已经认祖归宗的嫡长女,若真不慎牵连上自己,眼前的荣华富贵只怕也会烟消云散。
想到这里,虽然已经非常不耐烦,可虞定兴也只能耐着性子道:“明月,有些事情,你不要太想当然了。”
说着,他语带警告:“你忘了百福殿那晚吗?”
一提起这个,虞明月的脸色顿时一僵。
这些日子她几乎没能再跟宇文愆见面,哪怕听说宇文渊已经赐给了他两名侧室,可这些消息也只能通过慧姨传递出来,因为自从百福殿的庆功宴那晚,原本对她赏识有加的宇文渊突然就冷淡了下来。
她明白,是因为她那晚说的那些话。
可是,那些话到底哪里错了?
这些日子她愤懑不平,但也不能不承认,就算她掌控了再多的事,知晓了再多的未来,在这样的封建王朝里,身为皇帝的宇文渊就是眼前翻不过的一座大山。他是皇帝,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除了讨好他,让他高兴,让他认同,自己和宇文愆没有别的出路。
而眼看着她变了脸色,虞定兴立刻接着道:“就是因为你想当然,更口无遮拦,才让陛下疏远了你,不然,你现在哪里还用留在家里,早就已经搬进承乾殿,做太子妃了。”
“……”
“你跟着太子征战太原,一路的辛苦到此白费,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虞明月用力的咬住了下唇。
但沉默半晌,她还是冷笑道:“你以为,这个太子妃我就真的做不成了吗?”
“……!”
虞定兴心一跳,看向她。
说起来,自从这个女儿带着当初的宇文大公子回到他身边,并且将他带上了这一条飞黄腾达的路之后,他虽然让她认祖归宗,也让她住回了家中,甚至激怒了妻子和小女儿,令他们都避开回了娘家,可他的心里对这个女儿,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他也不傻,从虞明月时不时看向自己的冰冷的眼神中,他能清楚的辨认出那种鄙夷和不屑。
毕竟,当初是自己抛弃了他们娘儿俩。
如今两个人坐在一起,父女相称,说是父女,倒不如说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他需要这个时不时就能把控时局的女儿为自己出谋划策,而虞明月,她也需要这个虞家嫡长女的身份,才能勉强够上太子妃的人选。
但即便如此,对虞明月那种冷酷的性情和歹毒的手段,他的心中多少是有提防的。
如果真的有一天,知道她彻底做不成太子妃,可她的行事又始终在刀尖上行走,很可能连累到虞家上下,他会毫不犹豫的再次抛弃掉她,就跟当初,抛弃自己那个怀着身孕的发妻一般。
可现在一听这话,虞定兴的心念又是一动,压低声音道:“你,你还有什么办法,能重新获取陛下的欢心吗?”
说着,又想起这一次虞明月做的事,忍不住皱眉:“你这一次的计划,不过是让千秋殿的人闹出丑闻罢了,就算陛下真的厌恶了秦王,可对你也没有半分好处。”
虞明月淡淡笑道:“好处大着呢。再说了——”
说话间,她的一根只手点在桌上,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又仿佛在谋划着什么,道:“要夺取皇帝的欢心,还不容易?秦王依仗的不过就是军功罢了。只要我们……”
虞定兴一惊:“你,军功?你能有什么机会立军功?”
虞明月冷冷一笑,道:“等着吧,机会,会上门的。”
说着,她转头看向外面漆黑的夜色,厚重的云层中慢慢的分开,露出了一弯如钩新月,回到这个时代,在失去了所有的计时工具之后,她也只能通过向周围人学习,慢慢的学会了通过辨识月亮来判断时间。
而那个关键的时间,只要耐心等待,就快到了。
“现在,”
她喃喃道:“我就只想看看,他们要如何过明天这一关。”
第759章 不堪
一转眼,到了第二天早上。
商如意醒来的时候,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而宇文晔才刚在庭园里练完了剑,一边擦汗一边回来,此刻商如意也起身了,图舍儿他们立刻送来了热水毛巾,等到两人洗漱完毕,便坐到一起用早膳。
平时宇文晔吃饭很快,大概是因为出身行伍的关系,他很少把时间花在细嚼慢咽上,尤其是要去上朝,或者出去办事的时候,经常是商如意一碗粥还没喝几口,他就已经吃完了。
可今天,他却吃得很慢。
吃完之后,他也没有立刻出去,而是漱了口,便陪着商如意坐到卧榻边喝茶休息,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商如意问道:“你今天不出去吗?”
宇文晔摇了摇头:“今天没有早朝,而且——”
他说着,又抬头看了外面一眼,虽然千秋殿外还没有来传他们的人的身影,但两个人都笃定,慧姨一定会想办法将那个小宫女见春的死让皇帝陛下知晓,而皇帝刚登基不久,宫中就出现死人的事,也一定会过问的。
所以,宇文晔留在千秋殿,是要准备处理这件事。
商如意却忍不住蹙了一下眉头,轻声道:“这件事,还是交给我就好。”
从小到大,不管是早逝的父亲母亲,还是疼爱她的舅母和表兄,这些人不管再如何呵护她,都在言谈举止中向她传递一个讯息,那就是女子不能无所事事,哪怕不能上阵杀敌,但生而为人,就应该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更何况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了秦王妃。
宇文晔每天要上朝,要去军中练兵,去处理朝中和文武大臣们的关系,还要考虑何时出兵,何时与东都决一死战,那么身为秦王妃的她,要做的自然就是为他清除后顾之忧,让他轻装上阵。
而楚若胭的事,以及慧姨和虞明月的动作,就是她应该去处理的。
况且,宇文渊要过问这件事,只要宇文晔不在,那么这件事最差的结果,也只是她和楚若胭之间的“矛盾”;但若宇文晔在场,这件事的结果多少会影响宇文渊对宇文晔的看法。
毕竟,连小小的家都治理不好,如何治理更大的国家?
所以,她不想让宇文晔插手到这种事情里。
听见她这么说,宇文晔的嘴角轻抿,却还是强压下了那一点淡淡的笑意。他捂着嘴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才说道:“你以为我真的愿意管这些事?”
“那——”
“是因为你怀孕了,我才陪着你。”
“……”
“等你今后生了孩子,这些事我才懒得过问,你自己去处理好。”
商如意撅起了嘴。
怀孕,又不代表她就变笨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自认该应付的都能应付,宇文晔这话,分明就是瞧不起人。
正当她要开口的反驳的时候,就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两人抬头一看,只见长菀领着玉公公和两名小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一看到他们,玉公公立刻上前来行礼:“打扰秦王殿下和王妃了。”
宇文晔道:“公公过来,是父皇有什么吩咐吗?”
玉公公道:“是。陛下传召秦王殿下与王妃前去两仪殿见驾。”
终于,来了。
两个人准备已久,这个时候也没有太惊诧的表情,但商如意还是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的站起身来,两个人都整理了一下衣冠,便由玉公公带路,跟着一道走出了千秋殿。
不一会儿,便到了两仪殿。
今天因为不上朝,宇文渊也难得的有了一点闲暇,但走进两仪殿的时候,还是从微凉的空气里闻到了一点淡淡的油墨香,再看到大殿上的桌案上,摆着几摞文书,显然宇文渊大清早起来,就在批阅奏折,阅读文书。
可现在,他的纸笔都放到了一边,两只手搁在桌沿。
大殿的一侧,慧姨和那两个百福殿的小宫女侍立在旁。
两人立刻上前行礼,宇文渊虽然面色不算太好,但看到商如意还是立刻温和的说道:“如意,朕早就说过不必再行跪拜之礼,你有身孕,要好好将息才是。”
商如意恭恭敬敬的道:“多谢父皇。”
宇文渊点了点头,再看向他们的时候,目光又严肃郑重了起来,道:“你们应该知道,朕今天把你们找来,是何原因吧。”
商如意故意转头看了一旁的慧姨一眼,然后道:“儿臣明白。是为了百福殿后的枯井里,那个见春的尸体。”
慧姨忙陪笑着说道:“陛下,这件事本该让奴婢查清之后,处理便是;但奴婢未能处置妥当,令陛下知晓此事,更百忙之中还要过问此事。都是奴婢的罪过。”
商如意和宇文晔对视了一眼,也都没说话。
这,也是他们能想得到的。
宫里死了一个小宫女,自然不必一定要向宇文渊禀报,但慧姨想要把事情闹到皇帝面前,就有成百上千种办法让皇帝“无意中”知晓此事,而她,也不过就是个“处置不妥”的罪名罢了。
果然,宇文渊淡淡的摆了摆手。
他看向宇文晔,道:“那个死了的见春,听说是金玉苑的宫女。朕本该询问她的主子,不过——朕想了想,还是想问清楚你们两个,再做处置。这个见春的死,是怎么回事?”
说完,他又目光闪烁着看向商如意:“你,你们,可知晓?”
不等宇文晔开口,商如意立刻上前一步,低着头道:“父皇,这件事儿臣是知道的。”
“哦?你何时知道的。”
“就是昨天,百福殿的宫人把尸体从枯井里拖出来之后。”
说罢,她故意转头又看向慧姨:“本宫特地派了身边的卧雪过去查看,慧姨当时应该跟她碰过面吧。”
慧姨笑道:“是。”
宇文渊道:“那,你们可知道,这个宫女为什么会死在百福殿后的枯井里?”
商如意平静的说道:“儿臣在这之前,从未见过这个见春,所以不清楚她的死因。但听卧雪回来说,慧姨昨日见到尸体的时候就告诉了她,那见春是自己溜到百福殿后偷懒玩耍,结果不小心跌入井中死去的。”
说着,她又看向站在慧姨身后的那两个宫女:“这个,你们昨天都听到了吧?”
那两个宫女正是之前发现尸体的人,昨天也的确在那井边不远,虽然吓得魂飞魄散,但因为事关人命,尤其慧姨又是调查这件事的人,所以他们的对话,他二人还是听得一清二楚。
此刻秦王妃问,两人自然不敢怠慢,急忙点头如捣蒜:“是,是的。”
慧姨的脸色顿时一沉。
她昨天说那番话,本意是想要激得卧雪跟她动手,又或者,吓得卧雪回去禀报商如意,让他们沉不住气去过问此事,好顺理成章的把事情闹大;却没想到,不仅秦王妃,连那个小宫女卧雪都那么沉得住气,几番试探刺激,他们都不动声色,而现在,商如意更是借着她昨天自己出口的话,就想要把这件事掩盖过去。
这怎么行?
想到这里,慧姨立刻勉强的笑了笑,道:“昨天,奴婢也只是妄加猜测。”
说着,她又接着道:“因为自陛下登基以来,宅心仁厚,善待宫中上下,奴婢认为,这些宫女也应该心存感激才是,并不会闹出什么——不堪的事。”
这“不堪”二字,她特地加重了几分。
宇文渊的眉头也拧紧了些。
的确,自从登基以来,他的治下都是外紧内松的状态,毕竟时逢乱世,遍地烽烟,群雄割据,他需要付出最大的精力去抵御外敌,不管是之前东进到扶风的薛献大军,还是之后占领龙兴之地太原的王绍及与突厥联军,都是如此;而在内部,尤其是宫中,因为经历了之前楚旸的严酷统治,哪怕是大兴宫中的宫人们,一个个都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他必须让他们知晓,自己和楚旸是不同的皇帝,更不会那般严苛的对待宫中的人,才能让大家对这个新生的王朝产生信心。
一直以来,哪怕是遇上了瘟疫,他的治理也是如此。
却没想到,竟然碰上了这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