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501节
“王妃……”
图舍儿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又难受,又委屈,可是,自己都这样了,为什么商如意却反倒毫不在意。
难道,她真的不在意?
她下意识的想要问——毕竟,这位从小就被她放在心尖上的小姐,如今的秦王妃,不论身份如何改变,都还是在她的心尖上,她不愿看到商如意任何一点苦难,痛苦也不愿意。
图舍儿轻声道:“小姐……”
商如意又看着她,微笑着,甚至是耐心十足的,只是开口时,声音仿佛染上了一点夜露的湿意,都有些沙哑了起来:“听话,下去吧。”
图舍儿想要听话,却实在舍不得离开,最后,还是一旁的长菀抓住了她的手腕,又用了点力气,终于将她一步三回头的拖出了千秋殿。
远远的,还能听到她担忧的叹息声,和一阵低低的,不甘的嘟囔。
而一直到他们的脚步声走远了,再也听不见了,商如意仍然保持着刚刚那个姿势,好像失去了动弹的力气一般,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很久,她才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动了动。
周身,却仿佛被冻僵了一般。
这,不算意外。
甚至,从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眼前的命运,和这九重三殿带来的荣耀之时,她就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这一刻。
只是没想到,会是今天,此刻。
不过,真的不算意外,毕竟昨天,她就已经跟宇文晔提过,让他去金玉苑陪陪楚若胭,只是因为昨天是他们第一天搬进皇宫,宇文晔以秦王的身份,还是留在了秦王妃的身边,不论如何,已经给足了她的面子,也向所有人昭示了他们的关系。
那么今天,又是出征在即,他去看看楚若胭,的确是应该的。
“应该的……”
仿佛是听从心里的声音,又仿佛是在说服自己,商如意喃喃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这三个字,终于从这三个字里找到了一点安慰,也恢复了一点力气,慢慢的转过身去,望向窗外漆黑的天空中,那一轮并不圆满的月亮。
果然,人月,难两圆。
只有一两点寥落的雨滴,轻轻的落在洒满月光的窗台上。
|
在同样的月色下,这个时候,苏卿兰终于到家了。
她的母亲虽然也是少有的在朝廷任职的女官,可俸禄并不多,家底也不殷实,所以只能住在离皇宫较远的永安坊内,一处普通的平房便是她的居所。
这里的邻里也都是些普通百姓,不会深夜宴乐,所以她回到家的时候,周围已是一片漆黑,只有远近几条巷子里还有野狗打架,发出呜呜的声音。
剩下的,便是寂静的长街上,轻轻回响的,她自己的脚步声。
平时她很少这么晚回家,今天这样,自己也不由得有些心惊,眼看着前方就是自己的家了,提了一路的心也总算恢复了平静,不由得加快脚步,就要往前走,却在离家门口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一下子停下了脚步。
而且,呼吸,也窒住!
因为她突然发现,在自己家门口,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正靠在门边,像是在等着什么。
那是谁?
要干什么!?
她又惊又怕,下意识的要往后退,可这样的深夜,若不回家,她又能往何处去?所以只能往前走,可沉重的脚步却实在迈不出去。
就在她进退两难的时候,那个高大的身影却动了一下,似是抬起头来。
淡淡的月光,一下子照亮了那张英俊的脸,尤其是一双明亮的眼睛在看到她的时候,似乎比月光更亮,然后立刻直起身,对着苏卿兰露出了一抹欣喜的笑意。
“你回来了。”
“……!”
苏卿兰的呼吸又是一窒。
这个声音是——
她下意识的往前走了两步,月光似乎应着她的心事,在这个时候更亮了几分,也让她看得更分明,眼前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姜洐!
“你——”
她又惊,惊讶中透着几分分明的喜悦,刚想要说什么,立刻咬住了下唇。
今天,是初五!
是她之前答应过,去他家的日子!
因为今天突然得到了封赏的圣旨,她立刻进宫谢恩,之后又到百福殿赴宴,一时忙乱,也忘了与他相约,直到出宫时秦王妃问起今天的日子,她才突然想到。
但,又想到自己爽约,只怕姜洐也对她失望,不会再来找她了。
没想到,他竟然找到她家来了!
苏卿兰又是羞愧,又是紧张,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而姜洐已经慢慢的走到她面前,低头打量了她一会儿,然后一笑,道:“你平安回来了,就好。”
苏卿兰望着他:“你——”
姜洐笑道:“我看你今天没来,担心你出事了,所以进城打听了半天,总算找到这里,他们说你进宫去做事,我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所以一直在这里等你。”
“……”
“看你没事回来,我就放心了。”
说完,他对着苏卿兰一笑:“夜深了,你赶紧回家休息吧,我走了。”
他转身,便要离开。
可就在他刚要迈出脚步的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一声轻轻的,却仿佛带着一点不可抑制的轻颤的声音——
“你,等等。”
姜洐立刻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她,只见苏卿兰轻声说道:“你,过两天要出门做生意,是吗?”
“是。”
“一路顺风。”
“嗯。”
“早些回来。”
“……”
“等你回来了,”苏卿兰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像是下定决心一般,认真的道:“我,再去你家。”
“……!”
姜洐的眼睛一下子更亮了,惊喜交加的望着苏卿兰,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沉默了许久,才微笑着,郑重的点头:“一言为定。”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第618章 胡天十月即飞雪
“还真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十月即飞雪啊。”
大概是因为靠近潼关,精神也越发紧张的关系,虽然耳边寒风呼啸,商如意还是很清楚的听到了身后的队伍里,有人无奈的叹息声,闻此言,她的眉头也拧得更紧了一些。
今天,已经是他们行军的第三天了。
就在三天前,十月初六,宇文渊登基的当天,他们天刚拂晓便领旨,各自率领两万先锋部队出征。谁知,就在第二天,天气骤然变冷,而且越往北走,天气越冷,不仅开始下雨,雨中还夹杂着碎雪,风卷着寒意吹过脸颊,如同刀割皮肤一样生疼。
这个时候,军中开始传诵起一首诗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十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诗正是那位集贤殿正字所做,据说,只是她信手拈来,却已经令军中无数人赞叹,尤其是在越靠近潼关,天气也越来越冷,虽然还没有到胡天飞雪的地步,可“狐裘不暖锦衾薄”的寒意,让众人越发对这位才思敏捷,又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的虞大人钦佩不已。
此刻,他们眼前的情形,也的确完全符合这首诗所描绘的——
道路的两边百草摧折,天空中,更有被风卷裹着,凌乱飞舞的细碎雪珠,等到终于落地,铺在草尖上,如同凝结了一地的寒霜。
虽然大军出征,也准备了冬衣,但谁也没想到,天气会冷得这么快,行军的速度减缓了不少,众人也都叫苦不迭。
其间,还夹杂着一个带着稚气,但抱怨的却和众人大不相同的声音——
“好饿啊。”
且不说这声音熟不熟悉,只听到这三个字,大家也都知道是谁在说话了。商如意回过头去,果然看到骑马走在身侧的善童儿嘟着嘴,一手持缰,一手捂着肚子,小脸皱成了一团,还仰头往前看去,嘴里嘟囔着:“什么时候才能到潼关啊?”
旁边有人笑道;“出潼关就要打仗啦,你不怕吗?”
善童儿噘着嘴道:“出潼关不就是为了打仗的嘛。可是,打仗也得先吃饱饭呀。”
众人立刻笑了起来。
就在这笑声中,一阵急风突然吹过,忽的一下把他头上的头巾给掀开了,露出了满是青茬的光头。
善童儿惨叫起来:“啊,好冷!”
他虽然已经入世,也开始蓄发,可到底时间不长,头顶上只蓄起了短短的一截毛刺般的头发,跟小刺猬似得,身边的大人路过时都忍不住伸手摸一把,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头皮还冷,所以善童儿赌气拿了一块布做成头巾裹在脑袋上。
这一下头巾被风吹走,他立刻伸手去抓,奈何年纪小,手也短,堪堪错过,急的他哇哇乱叫。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猛地伸出,一把抓住了那头巾。
是申屠泰。
只见他一回手,将头巾又盖回了善童儿头上,再揉了一把扎手的脑袋,那满是虬髯,凶悍如虎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道:“老九,小心点。”
善童儿立刻笑道:“谢谢七哥!”
说着,自己接过头巾来又密密实实的包在头上,周围的人看着他这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商如意也笑了笑,然后回过头去。
正好,就看到骑马走在前面的宇文晔,似乎也闻声侧过脸来看着这一幕,只是在她刚一转过头去的时候,他立刻也回过头去。
两个人的目光,甚至都没有交汇一下。
商如意握着缰绳,被风吹得几乎快要失去知觉的手,忍不住紧绷了起来。
他们两,已经三天,没说过话了。
只除了出发的那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