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第177节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第177节

  燕三几人当即抄起麻袋打马过去,不久后便带着鼓囊囊的麻袋归来。
  “全部洒这里。”黛黎方才让人挖了个坑,“枯叶先铺,然后是绿草。别铺完,用三分一即可。方才让提的水呢?州州,浇一点水下去。”
  青年提起木桶,一手拎木柄,另一手扶着木桶底部,哗地往坑里泼水。
  黛黎:“再铺牛粪和猪粪,和枯叶绿草交错夹层。州州,浇水。”
  众人依言而行。
  好一通忙活,六车的粪和着枯叶绿草合计堆了两个大粪堆。
  黛黎拍拍手:“用稻草将上面盖一盖就完事了,今日便到这里吧。明日再去收一些牛粪猪粪,后续如法炮制,堆多些粪包。至于这些堆好的肥堆,君侯,你安排个值班表,每隔五日让人来翻一回。”
  北地的田地这么多,光是一点有机肥是绝不够用的。既然如今是农闲,不如干脆多做一些。
  众人领命。
  “咕噜噜——”
  黛黎隐约听到了车轮声,她循声看向渔阳的方向,竟见一辆马车往这边驶来。
  她稍愣,下意识转头看身旁的秦邵宗。男人对上她的眼,棕眸多了几分温和。
  “夫人,随我回家去。”他笑道。
  凉风拂面,刮在脸上冷冰冰的,冷到甚至令人觉得面皮那一块微微发麻。
  但是那辆马车却像一把火炬,分明并不奢华打眼,却有种融融的暖意。
  黛黎垂了垂眼。
  从这天开始,每隔几日秦府便有几匹快马同出,直奔郊外。
  快马来来去去,日升日落,时间缓缓流过。
  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而在深冬的尾巴,黛黎的第一批熟腐粪便,在万众期待中完成了发酵。
  第136章 大婚
  “夫人, 三个月已至,你说的什么发酵应该完成了。”
  不仅是丰锋等人,秦邵宗也时刻记着堆肥一事。
  他说这话时, 黛黎正在吃早膳。
  热腾腾的汤面氤氲起雾气,热雾沾到女人黑长的眼睫上, 仿佛渡上了一层水色。随着她缓缓抬眼,那抹亮色好似落入点漆的眼中,伴随着她勾起嘴角晕开明艳的涟漪。
  “先前你只问了一回堆肥日期,我还以为你不急呢。”黛黎笑他。
  “涉及粮仓, 关乎百姓生计, 我为北地父母官,自然是急的。”秦邵宗嘴上说着“急”, 神色却平和得很,他拿起茶壶给黛黎喝了一半的茶盏满上, “但我对夫人信心十足,故而往常便没多问。”
  他给她倒茶时, 黛黎下意识将食指和中指并起, 轻点桌两下。
  秦邵宗顿住,放下茶壶后学着她方才的动作,“哒哒”点了两下,“这是何意?”
  黛黎:“……多谢你的意思。”
  秦邵宗又敲了敲, “你们那边流行这个?”
  “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一个故事的衍伸。”黛黎见他兴致盎然, 不用猜都知晓他肯定要问,干脆往后说:“以前有个代号叫乾隆的皇帝微服出巡,在茶楼和臣子聊天时顺手给臣下倒了茶,因着当时茶楼里人来人往,臣子不好跪地谢天恩, 情急之下遂用二指作腿,曲指谢恩。后来此事传了出去,又经过时间的洗礼,从曲指演化成简单的点指礼,意指无声道谢。”
  秦邵宗感叹道:“倒是有趣。若有机会,我真想随夫人一同去桃花源看看。”
  “得了吧,你不会习惯那里的。”黛黎想也不想就说。
  秦邵宗皱眉不解,“为何?我对夫人的故土向来有无限好感。”
  “你如今坐拥北地几个州,你知晓你这种行为在桃花源叫什么吗?”黛黎神色凝重,“拥兵自重,军阀行为!放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是要被打倒的,斩立决那种。”
  秦邵宗:“……”
  难得在这人脸上见到一言难尽的神色,黛黎舒心得很,执着玉箸往碗里一捞,迅速吃完剩下的面条。
  今日确实要出田,用过早膳后,黛黎和秦邵宗带着人策马出城。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通往农田那一路积雪深深。若是寻常,贸然骑马过去极容易折了马腿。
  不过在两人来之前,莫延云等人已大致处理过道路,如今黛黎和秦邵宗一路畅通无阻。
  三个月过去,当初的两个圆包肥堆像两只疯狂下崽的兔子,仿佛只是一晃神的功夫,便堆得满田野都是鼓包。
  黛黎来到最初的农田——一号田前。
  “母亲。”秦宴州也早早来了。
  不仅他,还有秦祈年和施溶月也在。
  秦红英到底已嫁作施家妇,且还不止施溶月一个孩子,在外甥的及冠礼后不久,她便回了南羽郡,只将女儿留在渔阳。而临行前,她特地拉着黛黎好好聊了一番,拜托黛黎多照看点施溶月。
  黛黎没有养过女儿,除了平日把施溶月叫过来,多和小姑娘聊天以外,其余的,都是让她和府里三个小郎君一起玩。
  十六岁的小孩,放现代才读高一,玩心肯定是重的,总不能拘着。
  后来堆肥之事缓缓展开,施溶月也时常跟着来郊外。
  小姑娘生于望族,但并不娇气,这会儿穿着一双褐色的鹿皮小靴,一脚一个小泥坑地跟在秦宴州身后,在秦宴州喊过人后,她也向黛黎见礼,“黛夫人。”
  黛黎翻身下马,“你们来了多久了?”
  秦宴州知道她平时睡到自然醒,遂说:“不过两刻钟而已。母亲,接下来要做什么?”
  黛黎:“把肥包铺开看看。”
  一众武将得令,拿着大铲子吭哧吭哧地开始干活。
  在堆肥前期,肥包的每一回翻堆,黛黎都会让人往其中加入骨粉等材料。后面这些材料用完了,好几个麻袋空瘪瘪地一直放在这里。
  也亏得如今是农闲,否则麻袋定要被捡了去。
  九尺高的大鼓包迅速被推平。深褐色的、像泥沙一样的肥土倾泻而出,大面积地铺开。
  “真是神奇,分明先前臭得很,如今竟不怎么臭了。”秦祈年惊讶。
  他先前和秦宴州主动来翻过几回肥堆,那些牛粪猪粪的混合味道能将人的天灵盖掀了,现在却无多少味道。
  黛黎笑道,“发酵完成了自然不臭。今天白日让它们再晾干些,而后等太阳快下山就可以装袋了。”
  “装袋?夫人,为何不是让这些肥土直接留在地里?”秦邵宗问。
  无论是“火耕水耨”,还是“刀耕火种”,都是将“肥”留在原地,从未有“取”这一步。
  “播种前,一亩地最多用一石。”黛黎望着被推开的粪包,这一亩地一共堆了四个大肥包,而每个肥包少说也有个几吨。
  “播种前只需一石,后面追肥则需稀释肥土,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直接将其留在地里。”黛黎解释道。
  秦邵宗眼瞳稍稍收紧,“只需一石?”
  一个肥包约莫几十石,也就是几十亩地。
  他放眼眺望这一片田野,田野上立着一个又一个鼓包,乍一看平平无奇,其中有不少还未完成发酵、还带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但秦邵宗知晓,这些惹常人嫌弃的粪土包,在明年开春以后将会化作地里的软黄金,竭力扶持庄稼的生长。
  若无大旱或虫灾,等来年秋天,这一望无际的农田将生出一大片灿烂的金色。每当风拂过时,麦香浮动,金浪翻飞,层层推开,好似没有尽头。
  秦邵宗好像听到了麦穗的摇曳声,也好像闻到了浓郁的麦香。
  一幅幅画卷无形铺开。
  在麦田里收割麦子的农户笑不拢嘴;牛车络绎不绝地行在田野里,每一辆后面都堆着高高的麦山。
  郡里几个大粮仓被塞得满满当当,农都尉和护田校尉都纷纷来报,宣称粮仓空间不足,请求加建粮仓。
  “等来年的春天,就将这些有机肥派给农民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一个秋季必定是个硕果累累的金秋。”黛黎见儿子拿了个铲子,也加入到了装袋的行列中。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如真有那一日,渔阳、北地,乃至全天下百姓都该拜谢夫人。”秦邵宗郑重道。
  “只是有机肥而已,能改良种子才是真正的厉害……”黛黎看向远方的天,语气很怀念。
  天幕上好似出现了成片比人还高的稻穗,头戴草帽的老人倚着稻杆、在稻穗下笑眯眯地乘凉。
  “秦宴州,来和我比赛,看谁装得多!”少年充满斗志的声音响起。
  青年的声音没他高,不知说了什么,只见两人很快各自走到一处,一人持一柄铲子,而后憋足劲开始装肥土。
  黛黎不由笑了笑。
  冬去春来,当结冰的河流缓缓流动,当大地逐渐露出原本的颜色,寒冬的尾巴终是溜走了。
  立春至。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天的初始。万物春复生,没有农民不期待春季的到来。
  而今年的立春无疑是特别的。偌大的渔阳里,随便揪一个老弱妇孺,何人不知晓他们的武安侯要大婚?
  而早在七日前,每到辰时和哺时这两个用膳点,渔阳郡内所有的大食馆广开流水席。
  不管是白丁,还是商贾亦或权贵,只要来食馆用膳就无需花银钱,所有支出通通由君侯府承担。
  除去流水席以外,君侯府一处侧门还有粔籹等甜食专门派发给十岁以下的孩提,只要小孩儿唱着喜庆的打油诗在城中逛一圈,回来后即可领一把零嘴。
  此外,还有一则令渔阳农户难以置信的消息:据说,他们君侯要迎娶的这位黛夫人研发出一种肥料,用之能使庄稼大幅度提高产量,最高能提至十之五。每家农户可去官寺凭免费领取一袋肥料。
  这肥料便算是她大婚给渔阳农户添的彩头。
  农户们的惊愕、狂喜和半信半疑不必多言,总之经此一事,黛黎在渔阳郡中的讨论度又上一层楼。
  而在立春的前七日,一车又一车的聘礼与嫁妆同时被马车拉入秦府中。
  黛黎的身份不是什么秘密,她非望族出身,甚至连双亲都已不在世。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一箱箱醒目又气派的珍宝,根本就不是黛黎自己筹备的。
  车驾如龙,蜿蜒出老长一段,日日出现在城中。围观百姓从最初的惊讶,震撼,再到看麻木了、变得习以为常,最后唯剩感叹和艳羡。
  至于渔阳中的一众望族,有机敏者在第一日发现有车驾驶入秦府时,就忙命家中人备一份厚礼送过去。
  用的是恭贺黛黎的名头,没有提秦邵宗。
  往常不收礼的秦府,这回倒是笑纳了。其他望族见状闻风齐动,一时之间一个又一个锦盒,一箱又一箱的宝贝流水一样进了秦府,都成了黛黎嫁妆的一部分。
  在大燕,嫁娶双方在成婚前七日不得见面。这七日里,黛黎一开始还不习惯晚上没人给她当暖炉,但两天后就习惯了。
  难得的清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