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八十年代胡同里> 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17节

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17节

  她忍不住叹口气:“说不定过几天她爸妈会改主意。”
  吴会芳:“希望如此。”
  但以她所知的情况,可能性实在不大,只是没有说出来。
  罗雁没再谈论此事,上完四节课回家吃午饭。
  年夜饭的剩菜热了好几天,昨天总算被打扫干净。
  刘银凤今天做了些新鲜的,刚端上桌就发现两个孩子明显更有食欲。
  罗鸿一早上都在睡觉,现在看上去半睡不醒的样子,耷拉着眼皮动筷子。
  刘银凤看着都心疼:“要不下午别去了,在家歇着。”
  罗鸿打哈欠,眼角都挤出两滴泪花来:“师傅家娶儿媳妇不去帮忙,以后能有我的好果子吗?”
  现在拜师学艺虽然不像解放前讲究,但师傅家的事哪个做徒弟的敢不当自己家的来办,更别提他这还没出师,更得紧着点。
  刘银凤知道是没办法的事,转而说起:“你要的搪瓷盆我买了,下午带去吗?”
  时下新婚送礼,搪瓷盆、暖水壶、毛巾都是顶实用的东西。
  罗鸿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露出个烦躁的表情:“王秃毛不知发哪门子疯,说要合起来送个收音机。”
  收音机降过两次价,最便宜的还得百来块钱,张师傅哪怕徒弟再多,这划下来一个人都得好几块钱。
  刘银凤咂舌:“凭什么听他的。”
  罗鸿:“他在师傅面前都架好秧子,大家能不爬吗?”
  他提起来也心气不顺,碗筷不轻不重撂在桌面上。
  罗雁对这种人情往来的东西不擅长,视线在妈妈和哥哥中间转一圈,咀嚼的动作慢慢停下来。
  罗鸿见状:“你读你的,大人的事不用操心。”
  罗雁哪能不跟着烦,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罗鸿:“算了算了,掏就掏吧,多大点事。”
  也不知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妹妹和妈妈听。
  刘银凤虽然心疼钱,比起儿子的工作来委实不值一提。
  她道:“就是,这钱妈给你,咱不心疼。”
  罗雁接茬:“我出一块。”
  罗鸿:“妈给我不能要,你的必须要,多少年没从你这见过回头钱了。”
  罗雁立刻故意露出心疼的表情:“我就是意思意思。”
  罗鸿:“哈,晚了。”
  说话就说话,怎么还上手掏兜。
  罗雁急得要挠他,最后“依依不舍”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
  罗鸿数一数:“哟,还多二毛。”
  攥在手里不肯放,活脱脱捡大便宜。
  罗雁还能不知道有多少钱,哼哼唧唧没说话。
  吃过饭,她在房间里封书皮,罗鸿推门进屋,站在一边不吭声。
  罗雁以为他是要把钱还给自己,事先声明:“我不要。”
  罗鸿戳一下妹妹的额头:“想得美,进我口袋的就是我的。”
  罗雁奇怪:“那你要干嘛?”
  罗鸿犹豫一会,嬉皮笑脸道:“怎么,你房间不能进?”
  罗雁还能不知道他:“你就是有事,快说。”
  很多念头都是一瞬间的事,罗鸿现在已经把真实想法憋回去。
  不过他知道不丢点什么出来这一关肯定过不去,说:“三方租到地方,就在你们校门口,估计过两天能开业。改天你把同学轮胎戳了,照顾照顾他生意呗。”
  这是什么馊主意,罗雁推他:“被发现我还做不做人了。”
  罗鸿:“没让你随便戳,就跟你要好的同学商量一下,我出钱。”
  罗雁更不许:“不行,我给你花钱,你给他花钱,凭什么!”
  罗鸿细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半推半就:“行行行,不让你干,我走还不行嘛。”
  罗雁当着哥哥的面关上门,重重地哼一声表达不满。
  罗鸿隔着门说一句“晚上给你带好吃的”就走,急烘烘到师傅家去做免费苦力。
  儿子一走,刚刚什么话都没说的刘银凤来给女儿补私房钱。
  罗雁推回去:“说好我出。”
  刘银凤学着她的样子:“我也是来意思意思的。”
  罗雁撒娇喊一句“妈”,刘银凤笑着摸摸女儿的头。
  母女俩说几句话,罗雁就上学去了。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16章
  罗雁多数时候都是踩着点到学校的,恨不得像阵风似的刮进去。
  但想到今天中午哥哥的话,她特意在校门口停下来看。
  看来看去,既没看到周维方的人,也没看到像是要开店的地方。
  罗雁寻思也许哥哥说的是西门,想想还是觉得绕这百来米路浪费时间,用力一踩让车轮子轱辘轱辘转。
  这年头,自行车是多数人的主要出行工具。
  四中的自行车棚占地面积不小,排列得没有规矩可言,密密麻麻像是个蜂箱。
  罗雁有个毛病,一看这种又多又密的东西浑身鸡皮疙瘩就冒出来,每回停车取车都是用跑的。
  光是跑到教室的这几步路,她的呼吸就有些不均匀,坐下来之后喘口气。
  王倩云安慰:“不急,老师还没来呢。”
  罗雁笑盈盈:“我就是心里急。”
  她是好学生,偶尔迟到被逮住也没关系,但她守规矩,一直把自己包在一套准则里。
  两个人上高中开始就是同桌,性情中又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好像缺失一些做朋友的缘分,向来只是淡淡的点头之交。
  王倩云不过说一句,之后不再搭话,自顾自翻开书看。
  罗雁也没吭声,照常上课听讲。
  一直到放学,吴会芳问:“雁雁,你饿不饿?”
  罗雁站着收拾书包:“饿啊,但回家不是就能吃饭了。”
  吴会芳忽略后半句:“那咱们去买糖火烧吧。”
  罗雁:“我没带粮票。”
  摸摸口袋又补一句:“也没有钱。”
  吴会芳:“没事,我带了。你半个我半个。”
  吃的东西金贵,罗雁觉得不太合适,说:“我不吃了,晚上我哥给我带好吃的回来。”
  吴会芳挽着她的手:“那你陪我去买。”
  罗雁点点头,忽然想到:“西门那家店吗?”
  附近也就这么一家卖糖火烧的,吴会芳:“对啊,怎么了?”
  罗雁:“没事,我们走吧。”
  四中原来只有西门,但因为紧挨着一座医院和另外两所学校,马路又不十分宽敞,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四中才在另一边的外墙上敲出新的出入口,也就是罗雁常走的东门。
  她都想不起来上回从西门走是什么时候,伸长脖子看来看去。
  吴会芳:“你找什么呢?”
  罗雁:“我哥的一个发小要在咱们校门口开修车部,我看东门没有,觉得应该在西门。”
  修车部?吴会芳:“好大的胆子,我听我爸说,现在敢去申请执照的都没几个。”
  看吧,这年头,人人听了都会觉得是胆大包天。
  罗雁赞同道:“他一直胆子很大。”
  吴会芳起好奇心,跟着左右看,手一指:“是不是那个?”
  罗雁的视力没有她好,眯着眼看一会:“好像是。”
  别好像啊,吴会芳都忘记是来买糖火烧的,兴致勃勃:“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罗雁只能跟着她,假装不经意地路过,余光飘进疑似修车部的店里,发现了在刷墙的周维方。
  周维方没看见人,边干活边在心里盘算着:每个月的租金五块钱,搭阁楼的成本最少要五十,以后不用住家里客厅,只是还得置办些家伙什,里里外外不是笔小钱。好在开店所需要的零配件走罗鸿的关系能省一些,但人情也是一笔债。
  他在新疆快十年,兵团给知青们发工资,待遇比不上正式职工,他从牙缝里攒下的统共五百来块钱,眼下几乎颗粒无存。
  说句实话,要是开张之后不挣钱,下个月他就得去喝西北风。
  想到这儿,周维方居然还笑出声——他这人就这样,有烦恼也不往心里去,对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
  但来给弟弟搭把手的周玉瑶和周玉瑛听见了,姐妹俩对视一眼,心想可能是脑子真坏了,说:“你还笑得出来?”
  周维方:“你俩怎么来了?不是说今天有考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