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李二兄附和了李母的话,因着少时李大兄十岁上就常去他师傅那儿习武,呆在家里时间不多,反而是李二兄少时除了与李父学医,和李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些,深受李母影响,虽没笃定信仰什么,但一般也都是宁可信其不可信其无的,遇到了也是要拜上一拜,求个心安的。
更别说,信奉道教的还有孙思邈这位杰出的得到官方认可的医学大家,那真的是行医人的天花板了。
最后,还是李父和李大兄较为谨慎,叮嘱李三娘这事儿先埋在心里,不要再对其他人说起了。
李父还说,也不知女道传道给李三娘,是不是只有这一法子,还是以后还会有其他法门?
李三娘只能无奈说道:“儿也不知,许是有的,以后要是再遇这种情况,儿便知是有还是无了。”
四人聊到夜半时分,互相对了口风,决定先隐瞒李三娘的奇遇,等去玄都观找得道道长解了惑,再决定如何去做。
入伏了之后,这天越发的热了,还没到正午十分,太阳就火辣的烤人了。
李三娘央求了旬休的李大兄带着露珠儿去木匠那里为小黄定制一个窝,小黄虽是土狗,但看它母亲的体型,还是有的长的呢。
且有个带顶的窝,也能遮风挡雨,还指着以后小黄带孩子陪伴露珠儿长大。
李三娘则是在家等陈牙郎的信儿,上次陈牙郎说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
正想着今儿陈牙郎会不会来呢,医堂前院儿的小伙计就领了陈牙郎进来。
李三娘和李母交代了一声,拿着户贴和一个装银子的小木箱子就和陈牙郎一起出了门。
其实,大唐原是以铜钱、绢帛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只是在武帝登位后,才用航海加军事手段从倭国获得了大量银矿,在当地炼化成官制银锭子再通过海运运回大唐的。
经年之后,大唐现在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银子和铜钱了。
李三娘和陈牙郎叫了驴车先去打铁巷子里接了原房主,再去户部过了户,交了钱上了红契。
原房主也把门钥匙给了李三娘,自此李三娘也是一个有房子的人了!
只是租房子的事儿出了变故。
原说好了的,租那处青莲书院附近的房子,陈牙郎回去联系了房主留在长安的仆从,仆从听说是要租给一个和离归家带女娘的娘子,竟是不愿意了,连说他们郎君说是要租给读书人的。
这里这个读书人可不是指一般人家,而是指世代耕读之家的男丁。
李三娘听了陈牙郎诉说的原委,没觉得太糟,虽然此时的大唐民风清正,包容万象,但总得允许人有自己的喜恶吧。
给陈牙郎道了谢,给了一份不少的感谢红封,只能说打铁巷子里的那处房产先不出租了,留待以后再说。
等李三娘回家的时候,李家众人正等着她吃午饭。
因着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现在李家早中在正堂搭桌吃饭,晚饭在院子里吃,还能有些微风,凉快几分。
在院子里枣树下,李三娘已经看到了一个不小的木制小房子,露珠儿和小黄俩蹲坐在前,估计是在一起欣赏小黄的新家。
李大兄挑了挑眉眼说:“没花几个钱,李田叔说都是用他给人打家具物什剩的边角落做的,不费什么木料,就给了个手艺钱,还挺快,我在那儿呆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做出来了。
我看小黄挺喜欢的,剩下的钱听你的直接给你大嫂了留待家用。”
“麻烦大兄了,旬休还得帮小妹带孩子,处理杂事儿。”
李大兄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算什么事儿。
喊了露珠儿洗手吃饭,小露珠儿这才恋恋不舍的跟李三娘去吃饭,小黄倒是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小伙伴,因为它已经呼哧呼哧的吃上了自己的米糠扮土豆的午饭了。
刚坐下,还没拿起筷子,李二兄就说今儿李三娘出门的空档,钱娘子家的仆从便上门送了名帖来。
名帖是大理寺少卿钱修然的帖子,送名帖的仆从也是彬彬有礼,带了四样礼不说,还好一顿把李三娘夸,再一一把李家人从李父李母到四小只和小露珠儿由上到下全部夸赞了一遍,李二兄说自己陪着喝了一壶茶,真是这辈子再没听过那么多好听话儿。
帖子里写了三日后登门拜谢,请李三娘到时务必在场,钱郎君、钱娘子以及钱小郎都会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算李家担心与这种紧要位置的官场人有来往会不会多些麻烦,但扭扭捏捏也不是李家人的作风,大大方方的没什么不好。
李母和李大嫂倒是有些心里没谱,毕竟那样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家,跟咱们这样的平民百姓少有交集,也不知如何待客的好,要是没弄好,丢了李家的脸让人笑话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李三娘说,稍稍置办些稍好些的茶叶就得,咱们也不必要面上光的去打肿脸充胖子,他们要是看不起顶多这一回,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李母觉得还是得准备的好些,毕竟那帖子里说要叨扰到未时,这是要在自家吃饭的意思,没什么讲究,也得多置办些好的,李母想着要不就请坊里有名的专给人做喜宴的掌勺来家里做上一席,也算是自家能拿得出手最好的招待了。
午睡起来,带着露珠儿先去看了李二嫂和小五郎,果真喝了几天母乳的小五郎就从皱巴巴的小老头变成白胖的小郎君了。
应是李二嫂体质较好,又及时用烧酒擦洗,李三娘看了那侧切缝合处恢复的不错,只剩一点打结的地方还没长好。
李三娘想着,还是得把任务系统奖励的器械包里的生产相关的器械都打出来的好,以后定是会用到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手好用的医疗器械对于在现代接受西医教育的李三娘来说是很重要的。
陪着李二嫂聊了会天,看着小五郎要吃奶了,李三娘就带着露珠儿离开了。
小露珠儿还在那儿坚持不懈跟奶娃娃小五郎说话,希望弟弟快点儿长大,要比小黄长得快些,好一起玩儿。
哈哈,果然有了陪伴小黄,露珠儿都活泼了许多。
李三娘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和李家众人说了自己已经买下打铁巷子里那处房子,已是过了户了。
说了几句恭喜,李父便道,等着钱家登门之后,就和李三娘一起去户部登记立女户。
李母也说,过几日得闲了,再一起去看看房子,收拾收拾,看看添置些什么也方便住人。
三日后,在李家十几口的热切等待中,钱家郎君携钱娘子带着钱小郎及十几个仆从坐着马车到了李家医堂本草堂的门口。
第17章 大恩不言谢下
要说李家所在的长寿坊虽然算不上住的都是富贵云集的人,但也都是小有家资的,可是能坐着马车,还有十几个仆从随行的人家却是没有的。
以至于,当钱郎君一行人来到本草堂门口的时候,李家周围的邻居们大太阳底下拿着蒲扇也得出门来看热闹,密密麻麻围了一圈人。
不过,街坊们还是很知礼的,只是站在旁边旁观,小声讨论着,这是谁家,能坐得起马车,还有仆从,这李家也不知是做了什么大好事,还有这种人物带着这么多礼物上门的。
对的,这十几个仆从个个手里捧着礼物,精致雕花好几层的糕点盒子,看着就很值钱的布匹,剩下那些木盒子里是啥就不知道了,不外乎都是些金贵东西。
李三娘看着这阵仗,很是感慨,这古代封建社会里平民百姓和世家官僚阶级果然是天然的鸿沟啊。
两家人赶紧见礼,李父招呼着往家去,李大兄和李二兄朝着周围的街坊们一一拱手,让大家注意安全,别挡了这路,回头要是巡街来了可不好解释。
这样,众人才在劝说和巡街的威压下一一散了,有那熟悉且胆大的还和李大兄询问,这是谁这么大派头还带了礼物来李家干啥。
李大兄只能笑了笑,嘱咐大家看好孩子,别磕碰了。
钱郎君一行人在正堂坐下了,又让仆从把带来的礼物一一放下后,让他们跟随马车回去了,说定了时间到时马车再来接。
毕竟李家才多大,事先也不知要接待这许多人,幸好这些仆从就是来送礼的,不然李母还真不知如何应对。
李父正跟钱郎君寒暄着呢,钱郎君就说,既然李三娘救了他家小郎,这么一层关系,就让李父叫他的名“元武”。
“这如何使得,钱郎君这可使不得。”
“伯父,这有什么使不得的,别说只是叫个名字,要是伯父应允,我还想认了三娘做妹妹的!”
听了钱郎君这话,李家人是惊讶的,李家众人面面相觑,很有些不解。
虽然确实是救了个小郎,带着重礼上门以示感谢就够了的,怎么还要加上认亲呢?
现在认亲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那可是正儿八经要进祠堂告诉列祖列宗后会添入族谱的,是真的将来要是有什么罪过或是荣耀都要一起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