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切都有嫁妆单子比照,除了李三娘成婚几年用掉的,当然都尽要搬走的,还有所有露珠儿的物什。
李大兄去跟王家药铺门口的车把式交代,再叫三辆车,到后门,再请赶车的老丈出个力气找几个力工,多加些钱,帮着搬运下沉重的嫁妆。
到了王二郎住的院子,李二兄先让李三娘去把金贵的压箱银子、首饰、田契、药材、药方子收起来,装箱子。
留下李母和李大兄帮着搬弄家具物什,李三娘和李二兄再请了孙坊正签字,合了王二郎找王坊正签字,一起去官衙上了红契,并留档一份。
还有一份关于露珠儿未来婚嫁的契书,从李大伯那里拿了李凌霄的帖子,去户部单找了李令史,听从安排被询问了事委,当然是没有说是因王二郎无媒苟合外家寡妇表妹,只作成婚三年,无男丁出生,又没了感情,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但李三娘为女着想,愿未来自立女户,抚养王小娘子直至她婚嫁,但王家会每月出一份抚养银钱。
后按李令史的指点,去找了相关主事,双方说了自愿,后续李三娘要缴纳二百两保证金,又严格规定了王二郎的探视频率、时间以及必要付的抚养钱,后续还会有胥吏上门拜访,核实王小娘子的实际生活情况。
但现在停在了李三娘立女户上。
自从成安公主和离带女归家抚养的事后,长安城内不少达官贵族里备受宠爱出嫁的夫人,各家竟都有几个和离带女归家抚养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潮了。
因为武帝的亲自允许,又仅仅是带女娘归家,还是门庭不低的贵女,所以不少人家都允了。
但这其中也打了不少官司,导致户部最终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系统面对这种情况。
李三娘现在想要得到这个保证,拿到这份关系到露珠儿终身的契书来,就一定得先立女户,立女户就得先有房产才行的。
不然,你连一套房产都没有,如何有能力抚养好女娘呢?
李令史看到这个情况,做了主,让李三娘先交上二百两保证金,契书先留在官档上,半月内李三娘买了房子,立了女户,自可拿户贴来给契书盖章,还能同时把露珠儿归到李三娘为户主的户贴上。
感谢了李令史,李三娘和李二兄先去送了孙坊正归家,还在路上又买了香桂记的糕点给孙坊正回家甜嘴,又说以后必定要请一顿酒的,好说好送把今天出了力的孙坊正送回了家。
李三娘和李二兄回到医堂的时候,李父正在看诊病人,交代了几句,李二兄也去了药柜和小伙计一起忙活起来了。
穿过医馆,正院儿堆得满满登登的都是李三娘当初出嫁时李父李母找好木匠打的好家具。
露珠儿跟着李母和李二嫂好一个转悠,还知道对着自己的箱子叫“珠儿的、珠儿的”,好不可爱。
第6章 琐碎
李二嫂看着这些好木头打的家具,牵着来回跟着转悠的露珠儿向着李三娘走来,边走边说:“看看,是谁的阿娘回来了啊。”
“阿娘,阿娘。”露珠儿注意到李三娘的归来,跑着扑到李三娘的腿弯处,张开小手手要抱抱。
“劳累二嫂了,还得看着这个小宝贝。”
顺从孩子的心愿,抱起露珠儿的李三娘吸了一口小宝贝的头顶,笑着对着李二嫂说。
话说,这时的小童不论男女都是不留头发的,不是后脑勺都剃掉,前面留个刘海,就是中间剃掉,两边留着可以扎住个小揪揪的样子,可以说甚丑了。
露珠儿这头还是早上李母给梳的,绑着两根红绳,倒是自家的崽让人自带滤镜,看着照样软萌可爱,要吸一大口!
“二嫂,你说露珠儿是不是能留头了?”
“露珠儿才几岁,等她过了三岁生日再留头也来的及”,在一旁和李大兄一起招呼人帮忙把家具物什搬进闲置的西厢房里去的李母听到李三娘的问话,赶紧走过来,从李三娘的手中接过自己的小心肝,摸了一把露珠儿的小揪揪才说:“阿婆的小心肝儿,留不留头都是阿婆的小心肝,咱家露珠儿美着呢。是不是啊?”
从阿娘的怀抱到阿婆的怀抱,露珠儿适应良好,还能小大人似的学话:“美呢,珠儿美。”
在一旁看闲景儿的李二嫂让露珠儿学话儿逗的不轻,哈哈哈的笑了起来,摸着自己的肚子,看着露珠儿却对李三娘说:“三娘,我倒是希望这胎是个小娘子,看着露珠儿,我和你二兄都想有个小娘子来娇呢。”
“哈哈,二郎媳妇说的好,咱家正缺小娘子呢,还能给露珠儿作伴。”一想到自己要左手露珠儿,右手还是一个娇娘子,李母就高兴的不得了,想着都能笑出声来。
“二嫂这胎是不是也快生了?”
“嗯,估计就这十天半个月了。到时候咱们就知道是小郎还是小娘子了。”
“二郎媳妇快生的那几天,我就不出门了,就在家等咱家的二娘子出生。”李母也估计李二嫂这第三胎快生了,早就决定那几天就在家守着,工具也都烫洗好了,等到时候帮李二嫂接生。
三人在一边闲话没几句,李大嫂过来跟李母请示,晚食是不是早些吃,毕竟今儿为了李三娘的事儿出门的人都是过了午食的点儿,也没吃上正经饭的,都只是买了街边的胡饼垫了垫饥。
并且,对李三娘和露珠儿来说今儿算是新生的日子,摆脱了负心渣男,奔向新生活的好日子,是不是添两个荤菜庆贺庆贺。
在一旁刚忙活完的李大兄也过来凑热闹,连忙说:“今儿是个好日子,合该庆贺庆贺,西市新来个胡商带来一种新酒,同僚他们都说很清凉有滋味呢,趁着还没宵禁,我去打上一壶,晚上大家一起尝尝。”
李三娘觉得李大兄说的有理,忙说道:“大兄说的好,这是小妹和露珠儿的好日子,理当庆贺一下。我出钱,去君又来叫两桌席面,大兄说的胡酒买上两壶,再去街口买上两只烧鹅给孩子们解解馋。”
李大兄惊喜的看着李三娘,转脸看李母的脸色是否同意。
李大嫂拍了一下李大兄的后背,两眼带嗔斜了李大兄一眼后说:“哪里用三娘出钱,走公账就是了。”
李三娘哪里肯同意,本就是出嫁女,虽然得李父李母疼爱有加,李大兄和李大嫂再愿意,事情也不能这么做。刚要再反驳,李母出言:“大郎媳妇,就听三娘的,这是她们娘俩的好日子,再是亲近兄妹也得有来有往,一家子都为了三娘忙活,合该吃她一顿。”
李大嫂闻言没再说什么,接过李三娘的钱袋子,拿出一块最大的约莫重五两的银块子给李大兄,捶他一小拳,让他赶紧的去西市买酒。
今天医堂挂牌比较早,四小只一回来,买酒回来的李大兄就出来帮着上门板挂牌表示休息了。
四小只今天回来的倒是比昨天还晚些,大家也没在意,他们也不是每天都固定时间回来的。
毕竟既为了省钱,也为了锻炼身体,他们每日都是来回两趟步行往返书院和家的。有时路上遇到同窗一起去哪块儿玩会儿再回来也是有的,所以今日晚了些的时辰,就也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倒是李大兄看到了李大郎、李二郎有些松散的发髻以及李三郎、李四郎不那么平整的书生袍,不过李大兄也没说什么,只对过来见礼的四小只点了点头。
片刻,君又来的伙计送来席面,一一摆在院子中的两张竹制桌子上。端是琳琅满目,让人看迷了眼,不知道先从哪个菜吃起来好。
等李父在主位坐下来,李三娘一一给李大郎和每一个大人都倒了一小盅胡酒。二郎和三郎觉得自己也是大人了,强烈要求也来上一杯,被李三娘笑着拒绝了。
快十五岁的李大郎已经靠近现代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标准了,又随了李大兄高大健壮的块头,看着就比同龄人高上一头半的样子,所以,李三娘就给大侄子倒了一盅酒,其实就一小小杯。
但李大郎还是很高兴,就好像被认可了一样,其余几只只能看着李大郎眉眼轻佻的得意。
站在座位前,端起这杯色泽不够清亮的酒,看了一眼坐在身旁的露珠儿,又一一从李父开始环顾了家里每一个人,包括四小只,李三娘举杯示意李父和其他人,心口感觉涨涨的慢慢说道:“今儿是儿和露珠儿的好日子,儿能有底气带着露珠儿从王家和离,全靠阿耶和阿娘以及大兄大嫂、二兄二嫂和侄子们给的底气。儿多余的话不说了,儿感谢亲人的帮助,这酒敬在场的每一人!”
李三娘说着并一口闷了这一小杯酒,入口确实是清凉,感觉可能是加了薄荷,一点点酒味,估计就几度而已。其实,小小一杯,一口喝了也没什么,和现代那五六十度的白酒肯定不能比。
虽然武帝相当重视农桑,也引进了番薯,但粮食还是相当珍贵的,尤其是能酿酒的主粮。
所以,酒这个东西管控很严格,量也是固定的,不可超额,影响粮食的产量。卖酒的酒家只有官家发的类似许可证的引子才可挂牌经营这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