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96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96节

  潘晔对自己男朋友真无语了,心想这中医世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教育的:
  “柳树芽没毒的,从我们中医的角度讲还能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炎杀菌、润肠通便、辅助降血脂等功效。”
  林三七被鄙视了,有点脸红,他可是12位中医泰斗的徒弟,人设就是中医世家子弟。
  在1960年要靠这个身份弄药材弄秘方,在2023年还要用这个身份忽悠有钱人来买名贵药村,如果被外人知道他连中医基础都没打好,那人设可就崩了。
  几个小孩却已经开始叽叽喳喳介绍食用方法了:
  “柳叶芽能吃的,以前地主都是用面粉裹起来,然后放到油里炸,听说炸出来的柳叶芽比肉还好吃咧。现在我们都是拿回家,用清水煮煮,然后放点盐就可以吃了。”
  林三七有些好奇:“清水煮柳叶,好吃吗?”
  几个小孩都摇摇头:“不好吃,感觉自己像一头羊在吃青草。”
  “哈哈哈~~~”
  林三七觉得这几个小孩说话真幽默,却不料被潘晔轻轻踩了一脚。
  果然,几个小孩脸上的表情是又羞又恼,以为林三七这个城里人在嘲笑他们。
  林三七尴尬地挠挠头,赶紧解释:
  “对不起,我真没别的意思,来来来,我请你们吃糖。”
  说完,林三七从斜挎包里拿出一把水果糖,分给了在场的六个小朋友,还特意给两个小女孩多分了点。
  小孩子嘛,一哄就好,何况是糖果,估计他们平时几乎都吃不到。
  “谢谢叔叔!”
  “谢谢叔叔,你真是个大好人!”
  林三七眼睛继续看向了其他篮子,因为一眼望去,感觉花花绿绿应该还有不少收获:
  “你们还找到了什么好东西呀?”
  “叔叔,我们还采到了荠菜、婆婆丁、马兰头……”
  “还有这个竹笋……”
  “这个是黄蘑菇,可惜没有猪油,否则炒起来特别特别香……”
  “嚯,你们这收获不少啊,对了,这些野菜能不能全卖给我啊?”
  “卖给你?”
  几个小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果然他们的人生选项里,没有将野菜卖给别人的想法,对他们来说,野菜家家户户都在采,怎么还能卖?
  其中一个大点的男孩摸着口袋里的糖果,憨厚地笑笑:
  “叔叔,如果你想要吃野菜,这些我们都送给你吧。”
  “送给我?”
  林三七有点惊讶,这可是好几篮子野菜,或许花了他们这么多小孩一整天时间才收集到的。
  潘晔急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
  “不行不行,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所得,我们如果拿了,不就成了剥削阶级了嘛。”
  林三七阻止了潘晔的上纲上线,动不动就这阶级那阶级的,这明明就是山里孩子的一片好意,不能吓着别人。
  “这样,你们的野菜呀我都要了,不过我用粮食跟你们换,现在我给你们写个纸条,你们把野菜送到中医院的平房宿舍,找一个叫李婶的人,让她给你们5斤棒子面怎么样?”
  几个小孩子一听就激动了:“真的?你真的愿意拿粮食跟我们换野菜?”
  林三七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字,一边乐和和道:
  “当然是真的,以后你们摘到了什么野菜、野兔、野鸡什么都可以送来,我都拿粮食跟你们换!”
  “太好了,谢谢叔叔!!!”
  对小孩们来说,5斤棒子面,是这个春天送纶他们的最好礼物……
  第249章 树皮不能啃着吃
  林三七和潘晔虽然采摘不到野菜,不过春风拂面,就当是踏青春游了。
  趁着左右没人,林三七从背包里取出一瓶荔枝罐头,打开后连带着勺子一起递给了潘晔。
  潘晔看向林三七的眼神中,爱意都快要流出来了。
  “三七,这是什么水果?真好吃。”
  “这个就是荔枝呀,不过新鲜荔枝你们北方是看不到的,从岭南送到首都几千里路,肯定都馊掉了。”
  潘晔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怎么会?我可是读过书的,唐朝杨贵妃想吃荔枝,唐玄宗可是用马匹背着荔枝送到长安城,不是留下一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岭南到长安距离更远,古代都可以用马匹及时送达,怎么到现在有火车有汽车,反而不能及时送到北平呢?从岭南到北平距离应该更近才对呀。”
  林三七呵呵一笑,解释道:
  “你错啦,唐朝时候杨贵妃吃的荔枝不是从岭南送过去的,而是从四川涪陵送过去的,距离很近的,八百里加急两天内就能送到。
  如果从岭南过来,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没办法送达,当初鸦片战争,广州已经跟洋人打起来了,情报是大个月后才到北平皇帝手上,如果换成荔枝,估计早就成荔枝干了。”
  潘晔一边吃着水果罐头,一边崇拜地看着林三七:
  “哇,你懂得好多啊,看来你平时一定看书很多。”
  林三七得意扬扬地吹牛道:“那是,下班后没事干,我都是书不离手的,熟读唐诗三百首那种,哼哼。”
  其实林三七哪里在看书噢,他这都是读书时从网络上看来的,不得不说,网络信息大爆炸,哪怕是普通人也能接触到大量知识。
  如果换成是1960年,有这种见识的,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
  两个小年轻一边聊天,一边吹着春风,好不惬意,这时候潘晔眼尖,看到对面山头有人在剥树皮,突然就心情不好了。
  “三七,你看,那边有几个大娘在剥树皮。”
  “哪?剥树皮?当心被园林局天价罚款噢。”
  其实两人都知道几个农民在剥树皮意味着什么,所以两个年轻人心里都有点郁闷。
  林三七拍了拍屁股,一把拉起潘晔:“走,过去瞧瞧。”
  半小时,林三七和潘晔就来到了对面山头,好奇地看着几个大娘正坐在地上,用力拿柴刀在砍树皮。
  几个大娘显然也看到了林三七他们,一看这打扮就知道是山脚农场的城里人,于是都拘谨地笑笑。
  林三七有点社牛,蹲下来拿起篮子里一块树皮。
  “大娘,忙着呢,这树皮你们拿回去是干嘛的?入药还是当柴火?”
  林三七怕尴尬,故意假装自己不懂树皮干嘛用的。
  几个老太太听了都呵呵笑成一片:
  “小伙子,这你就不懂了,这树皮可是好东西,能吃,能填饱肚子,吃了不饿。”
  林三七左看右看,这都是一块普通的树皮,闻了一下也不啥味道,于是直接放到嘴里啃了起来。
  以前他只在网络上看到过,饥荒年代,第二等饥荒的时候是吃树皮观音土,如果等到最饿的第一等饥荒,那则是“人相食”三个字。
  想不到历史书上的一幕出现在自己眼前,林三七有万分好奇,这树皮能吃吗?好吃吗?
  树皮入嘴,林三七咬了半天,终于咬下来一小块,然后放在嘴里咀嚼,咬了半天没品出什么滋味来,更是难以下咽。
  “呸呸呸,大娘,这树皮这么硬,也没啥味道,你们怎么能吃呢?”
  哈哈哈~~~
  几个老太太虽然瘦得皮包骨头,但一个个情绪都挺好,看到城里小伙子出仇,一个个都笑得前仰后合。
  “小伙子,树皮不是这样吃的,不能直接啃!”
  “啊,不是直接啃树皮呀,那要怎么吃啊?”
  一个老太太笑着说道:
  “吃树皮,最好把整张树皮剥下来,然后把里层给撕下来,晒干,再用石碾子碾碎,剩下那个粉末再加点棒子面或者白面才能吃。”
  另一个老太太打趣道:
  “有棒子面,有白面粉,谁吃树粉呀,现在我们吃树皮,都是直接砍下来,然后放到锅里用清水煮1个小时,或者水里浸泡一天一夜,把树皮泡软了再吃。”
  林三七有点不忍地问道:“咽得下去吗?”
  几个老太太连连摇头:“咽不下,吃下去喉咙都是痛的,说话都说不响,但没办法呀,不吃就得饿死。”
  林三七想到刚刚碰到几个小孩的野菜,于是提醒道:
  “大娘们,现在春天了,你们可以摘些野菜回去吃,总比吃树皮好吧?”
  几个老太太听了都是连连苦笑:
  “我们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看看周围山里哪里还有野菜?看得到的野菜早就被人采完了,要采就要往深山里跑,我们跑不动呀,没力气,只能吃树皮。”
  “就连吃树皮,还是别人让给我们的,不是所有树皮都可以吃,只有柳树、榆树、杨树的皮才能吃,要是别人不让,我们连树皮都吃不上。”
  潘晔在旁边听了悄悄在抹眼泪了。
  林三七也是重重叹了一口气,这还是京郊呢,首都的农民都如此困难,那全国其他地区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
  想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从广栖回来,火车路过河南时,遇站不停,所有窗帘都要拉上的情景。
  这该死的自然灾害!
  潘晔碰了碰林三七,小声说道:“你有吃的吗?能不能送一些给大娘们?”
  噢噢,林三七这才清醒过来,赶紧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油纸包:
  “大娘,来,这里面有六块葱油饼,刚好您三位一人两块,赶紧吃了吧。”
  三个老太太一愣,但随后便是狂喜,接过饼子就往衣服里藏,仿佛怕被外人看到。
  “谢谢,谢谢小伙子,谢谢姑娘,你们真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啊。”
  潘晔赶紧避开,好心提醒道:“大娘,饼子你们赶紧吃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