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64节
   
         
   
   
     林三七从前世的资料里看到过这个故事,现在主人公就在眼前自然是要好好问问:
  “汪家?哪个汪家?”
  “就是出卖国家,死后葬在梅花山,被一炮轰上天那位。”
  说到这位大汉监,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闷头吃肉的纪副院长。
  纪副院长愣了一下,然后放下筷子,非常浮夸地喊了一声:
  “啊呀,我头晕,不行了不行了,醉了,我先躺一会儿,你们别管我……”
  说完,纪副院长就倒在了炕上,但两个耳朵还是竖了起来,显然他对当年的一些秘闻也是非常好奇的。
  施老爷子见今天这环境也没有泄密的可能,再加上几杯酒下肚,也就来了兴致:
  “我老家是绍兴府萧山的,汪静卫老家是绍兴府山阴的,两个县连在一起,说是老乡也不为过。那个年头讲究乡党,老乡与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同盟关系。”
  林三七眨眨眼,心想这老头喝醉了吧?
  “老爷子,我记得汪是我们南边人,三水的吧?怎么变成绍兴人了?”
  “说他是三水人也对,汪静卫的确是东广省出生的。那是他父亲是正宗绍兴人,是科举失利后,从绍兴跑到佛山去当师爷维生,所以才举家搬到了三水,汪静卫出生在三水,但汪的大哥汪兆镛就出生在绍兴。
  咱们国人讲究的是祖籍,汪的父亲祖父都是绍兴人,家谱也是绍兴偏门汪家,所以汪在当年在南京都是公开自称绍兴人,当然这里面也有跟老蒋打擂台的意思,为了争夺江浙资本家的支持。
  就跟后来总理在正式场合自称是绍兴人一样,他虽然出生在江苏,但父亲是绍兴人,总理的《南开学校毕业证书》上记载:中学部学生周*来,年19岁,浙江绍(兴)县人。
  还有个事情你们不晓得,汪家和周家的祖坟都在一起的,相距不过千米。不过后来据说绍兴方面不承认汪是绍兴人,只承认周是绍兴人,强烈要求修史的时候直接写汪是广东三水人。”
  哈哈哈~~~
  老头们都大笑起来。
  就连躺在火坑上的纪副院长听了都是在暗暗发笑。
  施老爷子放下筷子,估计也是憋久了,想找人说说话放松放松:
  “当年他们要废除中医的时候,全国所有中医都齐聚南京,闹,在座的几位都去了。但大家都想不到好办法,咱们找光头、找陈诚都没用,他们不鸟我们。
  当时汪静卫是反中医的主力军,后来有人出主意,说施今墨跟行政院长汪静卫是老乡,让他找汪去谈谈。为了咱们中医,我也厚着脸皮,拎着礼品上门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汪静卫压压根就没见我,但也没撕破脸皮,而是派了他的夫人陈b君出来跟我见了一面。噢,我听说她已经在去年病死了,世事无常啊!”
  林三七查过资料,知道这位陈b君前半生很励志,但后半生跟她丈夫一起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大汉监。
  为此全国各地都模范岳庙秦松父母跪像,给这对狗男女塑了一座座跪像。
  后来2005年汪的小儿子回国时,看到父母的跪像,可想而知内心的痛苦,父母不仁,害得子女和家族都抬不起头来。
  “陈b君当时对我挺客气,也接下了我递上的请愿书,我大约待了半小时后就告辞了,结果递上去请愿书故意被扔到了哪个垃圾桶里,总之后面一直没有回应。
  不过可能是祖师爷显灵,天不亡我中医,就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陈b君的母亲碰巧得了重病,痢疾,拉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整个人都快拉脱水,奄奄一息了。”
  林三七心想痢疾他熟呀,之前在广西那真瘟疫不就是痢疾嘛。
  “当时汪家家丈母娘送到了国立中央医院,能用的药全用上去了,那个什么盘尼西林和磺胺都跟不要钱似的输到体内,但腹泻就是止不住,西医是束手无册,都让汪家人准备后事了。
  痢疾病,用我们中医的话讲叫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致脾胃气机阻滞,不得宣通。辨证时要分清楚寒热虚实,一般说来,暴痢多实、久痢多虚。
  西医就是一招鲜,不管你什么原因,也不管你实实虚虚抗菌药就上去了,可是当抗菌药无效的时候,西医就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一旦遇到疑难杂症时就抓瞎了。”
  几个老头在旁边起哄:
  “说得好,这群小娘贼一天到晚反中医,连病症都缓不出来,怎么治病?”
  “就是,关键时刻还得看咱们中医。”
  林三七赶紧给施老爷子倒上黄酒继续问道:“然后来?”
  “然后汪静卫的丈母娘就被送回了家,家里人都准备后事了,后来汪有个幕僚官,其实也就是绍兴师爷叫赵本记,他提议说现在全国的名中医都在南京,是不是找中医瞧瞧?
  汪当时是不同意的,他是反中医的,现在现在反而让中医先生来瞧病,那不是打自己脸嘛。但陈b君却想试试,瞧瞧,到底女儿是亲生的,女婿关键时刻就是个外人呀。”
  呵呵呵~~~~
  “当时是陈b君亲自来旅馆请我的,态度客气的不得了,张口闭口都是施先生,那我能怎么办?我肯定要去呀,那时候汪静卫还没投降鬼子,还是国家领导人。
  而且这是个机会,只要我治好了汪的丈母娘,咱们不就证实中医也是有确确实实疗效的,不是骗子也不是巫医,可以用疗效堵住那些反中医的嘴嘛,可不是为了拍汪家的马屁。”
  萧龙友老爷子这时候举起酒杯,已经有几分醉意了:
  “老施,我们几个老兄弟知道你受了委屈,现在某些人不相信你,指责你也是大汉监的走狗,历史不清白,这个说法靠不住脚,我们都可以替你作证!”
  施老头微微摇着头:
  “我都这把年纪了,其实个人的得失已经不重要了,但我就怕咱们屋里12个人被搞臭了,没人愿意跟着咱们学习中医,咱们的文献文稿也不能发表,那中医真怕要失传喽。”
  韩老头重重将巴掌拍在了林三七的肩膀上:
  “闹,沈院长不是已经送了一个年轻人过来嘛,如果这小子上道,咱们就教他……”
  林三七刚想要拍老头们几句马屁,突然屋外有人在惊呼:
  “快来人呐,快来人呐,有狼吃小孩子啦~~~”
  纪副院长猛地坐了起来,跟林三七面面相觑,然后两人快速跳下火坑,连鞋子来不及穿往门外跑去……
  第213章 野狼群半夜攻击
  电视剧里,人在野外探险,往往会点起篝火,然后一群人载歌载舞好不开心。
  其实经验丰富的驴友都知道,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或者草原上,原则上是不能点火取暖的。
  为什么?
  主要就是因为火源会吸引野生动物的注意,无论是饥饿也好,好奇也罢,野兽们都会靠过来瞧瞧。
  然后就瞧见有几个香喷喷的人类在活动,这不是妥妥的给野兽送夜宵吗?
  可能有人会说,电视上里不都写着野兽是怕火的嘛,主人公拿个火把就可以把豺狼虎豹给吓跑。
  闹,你也说了这是电视里,上,不用多解释了吧?
  十三陵在1960年的时候还不是一个旅游区,说白了就是一个坟区,有坟的地方必定是荒郊野外,人烟罕见,否则中医院也不可能搞到土地建农场。
  而且十三陵四面环绕着太行山脉,野生动物非常多,包括野狼、野猪、野羊、野兔等等,豹子都有……
  中医院农场的开办,事实上是打破了十三陵的生态平衡。
  尤其是当家属院里住进5、600多号人后,晚上都亮起了电灯,或者用煤炉子取暖等等,在四周一边漆黑的十三陵夜晚,就像火炬一样醒目。
  不但吸引了周围村庄农民们的注目,同样也引起了山里面野兽们的注意。
  危险就在夜晚无声无息地靠近……
  叶杉民和朱小霞今年都是18岁,双方父母都是中医院职工,所以这次也被加入了分院名单,跟随父母一起来到了昌平。
  两人年龄相仿,又是同学,还在一个家属院里长大,可以称得上一句青梅竹马。
  于是瞒着所有人,叶杉民和朱小霞偷偷处起了对象,享受着美美的初恋。
  当家长们都为来到昌平这个大农村忧心忡忡的时候,叶杉民和朱小霞两人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反而对新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于是晚饭后两人相约,大冬天的一起去希望的田野里散步。
  零下十多度的气温散步,也只有恋爱中头脑不清醒的小年轻愿意做。
  宿舍和办公区在南边,靠近马路的地方,农场则在北边一直到山脚下,包括一座小山也是中医院农场的。
  叶杉民趁着夜色,牵着朱小霞的小手,两人就这么在田野里闲逛。
  “叶哥,你闻闻,这山区的空气真好闻啊……”
  “是啊,不光空气好,还能看到满天的星星,真漂亮……”
  “叶哥,你会一直对我好吗?”
  “会的,反正我们现在也没书念了,回头我就去你家提亲。”
  “真的?叶哥你真好。唔唔……”
  两人说着说着,声音就没了,只能听到了唔唔唔的声音,仿佛嘴巴被什么堵上了。
  突然,叶杉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从身后的山坡上响起,他疑惑地睁开眼,想抬头去看看。
  结果朱小霞不干了,心想这么浪漫的时刻你居然分心了?还爱不爱我了?
  “叶哥,你怎么了?怎么突然停下了?”
  “小霞,你刚刚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到底是男孩子警惕性高点,但女孩子一旦恋爱脑,别说周围有细小声音了,就算敲锣打鼓也不管了。
  “没有啊,咦,叶哥,你看这山上怎么有星星?还会移动?”
  “星星?”
  只见漆黑的夜晚,在月光的照亮下还是能看清楚山脉的轮廓,这时候正在一些绿油油的东西在快速真山脚下移动。
  朱小霞还挺好奇:“叶哥,听说十三陵都是古人的坟,这会不会就是老师说的鬼火,磷燃烧?”
  如果有经验的农村孩子已经知道狼群来了,这时候得赶紧跑,不跑也要吼起来,让家长出来保护。
  但刚刚从城里过来的孩子,还以为是什么自然奇观,脑子里想的都是老师教的什么数理化知识。
  结果当头狼突然一声吼叫后,叶杉民和朱小霞这才意识到,这是遇到野兽了。
  “跑!!!”
  千钧一发之际,两个小年轻手牵手,快速朝家属院跑去。
  可是嘛,不出意外的话,往往在这个时候就要出现意外了。
  零下十多度的山区温度,泥土也都冻上了,变得很滑,而人在害怕的时候动作往往都会变形。
  所以朱小霞才跑了几步就一个趔趄,然后直接脸朝下趴在了地上,摔了一个结结实实,发出痛苦的哭声。
  叶杉民赶紧去扶,可是拽了几把都没有把朱小霞拽起来,反而是那绿油油的狼群眼愁着都已经下山,跑到田野上了。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