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52节
   
         
   
   
     医院取得的成绩都是职工们创造的,所以我们医院d委在年底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帮大家搞来这一批物资,数量不是太多,但大家省着点吃应该也能过个好年。”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脸,这年头,主人翁精神还是很强烈的。
  “那个,后勤科、采购科、财务科的人出来,你们负责分发卸货。”
  有人在人群中喊道:“沈院长,都发些什么东西啊?”
  沈院长嘿嘿一笑,爽快地回道:
  “那我就说一下今天要发的种类和数量,首先是新鲜猪肉,一人5斤。”
  “哇~~~”
  “大米,一人10斤。”
  “哇~~~”
  “另外,每个职工还能发红枣2斤、瓜子5斤、花生5斤、新鲜萝卜20斤。”
  “哇~~~”
  “最后还有,每人两罐黄桃罐头。”
  “哇!!!”
  职工们彻底high了,一个个都激动地涨红了脸,仿佛冬天的西北风也不能阻挡每个人的热情。
  林三七在旁边心想,这一声声哇的,知道的这是中医院,不知道的以为是青蛙养殖基地呢。
  林家人这时候也挤在一起,裴雪花一听可以分这么多东西,激动地直接跳了起来:
  “天呐,我们家7个职工,那不就可以分到35斤猪肉、70斤大米、14个黄桃罐头,还有那么多瓜子花生红枣,这怎么吃得完呀,哈哈哈~~~”
  林三七撇撇嘴,心想:拜托,分家了,你家才2口人,不要把别人算进去。
  不过碍于旁边全是外人,林三七也没有出声讽刺,打定主意不让二哥二嫂家占便宜。
  林苦参碰了碰小儿子,轻声问道:
  “这些都是你搞来的?”
  林三七嘿嘿一笑:“是啊,不过咱们家我还留了不少好东西,所以一会儿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去抢,让他们先挑好了。”
  林苦参点点头,欣慰地说道:
  “估计等到明天,全院都会知道这些物资都是你搞来的,所有人都会承你的情,以后对你在中医院发展大有好处,我也可以放心了。”
  哪怕是再淡定的人,对于子女的前途其实都是在默默关心的,佛系的林苦参也不例外。
  可是林苦参和沈院长都是百密一疏,这种事情几百张嘴,怎么可能瞒得住外要?消息是一定会传出去的。
  楼下还在热火朝天的分福利,院长办公室,沈院长则是亲自给林三七泡了一杯茶。
  “小七啊,这次沈伯伯是真心感谢你呀,搞到这么多好宝贝,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啊。”
  林三七指着自己开裂的嘴唇,以及乱糟糟地头发吐槽道:
  “沈伯伯,您瞧,我这一个月来可真是风餐露宿,为了搞到这些物资,跑了河北、内蒙、山西一大圈,求爷爷告奶奶的,太累了。”
  沈院长已经知道林三七在十三陵到处碰壁的事情,于是坚定相信林三七在外地肯定是吃尽了苦头。
  “放心吧,你为医院做出的贡献,我们全院442人全部都会记在心里的,呵呵。本来有人对你年纪轻轻就当上分院的采购科科长有意见,这下我看谁还会反对。
  采购科采购科,当然要能采购到物资才叫合格,能采购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那叫优秀,你的成绩已经表明你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担任这个职务,自己争气,好好好!”
  林三七心想领导别画大饼了,你还欠我1万块钱的人参呢。
  孔科长也乐了:“这小子,比我还厉害,咱们中医院是真的捡到宝了。”
  沈院长这时候已经写好了批条:
  “小七,给,这是你要的野山参,价值一万块钱,具体数量多少周主任会给你的,你放心,你全心全意为医院谋福利,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吃亏。”
  林三七一听心情大好,他辛苦了一圈,不就是为了医院能合法合情搞到野山参嘛。
  第199章 潘晔实习去分院
  林三七光是这次前前后后搞到的人参,拿到2023年加起来起码价值数个亿。
  不同于其他保健品,东北产的高年份野山参在市场上非常紧俏,属于有价无市。
  岭南堂公司的总经理林天华欣喜万分,已经在筹画开一个“珍贵中药材品鉴会”,邀请花都当地的土豪们参加,扩大岭南堂的影响力。
  2023年的公司运营林三七非常满意,换他来操盘,远远没有林天华做得更好。
  毕竟人家这些年的人脉、经验、营销水平摆在那儿,不是林三七这种小菜鸟能比的,他的优势的是穿越采购,那就各司其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
  货源和财务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有族长大人后面撑腰,林三七是一点不担心自己被架空。
  格格府后花园,水榭房。
  院门紧闭,谁也闯不进来,房门也紧紧关着,屋外是西北风滑滑吹着,屋里却有20多度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潘仁蹲在壁炉前面,有些惊讶地看着里面的火焰。
  这是林三七从某宝上网购的灶火壁炉,方方正正黑黑的一个,炉门上有一块玻璃,能看清楚柴火的燃烧程度,才花了不到3000块钱。
  “林大哥,壁炉我以前也看到过,那都是洋人们砌在墙壁里的,而且也没有玻璃,你这个壁炉怎么跟别人的不一样?”
  林三七一边在切羊肉,一边笑呵呵回道:
  “这壁炉呀是定做的,现在可没地方买,只要往里面放几截木头,那烟就顺着烟道排到屋外,屋里面干干净净,异味都没,还暖和,不错吧?”
  潘仁连连点头:
  “何止是不错呀,咱们家是用煤炉子取暖,屋里面就一股子烟味,还时不时得开会儿窗,否则第二天早上一家子或许就整整齐齐躺板板了。”
  “小三子,你胡说什么?”
  潘晔在旁边收拾碗筷,听到弟弟的话,气得赶紧阻止,北方人大过年的最讨厌不吉利话。
  潘仁被大姐教训了,连连吐舌头,跟旁边的林嘉庚和林真真去玩了。
  潘岑则是乖巧的在摘菜,非常的小心翼翼,仿佛摘的不是蔬菜,是翡翠一样珍贵:
  “林大哥,你真厉害,大冬天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菠菜,水淋淋的真嫩啊,肯定特别好吃。”
  林三七大约已经知道北方的冬天吃啥,地窖里永远是萝卜大葱大白菜,另外再备一些粉条和酸菜,就要吃整整一个冬天。
  绿色蔬菜在59年还是有的,不过这种大棚蔬菜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很多老百姓压根就没听说过。
  林三七继续操作着羊肉切片机,将一片片冰冻羊肉切下来装盘,一边吹牛道:
  “那是,你林哥是谁,天下就没有我弄不到的东西,瞧,这是啥?”
  林三七停下手里的活,又从柜子里捧出两个大柚子。
  “哇,这么大的桔子?”潘仁在旁边一声惊叫。
  林三七也懒得纠正:“对对对,大桔子,吃法也一样,你们剥了先尝尝味道,咱们一会儿就开饭。”
  “好啊好啊,”
  其实屋里几个小孩都迫不及待想吃肉肉。
  寒冷的冬季,没有什么比一餐热腾腾的火锅更诱人了,尤其是涮肉,那是首都人民冬日里的最爱。
  可惜这个爱好,在这个冬天估计没几家人能吃到,当然在林三七这里,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不说之前在清海搞到的羊肉,就这次去内蒙就换到了不少小肥羊。
  可是潘晔不知道呀,看着林三七将手里的冰冻羊肉切了一盘又一盘都有点替他心疼。
  “林三七,够了够了,别再切了,我们这几个人,还是小孩占多数,哪里吃得了那么多呀。”
  林三七看着眼前小山似的羊肉:“够了?不够吧?我看潘仁一个人都能吃下一头羊。”
  呵呵呵,屋里几人都轻笑起来,潘仁也自嘲道:
  “也就林大哥家能吃到肉,咱们家天天都是酸菜咸菜大白菜,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兔子。”
  林三七指着几个小陶罐说道:
  “来,兔子同志,麻烦你去弄下蘸料,有一罐子是麻酱,有一罐子是沙茶酱,想吃什么自己加。”
  首都人民爱吃麻酱,芝麻酱和花生酱按二八比例混在一起制作出来的蘸料,但做为南方人的林家人却一直吃不惯,这又是南北口味的一大差异。
  铜火锅放在桌子中间,四九城的老火锅喜欢用清汤,其实就是白花水,理由是清汤涮肉不膻不油不腻吃了舒坦。
  这个倒是跟广东打边炉的口味差不多,花都人吃打边炉,就喜欢用纯净水当锅当,认为这样煮出来的食物才能保证原汁原味的鲜美。
  至于火锅的调味,则完全是靠蘸料,一般是海鲜酱和沙茶酱,简简单单就行。
  而对老北平人来说,吃火锅时,糖蒜是灵魂,麻酱是绝搭。
  除了羊肉外,林三七还准备了新鲜的菠菜、小青菜、金针菇,当然北方人喜欢吃的冻豆腐。
  “慢慢吃,别急别急,小心烫,羊肉管够~~~”
  林三七一边帮着夹菜,一边劝着潘仁下嘴慢点,潘晔和潘岑虽然吃起来斯文,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反而是林嘉庚和林真真是慢腾腾的开吃,从这个细节上也显示出双方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林三七一边给潘晔烫羊肉,一边随意问道:
  “过完寒假你就要实习了,我已经跟沈院长说过了,把你安排来我们首都中医院实习。”
  潘晔一听就笑得眼睛跟月牙儿一样弯弯:“谢谢你,林三七。”
  如果没有林三七的帮助,能去首都中医院实习的也就全班冒尖儿那几个学生,剩下大多数会被分配到附属医院去实习。
  “谢啥,等你半年实习结束,你留在咱们中医院工作应该问题不大,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潘晔突然想到了什么,脸红红的,轻声应了一下:“嗯,都听你的……”
  林嘉庚一边喝着汽水,一边对旁边的堂妹说道:
  “真真,看来咱们家以后又要多一位职工了,除了爷爷奶奶,我爸我妈,你爸你妈,等以后小叔和小婶结婚了,那就剩咱俩不是中医院的职工了?”
  林真真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无所谓说道:
  “没事,我让我妈退休,以后我就可以顶职进单位了,到时咱们家都是中医院的。”
  林三七心想,得,这么小的孩子都把单位当自己家了,怪不得有一家三代烟草人的赞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