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43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43节

  邱董事长从两人的对话里一下子就听出生意经来:
  “小林总,你是说你们还有高年份的新会陈皮?数量有多少?”
  “50年以上陈皮不多,只有700斤;40年~50年有2400斤;20~40年陈皮有5吨左右,再多就没了。”
  “这么多?”
  邱董事长和吴师傅都惊呆了,这林家把高年份的陈皮当做大白菜在卖吗?
  两人相视了一眼,都透露出一些不信任感来。
  香江和东广属于同根同源同种文化圈,追求的东西都一样的,比如这陈皮,老一辈的香江人也非常喜欢。
  但就算是妙春堂这样的中医馆,50年份的陈皮也仅仅只有二十斤,平时都当镇馆之宝一样收藏着的。
  好家伙,现在林家一出手就是700斤。
  如果林家说自己有700亿,也远没有他们有700斤50年新会陈皮来得让人震惊,毕竟50年份的陈皮是可遇不可求的。
  邱董事长眼球子一转,笑呵呵提出要求道:
  “哇,几位林总,50年新会陈皮我们妙春堂也有一些,不过是密封保存着的,我都不敢打开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打开的整罐陈皮?能让我见识见识。”
  林三七和尹涟漪同样相视一笑,鱼儿上勾了。
  林天华站了起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邱董事长,我们刚好打开了一罐50年的陈皮,你可以亲自鉴赏一下。”
  高年份陈皮保存都是密封状态,轻易不能打开,打开过以后一般需要尽早饮用,否则就容易变质。
  桌子上放着两个陶罐,光是看陶罐就知道是几十年前的老东西了。
  林三七打开盖子,那股子陈皮的清香味马上又飘散开来,让人闻了心旷神怡。
  邱董事长伸手从罐子里拿出一块陈皮,又是闻又是尝的,然后连连点头:
  “好宝贝啊好宝贝,这陈皮50年都不止啊。”
  但其实心里,邱董事长还是有点不信林家能拿出那么多高年份的新会陈皮出来,做生意的人都多个心眼,就怕这一罐子是真,其他都是假。
  “几位林总,嗯,你们还有未开封的50年份陈皮吗?”
  林三七示意了一下,尹涟漪和林冰巧又从房间里捧出来两个土陶罐。
  林天华介绍道:“这次我们只带过来三罐,这两罐还没开封,准备后面有客户上门的时候喝的。”
  邱董事长嘿嘿一笑:“林总,那我今天可想夺人所爱呀,能不能卖一罐给我?这一罐有多重?”
  “什么卖不卖的?邱董事长喜欢,我们送一罐给您。”
  “不敢不敢,现在50年份的新会陈皮在香江要卖200万港币一斤,咱们再商言商,先谈生意,再谈人情。”
  林三七在旁边介绍道:“邱董事长,这一土罐里面是两斤,不过多年保存下来现在重量是多少也不好估算。”
  邱董事长存心要试探,又不差钱,于是大手一挥对秘书说道:“转钱,就当是我给几位小朋友的见面礼了。”
  林天华心想,你眼里的小朋友,才是岭南堂真正的幕后老板呀。
  转了账,邱董事长就挑了其中一个土陶罐现场就打开了,亲自打开的,一检查,果然是正宗50年份,甚至50年份都不止。
  因为林三七在收购的时候,50年份以上的算是一批,具体55年还是60年没有区分开来。
  这个意外之喜让邱董事长对跟林家的合作信心大增,还是那句话,在省港两地,有钱不算稀罕,但有这么多名贵中药材的那才叫实力。
  林三七看香江老头心情愉快,于是继续推荐道:
  “邱董事长,我们可不止有虫草和陈皮,你看,这些可是最顶级的鱼胶、鱼翅、鲍鱼,可有兴趣?”
  “哟,这是40年份的小须金钱鳘鱼胶?”
  “这是天九翅?”
  “单头鲍,还是南日鲍?”
  几个香江人越看越坐不住了,林家的实力在他们眼里一下子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邱董事长知道妙春堂必须要牢牢抓住岭南堂,双方必须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是排他性的,最少香江市场要排他性。
  只要岭南堂将妙春堂当作香江唯一的合作伙伴,源源不断提供这些顶级中药材,妙春堂超越瑞君堂就可能成为现实。
  正所谓得顶级药材者得天下嘛。
  接下来就是商务谈判了,这是林天华的主场,林木森做为名义上的老板自然也参加。
  林三七和尹涟漪、林冰巧三人被当作了助理在一边。
  林三七小声说道:“刚刚那罐子陈皮,香江客人给了300万,估计多出来的钱是见面红包,咱们一会儿去哪里庆祝庆祝?”
  尹涟漪也算是回过神来了,“乖乖,这么一个陶罐的陈皮就卖300万?林三七,你们家真的不得了啊,以后当首富都不是问题。”
  林三七赶紧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算了算了,当首富就算了,当国内的首富太危险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事也给林三七敲响了警钟,在国内想当首富,得掂掂自己有几斤几两,到时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石楼村能保得住自己的。
  于是林三七悄悄来到林天华身边轻声说道:
  “十叔,谈判的时候增加一条,我们在香江的银行开一个户,跟妙春堂的所有交易款项全部存入香江的银行,不要回到内地来。”
  林天华也是老狐狸了,马上就明白了林三七什么意思,于是微微点头。
  尹涟漪却有不明白了,轻声问道:
  “林三七,如果你把资金留在香江,那你就没办法在内地办理出口退税了,这可是损失好大一笔钱呢。”
  林三七丝毫没有在意,反而提醒道:
  “以后你当财务经理,我们在香江也在成立一家分公司,出口港澳台地区或者国外的资金全部都放在香江的账户上,一律不转回内地。”
  “为什么?”
  “我怕呀。”
  “怕什么?别人是怕没钱,你有钱怕什么?”
  “就是因为有钱了才怕,财不露富懂不懂,要是被某些资本盯上,恐怕我们全家会被当作一头肥猪宰啊。”
  尹涟漪还是不能理解,林冰巧更不耐烦了:
  “哥,涟漪姐,你俩别管自己亲亲我我呀,你们还没说一会儿我们去哪庆祝呢?”
  “别急,晚上还有招待晚宴,去潮府餐厅,潮汕菜为主,邱董事长就是潮汕人。潮府的鲍鱼鱼翅很有名,老板跟十叔关系不错,十叔也顺便要去跟他们谈笔生意。”
  一听有美食,两女就心情愉快。
  那边谈判也很顺利,一个有好货,一个有需求,所以很快就达成了一揽子采购协议。
  妙春堂这次给出的采购金额高达5亿港币,这还仅仅是一期,后面还会根据香江的销量追加采购。
  双方皆大欢喜。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大订单就是5亿,这给林天华和尹涟漪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林三七来说,他的穿越流量变现终于开始公司化,规模化了。
  只要他在59年太太平平不出事,把59年的“土特产”源源不断输送到2023年,林家的发达将是肉眼可见。
  当天晚上,潮府餐厅,双方庆祝得愉快。
  也在当天晚上,岭南堂拿下潮府餐厅一份1000万元的试水订单,第二笔生意达成……
  第189章 没有棉花难过冬
  公司开张,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林木森忙着中医馆的装修,按族长的吩咐,装修要越豪华越好,清一色的红木家具。
  林三七则是忙着选择公司办公场所,以及公司注册事项。
  还好石楼村就有写字楼5栋在出租,都是摩天大楼,本村人租用只要半价,所以很快就选择好了地点。
  不差钱的林三七租了天河中心b座66楼的半层楼,800平米,一半做了办公区域,另外一半做了商品展示区。
  以后五月广场的岭南堂中医馆二楼是做零售,而天河中心公司所在地是做批发,分工不同。
  林天华将自己在奔驰公司的嫡系部队全挖了过来,一个卖车的,一个卖中药材的,避免了同业竞争合同的限制,直接就可以上岗。
  于是岭南堂公司的销售团队迅速成立了,还是一支精英队伍,可谓是一步到位。
  这些销售精英愿意跟着林天华跳槽的原因,除了是人情外,更重要的是林天华承诺每个人收入翻倍。
  没有什么人才是花钱请不到的,如果还请不动,那就继续加倍……
  尹涟漪的财务部也组建完毕。
  尹美女把大学同寝室的3个同学兼闺蜜全挖了过来,一年50万的年薪绝对是天花板了,于是一群青春活力的小姑娘成为了岭南堂公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反正林三七总是喜欢有事没事就往财务部指导工作……
  加工车间和冷藏仓库则选在了石楼村西南边的“仓储区”。
  岭南堂所有人工都是石楼村村民,所以地点肯定要选在村里,方便村民上班的同时,护村队也可以随时支援。
  毕竟加工车间里面的可都是顶级中药材或食材,随便被人偷走一箱子那都损失惨重。
  当然这个加工仓储车间是暂时,以后随着公司壮大肯定要搬迁,城区不允许工业存在。
  这样忙忙碌碌了一个多月,终于公司的事情都差不多搞定了,林三七对外宣称自己又要去外地采购了,然后重新又回到了1959年。
  四九城已经进入了12月,零下5c的低温把林三七差点没给冻死。
  南方人到北方工作,最难适应的就是这个气候。
  林三七站在院子里,看着乌压压的天空,吹着冷冽的西北风,觉得奇怪,咋不下雪呢?
  做为花都人,林三七非常期待下雪,就等着欣赏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风景。
  没有雪的冬天,那还叫冬天吗?
  林三七身体抖着跑到了前院,看到家家户户都在糊窗户纸,这让林三七看了比较希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