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09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09节

  林三七心想,首都身份在高原好使,原来在海边同样好使啊,再次庆幸自己穿越在了四九城。
  “原来是首都中医院的同志,对不起是我们误解了。”
  林三七接过工作证和介绍信,随意地摆了摆手:
  “没事没事,你们也是职责所在嘛,呵呵。我除了采购,刚好也想参观一下美丽的厦门,对了同志,我想打听一下,咱们厦门哪家餐厅胡建菜做得最正宗啊?”
  其中一个大盖帽这时候态度已经变得春天般温暖:
  “嗨,要说咱们厦门最好的饭店呀,肯定要去中山路上的绿岛饭店,不过,消费不低啊。”
  大盖帽心里吐糟道:首都来的果然都是不差钱的,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他们还有心情去大饭店下馆子?
  林三七一听就记住了,绿岛饭店。
  “同志,要不要我们送你过去?”
  林三七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你们也在执行公务,我自己走过去就好。”
  大盖帽也客气:“那林同志,你沿着厦禾路一直往前走就可以到达,祝您在厦门玩得愉快。”
  “谢谢,回见。”
  然后,林三七后悔了。
  因为他从厦门火车站走到中山路思明路口的绿岛饭店,足足超过了4公里路。
  9月初的厦门太阳还是很毒辣的,走得林三七差点没热死在路上。
  到了中山路的时候,林三七已经没有心情和胃口去吃饭了,于是就在旁边找了一家招待所先入住了,在公共浴室冲了一个冷水澡后,一觉睡到傍晚才醒来。
  绿岛饭店。
  林三七站在点菜柜台前,正伸长脖子看着墙上的菜名。
  “同志,请问咱们厦门特色菜是什么?”
  服务员是位漂亮小妹妹,客气地回道:
  “同志,您可以点姜母鸭、海蛎煎、同安煎蟹尝尝,这都是我们厦门当地特色菜。另外还可以来一条美新鲜石斑鱼尝尝。这样有鱼有肉有菜,您一个人可能还吃不完。”
  林三七很听劝,点点头:“那有没有烫呀煲呀的可以推荐呀?”
  花都人还是很喜欢喝汤的。
  “同志,我们这里有最正宗的佛跳墙您要不要尝尝?整个厦门只有我们绿岛饭店还在做噢。”
  佛跳墙?
  林三七眼睛一亮,心想假佛跳墙他吃过不少,但正宗佛跳墙他还真没尝过,这个必须不能错过。
  “好好好,佛跳墙好,给我加一份。”
  服务员有些为难地说道:“同志,就是佛跳墙会贵一些,我们只提供大罐和中罐,一份需要20元,怕您一个人吃不完。”
  林三七听了有点咋舌,毕竟自己一个月工资也才40多元,光是点一道菜就要半个月工资,名菜就是名菜,无论什么时代都不是给老百姓吃的。
  不过林三七是谁?他可是尊贵的首都客人。
  “没事,就点一份吧,另外姜母鸭和海蛎煎就不要了,估计吃不完了。”
  “好的同志,不过您得先付钱……一共29元钱,另外还需要粮票5斤……”
  林三七心想,哪怕是当地最高档的饭店,作风还是一样呀,要先交钱再上菜,估计是怕顾客跑了吧。
  林三七找了一个临窗的位置,一边吹着海风,一边美滋滋等着佛跳墙。
  佛跳墙是闵菜经典,用量极其讲究,味道极其鲜美,不仅胡建人爱,东广人,香江人的富豪都特别喜欢吃。
  可惜佛跳墙因为用的都是名贵食材,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街头小饭店所谓的佛跳墙只能算是“乞丐版”,根本不正宗。
  林三七在2023年也是小老百姓,尝过的也是那种乞丐版的假佛跳墙。
  第151章 顶级食材南日鲍
  晚餐时间,绿岛饭店内的顾客并不是太多。
  显然59年厦门的经济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位老人家还没画过圈圈,厦门顶多算是战略要地,而不是经济特区。
  林三七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左看看,右看看,心里在评估这家饭店一天的流水能有多少,会不会亏本?
  南方人的生意头脑走哪都不会丢,刻在骨子里了。
  其实林三七不知道的是,整个胡建省的情况更糟糕,因为胡建省内90%都是山区,耕地非常少,自古以为都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太穷太没有战略价值了。
  再加上自然灾害影响,所以胡建省内的粮食供应永远都是不够的,更何况是59年。
  这也是胡建人大量去海外求生存的原因,日子过得很苦,可在国内实在是养不活呀,虽然靠海,但天天吃鱼也挡不住。
  顾客少,估计后台厨师挺多,所以上菜速度很快,尤其是佛跳墙上菜最快。
  当黄色的瓦罐放在桌上,林三七打开一闻,那个香味瞬间就飘到了整个饭厅里,引得旁边不少顾客都纷纷回头。
  林三七这个开心呀,拿勺子搅拌了几下:
  “哇,这么大的海参!这么大的鲍鱼!两头鲍哟,还有这是鱼胶吧?这个是什么?……”
  看到眼前的年轻食客一脸兴奋激动的样子,旁边的顾客都是呵呵一笑,服务员也是与有荣焉:
  “同志,您要吃最正宗的佛跳墙啊,肯定要来我们胡建。
  我们胡建的佛跳墙要用到最好的鲍鱼、海参、鱼翅、花胶、瑶柱、蹄尖、干贝、鱼唇、鸽子蛋、花菇、排骨等等,光是食材就足足有几十种之多,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而且我们对配菜要求也很高,像这个海参就得用辽参,还得是六排刺、两头尖的海参;鲍鱼一定要两头鲍,还必须得是我们胡建莆田的南日鲍……”
  林三七听着服务员在吹牛,突然耳朵一动:
  “等等,同志,你说的莆田南日鲍,是不是那个南日岛?”
  “对呀,就是南日岛特有的南日鲍,我跟你说同志,这南日出产的鲍鱼体肥壳厚,鲍肉细嫩,煮熟后鲍肉不会明显收缩,全世界没有比这更好的鲍鱼了。”
  谁不夸自己的家乡好,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林三七的眼珠子这时候已经在乱转了。
  “还有呀,南日鲍不但鲍肉鲜美,它的壳也是宝贝呀,烤干了磨成粉就是一味中药石决明,您说这南日鲍是不是全身都是宝啊?”
  林三七心中大定,他要去莆田收购石决明,去的就是南日岛,这下对上了。
  同时心中暗喜,看来这次来胡建不会空手而归了,又找到一个财源。
  第二天,林三七先去邮电局走了一趟。
  一来是给单位发了个电报报个平安,并随时汇报行程;二来嘛也是给潘晔寄了一张明信片,告诉她自己在美丽的厦门。
  从邮电局出来,林三七开上吉普车,飞快朝莆田而去。
  莆田离厦门只有200多公里路,如果是几十年后走高速也就不到2小时,可在59年林三七足足开了一天,中间在泉州吃了个午饭。
  也幸亏吉普车是改装过的,这要是老式吉普,今天的左右脚和双手就不能要了。
  第二天,南日岛。
  南日鲍经济合作社主任要李伟华看着林三七递过来的工作和介绍信,心里都乐开了花。
  民国之前,南日岛是没有养殖鲍鱼,全部都是野生,需要人工潜入海底打捞,而这个打捞权被掌握在岛上几个地主手里。
  解放后,私人是不允许打捞鲍鱼的,所以南日岛成立了一个农村合作社,采取的政策是集体打捞,集体销售,然后集体分配模式,人人公平,不存在谁剥削谁。
  “原来是首都来的同志呀,啊呀,我们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林三七有点奇怪,怎么这位李主任这么客气?
  但别人客气,自己也不能假装首都人眼睛长在头顶不是:
  “李主任客气了,我也是受医院委托,千里迢迢,翻山跃岭才到南日岛啊,怎么样,我要收购的石决明没问题吧?”
  采购员最怕的是当地人说没货,那就完蛋了,要么等,要么空手而回。
  “有有有,石决明我们有,伱们要多少有多少,呵呵。”
  林三七一听心中大石头就放下了:
  “那就好,这次我过来是要采购500斤。”
  李主任一听,脸上笑容马上没了:“啊,才500斤啊?”
  林三七笑呵呵道:
  “500斤不少了,石决明毕竟是小众药,临床用量少。要不是数量少供销社懒得收购,我们医院也不用跑这么远亲自过来采购。”
  石决明,中医作用是镇肝、明目,治眩晕。
  其实原料很简单,就是要选用南日鲍鱼壳,把肉去掉清理干净,把壳晒干后再烘烤,最后用石锤敲碎过滤,最后过筛后得到的细粉就是石决明。
  医用的石决明必须选用南日岛出产的九孔鲍或盘大鲍,别的鲍鱼壳不行。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南日九孔鲍,你问林三七,林三七问谁去?要不发个微信问问李时珍?
  李主任脸上笑嘻嘻,小心翼翼地讨好道:
  “林同志,你看这仓库里,这么多石决明堆放着销不出去,我这个合作社主任发愁啊。你也看到了,我们就是个海岛,岛上不能种水稻也不能种麦子,粮食全靠大陆运过来。
  这么多石决明卖不出去,我们没有钱去买粮食,岛上有村民两千多人,那真的快要饿死了。林同志,你们首都中医院是全国最大的医院了,能不能多采购一点,行行好吧。”
  林三七眨眨眼,不解地问道:
  “不对吧,难道除了我们首都中医院,其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医院不来采购的?”
  李主任请林三七坐下,亲自泡了一杯白开水这才解释道:
  “也不满你说,石决明本来用量就不大,原来福州有几家商行长期来收购的,再卖到全国各地去。现在不是解放了嘛,私人诊所都不能开了,这个这个……”
  林三七懂了,私人中药铺、中医诊所都没了,下游需求就没了,那做为上游原料商也没办法出货了。
  就靠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医医院,再加上石决明又是小众药,所以自然无人采购了。
  甚至很多省份的中医院已经改了药方,放弃使用石决明,也就是首都中医院“财大气粗”,专门派工作人员来采购。
  林三七眼珠子转啊转,决定把话题引到鲍鱼身上去。
  “那也不对呀,李主任,石决明没销量,可你们的南日鲍可是闻名世界呀。
  我之前在厦门绿岛饭店吃佛跳墙,那里的工作人员非常推崇你们的南日鲍,还说正宗佛跳墙就要用南日鲍才好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