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铁蛋儿指使着自家三叔走到秦绥绥面前,把自己的小背篓递给她,转过头有些傲娇道:“我采的菌子都放在他们篓子里了。”
秦绥绥接过来一看,里面正是三株新鲜的铁皮石斛,这些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大约是跟着大人采过药材,知道不能损伤药材,这三株铁皮石斛表面十分完整,一点儿破损都没有,可见他们有多用心。
说不感动是假的,这些孩子最大的都不满十岁,为了感谢自己,居然跑到危险重重的山上来,给她找了这么多好东西,秦绥绥眼眶都有些红了。
“谢谢你们,姐姐很喜欢,每一样都很喜欢。等回去后,姐姐拿糕点给你们吃。”
但也不能忘记教育这些孩子:“但是你们年纪太小了,以后没有大人的陪同,不可以独自上山,十分危险,你们难道忘记鸡娃和三柱子了吗?还有我给你们扎的针,吃的药?要是以后我走了,你们又遇上疯狗怎么办呢?”
想到鸡娃和三柱子的惨状,大家伙儿全都打了个哆嗦,忙点头:“姐姐,我们知道了。”
“你什么时候走啊?”
“不是,你什么时候再来啊……”
一群人带着孩子们,就这样叽叽喳喳地迎着西斜的太阳下了山。
云豹一直把人送到山脚下,在秦绥绥又偷偷给它喂了几个鸡蛋,约定晚上让大黄大黑带着美食来找它玩,它才依依不舍地转头往山上走去。
下山之后,秦绥绥直接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吊脚楼,从行李袋里,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掏出各种点心、小饼干、糖果,一人给他们分了一包,几个小家伙又围着秦绥绥玩了一会儿,陆陆续续听到各家人喊吃饭的声音,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贾真真也在吃饼干,她一边往嘴里塞饼干,一边含糊不清道:“绥绥,你的行李不重,没想到里面还能装这么多点心呐!”
秦绥绥拂手辉挥开她嘴里喷出来的饼干粉末,笑着道:“我就是担心在山里没东西吃,所以特意买了很多点心,没想到来这咱一顿也没饿着。”
贾真真也笑着点头:“对,张婶子对咱可真好,每天吃得跟过年似的,多亏了你。”
“咱走的时候每人再给张婶子补点钱吧,他们也不容易,我们这几天的伙食,也不知道吃了人家多久的口粮。”胡决走过来听见她们的谈话,提议道。
秦绥绥点头:“是得补,走的时候补,不然她肯定不能要。”
就在这时,吊脚楼下突然传来李队长的声音:“秦同志,秦同志回来了吗?”
秦绥绥忙跑出去:“咋啦?李叔,是不是出事了?”
李队长摇摇头:“不是,是大队部那边有你的电话,说是你爱人。”
他们红山大队早在两年前,也受组织的关照,派人下来给他们装了电话,但这两年,除了上面有指令下来,电话几乎没有人使用,因为电话费太贵了,大家伙儿都不舍得。
今天还是头一遭接到组织以外的电话,不过对方自称是秦绥绥的爱人,李队长也不敢马虎,怕对方是有急事,赶忙就来通知秦绥绥了。
一听是裴九砚的电话,秦绥绥眼睛都亮了,她连忙换鞋下楼,跟着大队长就往大队部走。
大队部也是红山大队的公事处理中心,设立在红山大队中间。应该是一个农家小院改造的,因为秦绥绥还看见了厨房和牲口房。
电话设立在堂屋的办公桌上,秦绥绥等了没两分钟,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她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对着那头:“喂?”了一声。
紧接着,裴九砚的声音就顺着电流传来,传进秦绥绥的耳朵里,酥酥麻麻的,只听他轻笑一声,应了句:“媳妇儿,是我。”
第275章 保命要紧啊
秦绥绥虽然没有看见裴九砚,但她也能想象出,此刻他眼中肯定满含着揶揄的笑意。
“我知道。”她应了声。毕竟李大队长都说了,是她爱人,她爱人除了他,还能有谁?
裴九砚又是一声轻笑,考虑到外面打电话没那么方便,言简意赅道:“我这边的任务差不多要完成了,明天就能收尾。”
他和周建国同志预计明天晚上就要往普茶市那边赶,因为他们查到了些东西,需要往普茶市那边去查一查。
秦绥绥点头:“我这边今天也找到了灯盏花,明天还需要再待一天,后天一早出发。”
她来红山大队本来是找灯盏花寻本溯源的,但来的当天晚上就遇到了大队里的小孩发疯狗病,第二天补了觉,又帮忙把村里的孩子治疗了一下,今天才有空上山,她今天晚上研究一下新采回来的灯盏花,不行的话明天再去山上看看。
不出意外的话,后天一早就能走。
两个人约好在普茶市的茶山大队碰面,秦绥绥就准备挂电话了。
却听电话那边传来一阵“滋滋”的电流声,紧接着,裴九砚略微低沉的声音响起:“媳妇儿,我很想你,你也要记得想我。”
秦绥绥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虽然平常跟裴九砚做那种事情的时候,他也经常骚话连篇,还要逼着她也说,但一旦出了房间,那男人就自动恢复了“生人勿近”的冰山模样。什么时候听他在外面说过这种肉麻的话?还是在电话里,说不准就被人家听去了!
迟迟没等到她的回答,电话那头的人还低低地“嗯?”了一声,微微上扬的语调,似乎对她不回应很是不满。
秦绥绥的脸更红了,她从嗓子里溢出一声“嗯”,轻得跟听不见似的,但裴九砚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心满意足地笑了。
看见等在一旁的贾真真揶揄的眼神,秦绥绥羞恼,直接“啪”地一声挂了电话,反正该说的都说了。
等从大队部走出来的时候,李大队长还等在外面,见她们出来,笑着把烟袋锅子收起来:“走吧,你们婶儿已经做好饭了,喊你们回家吃饭呢。”
吃晚饭的时候,秦绥绥把自己的行程跟李队长和张婶子她们交代了一下,因为她们后天早上走的话,还得轻李队长驾驴车送她们去镇上。
她知道这年头牛啊、驴啊都是公家的财产,担心驴车在那天有别的行程,所以提前说一声,也好“预约”。
一听到她们后天就得走,张婶子和家人满脸都是不舍。李队长嘴巴张了张,有些欲言又止。
看出他似乎有话要说,秦绥绥忙开口:“怎么了叔?是不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李队长摇了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昨天你不是帮大队里的几个孩子治了疯狗病吗?在大队里都传开了,有几个患有老毛病的老同志,还有几个身体不好的孩子,都想请你帮忙看看。”
话说完,他连忙又补充了句:“当然,肯定不让你白看,她们会付诊金的。”
见秦绥绥没说话,他又继续解释道:“你也知道,我们红山大队在山旮旯里,从这里到镇上一趟坐驴车都得两个多小时,镇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卫生所,看很多病都看不了,需要去市里,又是一个多小时,来来回回一趟太折腾了,咱们这里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
意识到他可能是误会了,秦绥绥忙开口解释:“叔,没关系的,我不是不愿意帮忙,我刚刚只是在算时间,这样,一会儿吃完饭劳烦您帮忙统计一下,有多少人需要看病的,我今晚就可以看几个,明天上午再看一些,下午我可能需要再上趟山。”
“哎!好!好!”李队长连忙点头,匆忙扒了几口饭,就往外跑。
张婶子无语望着他跑出去的背影,吐槽道:“跟屁股着火了似的。”她又连忙给秦绥绥几人夹菜:“你们慢慢吃,不着急,我估摸着人不会太多,咱们大队里也有赤脚医生,一般的小毛病都能看,需要你出马的,都是赤脚医生看不了的。”
秦绥绥点头。
山里人秋冬吃饭都比较早,等吃完饭,还不到六点。外面天色都还没黑,秦绥绥直接问张婶子借了张桌子,在李队长家的院子里摆起了“看诊台”。
需要她帮忙看的人数确实不多,也就三个老人,四个孩子。
三位老人基本上都是因为年轻时劳累过度得了慢性病,不过这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好的,秦绥绥只能交代了一些能改善问题的饮食方式,还教了她们一套按摩手法。另外一个老人则是滇省这边比较典型的寄生虫病,秦绥绥给他拿了药,又交代不能直接喝生水。
看完三个老人,已经很晚了,四个孩子只能明天上午再看。
晚上洗漱完,秦绥绥和贾真真两个人就拿出白天采的灯盏花,在秦绥绥的高强度手电筒下面研究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秦绥绥在张婶子家吃过早饭后,就又坐上昨天的临时“看诊台”,接续接诊四个孩子。
四个孩子问题都不算太大,没费秦绥绥多少功夫,比她预计的时间还要早结束。
才不到十一点,秦绥绥昨晚已经把她们采回来的灯盏花霍霍光了,今天直接跟贾真真两个人又上了趟山,因为有云豹的“护航”,所以这次她们没劳烦李家人。胡决则在周边几个大队走一走逛一逛,想去看看有没有他大女儿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