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朗家还是贴心地派了管家来接。
  顺利把女儿女婿迎回了家,二老也不多问。
  朗太太铭记丈夫的提醒:“总归,是人家家里的事。”
  是啊,女儿出嫁了,就有了自己的家,做父母的便隔了一层。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为了不惹人讨厌,老人们应该保留分寸,不要去多问人家的家事。
  朗太太便像没事人一样,热情地招待了女儿女婿。
  只是霞章或许伤了心气,心中存起郁结,又在半路上吹了风,吃过晚饭后便开始头昏,精神萎靡。
  文薰摸着他的额头,感觉他像是在发烧,毫不犹豫,直接令人备车,将他带去了广陵城里的西医院。
  好在不太严重,医生在检查后给他打了一针,又让文薰带了些西药回去吃着,说是不过几日就能恢复。
  霞章还松了口气。幸好幸好,如果因为他的不好,耽误了文薰过年的心情,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能回家过年,文薰有多开心呢?
  睡前吃了一颗药,没一会儿,霞章便睡着了。文薰细心地给他掖好被子,轻手轻脚走出了房间。
  未料母亲等在外面。
  文薰一笑,赶忙上去依住她,“妈。”
  “霞章睡下了?”
  “是啊。”
  “你今晚不要跟他睡在一起,小心传染到你不
  好。”朗太太此行就是带着人过来给她在书房里铺床的。
  文薰轻笑,“您这想法倒是和霞章想到一块儿去了。”
  朗太太脸色逐渐舒缓,对于这个女婿,她是十二分满意的。
  “我听说你带他去看西医了。西医确实先进,可就药理药性来说,未免过于猛烈。如果只是普通感冒,怎么不带他去看中医呢?我听说他的身体从小便是喝中药温养着的。”
  文薰道:“妈,你不知道,霞章曾说过一句话,叫:‘中医这种东西,可怕得很,不拘什么物品,都能用来入药。我若不看清楚单子,哪一天吃了人血馒头都不知道。’以我平日的了解,我觉得他是极怕吃中药的。再说,他自小吃着药,也不是他自己愿意吃的。”
  朗太太微皱着眉,徉嗔一句:“这些都是什么胡话?你也任他说中医不好。”
  文薰帮着道:“霞章又不是针对咱们中医。”
  女儿这副模样,让朗太太顿时歇了和她分辩的心思。
  又转移话题。
  “明天就是小年,你们真的要在家里过年?或者,过了小年就回去?”
  文薰不愿,也觉得霞章不愿,便选择对母亲撒娇,“妈,难不成人家说的是真的,女孩子一旦嫁了人,娘家就不是家了。我怎么听着,您是不想让我住了?”
  朗太太连忙否认,生怕伤了女儿的心,“谁说的?我们家可没有那种规矩。”
  从一两句避而不谈的话中知晓了女儿的态度,得知了她的坚定不移,朗太太叹了口气。
  “我是怕闹了这么一出,你以后在婆家不好做人。”
  “不会的。”文薰想,她难不成是什么没脾气的人?要是公婆们不道歉,还要和他们继续计较这件事,她哪怕是回了金陵,也不会在莫家久住。
  为了学生和自己教职的那一份责任心,她暂时不会离开金陵,可为了自己和霞章,她也不会在那种情况下任莫家人摆弄。
  她不打算跟母亲说今天发生的事,因为她在此事上未曾迷茫,所以不需要从倾诉中获得其他人的意见和认同。
  夫妻齐心,她如今和霞章的看法是一致的。什么年代的人,才会想到给儿子儿媳下药来促成房事?莫太太像是彻底被封建荼毒了大脑,她已然是不可理喻了。
  她自己觉得屈辱,也感受到了霞章内心中长久以来承受的折磨。
  如果霞章不开口,文薰不会再支持他回到莫家。总归西方也是小家庭制,经过那么多年的实践,也不见人家过得有多不好。年轻人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己的日子,空出余力了再去供养父母,才是亲子关系长久的道理。更不用说她和霞章都有工作,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哪怕失去了父母的支持,又有什么可怕的?
  只要他们两个人的生活能得安稳,能得开心,她不会去在意外界的看法。
  再来还有一桩——
  她现在更加害怕莫太太日常给霞章吃的那些“药”了。
  她是一个在新时代长大的女孩,真正的封建社会虽说离她不过才二十年,可她到底没见过那种吃人景象的恐怖。她无法设想莫太太为了达成自己掌控儿子的目的能使出什么手段。她盼望着,祈祷着,那些“药”最好只是普通的补药。
  文薰回家的第二天便是南方小年。一大清早,邻里四方便放起了鞭炮,开始进行辞旧迎新的准备工作。
  而霞章呢,早上测了回体温,他居然已经大好了。
  快得文薰都讶异,“我该说是西药好呢,还是夸夸你的体质?”
  霞章笑道:“犹豫不决,那就都夸。”
  一夜安眠,他的眼神都清亮了许多。
  虽说好了,但谨慎起见,还是再吃一天的药保险为好。
  收拾完毕,二人相携去给父母请安。在用早饭时,文薰询问起今天的章程。
  加上留学的四年,文薰已经很久没有在家里过年了,但她依旧记得一些习俗。她轻声询问着,检查自己有没有忘记。
  “能有什么章程?年年过年,不还是那些?”朗太太说是这么说,其实脸上的笑都快止不住了。
  抛开世俗规矩,哪位母亲不愿时刻见到女儿?
  今日上午,朗家要除尘祭灶,四处清洗。佣人们忙,主人也忙。拜过灶神之后,朗老爷带着儿子女婿一处,朗太太则带着文薰去操持一干事宜。
  “你今年回来也好——这话可不能让你爸爸知道。”哪怕是说心里话,朗太太也要铺垫一番。
  之前如何能料到女儿才回来就要嫁人呢?一干事务,她都没来得及教她。朗太太借着这个机会,将迎新春、贺新岁等规矩都同文薰一一道来,也算是一种家族传承。
  “我们这样的人家,该有的讲究一定要有。以后你和霞章自立门户,便是要这样待客,才不算辱没了门风。等到二十年后,你也要像我一样去教你的女儿、媳妇。你说霞章厌恶封建,可这些规矩、礼节,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智慧,是大家为了来年的顺利而进行的个人努力。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相信他能够理解。”
  霞章当然能够理解,他不是那么不讲道理的人。真的糟粕,和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他如何分不清?
  今天早上他就跟文薰讨论过,“就像琼玉姐想喝酒,所以想找缘由敬我一样。小年里大家洗晒,怕也是觉得家具窗帘摆弄了一年,难免脏污,所以找了个天气好的时间清洗罢了。”
  新年新年,就是要除去旧物,迎接新的开始。
  日子总是会过去的。发生在莫家的那场混乱纠纷,二人默契的没有再提。
  可还是挡不住莫家来人。
  阴历二十七那天,莫家派人来广陵送礼,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二哥宜章。
  朗老爷以礼相待,宜章也对二老尊敬有加。茶添了两轮,宜章起身,提出想见三弟和三弟妹。
  霞章正在文鼎那儿教他下围棋。
  说来也是神奇。按理说,他朗文鼎也是天之骄子,一路长来,什么样的天才没见过?他自己在学校念书时,也是优秀得招同学“记恨”的对象,偏偏他没见过姐夫这种“奇葩”。别的不说,光是这记性便是万中无一。
  回门那会儿他们曾有一盘弈棋,时隔半年,霞章居然还记得细节,且能将棋子一子不差的复盘。
  便是这一手令他心服。
  他尚且年轻,起了求学之心,如何能便宜算了?便于霞章回家的第二天开始缠着他传授围棋之道。
  宜章来时,莫先生正在给妻弟上课。你来我往间,这对临时师徒相处和谐,加之天赋不低的学生有问必答,学以必用,一时间的氛围是超越上回的温馨热闹。
  不输于他在莫家。
  宜章是朗府的管家福伯带来的。见了少爷之后,福伯只消一句,便令文鼎明白亲家二哥的来意,连忙丢了棋子,给人家兄弟俩腾地方。
  弟弟走了,来了个哥哥。霞章看也不看这位哥哥,自如地把散落的棋子放回匣子里。
  宜章看着他这副样子,忍不住轻笑,“不打算理我了?好没道理,又不是我惹的你。”
  霞章微瞥了他一眼,保持着高傲劲儿,“因为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不想答应,索性不搭理你。”
  宜章才听这话,便没忍住叹了口气。
  他语重心长劝道:“至于闹成这样?你又不是不清楚,过年族里定然会来人,如果让他们得知是母亲犯了糊涂逼你出走,族老们难免会怨怪她。你这样是在让母亲难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