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春潮 第2节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意外。最近许大人新晋太保,正是风头正盛之时;许夙阳又高中探花,深得圣上恩宠。如今他们乃是京城新贵,难免会摆摆架子。”
“因儿,娘今日这般做,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沈家女儿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即便夙阳待你情深,若婆家存了轻视之心,往后日子也是难熬的。”
她见女儿眼睫微垂,又柔声宽慰:“你且宽心。若他们真有诚意,自会重新来议。若是没有,待到明年春深,再议婚事也不迟。我们因儿还小,娘还舍不得你这么早嫁人。”
沈家夫妇原就未曾动过嫁女的念头,若非许家那探花郎自从中第后,三番五次登门求娶,他们也不会议及婚嫁之事。
起初许家人倒是热情,可近来这两回,竟只遣了媒人上门,那媒婆言语间的倨傲之态,分明透着许家如今的气焰。
沈识因在厢房内将那些话听得真切,心中亦觉郁结,见母亲这般维护自己,反倒宽慰道:“娘亲不必忧心,女儿其实也存着几分踌躇。原就不曾想过这般早出阁,只是夙阳哥哥多次表露心迹,叫人难免动容。如今推迟些时日也好,正好让女儿静下心来细细思量。”
沈夫人见女儿这般明理,心中既欣慰又酸楚。她何尝不知,女儿这番话里藏着多少女儿家的心事。
可那许家若是真心,又岂会在功名加身后就变了做派?
她展颜笑道:“这才是我沈家的女儿。娘说的话你要牢记,不论何时,面对何人,都要保持头脑清醒。”
沈识因乖巧应道:“女儿谨记母亲教诲。”
母亲缓了语气道:“正好今日无事,你去看看外祖母吧。前个她还念叨你,想让你过去陪两日。你去的时候把你姐姐带回来,回头陪她到街上挑几匹料子。周烨过两日就要回京了,婚期将近,咱们也该着手准备了。”
沈识因的长姐名叫沈书媛,今年二十有一,生得端庄秀丽,性情温婉,才学更是出众。今春她与礼部侍郎之子周烨订下婚约,婚期就定在今冬。
周烨近日奉皇命外出办差,归期在即。他与沈书媛相识于订婚前,当初一见倾心,相处不久后便定了终身。这位周公子学识渊博,风度翩翩,与沈书媛十分般配。
这几日因着外祖母身体欠佳,沈书媛一直陪着,婚期马上就要到了,她也该回来准备了。
沈识因轻轻应了一声,旋即回房换了身衣裳,便登上马车朝着外祖母家赶去。往昔每回去外祖母家,她都会在东街一家小饭馆买上一只蒸鹅带去。
这家饭馆规模不大,却在当地声名远扬,店里的每道菜肴皆美味至极,尤其是那蒸鹅,堪称一绝。这家店自沈识因儿时便已存在,直至如今,依旧生意兴隆。
待到了东街,沈识因下了马车,刚行至饭馆门前,便被店小二慌慌张张地拦住:“姑娘且留步,今日小店不便接客。”
不便接客?沈识因闻言,微微一怔,不由朝店内张望。只见厅内立着诸多黑衣男子,他们个个腰佩长剑,面色冷峻,周身散发着肃杀之气。
沈识因心中满是疑惑,正欲离开,屋内的黑衣人突然齐刷刷地涌了出来,刹那间便将整座饭馆围得水泄不通。
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心中惶惑,正惊惧间,忽见店内缓步走出一位白衣公子。
掌柜紧随其后,脸色煞白,声音颤抖道:“陆大人明鉴呐,小的委实不知情,便是借小的十个胆子,也不敢欺瞒大人啊!”
白衣公子仿若未闻,静静地立在台阶前,目光扫过街巷,然后落在了沈识因身上。
沈识因见他望来,心头猛地一跳。
她怔怔看着他,秋阳透过檐角的缝隙,洒落在他的脸颊上,将他本就精致的五官衬得愈发立体好看。他身姿挺拔,头戴玉冠,一袭寻常白衣,穿在他身上却似月华倾洒,让周身气度更加矜贵不凡。还有他那双眼睛,眸色幽深,清冷中又带着几分勾人的韵味。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周遭的喧嚣瞬间归于寂静,唯有这一抹清冷的白色身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移不开目光。
“陆大人,您这般将小店围住,叫小的如何做生意啊?不如您先回府,若有线索,小的定第一时间去禀报。”店家搓着手,满脸哀求地说道。
白衣公子并未作答,目光在沈识因身上停留片刻后缓缓收回。他手中长剑冷光内敛,修长的手指轻轻按在剑鞘上,抬眸望向斜对面酒楼的二层,又回望饭馆门前,似在丈量着什么。
沈识因望着
他一时愣神,反应过来后准备离开,只见白衣公子突然朝她走来,他嗓音清冷地道:“听闻姑娘常来此处购买蒸鹅,尚有几处疑点需向姑娘询问,烦请姑娘移步店内。”
向她询问?
沈识因不觉皱眉,透过薄薄日光看着他,突然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她仔细想了想,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白衣公子收回目光,转身步入店内。
沈识因看了一眼掌柜的,掌柜的苦着脸,指了指白衣公子的背影,小声道:“这可是大人物,得罪不起,姑娘快进去吧,如实回答问题就好。”
作者有话说:
----------------------
新文来啦!老规矩庆祝新文掉红包![红心][红心]
是一个甜甜的爱情故事。
注:本文为架空历史,所有规矩礼仪以及风俗,不完全参考真实古代历史,一切内容围绕爱情发展需要所写。
重点:只要开文就会认真写完,不断更不烂尾!
完结文《春长渡》《探倾朝》《折青欢》欢迎大家去看!
下一本想写仙侠文《落仙谣》,但是又想写古言《怯他》还不确定,大家可以先去收藏![红心][红心]
你们都是可爱温柔的小天使,祝大家看文愉快!
第2章
沈识因出身显赫,祖父贵为当朝太师,父亲官拜吏部侍郎,就连二哥也在翰林院供职。
沈家世代簪缨,她本是京城数一数二的贵女,却与胞姐一起深居简出。平日里鲜少露面,偶有出门也不过是上街采买些物件,或是与亲友吃茶小聚。京中虽多有耳闻沈家女的名头,却少有人识得真容。
她偶尔会从父兄口中听得一些朝中之事,但毕竟是女儿家,到底与外间接触不多,此刻见这阵仗,竟辨不出眼前这位是何方神圣。
她轻拢袖口,走到掌柜跟前,压低声音问道:“这位大人是谁?在查什么案子?”
掌柜的张了张口方要作答,却见那白衣公子忽地转身,眸光如寒潭映月般扫了过来。
他虽然通身透着温润矜贵的气度,可眼神却似淬了霜雪,教人不自觉地屏息。
掌柜的立马闭上嘴巴不敢出声。
沈识因迎上他相似在无声催促的目光,略一迟疑,提步进了店里。
白衣公子引她至桌前坐下,抬了抬手,守在屋内的黑衣侍卫便纷纷退了出去。
房门阖上时发出“吱呀”一声轻响。沈识因心头蓦地一紧,感受到了一种被审讯的压迫感。
室内熏香袅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她抬眸望去,正撞进他深不见底的眸光里。
“沈姑娘。”他清声开口,“前些日子这附近出了桩命案。经查,死者生前曾在此地盘桓多时。巧的是,那日姑娘也曾路过此地,还买了两只蒸鹅。”
他唤她沈姑娘。
沈识因好奇地问:“敢问大人名讳,大人又如何知晓我姓沈?”
她平日里很是低调,哪怕她来这里买过多次蒸鹅,店家都不知晓她是谁。
他张口便叫她沈姑娘,显然知晓她的身份。
白衣公子没有立即回答,眸光微动,垂了下眼睫道:“你唤我陆大人便是。当日出入此地之人,本官皆已彻查清楚,名姓来历无一遗漏。沈姑娘不必多问,还请将当日情形细细道来。”
竟然不告诉她。
沈识因更加好奇了。这般年纪轻轻便能身居高位,又姓陆,除却皇亲贵胄,好像再无他人。
想想他所办差事,也不会是宫里的皇子。她猜,多半是亲王府的人。
亲王府有两位公子,嫡长子陆呈辞近年颇负盛名,她虽久闻其名却未曾得见。二公子陆柏铭乃侧妃所生,才高八斗,生就七窍玲珑心,在京城闺秀中颇受青睐,行事也较其兄张扬。
打量眼前之人,与亲王府两位公子年岁相仿,想必就是其中一个了,只是难以分辨是陆呈辞,还是陆柏铭。
不管是谁,既是亲王府的人亲自督办此案,那么一定非同小可。
她略作思量,如实答道:“回大人,民女确实曾在八月初二那日,来此买过两只蒸鹅。”
“那日清晨,好友云棠来府上寻我,邀我同去街上购买首饰。我们途经此地时,在附近的得云茶楼小憩。临行前顺道买了两只蒸鹅,一只给了云棠带走,另一只我带回去赠了人。”
她顿了顿:“当日来去匆匆,并未见有何异状。掌柜的可为民女作证。”
白衣公子闻言微微俯身看她,似要从她眼底探出几分虚实。沈识因坦然迎上他审视的目光,神色自若。
她自问行事光明,倒也不惧这般盘问,只是这闭门独对的阵仗,难免叫人有些局促。
白衣公子审视了她片刻后,收回目光,执壶斟了两盏茶,将其中一盏推至她面前:“姑娘将蒸鹅赠予何人了?”
他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不容回避的意味。
“送给了一位好友。”
“姓甚名谁?”
“许夙阳。”
“二位是何关系?”
“陆大人问得这般详尽,与案情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且关心重大,还请姑娘如实回答。”
沈识因眉心微蹙:“许夙阳是新科探花郎,想必大人知晓他的身份。我们自幼相识,算是故交。前几日他向我求……”
她说到这里突然顿住,垂眸道:“我与他不过泛泛之交,并无深谊。”
泛泛之交,并无深谊。
白衣公子闻言眸色骤然转深,清声道:“我要听的是实话。死者身上发现了探花郎的物件,此事与他脱不了干系。”
死者身上发现许夙阳的物件?沈识因不禁一愣,终是明白他为何要关上门来询问。
她咬了咬唇,霞色渐渐漫上玉颈,如实道:“前些日他向我求亲,我答应了,最近两家在商议订婚的事。”
白衣公子:“那日赠鹅的经过,以及你们的接触,详细说说。”
“细节也要说?”沈识因开始有些不耐烦,“民女可否不说?”
“知情不报,便是包庇。”
“大人尚未缉得真凶,如何就断定民女是在包庇?”
“你处处维护于他,有包庇嫌疑。”
“我没有维护。只是大人所问实在过于私密。若当真存疑,不妨直接传讯许公子问话。民女敬重大人查案,却也望大人能留几分体面。该说的,民女都已据实以告。”
沈识因心中郁结,这般女儿家的私密之事,竟要她摊在这陌生男子面前细说。
房间里安静了好一会。
白衣公子看了她一眼,道:“既如此,你只需告知那日见他时可有何异状。”
沈识因皱眉回道:“并无反常之处。我们素来相熟,他那日与往常一般无二。我出门惯常会给他捎些小物,那蒸鹅也不过是顺手买的。他接过后说了些客套话,之后便在我府上用了顿便饭。”
说到此处,她抬眸望向他,见他紧看着自己,莫名其妙地心慌了一下:“大人明鉴,民女已将所知尽数相告。命案非同小可,民女虽愿配合查问,却也不愿过多牵涉其中。至于死者身上寻得许公子之物一事,实在与民女无干。若大人尚有疑虑,不妨直接找许公子询问。”
“还有,民女绝无包庇之意。若大人再无他问,民女可否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