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咸鱼日常 第122节
“就是偷长定殿的熏香,再用次等的补充,据说不止一次。”
“岂有此理,”崇宁帝怒道,“是当场抓到的?”
“是。”
偏偏偷长定殿的东西,不就是看长子搬去东宫了,捧高踩低吗?崇宁帝非常生气,等到了寿康宫,脸色也不是很好,这让太后有些不安。
她只当儿子还在计较长孙的事。
“阿凤已经知错了,这阵子不是很勤奋嘛,去了工部又立功……”
崇宁帝盯着她看:“母后您怎么从来不帮绎儿说话?绎儿不是朕的儿子吗?”
太后心头咯噔一声。
她当然是喜欢长孙才不帮二孙儿的啊。
“你怎么忽然说起绎儿?绎儿聪明伶俐,从不犯错,哪里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母亲自以为装得很好,实则上她早就偏心得没边儿了,崇宁帝道:“您多关心下绎儿,磐儿跟廉儿,都有内侍欺负到他们头上了!您不能眼睛里只有阿凤一个人,什么都往东宫送!”
那东宫本就富丽堂皇,哪里还要她锦上添花的?
太后不由反思了下。
确实长孙被立为储君,住进东宫之后,她是欣喜过头了,便道:“是我疏忽,竟发生这种事,我定会好好彻查,不能让绎儿他们受委屈。”
始终是自己母亲,崇宁帝点到为止。
说起出不出宫,太后当然不想出去,万一儿子又请来些世家千金,打算指婚,那让长孙如何应对?太后道:“就在宫里过吧,别劳师动众的。”
崇宁帝没有反对,随后去了蕊珠殿。
看到宜妃,发现她又瘦了,崇宁帝t皱起眉头:“你该不会病了吧?怎的一日比一日瘦?”
“天气热,胃口不好,”宜妃是因为两个儿子的缘故,得了心病,晚上总睡不踏实,“妾身请太医来看过,都说无碍,其实妾身一到夏天就会如此……”
“胡说,你当朕眼睛瞎的吗?去年夏天你哪儿瘦了?”崇宁帝伸手在她手臂上捏了捏,“纤细不少,再这么下去,要成骨架,”吩咐陈登,“把陈院正叫来!”
宜妃忙道:“真不用麻烦陈院正。”
“麻烦?”崇宁帝想到熏香的事,厉声喝道,“该不会有人欺负你?总不至于御膳房没给你吃饱饭?”
这话倒是把宜妃逗笑了:“圣上,哪儿会有这样的事情呢,真与旁人无关。”
崇宁帝看她不像作假,就怀疑是不是因为他立了谢琢为太子,宜妃到底还是有些难过。
等陈院正给宜妃号脉,开了舒心静气的方子后,他留在蕊珠殿陪宜妃吃了顿饭。
隔一日就是端午节。
众人在寿康宫齐聚一堂时,崇宁帝看着也变瘦了的次子道:“你在都察院待了许久,阿凤都已经去了工部,你不如替朕主持编纂《文献大成》一书。”
此书是史子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等书的一个合集,是崇宁帝准备修来造福万代的,如果能做好,自当会立下大功。
谢绎早就猜到父皇会给他补偿,但没想到会是这样好的差事,心头大喜,面上却推辞:“恐怕孩儿能力不足。”
“又不是让你独立完成,有翰林院的官员们辅助你,怕什么?”
谢绎就装作盛意难却的样子:“父皇如此信任孩儿,孩儿自当尽力而为,不让您失望。”
在场的太后有些不满,但因被儿子告诫过,便笑道:“此事由绎儿来完成再好不过,阿凤念书一向不太擅长,不像绎儿可以举一反三。”
谢绎又谦虚几句。
与太后不同,谢琢倒是在此事上有些怜悯谢绎,正因为父皇的这些举动才让二弟误入歧途,一错再错。
而且这一世父皇更变本加厉了,他记得编修《文献大成》一书原是裴亦秋负责的,现在竟然交给二弟,让裴亦秋加以辅助……不过以他的立场,他也不好去劝说父皇。
哥哥得了这样的机会,谢磐笑容满面,胃口大开,而一旁的谢丽洙却未做反应,在她看来,哥哥已经当上太子,谢绎不过是垂死挣扎!
席上众人各怀心思,却又言笑晏晏。
崇宁帝见长子的言行与平常并无两样,不由暗自疑惑。
这孩子之前一心要娶那孟清泠,甚至为她顶撞自己,然而这段时间却从未求过他赐婚,可要说改变主意了,又不像,也不知葫芦里卖得什么药,那个小姑娘更是奇怪,竟离开京城……
哪个姑娘被太子当众表达心意,还着急要走的?
难不成她还看不上太子妃之位?
崇宁帝实在不解。
等散席后,他单独问谢琢:“那孟三姑娘去何处了你可知?”
京中有很多传闻,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她在何处。
谢琢道:“孩儿不知。”
“那你还非她不娶?”
“是。”
什么榆木脑袋!
“她一日不回来,你一日不娶妻,你真以为朕会纵容你?”崇宁帝怒了,恨不得踢这孩子一脚,“你好好反省下,这姑娘到底值不值得你犯傻!”
那当然值得了。
谢琢根本不会反省,毕竟他也是当过天子的人。
他并不贪恋权势,他亦不觉得储君之位比孟清泠更加重要,他之所以要努力成为储君全是为了他在意的人,而不是为了权势本身,但皇权的可怕之处他也十分清楚,心里隐隐有些担忧,如果孟清泠一直不回京的话,他确实不能保证父皇会不会强行指婚……
他能做的,只有尽力撑住。
*******
“苍峡连彩霞,出峡复入峡。”
看了一日峡上风光,傍晚时分,孟清泠惬意地靠在船头,等着舅父跟弟弟钓鱼上来。
夕阳渐沉,落日余晖铺满水面,船下仿佛燃烧了一般,有种惊心动魄的艳色,而远处,云雾弥漫,轻盈围住连绵青山,好似仙境。
她痴痴欣赏了会儿,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直到一阵热浪卷来,才想起已经是七月。
耳边听到弟弟一声轻呼:“有鱼!”
她将目光投去,果见竿头震颤不已,不由笑道:“是条大鱼。”
祁烨放下自己手中的鱼竿,帮着外甥钓鱼:“别让它跑了……轻点拉,小心线断了,”他缓缓移动鱼竿,引着鱼朝船边游动,而后让孟序拿起网兜,“一会看见了就捞,下手要快。”
“好。”
清澈的水面下,有条青黑色的影子慢慢浮现,孟清泠催道:“快捞,快捞!”
孟序眼疾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鱼捞到了网中。
是条手臂般长的青鱼,摇头摆尾,力气极大。
祁烨道:“我来杀,阿序,你让船夫靠岸。”说着提起鱼去船尾。
孟清泠瞧着那鱼甩动的尾巴,忽然想到自己的那盆小鱼。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月过去了,也不知谢琢养得如何……
她脑中幻想出他喂鱼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不过他现在的处境应不是很好,她可以一走了之,但天子多半不会饶过他,因为凭谢琢现在的身份地位,他不该看上她这样的姑娘——在天子眼里,在旁人眼里,定是傻极了。
只怕时间久了,太后也不会支持他。
毕竟他的储君之位最为重要,感情算什么呢?
她抬眼看向远处的青山。
云雾仍未散去,在晚霞的照拂下,似红色轻纱。
她蓦地想到那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想到谢琢说的,“我相信,我们之间有情”。
船靠了岸,三人下来找了一家酒家,将处理干净的青鱼交给厨房,让厨子做几道宜州风味的菜。
“今日看过巫峡,明日得出发去渝州了,”祁烨给自己倒酒,“泠泠,你选得几处地方都不错,很太平。”他们路上连个小贼都没遇到。
“国泰民安,其实去哪儿都差不多。”
祁烨瞅她一眼:“还不想回京?”
“……”
她不语。
伙计一会端来青鱼酥,青鱼饼,醉鱼汤。
又是沿路没吃过的滋味。
孟序细细品尝后道:“舅父,姐姐,等会我们再去钓鱼吧,夜钓应该更有意思!”
看来这孩子迷上钓鱼了。
祁烨哈哈一笑:“可以,索性晚上就睡在船上。”
孟清泠下意识环住手臂:“恐怕蚊虫很多,”不过夜钓的主意不错,“我们可以在子时前回来。”
三人提了灯笼去船上。
水面倒映了星光,蜿蜒于群山之间,有种神秘又危险的感觉,孟清泠挽住舅父的手臂,轻声道:“我不会游水,应该不会掉下去吧?”
第一次见外甥女露出害怕的样子,祁烨笑道:“不去水中央钓,你坐稳了就行,当然,如果落水,我会救你的,”又看向孟序,“不用说,你也是旱鸭子。”
孟序:“……”
灯笼发出淡淡的光,在偌大的江面上好似小小的萤火虫。
孟清泠依偎在舅父身边,感受着徐徐的江风从耳畔吹过,忽然道:“我明日不打算去渝州了,我想去涿州。”
祁烨愣住:“为何?”
因为她玩够了,她想回去了,但在回京之前,她打算做一件事——给天子送一份大礼。
第080章
谢绎主持编纂《文献大成》给广恩侯府,还有支持他的官员们又找回了一点希望,然而入秋后,因许信被压到菜市斩首前,毫无悔改之意,面目狰狞,一副要吃人的模样,许家人又再次夹起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