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果不其然,赵章登基第一条政令就是土地归国有,不得买卖,田地不在收受赋税,田地会根据人口分到老百姓手中。
旧臣瞠目结舌,这就是变法,若是放在齐朝那是无论是谁提出都成不了。
皇帝提就大臣撞柱,大臣提擎等着口诛笔伐最后被绞死。
但是赵章提,他是开国皇帝,他刚打下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他又一点都没有赐封,这会儿按理这土地的确都是国家的。
有什么理由反对?
他们顶多让赵章三思,若是没有赋税国库空虚balabala……
赵章:“朕都不担心,你们担心什么?”
旧臣:“……”我们担心什么你不知道吗?
旧臣顶着赵章睥睨的视线,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赵章安排了人丈量土地,作为农户的都能进行分地,土地肥沃的地方少分几亩,土地贫瘠的地方就多分几亩。
至于一个地方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就按抽签来。
赵章提出的分地,宋柳亦他们写的执行计划,但是他们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东西赵章总能一眼看出来不足之处,并提出意见。
他们不由得再次在心里感叹:主公真的是天生帝王。
赵章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没了田税肯定要从别的地方找补,赵章加重了商税。
至于如何合理加重商税,不从雇佣过来的百姓手中盘剥就交给下面人想了。
税收也没那么快收上来,齐朝国库空虚,只有皇帝的私人宝库,以及赵章抄了一下官员的家得来的金银珠宝。
看着很多,但是支应全国却是如同杯水车薪。
除了他自己那座银矿,还要接手打下来的金银矿。
有这些产出也还行,但是想搞大动作,把学堂推向全国肯定是不够的。
赵章开铺子了。
首先是酒楼,大厨由御厨担任,包你吃上和皇帝一样的菜,还一点事情都没有,只要你肯花钱。
大厨除了底薪,还拥有酒楼百分之一的分成,其他厨子月薪跟着酒楼走,酒楼生意越好,他们月薪越高,其他人也是一样,掌柜的对标大厨。
赵章还赐了一块牌匾――皇家酒楼,嗯,简单易懂,就是说不用担心,皇帝开的,你进去吃谁都不能拿这个说你。
赵章还征集胭脂水粉,虽然皇家的都是最好的,前朝的可以直接拿来用。
但是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也会有满满的动力,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获胜者可得牌匾一块及二百两银子。
这是明面上的,到时候赢了就吃上官家饭了,继续研究胭脂水粉,研究出一样得到认可就可以得到一份奖银。
征集的过程就是一种宣传了,不过这想跑遍全国太难了。
不过赵章丈量土地的政令下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干完的,所以带着这个消息去了,到时候他们正好带着那些人回来参加胭脂水粉大赛。
除了胭脂水粉大赛,赵章还下达了与民有利,或者有趣的物件,只要通过,就会得到赏银。
上传下达在这个交通不便,通讯更不便的古代太难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土皇帝。
赵章成立了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机构,叫作天卫,在各个县城驻扎。
是皇帝的眼线,也是方便政令下达于地方。
赵章动作够快,那些世家想要反抗他的土地国有化政令,准备换个皇帝,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因为不属于同一世家商量的时候露了痕迹,被天卫知晓,奏折放到了赵章的案上。
正好齐朝收编的军队训练了许久,还没有亮过相。
赵章直接将他们派出去了,把那些世家的人抓回来,家产给抄了。
什么孤本典籍都收到了藏书楼里,赵章命人重新编写成简体字,有必要推广的就印刷出来,只是珍贵,高知分子才能看懂的就抄写几份,放到京城新建的藏书楼里。
毫无门槛,想要看书搞本借书证就可以在里面看,要是没钱,你可以选择抄书,帮着抄多少本就可以拿到借书证。
原来还有文人作诗骂赵章的,但是看到那座藏书楼,看到里面的藏书,谁没有眼馋过世家的典藏啊,以前根本没机会看,现在是随便看。
当然简体字又引来一波议论,但是为了看懂那些藏本,他们纷纷买了一本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书,记下简体字看起书,文人酷爱抄书,等他们抄起来――真香。
尤其是他们担心赵章什么时候反悔,关了这藏书楼,抄起书来恨不得把藏书楼搬回家的时候,更香了,要是繁体字他们花的时间可能是两倍三倍。
有这时间他们可以多抄两本书。
藏书楼也不是就这一座,不过目前是只有它了,赵章打算建学堂的时候把藏书楼一起建了。
现在的话,赵章打算先修路,起码官道要修成水泥路。
另外京城也要好好拾戳拾戳,虽然京城繁华,但是比赵章最初拿下的那些县城,有些地方还是不足,京城是全国首都,不能差了。
拾戳的同时京城的学堂先建起来了,京城作为天子脚下识字率比较高,百姓也比较富裕,奖赏照旧。
但知道很多人看不上那点好处,所以赵章是硬性要求必须拿到结业证书,反正你们已经识字了,拿到结业证书也不难,你要是不拿到证书就是对圣上不满,我怀疑你心向前朝,跟我走一趟。
京城也不是没有穷苦人,倒是挺珍惜这个机会的,上课很积极。
等第一批出来,还有下一阶段,下一阶段不强制,上赶着不是买卖,不强制了对他们反而更有诱惑力,于是就有人去打听了,这下一阶段是怎么回事。
当知道下一阶段是将人培养成才,成为官员官吏,这朝廷不像历朝历代打下天下就开科举。
之前文人为世家闹,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前程闹,他们想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依靠科举闯出一条路来。
现在这么一条路摆在面前那还得了,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人纷纷报名,没得到第二阶段通知的也过来问了,能不能让自己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
那些文人更绝,不能跳过第一阶段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是吧,那他们从第一阶段开始。
看到了好处京城老百姓也安静多了,当然他们原本也不敢太放肆,只是私下传传话,毕竟他们就是没有亲眼看到赵章杀人,也听到了军队入城的声音,看到了前朝官兵被杀的尸体。
这要是闹不是嫌命太长了么。
*
一条条水泥路修被修建起来,一座又一座皇家学堂在各个县城建起。
曾经学出来的学生奔赴各个县城成为学堂的先生,给一批又一批的人开蒙。
在所有人以为不会开科取士只会从皇家学堂选拔人才时,开国第五年下达了三条政令。
第一条全国考试,中者可以获得当官的机会,大意就是和举人差不多。
之后可以去京城参加第二场,第二场被选中就类似于进士,官职会更高,也更容易晋升。
第二条政令则是商人可参加考试。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商人是不允许科举的,所以他们再怎么有钱很多东西都被限制。
现在却被放开了,这可不就引起了轰动。
第三条则是放奴籍,可以雇佣但不得买卖人口,没有奴隶。
这要是在之前肯定很难施行,不只是有钱有势的人放不放手的问题,而是遭了天灾或者有人穷的过不下去了只能卖人,卖孩子卖自己,就为了活下去。
赵章将田地分派下去了,还不用缴税,肥料厂在各个县城开花,农户粮食再没有比这时候更多了。
前面两条都够轰动了,再第三条众人都麻木了,因为看起来其实也就那样。
第287章 幕后黑手武林盟主(31)
文人反对?他们倒是想反对,但是他们更着急考试啊。
开国五年头一遭,又搞了皇家学堂,看起来就跟以往考试不一样,但是怎么考呢?
没有先例啊,他们连个参考都没有,参考?他们很快就想到了皇家学堂的考试。
皇家学堂这么考试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没看见有一些人被皇家学堂选拔上去了,也不一定当官,但是都各有去处。
这说明那些考试的确有另外的含义。
于是历年皇家学堂最终阶段的考试试卷成了大热门,皇家学堂专门出售,最后都收到国库里了。
王翠翠看了张榜,回到家里就拼命的念书,将她从学堂里学到的知识反复咀嚼。
别人只看到了第一条政令开科取士,她却看到上面没有限定男女。
虽然科举一向是属于男子的,但是在皇家学堂开起来之前她不也是没有学习的机会么。
没错,王翠翠是皇家学堂的受益者,因为有皇家学堂她才有了识字的机会。
王翠翠自己也争气,拿到结业证书后得到了第二阶段学习的机会,爹娘待她不错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