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三人:“……”
  “天赐哥你还要休息,我们就不打扰了。”
  三个人想开溜,赵章:“还是不是好兄弟了?”
  三人:“……”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
  “我们回家拿作业。”
  *
  因为有赵章和其他小孩的详细描述,贾大娘三人连同马六子手下都落网了。
  顺着他们六个人往上摸,毫无疑问是马六子这边先遭了殃,毕竟丢的是合平市陶瓷厂的孩子,动用警力最多的就是合平市市局。
  让丢失不到十分钟的孩子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出去,还跑到了隔壁省,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们怎么能不从严从重从快大搞特搞,一雪前耻。
  别说马六子了,其他犯罪份子都被铲除了,判刑进监狱的怨恨贾大娘他们,那些被枪毙的只恨不能死之前咬死他们。
  总之他们进去后,合平市是彻底清净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太太平平的。
  当然这件事还没有完,贾大娘三人虽然借助了马六子的手离开的合平市,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小蝼蚁,在这一行干了十几年,绝对属于资深人贩子。
  不过一直单打独斗,没成气候,前两年加入了人贩子团体。
  因为在这一行干了很多年,进去后属于也算有点脸面,但又不算核心成员。
  但只这一点就够了,因为合平市市局联合齐省警局围剿林家村的时候,除了把林家村其他人都带走了,还抓捕了林家村村长的儿子,只有村长给跑了。
  撬开村长儿子的嘴巴后,他们才知道这个人贩子集团的一些信息,才知道原来还藏着这么一个毒瘤。
  只是村长儿子知道的不算多,村长又一直没抓住,他们就是想把人贩子集团挖出来铲除都做不到。
  没想到正犯愁,这线索还送上门来了。
  这不跟刚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一样么。
  贾大娘三人也因此没有被枪毙,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以后了,但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就时不时说一点。
  不说?不存在的,才加入两年时间,他们又是人贩子,心都是黑的,你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深情厚谊,面对严刑拷打抵死不说?
  没错是严刑拷打,现在法律还没有出台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侮辱人格的待遇和处罚的条款,更没有增设暴力取证罪。
  虽然他们不是核心成员,但也足以让警方对这个人贩子集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拔出行动搞得如火如荼。
  当然这些赵章是不知道的,就是对贾大娘他们三个人贩子人贩子的判决都不清楚。
  大人根本不告诉小孩子。
  赵章也不在意,能在严打的时候全须全尾的出来还当什么人贩子,是轻视关系,轻视自己的能力,还是多想不开把买卖人口当爱好?
  所以他们不可能出来的,必死之局还要在意啥?
  话说回来合平市被肃清了,原来还拘着孩子的家长们慢慢的也放松了下来。
  赵章也到了要开学的时间。
  赵章去了学校,李臻自然被送去了托儿所。
  戴诚他们仨和赵章一个班,过来就把作业交了,现在要多悠哉就有多悠哉。
  看着其他同学还在抄作业,戴诚感叹:“去年我还跟他们一样。”
  今年,哼哼,不一样了,咱早就写完了。
  管福安和周荣耀也挺着腰板,虽然他们成绩不怎么样,但哪个学渣是真想当学渣,不向往着成为好学生备受关注,之前那是没办法,现在他们作业提早完成了,不一样了。
  “xxx你还在这补作业啊,就那么点作业你还要补,我放假几天就写完了。”
  “xx你咋跟xxx一样没写完?”
  赵章对他们牛气哄哄炫耀的样子没眼看,拿了布给自己桌椅擦干净,擦干净后没多久老师就来了,让大家打扫卫生。
  打扫完了就能回去,反正今天是不可能上课的。
  赵章回去的早,李臻可不早,总不能让四岁的娃干活,老师没这么凶残,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的。
  所以李臻在托儿所待了一整天,直到王英下班才把他接回来,一回家他就往赵章房间跑,“哥哥哥哥……”
  利索的拧开赵章的房门,一进门抱住他的大腿,“哥哥你都不在学校,我都没看到你。”
  控诉的小眼神别提了,奶凶奶凶的。
  赵章解释:“我去了,我上的小学,你上的托儿所,不是一个学校。”语言博大精深,绝对不是我在哄你。
  李臻不知道自己昨天上了语言的套,皱眉纠结,过了一会儿认真道:“那我也要上小学。”
  “这你就要问妈妈了。”
  李臻立即跑去找王英,“妈妈妈妈我能跟哥哥一起上小学吗?托儿所一点都不好玩。”
  又说托儿所的小朋友特别爱哭,他都不哭的,还有谁谁谁抢了谁谁谁的吃的,谁又扯谁的头发,特别特别不好,他已经是跟哥哥一样的大孩子了,跟他们不一样,他要跟哥哥上小学。
  王英哭笑不得,要不是托儿所老师说你哭嚎着要哥哥,我就差点信了你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了。
  王英摸摸小儿子的脑袋,“你还太小了,小学不接收四岁的小孩,最小也要六岁。”
  “你就是去了小学也不是跟哥哥一个班哦,他上四年级了。”
  李臻眨巴着眼睛,“我不能上四年级吗?”
  王英摇头,“不能,你要上一年级,一年级上完上二年级,二年级上完上三年级,三年级上完才上四年级。”
  李臻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跑去赵章的房间,“哥哥我还要两年上小学,再上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才能跟你同一个年级,哥哥你等等我哦。”
  赵章没有告诉他,他上到四年级了,自己就去上高中了,而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来我教你今天要学的字。”
  *
  六年后,赵章正在读高二,李臻也上了四年级,这还是在他强力要求下读的,谁也没想到当初六岁读小学的事情他记得这么牢,没办法,王英就让他去读小学了。
  因为有赵章提前教学,李臻一上一年级就成了老师的心头好,毕竟上课乖乖听讲不乱动,学习又好,怎么能不俘获老师的‘芳心’。
  不过有件事情他很固执,认为赵章会在四年级等他,哪怕他知道他上了二年级会有新的一年级小朋友,他的同学不会变。
  所以李臻上四年级却没能跟哥哥一个班不知道有多难过,王英和李超启都无语了。
  别人都夸她家孩子聪明,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每次考试都拿双百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孩子真的就是很普通的小孩,要不是有大儿子,只怕和其他小朋友没什么两样,估计每次期末都往家里带红灯笼。
  他们知道小儿子很普通,但没想到……会有这么蠢的认知。
  夜里
  王英就拉着李超启说:“咱们珍珍咋办啊?这么笨笨的。”
  李超启:“操心啥,以后我的工作给他,他总能养活自己的。”
  “这倒也是。”
  反正大儿子学习这么好,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上了大学国家还包分配工作,那工作可比她和丈夫的强。
  王英这么一想就放心的睡了。
  第二天她去了厂里,车间最碎嘴子的王春霞手上还没动嘴巴就先说了,“你们看报纸没有,北方倒闭了不少厂子,尤其是煤矿厂、钢铁厂和纺织厂,很多工人都失业了。”
  立刻就有人反驳,“啥?怎么可能,这可是铁饭碗,怎么可能失业,王春霞你可不能乱说。”
  “就是就是,厂子怎么可能倒闭,我还等着我儿子长大了把工作传给他。”说这话的女工儿子成绩不好,知道儿子不是学习的料也就随他了,她男人是四级钳工以后还能往上走,工资比她多,他的不能给,她的传给儿子,以后她就在家帮他带孩子。
  她怎么能接受自己这个铁饭碗砸了,以后儿子没工作。
  别说她了其他人也不信,毕竟这可是铁饭碗,谁不是捧着它准备一辈传一辈的。
  王春霞:“报纸上写的,前几年沈市不就倒闭了一家,叫啥防爆厂的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他们知道啊,但是那是防爆厂,而且就一家,他们念叨两句也就过去了。
  现在又是煤矿厂、钢铁厂,甚至还有纺织厂。
  他们接受不了一点。
  这事儿成了厂里的热门话题,王英回去和李超启说。
  李超启:“我们厂今天也在说这件事。”
  这厂子怎么就会倒闭呢。
  两夫妻都不太能接受,念叨了好几回叫李臻听见了,等赵章回来就说给他听。
  纺织厂没有高中,赵章成绩又好,被市一中录取了,骑自行车来回要一个多小时,所以他高一就开始住校,一周回来一次。
  吃晚饭的时候,赵章说:“爸妈,珍珍说你们担心厂子倒闭,又觉得不可能对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