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虽然老歌我也喜欢,但还是好想听新歌,就想听谦哥唱。”
“我想再听一遍谦哥现场唱《我的粉丝们》,我真的……当时一千个粉丝都哭了。”怎么有人能为了粉丝还专门写了这么一首歌。
他们让他再唱一遍,他就唱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唱哑了。
“啊啊啊啊我个非酋一直没被抽到过,生气!生气!为什么只邀请一千个粉丝?给人家一点机会啊。”
“这跟非酋没关系,纯粹基数太大,只能说抽到的都是欧皇,不才在下就是欧皇之一哈哈哈……”
“楼上彩虹七色选一种,我保证带着那个颜色的麻袋去套你。”
“略略略……”
话题拐了个弯又换了一个,“谦哥早期那个采访你们看过没有,他说自己只是在做一个合格的偶像,很多年以后记者再采访他,他还是这么说,几十年如一日的谦逊。”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因为他这么说,娱乐圈里那些人哪还敢标榜自己做的多好的啊,他就是行业标杆,要吹自己都得看看能不能超越他,不然吹起来就被人问候超越谦哥了没有。不知道多少家粉丝咬牙切齿,明星自己恐怕更恨,但还是不得不越来越努力,不努力不行啊,毕竟总有粉丝恨铁不成钢,不求和谦哥一样怎么也要个几分之一是吧。”
“哈哈哈,谦哥,一个硬生生拔高娱乐圈标准的男人,把那几十年搞成了神仙打架的年代,那时候我们都说前面几十年是神仙打架的年代,那时候的电视电影都没法看,谁能想到谦哥一出现摆烂的娱乐圈不能再摆烂,由劣币驱逐良币改成良币驱逐劣币。”
“谁说不是呢,那些人都老了,看看现在这些新生代,啧,我这吃过细糠的根本不爱看。”
“对,太辣眼睛了,都说时尚是个圈,没人告诉我娱乐圈也是个圈。”
“你们夸张了啊,也就那个野鸡选秀节目,其他的还是不错的,只是还是不比从前,毕竟那时候不卯足劲儿只能被淘汰出去,娱乐圈多挣钱啊,还光鲜亮丽,众心捧月,谁愿意退出,和现在根本两码事。”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全球巨星,载入华国历史,上了国内外教科书的也就赵章一个人。
有这么亮眼的存在不被衬得黯淡无光就得努力发光,现在赵章还没走,但是活跃度更低了,新生代也不会向赵章这样的存在对标,标准降低了那整体自然而然降低了。
成守阳戴着老花镜认真的刷着手机,将帖子里的话一条一条的看下来。
他曾经也有一个巨星梦,但也只是想成为顶流一般的存在,但是冯谦文,那个他曾经以为只有一张脸的家伙却走到了他想都想不到的高度。
“这个老家伙,就是老了脸也比别人能打,跟吃了防腐剂一样。”他喃喃着哼了一声。
*
『恭喜宿主完成洗白任务,完成补偿任务,进入下一个世界……』
赵章照例刚进入系统空间就被踢出去了。
赵章:“。”
系统你也太迫不及待了,让我多休息一秒怎么了?
系统:“……”不敢不敢。
赵章睁开眼就在一房间里,正对着房梁,上面爬着一只小拇指大的蜘蛛,似乎是感受到他的视线,吓的摔了下来,还好及时吐出丝,挂在了半空,顺着丝又回到了房梁上,在角落里开始织网。
张大妹抱着一大盆衣服,里面放着个大棒槌。
他们这些乡下人想弄到票不容易,就是弄到肥皂票也舍不得拿来洗衣服,有条件的就拿皂角洗,没有皂角就跟张大妹这样,一个棒槌多捶几次,把脏的捶掉。
张大妹拧干,把衣服晾起来,她手脚麻利,几分钟就把一家子的衣服都晾好了。
张大妹将盆放好,敲了敲赵章的房门,“小叔子你醒了没,醒了就先吃了早饭再睡。”
全家都上工了,除了张大妹这个当大嫂的就剩下赵章这个做老小的。
而张大妹不是不上工,是因为她要洗衣服只能晚点去。
听到里面有了动静,张大妹上工去了,她一走门门便打开了。
赵章伸了个懒腰走向厨房,厨房的大锅里放着一碗粗粮粥和一张野菜饼。
别看看着不咋样,在赵家却是只有干重活的男人才能这么吃,女人份量减半,小孩就更少了。
他这睡到全家不在家,吃完还能再睡的人有这待遇能不好?
不过不管是赵章还是原主都看不上这些。
赵章不用说了,嘴巴被御厨养叼的,上个世界后期也请了个御厨后人当私人厨师,一点不亏着。
原主则是上过高中,以前上学的时候他可没亏待自己,白面馒头一周吃几回,肉包子两周一个月吃上一次,还蹭过同学的红烧肉,粗粮粥和野菜饼子怎么能和那些比。
原主都是内心骂骂咧咧的吃完,赵章就平静多了。
赵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善生活?
赵章填饱肚子开始整理原主的记忆。
赵家一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赵大柱、老二赵红花、老三赵满福、老四赵卫星、老五赵绿草、老六赵章。
都说老小子老小子命根子,原主不仅是老小,还是张秀花这个老太太停了十二年才有的宝贝蛋,打小就宠着,要星星不给月亮。
就连名字都是偷偷找的牛棚里下放前是大学教授的洪德任起的,放古代那就是高考状元的老师。
洪德任起的赵璋,璋在古代是玉器,起这个名字是想说他是赵家美玉,赵家的宝贝,只是上户口的时候警察写成了赵章。
赵家人不知道,只当是这个章了,还是后来才知道名字被改了。
赵宝根和张秀花舍不得小儿子吃苦,而且特意给他起了个好名字不就是想他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么。
所以他六岁就被送去公社小学念书,还让家里前五个兄弟姐妹轮流送他上学,在这个放养的年代也是开天辟地的存在了。
原主有些小聪明,不说姐姐们,就说家里的哥哥们每天都是脏兮兮的,汗臭味特别重,不像他同学的爸爸,穿着一件中山装,口袋里夹着一支钢笔,一看就不一样。
他要变成他们那样,不要和哥哥们一样以后都下地干农活。
原主这么想,但吃不得苦,只是他们大队少有他这样读完小学五年级,又愿意供着上初中的人家,于是成绩不咋滴的原主成功上了初中。
上了初中他照旧混日子,就算知道初中上完考不上高中他就该回家和家里三个哥哥一样下地挣工分,他也一点都努力不起来。
他不懂,这是习惯已经养成了,反正靠着小聪明期末囫囵过去,拿个中不溜的分数。
中考正好碰上大革命,他家八辈贫农,根本不担心,发挥正常。
那些成绩好的家庭成分敏感,反倒考的比他差,当然也有比他好的家里是工人的同学,只是那么一排刚好排到他,就这么吊车尾上了高中。
高中只有两年,这两年他跟着红卫兵胡闹了一下,然后被他们把人打死了的场景吓回来了,高中就在学校混日子。
学校老师不敢教,他本来就不是努力的,就更不怎么学了,拿到毕业证去面试工厂招工。
本来这种招工就看似公平实则有内幕的,原主要是真有实力考个第一什么的也就进厂当工人了,但他没有,只能回家待着了。
不用上学更没工作,他也不干活,时不时念叨他自己成绩有多好多好,都是因为他的户口是农村的,所以城里的一些工作不招他。
就是不限户口的,人家当天放出来消息当天报名结束,他都没机会知道。
还有更过分的,直接内定,他去考了也是陪跑。
偏偏他们这城市不发达,厂子少,招工更少。
总之不是他考不上,是外界因素让他没法当工人。
家里一个两个还都信,就是三个嫂子都信他这话,谁叫小叔子是家里唯一的高中生,要不是高考取消了他肯定能考上大学。
要不说原主的嘴其实也挺能耐,将一家子哄的团团转。
如果这么安分的待着一家子也能过的不错,但原主不还要去县里看看有没有招工的消息,去了县里总得给准备点吃的。
还不能太差了,太差了去县里让人瞧不起的。
没有?那就拿点粮食,他去找同学换票,搭点钱去国营饭店吃。
原主硬生生靠着吸血全家过上了比一些城里人都过的好。
1977年高考恢复,原主参加了高考?
他露馅儿了吗?起码在赵家没有,他那是发挥失常,考试的时候突然肚子疼,他忍的很辛苦,但是……
赵家人就让他明年再考,第二次高考他直接发烧考场都没去成,第三次他手被人撞伤了。
赵宝根和张秀花说什么都不让他考了,放在以前那就是他和高考犯冲。
原主‘不敢置信’自暴自弃,啥事情也不干(村里人:那不是一直都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