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夫人今日可展颜> 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91节

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91节

  桓灵拉着她进屋坐下,叫院子里的人都进了堂屋,众人一起围着炭盆取暖,梁易放了些橘子搁在炭盆上烤。
  虽然开了春,但是夜里还是免不了寒凉些,但众人围坐在一起,倒是温暖又热闹。
  万星还在问:“小山哥,你们真的还要走吗?”
  桓灵摸摸她的头:“对,我们是要走,但不是现在。还要再待两个月。”
  “两个月,那还有好久。我还可以来找你们玩!”小豆丁很快就被哄开心了。
  几个年纪大些的孩子都若有所思。小山哥在外边做大官,村里不少人想让自家孩子跟着他出去奔前程,但交往不多不好来找,去找了万胜好几趟,让村长帮忙说说这事。
  村里人还对万胜说,可以让万木和华济都先跟着出去当官。他们各有算盘,他们跟梁小山不熟,但跟万胜熟啊,如果万木和华济先去,以后找上这条路帮忙也就容易了。
  但万胜并不想要两个孩子去。一来,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这样让梁易为难。二来,万木年纪还小,也才十五岁,他不放心不舍得。
  华济倒是年纪大上一些,有十八岁。但十八岁的儿郎已经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纪,正是花钱的时候。万胜本就是做姑父的,与这孩子没有血缘关系。若是让华济去了,难免会让有心人觉得他容不下这孩子,不想给他花钱,这才让他早早自己出远门去奔前程。
  所以万胜并没有和梁易提这件事情。只是几个孩子听了这话以后,各有想法。燕时晴就很想跟着他们去营中做军医,但燕大夫是坚决不同意的。
  一行人离开后,桓灵才问梁易:“你小时候过上元节都是如此吗?”
  梁易:“对,就一家人聚在一起,村里没什么旁的活动。所以他们见到这些灯笼,才会这么开心。”
  桓灵:“建康城每到新年期间,会解除宵禁。我们就会上街看灯会,可热闹了。各色的灯笼挂得比楼还高,如果今年我们还在建康的话,现在应该就在外边逛街。我看过许多回了,但你没有在建康经历过上元节,倒是让你错过了。”
  说起这些,女郎就停不下来,梁易就微笑着听她说。
  “大哥和阿荧猜灯谜都非常厉害,我就比不上他们。有一年,大哥赢了一只特别漂亮的鱼灯,尾巴一摆一摆的特别可爱,我很喜欢。但他不给我,我就跟他生气。二哥想去给我再赢一只,但他一直猜不对,是阿荧赢了一只同样的给我。然后我们几个悄悄跟着大哥,发现他把那只鱼灯送给了大嫂。那时他们还没定亲。”
  想起那些旧事,女郎仍旧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想想,我可真是不懂事啊。”
  桓灵没说的是,那些热闹的场合,谢霖也是一定不会错过的,那时的他年纪还很小,还不满十三岁,但已经懂得讨漂亮女郎的欢心,非常喜欢跟在桓灵后头打转。
  谢霖自己十分想去赢一只同样漂亮的鱼灯来送给桓灵,但他的文化水平和桓煜差不多,只是认得字,哪里会猜灯谜?
  他更是一直猜不对,只好去求文采斐然的二哥谢霁,但最后谢霁还是输给了桓荧。
  那只最漂亮,尾巴大大的鱼灯还是到了桓灵手上。她图个新鲜,玩了一会儿就觉得鱼灯太重,丢给了桓烁拿着。然后兄弟姐妹几个又煞有介事地悄悄跟着桓炎,这才发现桓炎偷偷送公孙家的女郎东西。
  两个女郎震惊极了,大哥和他们的好姐妹相好,她们居然都不知道!
  回去后,向来稳重的大哥桓炎被弟弟妹妹们还有三叔桓渺好一通打趣,但没过多久,家里就为他和公孙沛定下了亲事。
  梁易在想,四年前他在做什么?那时他已经有了不大不小的军职,手下管着几百上千人,过的也不算是苦日子,还跟着江临学着认了些字。
  但猜灯谜还是太难为他了。若是他在,估计也只能和女郎一起望着灯谜发愁,还是得求助他人。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依旧很想和桓灵一起,再逛一回建康城的灯会。桓灵喜欢那样的热闹,他也希望看到桓灵的笑脸。
  女郎还在感叹:“还好大哥大嫂都没有怪过我。但确实也不应该怪我,他们俩能成亲,也有我的功劳。大嫂只比我大一岁,他们定亲时,大嫂也不过才十五岁。阿娘为大哥相看婚事的时候,本是想选年纪再大些的女郎。是我跟阿娘提了大嫂,他们才能在长辈那里过了明路顺利定亲。”
  桓炎是长子,于子嗣上负担更重。长辈们自然希望他早些成亲生子,但公孙沛年纪小了些,后来桓炎就等到了二十一岁才成亲。
  梁易喜欢听她说这些家常,那是他未曾参与过的桓灵的过去。依着她的描述,梁易的脑海里慢慢勾勒出一个有些小脾气但非常可爱讲义气的小女郎。
  她会因为想要的鱼灯和哥哥生气,但也会尽力帮助哥哥的婚事,兄妹间的情分是独一份的。
  就像梁小水总是对他凶凶的,但他小时候长得矮小,和村里大些的孩子打架输了的时候,梁小水也会很凶地帮他打回去。
  这个上元节,于他们二人都是不同的。桓灵长在大族,她没有经历过只有两个人的上元,但是对梁易来说,这是多年后,他终于重新有了一个家,他和桓灵一起完整地度过了他们的第一个新年。
  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家,他是男主人,他心爱的女郎是女主人。他已经变得很强大,幼时梁小山所担心的一切都不再是他的顾虑。
  桓灵不知他心头这么多想法,只知道自己被抱起来了,又轻轻放在了被褥里,随后男人热气腾腾的身体压了上来。
  按照她定的规矩,这日并不是该行房的日子。但毕竟是上元节,她也依了梁易,抱住了他的腰,温柔地包容。
  这种事若是双方都投入进去,感觉会无与伦比的酣畅淋漓,结束后梁易还意犹未尽地一下一下在女郎脸上啄吻着,怎么也亲不够。
  —
  过了上元节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梁易开始和
  从前在军中时一样早起。一般桓灵醒来时,梁易已经练了一套拳,还做好了早膳。
  村里的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村里人要忙着撒种春耕。
  燕大夫要在原址上修新房子,梁易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帮帮忙。桓灵就和燕时晴还有万星一起玩。
  村里的男女分工无比清晰。燕大夫请了人修房子,这样的重活,十一岁的万林和九岁的万森都会跟在后边打下手。
  燕大夫家没有男人,修房子只能请人来做,她要出钱,但没人收她的钱。
  村里边许多人都是欠了燕大夫诊费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若是收齐了,再多起两座房子也不是难事。村人出不起诊费,但出力是没问题的。
  是以她自己也无需费什么心,只提了自己的想法,一切就交给村里懂建造的人去安排。那人的妻子得过一场重病,还是燕大夫救下来的,是以他也很尽心。
  这日,桓灵在村长家院子里和燕时晴待在一起,也有人会来这里找燕大夫瞧病,虽然没有药,但可以让燕大夫先瞧瞧严不严重再决定要不要出去买药。
  村长家来来往往的人就难免多了些。
  瞧见梁易和桓灵一直待在村里,有人就好奇了:“小山媳妇,小山不是在外边当大官吗?怎么过了年你们还在村里?”
  华巧春在村里是个厉害人物,直接就呛她:“大官就不能休息吗?小山出去这么多年,回来耶娘坟前守守孝怎么了?”
  那人就说:“县太爷的衙门都日日敞开了门,什么大官还能歇这么久?莫不是不做官了?”
  华巧春:“你这人不能想小山一点好吗?你可别忘了村里这么宽的路还是小山出钱修的。”
  “这我、我当然记得,只是聊天不就是这些话,我又没有坏心眼。”那人又看向桓灵,“小山媳妇,你可别误会我啊,我只是好奇,你们怎么还在村里呢?”
  桓灵笑笑:“正如婶子所说。陛下以为梁小山他久不在父母坟前尽孝,特让他回来守孝。我与他成婚后也没来祭拜过他的父母,所以陛下就命我一起过来。”
  -----------------------
  作者有话说:嘿嘿,今天很早[狗头]明天争取继续
  第76章
  听了桓灵这话,那人便讪讪笑笑,不再对此事有过多言语,但明摆着她也没信。
  桓灵这样的表现,她也能理解,毕竟从高处跌落下来,不是谁都有魄力坦然面对。
  华巧春:“听到了吗?皇帝陛下特意给小山放假!小山是有大出息的,别在这瞎扯。”
  但没多久,村里还是传了些风言风语出来。原来那日在村长家同桓灵搭话的婶子正好有个县里的亲戚,那亲戚的邻居家有人在建康谋生,听说了那些事。
  他们溪县在建康做大官的人就一个,又说姓梁,他们很快就想到了万家村的梁小山身上。
  流言几经添油加醋地传播,早就变了味,慢慢地就变成了梁易被夺了官,又要回乡种地了。村里人都推测只是可能他好面子,这才说他们以后当真还要走的。
  这事传开后,村里人都歇下了找他带着出去发财的想法。
  华巧春原本不信,但梁易和桓灵一直在村里,都二月了还不见走,她也开始有些怀疑了。毕竟村里在外边谋营生的,谁不是过了上元节就出门了。华济和万木出门一个多月了都还没回来过一趟。
  但梁易和桓灵依旧和从前一样不紧不慢地过日子,梁易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院子里,洗衣做饭练拳脚,有空的时候会来帮燕大夫修房子,看不出对未来日子的着急忧虑。
  二月底,结束了倒春寒,天气彻底回暖。燕大夫的新房子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
  村里一群男人正午歇晌时,有人就忍不住对梁易道:“小山,既然回了村,就得把日子好好过起来啊。你买几亩地和水田,把粮食种起来。总是买粮食吃,这哪是在村里过日子的章程。”
  有人应和:“是啊,小山。那官不做了,日子还得过呀。再大手大脚下去,只能坐吃山空。”
  万胜也劝道:“小山,做不做官没什么要紧,总归你还有个家乡。”
  大家七嘴八舌:“地也不便宜,你要是买不起地了,就自己去开荒。后山还有好大一片荒地,我们也可以给你帮忙。”
  梁易还没想好说什么,又一个长辈道:“小山不说话,我们也知道。你没官做了心里难受,肯定是在外边受了委屈,但也不能就这样骗自己过日子啊。你还有媳妇要养,怎么能一天天地不干活?”
  梁易:“……”
  大家的心确实是好的,但是过于地相信流言了。梁易说自己还要走,长辈们一个个摇摇头:“过些日子再和你说。”
  这些叔伯大哥们打定主意,还是要再劝劝他。
  桓灵这里也是,总有些热心的婶子嫂子要教她做饭织布,让她好好过日子。
  “小山媳妇,你们这就不是过日子的样子。婶子也知道,你应该是官宦人家出身,小山没了官做,你还愿意跟着他回来,不嫌弃他,真是难能可贵。但是要想想你们以后的日子啊。”
  说这话的正是传出消息的婶子,她已经对从自己亲戚那里听来的消息深信不疑,觉得这对小夫妻以后就要回村生活。作为村里的长辈,她应该伸出援手,帮这对不会过日子的年轻小夫妻把日子过得像个样子。
  若是那日她试探桓灵时,内心深处还带着隐隐的艳羡眼红。但此时,她也是真心想帮她们。村里人都是这样,谁都有日子过不去的时候,你帮我我帮你,也就过来了。
  人心复杂。梁易过得好了,村里有些人既想攀附,又忍不住眼红。
  但他们以为梁易被夺了官,冲上云霄又掉了下来,这便还不如在村里了。对于弱者,人的内心总是会隐隐有着怜悯和同情。
  桓灵依旧笑笑:“婶子,我们真的还是要走的。只是回来待几个月,我上次同你说的都是真话。”
  婶子不语,只无奈摇摇头走了,和那些叔伯们一样没信。他们有一种固执的善良。
  一旁洗衣裳的燕时晴道:“嫂子,你们真的还会走吗?小山哥在外边做的官真的很大吗?能不能带我出去,我想去做军医。我不想只在这里瞧头疼脑热。”
  这点事情对于梁易来说很好办。但是这件事燕大夫并不赞成,而且军中危险,燕时晴还是孩子性子,贪玩爱闹,或许没想明白其中厉害,桓灵没答应她。
  当晚,一场热烈过后,桓灵用脸在梁易饱满结实的胸肌上慢吞吞磨蹭的时候,同他说了这些:“你说她们怎么就是不信?我解释了好几遍都不信。现在估计他们都以为我们在痴心妄想不愿意承认现实。”
  梁易也很无奈:“我也说了,但是现在连万叔都不大信。不过他们没有坏心眼,村里人就是这样。”
  在守望相助的乡村社会,人们互帮互助毫不计较。但同样,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会相对更为模糊。梁易很怕桓灵会觉得冒犯。
  “我知道。那些婶子很为你着想,还说叫我学做饭,以后你出去干活,我就可以做饭给你吃,最起码不会饿死自己。”女郎说完这话,在他漂亮胸膛的疤痕那里咬了一口。
  梁易摸摸她的头,桓灵又道:“我上次煮的粥那么难吃。如果真要一直生活在村里,估计很快就能把自己饿瘦了。”
  “还有我。不会叫你瘦的。”
  女郎翻身下去,靠在他宽阔的怀中:“所以我说是一直在村里,村里的男人都要出去干活,都是女人做饭。”桓灵捏捏他粗壮的胳膊,“如果我做饭,估计你的胳膊就不会这么结实了。”
  她想,如果真在村里,就凭自己那差劲的厨艺,他们或许是一对天天吵架的夫妻。疲于谋生,琐碎的繁杂事情就足以让不多的喜欢消失殆尽。
  她鼓着腮帮子:“不过如果你没有出去,我们不会遇见。一直在村里待着,你也肯定不会娶一个不会做饭的妻子。”
  “为什么不会?”梁易不明白,他喜欢谁就去求娶,和会不会做饭有什么关系。
  “梁小山,你傻了吗?村里男耕女织分工明确,就连小孩子都要帮着干活。不会做饭就没有价值。”桓灵打了个比方,“这和建康城也是一样的。大族注重子嗣繁衍,如果事先知道一个女郎不能生育的
  话,求娶她的人也会少上很多。”
  梁易好似突然开了窍,见缝插针地表明心意:“我不管那么多,我只要你。”
  桓灵:“如果我不是桓氏女呢?如果我生得不美呢?你还愿意如此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